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1000字

觀後感1.29W

從大的方面來說,《阿凡達》對於劇情衝突的設定,是簡單的正邪對立、非黑即白;而在每一陣營內部,也欠缺多樣性,彷佛兩塊鐵板在那相互碰撞,陽剛的氛圍是有了,但稍微有些傻氣。此外,這樣一種簡單對立關係的最大不良後果,是角色形象的單一。本來我以爲在人類僱傭軍這一方,應當是有不同意見的,特別是軍事指揮官和行政首腦之間,其想法應當有細微區別纔是,那樣會使故事與人物都更立體化,可惜沒有。作爲一個整體,人類似乎是壞人,Navi人都是好人,壞人中的好人(主角和他的朋友們)的作爲也是常見的典型;而且,每一個角色羣,他們的想法都是單一的……這樣一來,這個故事再“蘿蔔絲特”,也是老老實實、循規蹈矩的“蘿蔔絲特”;大家不妨想想:權老實再強壯,能敵得過未央生的俊俏風流麼?所謂“神作”,是千萬不能老實的(有不知“權老實”、“未央生”爲何方人氏者,請致電國小語文老師強烈要求補課)。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1000字

“神作”的帽子很大、卻很簡單,不掰開了細說,是難以下結論的。以上說的都是“必要條件”,不具備鐵定成不了“神作”;但是反過來,即使必要條件全具備了,那還得看電影整體以及各方方面面執行得如何,才能充分地下結論。

就電影故事而言,想必大夥都知道了,《阿凡達》的故事比較簡單,也一點都不深刻。說白了,影片情節在大的層面上是太空版的殖民與反殖民鬥爭,在個體層次上則是一個跨越種族的愛情故事,都沒啥新鮮的。但是,這種設定對電影而言是“蘿蔔絲特”的——換句話說——是足以支撐起電影敘事需要的。直觀地說,一個“蘿蔔絲特”的故事給人的感受有二:一,既靠得住又不牽強。《阿凡達》的情節設定,基本上沒有讓人覺得荒誕或者百思不得其解之處,像那種在其他大片中常見的“危險總是追着主角走、但總是差一步”的情形基本沒有。我一向比較佩服卡梅隆玩弄橋段的能力:他總是能將一些本來是俗套的東西,調度得讓觀衆感覺“本應該如此”,這就是“蘿蔔絲特”的真諦;另外,影片故事“蘿蔔絲特”與否,還可從編導鉤織情節背後的誠意與努力來略窺一斑。一般而言,從“誠意”來看影片的質量是很不靠譜的,因爲沒有哪個片方會在宣傳時強調自己“沒有誠意”。這裏關鍵得看“人”,電影製作“人”裏的核心是導演,導演實沉了,這電影的故事也“虛”不到哪去。向來崇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卡梅隆,絕對是好萊塢最“實在”的.導演之一,再加上長達十年的打磨,包括對整個潘多拉世界的設定,積累了如此豐富的“營養”,《阿凡達》這個“孩子”想不強壯都難。

但是,一個“強壯”的、能擔當得起整部電影架構的孩子,未必是顧盼生輝、富有魅力的孩子;而在個人的字典裏,“神采”纔是一個能達到“神作”級別的電影故事所具備的充要條件。《阿凡達》的故事,尤其是中間部分對於潘多拉星球地貌生態、以及Navi土著文明的展現,完美地彌補了通常大片第二幕比較沉悶無聊的缺陷,使得整部電影感覺非常緊湊,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也似乎過得特別快;不過,這個故事最終還是流於常規,因爲可預期的轉折與結果而缺乏驚喜,無法帶給人新鮮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