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草木的讀後感

觀後感1.74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木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草木的讀後感

草木的讀後感1

談生活,資歷尚淺,就如同不到老年,寫回憶錄就缺少味道;即使有那個資歷,也未必能談好,談的有生活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不是品嚐出來的,而是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一瞬間的,也可能是不變的。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裏,談的無非是日常生活的,或許是不起眼的所見,及所感,又流露着真性情。在此,借他之眼,談己之觀。

在其一節,談及兩位離休的老夫妻,在路邊撿枸杞——只爲“玩”。一個“玩”字,滿含生活的樂趣,像一對剛在一起的戀人,新鮮感十足;又是真實的愛到老的一對,簡單裏都泛着濃情蜜意。枸杞盛產於寧夏,那裏也有大片的薰衣草花海,想起梁靜茹的歌,期待在那樣的夏天,在知了的叫聲中,思念或愛戀。

《貓》之篇:說來也巧,總覺得有時候挑書來讀,讀者和作者會有緣。貓之節第一句“我不喜歡貓”,一下子拉近我與汪之間的緣。首先我覺得我也是不喜歡貓的,其次我也寫過一篇關於貓的小文,開頭第一句:我不喜歡貓。總覺得貓骨子裏是惰性的,習慣性的等着有人來哄她,來餵食;而貓的眼神看起來又不太和善,眼睛的亮快要閃到看他的人;更有一種琢磨不透之感,不知道喜歡貓的人都是怎樣性格的人。可能是長期形成的習慣,我覺得自己和貓親近不起來,因爲習慣,我已習慣不懶惰(其實,只要有條件,人人都喜歡懶惰吧),喜歡直爽,不喜歡模糊不定。不過,近期,卻喜歡上了朋友圈裏一些身邊朋友自己的“小貓“生活照,或許相處久了,它們和我的朋友之間也成了朋友,我看它們的眼神,也有了友善吧(寫到此處,窗外一隻貓叫,勉強不那麼討厭了)。

相比於寫活物,我更喜歡靜景吧。汪說,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如同他本人,自認爲自己生活在水邊,相對柔和,對於高山(泰山),卻只能仰止。這也讓我再次印證自己的“認爲”:人是有偏愛之心的。對於不喜歡的人或食物,我們最仁慈的是不作評價,很吝嗇用自己喜愛的詞句來敷衍。看得出,汪是不喜歡宏偉的泰山,所以從泰山本身,到泰山所見之景、所遇之人,之感悟,作者的`語氣裏似乎都表達着“趕快下山”之感,即使寫了兩晚上的字,也僅是爲泰山主溪賓館提一句“溪流崇嶺上,人在亂雲中”。一個“崇”字,卻含“亂意”之意。談及靜景,我應是偏愛自己的,我的名字中僅就一個“靜”字。但我總覺得越是看起來“靜”的,卻往往是動的。“靜”常被用作“暗示”:要靜下來,要冷靜…卻往往心理翻騰。真正靜時,是不需要這個字眼來提醒的。之所以喜歡靜景,是因爲我們可以更多的賦予靜以活力、心意,如,我看平靜的湖水,我可以說它在與我說話;我仰止高山,我可以說它在抱着我,在接納我;我看陽臺那朵常見的花朵,我可以說它懂得我的心思,傳達我的情感——就像昨天夜裏,我夢見家鄉,第二天在路的一角,卻驚喜的看見路邊熟悉的小花,那是小時候家院前後,似乎天天都在開花的“天天開”,我想它們是來陪伴我,或是幫我寄託思鄉之念吧。

草木的讀後感2

在安靜的午後,拿起桌上的一本書,手邊放着一杯清茶,或許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意境。但在每當我捧起汪曾祺老先生的那本《人間草木》細細品讀時,我便能感受到那種無人能打擾的靜謐,那種不一樣的意境。

在品讀汪曾祺的作品好似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在平常的話語中隱藏着與衆不同的趣味。翻閱他的作品,大多是風和日麗、小橋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衚衕的京城一景,就是這樣的景色讓我們感覺到了安靜,祥和的`氣氛。汪曾祺憑着對事物的獨到領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細膩之處着手。譜寫着凡人小事,記錄着鄉情民俗;談論着花鳥蟲魚,還有對辭章典故考究。同樣,在他作品的字裏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和對往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在汪朗爲他父親的作品寫序時有提到“老頭兒之所以對花鳥魚蟲感興趣,並寫了不少這類違章,是因爲他覺得,人們如果能夠養成一些正常愛好,具備文明素養,懂得親近自然,知道欣賞沒,就不至於去搞打 砸搶,去毀壞世間的美好事物。”汪曾祺的這一番話,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快節奏的社會裏的人有很大的感觸。

在他筆下的大自然是具有色彩,具有生命力的與其他作者描寫的自然則截然不同!文章中,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離開昆明去上海,途徑香港時。因爲等船期,滯留了幾天。但在這幾天,作者發現了一個奇蹟,那邊是陽臺上的一堆煤塊裏竟然長出了一顆芋頭。在沒有土壤,沒有肥料的環境下,它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正是這芋頭生長出的大葉子,讓作者獲得了生活的勇氣,讓作者在寂寞的羈旅中多了一筆色彩。同樣作者在以這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提醒着我們:生活處處有着希望,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留心;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要有更多的勇氣去堅持,堅挺下去,纔會有成功,纔會有看到陽光的那一天!

還記得作者在書中提到他祖母首飾盒中的琥珀扇墜。那一滴琥珀裏有一隻小黃蜂。這隻小黃蜂在透明的琥珀裏形態如生,好像它還活着。祖母告訴他這是因爲在小黃蜂飛動的時候,一滴松脂滴下來,恰巧把它裹住。松脂在地下好多年後,便形成了現在的琥珀。但當作者後來發現那些人造琥珀時,總覺得那些琥珀裏的小昆蟲缺少了一些靈氣。是因爲那些琥珀並不是因爲偶然才形成的。作者會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都可以發現美的存在。因爲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在夏天的昆蟲中,作者有提到很多小時候經常捕捉,玩弄的小蟲子。例如,蟈蟈,蟬,蜻蜓,刀螂。作者描述了他們小時候如何捉蟲子,捉到蟲子後又餵它們吃什麼。這一篇文章滿足了我們這些從小就很少接觸大自然的好奇心。作者也有在文章最後提到他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玩玩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並不能再電子玩具的包圍中長大!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散文的經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歡,看得人平靜欣喜,又有些淡淡的惆悵!

草木的讀後感3

鬱郁蒼蒼的樹木,隨風搖擺枝葉;鋪青疊翠的青山,拔地而起;溪流從指間滑過,冷冷涼涼;一陣微風吹過,帶來草木的詩情畫意……

恩師贈予我三本書。《人間草木》是其一,汪曾祺先生著作。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是一本一口氣讀不完的書,需你慢慢讀、細細品。

讀到第一篇《芋頭》,我就忍不住多讀了幾遍。汪曾祺先生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煤堆裏的一棵芋頭,僅靠着一點雨水,長出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這使他很欣慰,獲得了一點生活的勇氣:小小的一棵芋頭,竟有這麼強的生命力!

站在陽臺上,我情不自禁地欣賞起爺爺種的牡丹和海棠。在爺爺的細心照料下,牡丹,嬌豔欲滴;海棠,含苞待放……這不就是最美的'風景嗎?即便我們不是一棵牡丹,不是一棵海棠,是一棵芋頭,也要像那棵芋頭一樣,堅強不息,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熱愛生活,多親近大自然,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可供選擇的安寧——隨遇而安。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纔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我特喜歡這段話,出自書中的《葡萄月令》。

從一月寫到十二月,從葡萄睡在鋪着白雪的窖裏,然後出窖,到最後又入窖,整個生長過程寫得極其細膩,字裏行間都充滿着勃勃生機。當我得知汪曾祺先生這篇散文是在葡萄園勞動時寫的,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每字每句都充滿着對勞動的尊重,對大自然的熱愛,顯現着自己的樂觀和豁達!

記得去橫店夢幻谷春遊時,最吸引我們的項目是“雪域高原”,好玩又刺激。可是導遊說:“身高140以上的同學可以,140以下的同學可以玩旋轉木馬噢!”“我的身高138,就差2CM,踮下腳尖不就好了?!”我心中暗暗得意,來個渾水摸魚!於是我故作鎮定地去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一個挨一個的,擠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挪到了安檢處,我還沒站好呢,就被安檢人員給趕下來了。這下我可“火冒五丈”了!我氣沖沖地騎上旋轉木馬,看眼前一匹匹木馬,形態臃腫,神色呆滯……一顆心落到了谷底,糟透了。

但在汪曾祺先生的筆下,我慢慢地讀懂了:不管在什麼條件下,我們都要樂觀面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樣快樂纔會圍繞着我們。就像玩“雪域高原”,既然有規定,我就要自覺遵守。如果我不抱着僥倖的心理去排長長的隊,我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玩更多的遊樂項目,也不會給安檢人員帶來麻煩……

《人間草木》,讓我的心靈敞開了一扇大門——樂觀之門。以後我不會因爲一腳踩進泥潭髒了鞋,而討厭路的坑坑窪窪,怪罪雨天積水惹的禍,我會想着鞋髒了正好可以洗洗,走路一定要看路;以後我也不會因爲自己在看書、寫作業時,周圍人吵吵鬧鬧而感到心煩氣燥,我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靜心、安心……

溫和從容,歲月靜好。若我們的心靜了,安寧了,就會聞到春風中從遠方傳來的樹葉清香,感覺到花蕾在某一瞬間慢慢綻放……如此,平凡的生活,也會變得獨有一番滋味,溫暖,而又迷人。

草木的讀後感4

棄浮世繁華,飲淡香清茶。

汪曾祺善於品味生活,善於享受生活。或許是因爲平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太過喧囂的人生旅途,他的心在塵埃中慢慢沉寂下來,最後修養出一種平淡的品性。這種品性早已滲透進他的文字裏,讓他的作品讀起來樸質簡潔,但不凡的精神境界卻能從字裏行間體現出來。

《人間草木》就繼承了這種獨特的氣質。

《人間草木》是他對生活的記錄。生活還是那個生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要是重新用一種新生兒一般的好奇眼光來品味它們,再透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那就能用“可愛”來形容了。“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纔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裏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乎誇張的旺盛。”這些都是真實的敘述,汪曾祺先生用最真摯的語言代替了華麗詞語的堆砌。

除了寫花草,書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有閒來無事記錄自己生活的,也有啓發別人獲得感悟的。汪老遊遍山水,所以書中多遊記,謂“行者無疆”。遊記中又有小詩。小詩第一眼看上去並不令人驚豔,偏是多看幾眼才能嚐出其中的真味。“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令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山下雞鳴相應答,林間鳥語自高低。芭蕉葉響知來雨,已覺清流漲小溪。”

書中最後一章是寫人。他的老師沈從文、他的朋友趙樹理、西南聯大教授聞一多、金嶽霖。這是放在全書最末的懷念。畢竟,花草終究是花草,可以隨時出去逛逛看看,但這些歲月卻是確確實實地回不來了。這裏收錄了汪老對他們的評價和印象,還有記憶比較深刻的小事。想必無論是誰,拿筆坐在桌前回憶過往時,心頭總會涌上一陣陣狂潮。可能是懷念,可能是惋惜,可能是喜悅,但最應該是百感交集。

在這其中,汪曾祺對沈從文的懷念尤其強烈,連他平常愛吃的葷菜、他家中的一盆虎耳草都記得清清楚楚。“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詳地躺着。我走近他身邊,看着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難以想象汪曾祺強忍心中苦痛,簡簡單單勾勒出葬禮情景時的壓抑。這份感情誰不能理解呢?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寫人間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詩文的經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歡,看得人平靜欣喜,又看得人有些淡淡的悵然。”汪曾祺先生的語言樸實無華,但一字一句都發自肺腑。願他在另一個地方,仍能夠撇一身忙碌,賞人間草木。

草木的讀後感5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八個字,是汪老的老師沈從文去世的時候,張充和夫婦送來的挽辭中的。“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或許,在張充和的眼中,這幾個字,是頗能夠代表沈從文的一生的,而這我眼中,這幾個字,用來形容汪曾祺先生,也是十分貼切的。

這本《人間草木》,收錄了汪老三十餘篇文章,選擇的題材大都同生活中尋常花鳥草木有關,讀來分外感覺到濃濃的生活情緒,除了這些,還收錄了幾篇寫汪老當年在西南聯大時候認識的那些大師們的生活軼事,描寫詼諧有趣,栩栩如生,簡直彷彿見到了那些大師們本人。

汪老的一生並不舒暢,生於戰時,長於混亂,就算在名聲斐然的時候,也因遭遇那個動盪的年代被打成右派,然而最難得的是,就算遭受磨難,屢屢被人誤會,他也能夠隨時保持豁然達觀的心態,用一顆平淡寧靜的心去認真體會平凡生活的好處,去寫就着平凡生活的動人。

所以有人說:“他的一切都是詩。”

我想,能夠把文字寫得像詩需要非凡的才氣,而能夠把自己的一生都過得像一首詩,則一定需要一顆永不熄滅的赤子之心了。

汪老的文字並不華麗,也不夠驚人,他從不刻意去說理或論教,他只是淡淡地,寫着自己眼中真真切切看到的那些花草—一顆芋頭,一把石頭下壓着的豆芽,紫薇,菊花,還有各種野花;那些鳥木魚蟲—比如北京遛鳥人,香港的遛鳥人,木芙蓉,車前子,瓢蟲,蟬,刀螂;那些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北京的國子監,衚衕,泰山上的擔山人……

他誠實地記錄着生活中的一切,語言平淡卻又真味,閒閒地翻過他當年在被打成右派時在農場裏寫的這些文字,在某個北京的早晨遛彎時候想到的文字,在後來平反後作爲一名作家四處雲遊寫到的文字,在作爲一個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走在美國街頭寫下的文字,在自己漸漸老去的時候回憶起西南聯大里的青蔥歲月寫到的文字……

這些文字沒有一個句子是煽情的,卻不由得叫人感動。這些文字沒有一個語句在刻意地給人打雞血,卻在不知不覺間讓讀者受到溫馨地鼓勵。比如他說起有個人隨手將一把豆子扔在了石頭下,過了一陣,翻起石頭一看,一羣豆芽竟然將石頭頂起來了。

與此同時,汪老,還非常具有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情趣,比如他說人工琥珀不如天然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說起養鳥人讓畫眉學叫,他說,“畫眉本來的鳴聲是很好聽的。讓畫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

我想,這樣的思想與面對艱苦的淡然,與汪老早年在西南聯大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印象最深的是,是說起當年在聯大每次躲警報的時候,有位同學,“聽着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

而後人在議論爲何西南聯大在短短几年間培養了那麼多人才時候,只說了兩個字:“自由。”

汪老在此後的幾十年間,一直堅守的,或許就是這樣的從容,和內心深處對自由地不懈追求。這樣的汪老,才能夠寫出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字吧。

草木的讀後感6

在去年的語文課堂作業本上,我讀到了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節選)。這篇閱讀理解按月份介紹了一年當中葡萄的種植、培育、採摘、貯藏等有關知識。地地道道的說明文,卻讓我瞬間領悟到了一個成語——妙筆生花。於是找來這本《人間草木》,窩在家中細讀。

讀盡葡萄的前世今生,後面還有花卉,有雜草,有雨後冒出來的菌菇,也有一葉落而知秋的梧桐……他寫自家的花園,寫天池的雪水,寫北京寫四川,寫新校舍也寫懷舊事,按着平平淡淡不疾不徐的節奏,娓娓道來。不過都是生活中的尋常事情,一些我們不經意間常常忽略的細節,在先生的筆下依舊純粹平常,卻也顯出了難能可貴。我想,大概是因爲他記憶中的這一草一木,總是跟人結合在一起的。他記住了繡球花,因爲這些花像極了小姑姑房中的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他記住秋海棠,是因爲生肺病去世的母親。母親臨終前住的小房外的小天井裏,不知道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你看,人間草木記錄的不僅僅是萬物生長的時序,還有人的感情。

而此時的我,記起了學校教學樓前面的那棵樹。記得剛上國小的時候,最喜歡在那棵樹下和小夥伴一起追逐玩鬧。彼時它被粗大的竹竿架着,密密麻麻的鐵絲纏繞着,像個犯人似的牢牢地固定在地上。老師常常連哄帶警告地要求我們遠離它,以免受傷。可我們都不怎麼聽話,當時就想,這樹連自己站立都做不到,這麼柔弱,還需要害怕?如此油鹽不進,難怪老師常又好氣又好笑地罵我們:“你們這羣木頭!”

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搬到了三樓的教室,從此與這棵樹“天各一方”。我開始在樓上觀察它。我發現連我們這兒最可怕的颱風,都沒有把這樣一棵樹連根拔起的威力。而這些竹竿依舊駕着這棵樹,就像一個身強體健的年輕人拄着一根破柺杖,完全影響到我們朝氣蓬勃的校容校貌。

今年疫情後開學到校,我突然發現全部竹竿都被拆除了,生鏽的鐵絲已經無力地匍匐在垃圾車裏被運走了,乾淨的樹幹也終於利落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老師告訴我:“這顆樹已經長大了,以後都不需要這些支架來保護了。”我知道這棵樹,一開始是長在別的地方的,它被人連根挖起來,經過長途運輸被種在了這裏。其實它離開土壤的那一刻,已經失去生命成爲一塊木頭了。但是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澆灌和養護,它終於重新生長成樹。如今它日漸強壯,終於可以卸下所有的保護架,獨自去面對風雨雷電。

而我呢,已經從一個一年級的小屁孩,長成一個四年級的國小生了,再過幾個月,就要進入五年級——國小倒計時了。我突然感覺纏繞在自己身上的鐵絲正在被點點被卸下,有些甚至是自己脫落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口中的我們這些一年級被種下的木頭,經過了幾年,都已經成活了,並且還在繼續汲取營養向上生長。

希望我們這些在茁壯成長的木頭,快些變成大樹,也能如這人間草木,那般可愛。

草木的讀後感7

第一次讀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是孩子讀七年級時,這本書是國中生必讀書目,應老師要求就買了。孩子還沒讀我搶先看了,初讀就覺得挺有意思,作者是一個活得比較通透之人,對凡事看得開,活得平和,雖然整天勞動改造,上山挖樹坑、挑大糞,做的是最苦最髒最累的活,可讀他的文章卻絲毫沒有悽悽慘慘的情緒,沒有抱怨與憎恨;有的只是閒雲野鶴、行雲流水的雅緻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與小驚喜。對於生活中的美,哪怕一星半點,哪怕只存在於犄角旮旯,他也能用自己的慧眼努力把它挖掘出來,讓讀者眼前一亮。這從他的詩中可見一斑:“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暖。”

他覺得“人們如果能夠養成一些正常的愛好,具備文明素養,懂得親近自然,知道欣賞美,就不至於去破壞世間美好的事物”。因此,他想通過自己的文章呈現自然界美好的東西,讓人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他寫花草魚蟲,爲的是讓孩子知道、瞭解昆蟲,對自然發生興趣,因爲大自然纔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間最好也能玩玩這些昆蟲,去觀察它們會探祕到另外一個世界,不要整天沉迷在電子遊戲裏。他對昆蟲的描寫可謂細緻入微,雖然寥寥幾筆卻栩栩如生:“瓢蟲款款地落下來,摺好它的黑綢襯裙——膜翅,順順溜溜,嚴絲合縫。”他的筆墨簡單,通俗易懂,讓你彷彿正置身花叢中,看見那個叫“瓢蟲”的小姑娘精彩表演後謝幕的模樣。他告訴孩子們,瓢蟲也不全是益蟲,也有害蟲,比如十四星,二十四星。想想真是慚愧,至今爲此,我只記得並刻進腦海的是從小老師告訴我的:瓢蟲是益蟲!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再去留意才發現,瓢蟲竟然真不全是七星呢!

我不識紫薇,一直覺得夏天路邊旁枝斜出的粉紫色花球美得很,甚是喜歡,後來通過讀他描寫的紫薇竟然不知不覺配對上了!“紫薇的樹幹的.外皮易脫落,露出裏面的嫩膚,脫落後留下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雲斑。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皺縮,瓣邊還有很多不規則的缺刻,分不清是幾瓣,碎碎叨叨的一球,當中還射出許多花須、花蕊。”當我在路邊再次相遇紫薇,就認定是它了!原來紫薇樹還被叫做“怕癢癢樹”,如果你用指甲掻搔樹幹上的嫩膚,紫薇還會枝葉俱動,讓你彷彿看到一個嬌羞的姑娘笑得花枝亂顫。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年又一年……”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卻沒有人知道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恐怕連唱歌的歌星也未必瞭解,再聽這首信天游時,我有一股想去東北看山丹丹花的衝動,

他用通俗易懂的手法描寫巴根草,讓人彷彿聽到指繞草根拔斷的聲音。對於鄉下長大的我來說,這是再熟悉不過了,學校的操場,田頭溝壑旁,隨處可見鋪地的巴根草,坐在草地上,最喜歡的就是用手繞住它的草根,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扯,聽草根齊刷刷斷裂的聲響,真是一種說不出的快感。至於爲什麼要時不時的去扯它,也許是農民的本性,痛恨它一棵就能蔓延一整片的生命力吧。

讀他的書,就像是聽鄰居爺爺講故事,溫和又親切。

草木的讀後感8

汪先生說:“世間最爲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所以他用最溫柔的筆觸寫下:“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裏,如花在風中。”便使我覺得:人間溫暖,如二月和煦的春風,如三月燕在樑間的呢喃,如四月牛毛細雨潤物無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賞花木的人,憐花木的人;大抵就是先生這般了吧!於是由花及人: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爲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我說,花木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是聞着花香鳥語來到這人世間的。“一枝一葉總關情”,所以那亦或是先生對這世界所有美好感情的寄託吧。草木鐘情於光陰,於是有了先生筆下搖曳的花姿,溫暖人心的文字。

總是在黑色裏溫柔地愛色彩的我們,也開始在色彩裏朝聖黑白。爲什麼呀?因爲人間有草木,草木有溫情,人間忽值得罷!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着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鬆一些。”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並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並非經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迴音。在他心裏,昆明的雨竟是那麼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願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或許,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衚衕文化》。北京城的衚衕那麼真實的就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衚衕房子的舊房檁、斷磚牆;街坊裏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着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醃蘿蔔,小醬蘿蔔,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冬天裏,還有什麼比這更溫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爲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麼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草木的讀後感9

汪曾祺的書零零碎碎地讀過一些,總覺得應當是散落在人間的月亮碎片,皎潔純淨,發着光令人心曠神怡。再讀《人間草木》,便在其間看到了散落的光輝和煙火人間。

“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史鐵生在他的《我與地壇》裏說過。汪曾祺回憶起江陰的那個有着濃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個鮮活地立在江南小鎮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條衚衕口,門口或許掛了一塊破舊了的旗,就單單寫了一個“果”字,或許有一個木製的牌子,上書“百香閣”,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單單一個“果”字文雅細緻了許多。但是時令水果的店,沒有幾十年歷史也是撐不起木製匾的,轉念一想,有着如此深厚的果香,那應當有着許久歷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牆的木頭板子裏,果香和木頭香氣一起蘊孕。店門口是齊膝的門檻,不小心就要栽個跟頭,一排排的果架上擺放着用籃子裝着的時令水果,也許有十幾種,也許只有幾種。門口的臺階趴着一隻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裏的葡萄一樣,亮晶晶、水靈靈。買了一籃水果,店裏賣水果的姑娘急忙贈了一小把枇杷葉,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裏遇到過的,撐着油紙傘,慢慢悠悠走過,也可能是村上春樹在晴朗天氣裏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門外是黃昏的炊煙,衚衕裏洗洗涮涮的聲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煙火氣。

汪曾祺說:“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大約氣味與彼時的心境都是相關的,果香濃郁的那段日子,他說,“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汪曾祺的文字從來都是人間草木清香裏慢慢走出來的`,平淡如飲白水,越來越只依賴平淡的必需的生命點綴。就像夏天的一場雨,雨後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塊兒觸碰着肌膚,周圍盪漾着花香與植物生氣。

於是又想起他《昆明的雨》,雨季和緬桂花都是綿長又柔軟。雲南的雨季飽滿清亮,天空永遠都是高遠又純淨,烏雲黑得很有層次感,裏面應當是充滿了雨水吧,滴完了雨水,還是慢慢悠悠地飄在空氣裏,白得耀眼,這時候世界上又都是亮的,露珠閃着奇異的光,色彩熱烈。常常想起兩年前的夏天,坐在有着小院子的二樓,院子裏一棵緬桂花,一棵紫薇,都長了三層樓高,從二樓走廊和露臺一伸手就摘地到。常常是有雨的下午,坐在二樓自習室爲大學聯考奮戰,小樓建在水中央,稍一俯身便可看到窗外蘆葦在雨中搖晃,雨滴打在睡蓮葉子上,在上面滾了兩圈,院子裏的緬桂花香味一陣陣飄過,雨滴滴答答的聲音,在書卷里長出一個繾綣的雨季。

此刻不想讀詩,只想看草木,看瑣碎的平常,於是世間萬物遠沒有一棵樹、一種食物、一種氣味更重要的了,即使在混亂的年代,孟夏仍有草木長。

草木的讀後感10

初拿到這本插畫集的新書,愛不釋手,封面及插畫都是我喜歡的風格。帶着這種喜悅的心情開始走進汪老先生的花草世界。

開篇《人間草木》

“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之中!”

講的是芋頭、豆芽、紫薇、桂花、菊花、枸杞,書中有多幅花卉圖,爲汪老先生親手所繪,畫面逼真優美。

其中個人尤爲喜歡《記憶的味道》這篇,因爲這篇內容及感情最豐富,也是最賞心悅目的一篇。那裏有家的記憶,有童年的珍貴記憶,有父親,繼母,伯母,表姐,姑姑,傭人。

有榆梅,草,臭芝麻,虎耳草,紫蘇,垂柳,臘梅,天竺果,海棠,梅,桃,丁香,繡球花,夾竹桃,含羞草,荷花,槐樹,桑,葡萄,杏,何首烏,金雀花,香椽花,枝珠蘭,石榴花,玉蘭。

有天牛,蟋蟀,蟬,蜻蜓,土蜂。

有鳥,麻雀或癩花,鷺鶩屬的鳥。

於花園玩耍流連的折花少年,成年之後,便是愛花人,順理成章。

看完這本書,忽然想起了一些東西。想起了姥姥,因爲在姥姥家生活的那段童年是此生最美好的日子,那段無憂無慮的歡樂時光。

蜻蜓

我們稱做麻楞,大個青色的叫大老青,也是捉了吃蚊子的。放在屋裏,趴在窗戶的棱布上。那時候蜻蜓還是很多的。

知了

也叫蟬,雄性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髮出尖銳的聲音。雌性的不發聲。我們一般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約上週圍的小夥伴,用絲襪抓個十幾二十只。姥姥會用油過一遍,就成了我們的小零食,當然也就身體和脖子中間的部位可以食用。

棗樹

小時候在老家的院子裏,有一顆很大的棗樹, 每到五六月份會開出像傘似的小花, 黃綠色。八九月份會結出青綠色的果實。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弟弟都會用一根非常長的竹竿拼了命地敲打它,然後就會收穫非常多的青棗,極其香甜。

南方的雨頻繁又短暫,每到下雨的時候我總是莫名的興奮,因爲我可以穿着母親給買的新雨鞋在雨中玩耍,尤其是鄉下的`環境真是美極了,大雨過後,樹葉似乎更加鬱鬱蔥蔥了,花朵也開得更加豔麗,就如同一幅畫一樣美。

全書讀罷,有如出遊賞花歸來,美不勝收。喜歡這樣的題材,讀起來輕鬆歡快,雖然愛花草,但不如汪老先生來的炙熱和愜意。

在我看來,汪老先生纔是真正會生活的人。這個“會”,包括“懂”,也包括“愛”。汪曾祺寫“帶着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最純粹的,最難得。似乎在說,動人心扉的生命體驗,並不一定在千里之外,在難及之地。

在匆匆過眼的“人間草木”中,汪曾祺老先生證悟到了人生無常,但見有序。置身陰影,發現光亮,就成爲他演繹自己生存美學的唯一方式和本文策略。

標籤:讀後感 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