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觀後感

觀後感6.99K

看完首映已經凌晨三點,回家我就跑到網上發了一個泄憤貼:見證“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最糟糕的一集。泄憤完畢,心情平復了一些,天亮起牀再想想《哈6》,結果對影片糟糕的印象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而且也似乎找到了不滿的源頭──從上一集開始,“哈利·波特”電影就是因爲創作上的自我束縛而一步步走向沉悶、乏味、老態龍鍾、不知所云。特別是《哈6》讓我想起了去年國內的一部國產人物傳記電影,好萊塢大片一樣要“戴着鐐銬跳舞”,我在想小說作者羅琳對電影改編是否起到了過多的干涉作用?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觀後感

即便衆書迷都認爲《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是小說裏最不精彩的一本,但我依然認爲電影可以比現在的電影版《哈6》更精彩,更靈動感,能更多展現魔法世界的神奇。現在電影版《哈6》基本就是一篇不帶任何形容詞的小說縮寫大綱,感覺銀幕上所有人物都在機械版的念臺詞,不情願地在完成各自的工作,而感受不到任何人對這個系列電影應有的激情。之前的確聽說過羅琳對電影改編參與越來越多的意見,甚至很早就聽說選擇大衛·葉茨做導演就是因爲他最聽話,不然爲什麼《哈5》還沒拍完就宣佈後面三部電影導演都是他?看完《哈5》時候就有不詳預感,但好歹《哈5》還有鳳凰社成員的幾場大戰撐場,給最後小天狼星的死做足了鋪墊,那次真的有被感動。

而《哈6》全片就像一場有預謀的葬禮進行曲,而且還是沒有任何旋律的`那種,最後老鄧被斯內普幹掉時,我感到的只有睏意。且不說前面有衆多可以適合電影表現的段落,卻被電影完全略過,單就最後一場老鄧英勇就義的戲,原小說也已提供了足夠強大的氣場和氛圍,電影還是把情緒重點放在之前在山洞尋找“神器”的段落上,結果最後一場對決戲相當的泄氣和潦草。

最要命的是,到現在我也想不出《哈6》有什麼地方能讓我去誇讚一下,製作水準?還是電影配樂?這些對於這樣一部製作費過億美元的超級娛樂大片來說,是最基本的底線吧。對這樣的電影,實在沒必要胸懷對國產片的寬容與博愛,生硬地找來一些可以自我激勵的積極角度。對我來說,《哈6》讓觀衆不能爽到,就是最大的過錯。如果全片沒有激烈的動作戲,也沒關係,只要氣質做得足夠黑暗,人物足夠精彩,能讓觀衆看到一部少年版《黑暗騎士》,那也行。但《哈6》都幹了什麼?揭示少年伏地魔的祕密和混血王子身份兩條重要線索輕描淡寫,大部分時間都在展現哈利·波特對馬爾福的跟蹤和懷疑,然後就是冗長地展現兩對怎麼看怎麼擰巴的愛情戲。擰巴的關鍵原因小說人物年輕跟銀幕上實際年齡實在差太大,英國男孩19歲,看着就跟國內小青年大學畢業一樣,結果他們還在銀幕上裝着中學生的情竇初開,我對“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再喜歡,但看着滿眼成年人還在裝扮魔法世界的蘿莉和正太,我也只能渾身發麻了。

《哈6》就像是一個改退休還死活賴着不下崗的老年食死徒當導演拍的電影,而且還是一個特別無聊又拼命假裝自己有幽默感的食死徒,但即使影片徹底證明了大衛·葉茨是一個庸才導演,我還是要說這種板子要打到投資人、製片人,特別是很可能打在小說作者羅琳身上。在好萊塢體制下,不可能所有人看走眼,把一個庸才導演捧成天才,力挺這樣一個導演來執導四部好萊塢歷史上最賺錢的系列電影,但現實是這種暈招的決策就真的出現了,而且居然拍得一部比一部爛都願意承受,我只能從觀衆和影評人的角度說一句:我不願承受,或許我會繼續看後面兩集電影,但我堅決不會去看第二遍《哈6》,哪怕是IMAX3D版。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多年來我對“哈利·波特”系列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