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2017《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00字

觀後感3.12W
2017《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00字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開始了,主持人是白巖鬆叔叔和歐陽夏丹阿姨,開始講述十位孝心少年的故事了……

2017《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00字

孝心少年黃鳳的爸爸在外打工時,從樓上摔了下來,從此永遠也站不起來了,六歲的黃鳳開始承擔起家裏的一切重擔,十二歲那年黃鳳聽別人講上海有家醫院可以醫治她爸爸的病,於是她用掉家裏的二十七元錢,找電焊工焊了一個能推着走的牀,一路推着爸爸來到上海。住在街邊,每天都有好心的阿姨給她們送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海的一家軍區醫院免費給她爸爸做了手術。在黃鳳的艱苦努力下爸爸的病情有了好轉,十年來黃鳳的孝心感動了社會的所有人。

還有高雨欣、趙文龍、龍花、邵帥等……十位最美孝心少年,每一個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都感人肺腑 、激勵人心,我和爸爸媽媽坐在電視機前是含着淚看完了他們的事蹟。

他們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非常貧苦,父母都患重病,而他們都能夠擔當起家庭的重擔,不但戰勝了一切艱難困苦,而且不放棄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特別是高雨欣,母親有病,家裏無經濟來源靠賣燒烤爲生,雨欣每天放學後,幫助媽媽賣燒烤直到深夜……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最後四科取得了滿分,成爲全縣第一。

看了他們的事蹟我很感動,我一定要像那些孝心少年學習,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學習他們孝敬父母和敢於擔當的美德。

2017《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00字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孝”這個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就是告訴我們要孝敬長輩,愛護兒童。

今天,我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儀式,看完之後,我的心靈被這些孩子的.孝意之心感動了!

其中最令我震顫的是一個名叫黃鳳的女孩,住在重慶,家裏經濟條件很不好,在她6歲時,父親不幸摔傷,動彈不得,母親因此離開了他們當她聽說大城市上海能治父親的病時,他就讓焊工幫她焊了一張大鐵牀,她就用這張大鐵牀推着父親,帶着失明並且高齡的婆婆去上海治病,在無數好心人的幫助下,到達了離她家有五百多公里的上海。黃鳳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我感染了!

再想想我們,在家裏是“小皇帝”,是“小公主”,每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6歲正是我們在父母懷抱裏撒嬌的時候可黃鳳卻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維持家庭經濟的來源。還推着一輛大鐵牀向上海走去,這一路上,她的腳可能磨出了血泡,她的雙手也許有了很多老繭,但她總是樂觀的面對,在挫折面前永不低頭。而我們呢,現在想想還真有點自愧不如!

黃鳳當時才年僅6歲呀,本該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一個溫馨的家庭,可是,她這些都沒有,只有艱苦的童年,磨難是最好的老師,正是這些磨難,使得黃鳳變得如此堅強,讓她成爲了家庭的頂樑柱!相反,我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父母爲我們做的,好像都是理所當然的!

文聖孔子曾經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是呀,孝,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

讓我們引領未來,讓我們爭做最美孝心少年,因爲孝意永駐!

2017《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00字

曾哲明是一位9歲的小男孩,家住安化縣梅城鎮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目前就讀於梅城完小19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9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樸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9歲少年一樣,曾哲明陽光、自信。如果不是老師和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樸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三歲以前,曾哲明也像其他很多的小朋友一樣,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父親勤勞,母親質樸,雖然並不富裕,但是家裏總是充滿了和諧溫馨。然而,201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礦難奪走了曾哲明父親的生命,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頂樑柱。沒了父親的家庭,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爲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三歲多的曾哲明懂事地跟年邁的奶奶相依爲命。然而,2015年,厄運再次降臨,曾哲明的母親因患宮頸癌也走了。還沒來得及享受童年的曾哲明,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裏的生活重擔。

除了照顧年邁的奶奶,曾哲明還必須承擔起家裏的所有家務活: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幹農活……爲了不耽誤學習,曾哲明總是白天干活,晚上學習,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放學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裏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曾哲明只能利用課餘時間去書屋打工,爲奶奶積攢家用。每每提到此事,奶奶的眼裏總有淚水打轉。“沒媽的孩子太可憐啦!”

家裏只有他和年邁的奶奶,所有的農活只能落在小哲明的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樣樣是好手。“賣點小菜,這是祖孫倆唯一的生活來源。”爲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每天一大早他都會幫奶奶摘好菜,裝進籃子,再送到農貿市場賣。

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哲明的手,觸摸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的給予了這個9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9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遇難,母親病逝後,小哲明卻承擔起了一個家的責任。種菜、賣菜、打工……別的孩子可能爲了好玩,或者作爲一種生活體驗,而哲明卻是爲了他和奶奶的生計。他的目的很簡單,“我是家裏唯一的男人,我一定要讓奶奶安享晚年。”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照顧奶奶的重任、繁瑣的家務活、積攢家用的小菜生意、書屋的打工生活等等,難免會讓他力不從心,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小哲明贍養奶奶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