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必備14篇)

觀後感4.94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昆蟲記》讀後感(必備14篇)

《昆蟲記》讀後感 篇1

近日裏老師向我推薦了一套書名《昆蟲記》系列的書,我愛不釋手地看着,受益匪淺。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在他對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法布爾用他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我從小因爲不喜歡昆蟲,所以平時很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世界。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成果。《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衆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這本書爲我們提供了更珍貴的啓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在科學的道路上,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從來都不能阻止我們人類的科技進步。我們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爲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要多閱讀一些適合國小生看的科普類書籍,還應積極動手參加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來培養

科學的興趣。以法布爾爲榜樣,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地球村。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來掌握和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

《昆蟲記》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一本《昆蟲記》作者是法布爾,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的心靈。是法布爾,讓我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接着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比如:狼珠是怎樣獵食的,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內涵。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靈活,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細心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特徵。他用家裏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不出門,不疲倦,不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熱愛。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動物的人性,小甲蟲“爲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爲人類造福啊!

《昆蟲記》讀後感 篇3

又到了一年盛夏,又到了知了聒噪的季節。

說實話,我本不愛知了,它太過吵鬧,特別實在夏季安靜的午後,我們不得不在它們的高歌中艱難入睡。忙碌了一天的我們,急需休息,而它卻以以自己的奔放的歌喉、激情的腔調,還有不知疲憊的精神,硬生生地闖入我們的生活,擾亂了我們的生活。

直到讀了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的觀念才稍有改變。原來,知了的生活竟是如此不易,它的幼蟲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才得以在陽光下放聲歌唱。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一生的真實寫照。其實,它的生活又何止是四年的黑暗苦工,更多的時候,生存對他們來說已是困難重重。他們的天敵蚋如影隨形,蟬剛把卵裝滿一個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來到這裏,像在自己家裏一樣,在蟬卵上刺一個孔,把自己的卵放進去。蟬飛去了,多數孔內已混進異類的卵,把蟬的卵毀壞。這種成熟的蚋的幼蟲,每個小孔內有一個,以蟬卵爲食,代替了蟬的'家族。“鳩佔鵲巢”的悲劇不知在鳥類中上演,昆蟲中已是如此。所以對於蟬來說,能夠在這三四百個卵中存活下來,已是非常地不易了。

何況還有我們人類這個可怕的“儈子手”呢?每到盛夏傍晚,小樹林中摸“爬叉”“神仙”(蟬的別稱、方言)的人絡繹不絕,此起彼伏。當然,我無意抨擊這樣的行爲,就如豬肉,牛肉,羊肉一樣,它也是人類的一種食物。而且蟬的營養價值很高,即便是蟬蛻,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藥材。但是,我們的這種“捕殺”行爲,卻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它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可能正是因爲了解到了蟬一生的不易,以前挺愛吃蟬的我,如今卻望而卻步了。

可能是身爲母親的原因,蟬蛻化成知了的過程,也讓我怦然心動。爲了尋求適合的地點,蟬要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很久,正如我們每一個母親一樣,誰不願爲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環境呢?誰不願自己的孩子在最合適的時候、最理想的地方來到自己的身邊呢?而且它的蛻化過程像極了人類的分娩過程。它外層的皮開始由背上裂開,裏面露出淡綠色的蟬體。頭先出來,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後是後腿與折着的翅膀。這時候,除掉尾部,全體都出來了。接着,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

每一個經歷過分娩的母親,都不會忘記那種刻骨銘心的痛,更不會忘記聽到孩子呱呱墜地時的那種輕鬆,看到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的那種驚慌、侷促的神情,和身爲人母的那種幸福感。那段經歷可謂是終身難忘——痛並快樂着。

歷經如此磨難的蟬,能在陽光下享樂一個月。怎能不讓我們心生憐憫呢?

“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爲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所以,現在再聽蟬鳴,似乎不再那麼聒噪了。再聽知了的鳴叫,似乎又有了別樣的滋味。歷經如此磨難,仍然積極、樂觀地歌唱生活,享受生活,難道不值得我們爲它們點贊嗎?

《昆蟲記》讀後感 篇4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這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着看着,這些蟲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是不是還會存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是不是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着這彼此之間的關係,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使我深深的感覺到“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大開,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超越了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 篇5

早就聽說法國文學家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想,美術家一般的視角,文學家一般的筆觸”。暑假裏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讀完了法布爾的《昆蟲記》。

作品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視角獨特、觀察仔細,描寫細緻,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向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不被我們注意的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真不愧爲法國文學巨匠!同時我又被作者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他用一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寫出了十卷觀察感言,其行爲足以震撼人心,令我敬佩。

《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作者用平實的文字,幽默的敘述來描述昆蟲們的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書中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是多麼奇異、多麼有趣的故事啊!在讀《昆蟲記》之前,我並不知道昆蟲的世界原來也如此精彩,如此奇妙!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身臨其境一般。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讀過昆蟲記我知道了管蟲會穿“衣服”、鬆蛾蟲會預測天氣、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不是殺死毛毛蟲,而是先麻醉毛毛蟲,使他失去知覺。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只捕捉小蜘蛛,小蟲一頓就可吃光,每頓都可以吃到新鮮的。我還知道了每個動物都會有自己的“殺手鐗”,狼蛛的“殺手鐗”則是它的兩顆毒牙,十分兇猛,可以立刻致它的`獵物於死地。

作者爲了研究昆蟲不顧危險捕捉黃蜂,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使我感受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記》不僅讓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還使我懂得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並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同時還懂得了要想有所成績必須像法布爾那樣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 篇6

昆蟲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

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

我歎服那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爾爲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不錯,作者所得到的發現,無一不來自於他仔細的觀察。試想如果沒有仔細的觀察。

在一個春和日麗的早上,溫和的陽光灑滿大地。我走到房子的門窗前,打開窗通風,悠閒地坐下,隨手抓起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津津有味地看着。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法布爾,在他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同優美的'散文,給予我們知識和思想。《昆蟲記》的主要內容講了昆蟲世界裏的奇妙,給我們描述了昆蟲的性格特點,爲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如蜜蜂、螞蚱、螳螂、甲蟲等,雖然不是十分可愛,但也告訴了我們它們的好處和害處,優點和缺點。這本書還表現出昆蟲世界的社會主義,一個純真的世界,猶如一處夢想起飛的地方,引領到成長的終點。

看完這本著作,我心花怒放。因爲我明白了興趣是人的老師,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老師。閒時觀察身邊的事,無論是大事情,還是一些不起眼的事,你或許能從中有所發現。在法布爾筆下的昆蟲世界,我學到了課外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帶給了我不少歡樂。不僅如此,平時在我對昆蟲做的一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時,只要翻開《昆蟲記》,謎題一下就解開了,就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擊碎了心中的大石一樣,輕鬆多了。

《昆蟲記》帶給了我快樂,更多的是道理和知識。它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是法布爾畢生精力的觀察研究,是昆蟲知識的集合要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 篇7

第一次讀《昆蟲記》,便被它那“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如藝術家一般地觀察,像詩人一般地感受與表達”所吸引,原來科普讀物也可像故事般有趣,語言也可像詩歌一樣美,不禁讓我總想一口氣就要閱盡其芳容纔夠暢快。它的魅力常使我手不釋卷,枕書而眠。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最吸引我的是法布爾用來觀察的荒石園——一個長着藍色矢車菊和其他薊屬菊科植物,幾乎不能生長農作物的荒原,卻是昆蟲的樂園、鉅著《昆蟲記》的誕生地。在這裏我不僅瞭解到種種人們熟知的昆蟲——蜜蜂、螳螂、蜘蛛、螢火蟲等,還了解到種種平時不聞的昆蟲——金步甲、聖甲蟲、白麪螽斯、西緒福斯蜣螂等,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都遵循着由生到死的法則,充滿靈性與智慧,跟隨法布爾的步伐,我走進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聽蟋蟀在我耳畔鳴唱,觀黃蜂奇特的睡覺姿勢,感螳螂殘忍的婚俗,品小甲蟲爲兒女的無私奉獻……種種奇特的昆蟲故事讓我深深地愛上了它——這部奇妙的《昆蟲記》。

《昆蟲記》不僅讓我領略到奇妙的昆蟲世界,還讓我領悟到科學的態度——不盲從前人的觀點,要實事求是,依靠自己的觀察探究去辨別真僞,而且它用我們喜歡的故事形式向我們詮釋。譬如有一段是以一個寓言故事來引出兩類常被我們誤解的昆蟲,我們常誤認爲螞蟻“勤勞”、鳴蟬“煩躁”,所以普遍喜歡螞蟻討厭蟬,可是法布爾通過自己長期耐心的觀察推翻了它。法布爾拋開世人對蟬的常態看法,開始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很快他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高度榮譽“勤奮勇士”的'螞蟻居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的勞動成果一搶而光。所以說,在科學上最好的表達是自己的觀察與探究,而不是傾向於人們普遍的認爲。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科學鉅著,也是一部文采斐然的書。作者法布爾將嚴謹理性的科學與優美、感性的文字完美結合,成爲一部“昆蟲領域的荷馬史詩”,以其清新自然的文學色彩感動着無數人的心。譬如描繪螢火蟲的一段“在夏天的夜晚,這些螢火蟲都會掛着小燈籠,在黑暗的夜幕中穿梭,如同夜晚的精靈”,在充滿愛意的筆端融匯了“蟲性”與“人性”,蟲兒的天性與本能在優美的文字文字間變得如詩境般美好。徜徉在法布爾爲我們營造的如詩如畫的昆蟲世界裏,我彷彿也變身爲其中的一員,與他們一同勞作一同分享,感悟於他們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感動於他們的協作與犧牲。

從《昆蟲記》中閱讀自然裏那些實實在在、原原本本存在的昆蟲故事,欣賞如詩歌般有優美的語言,感悟其對生命的關愛與敬畏,常常讓我沉入法布爾爲我們營造的科學氛圍裏,享受美妙的昆蟲故事,似乎也幻化做其中的一員,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與奇妙。

《昆蟲記》讀後感 篇8

生命,猶如天上閃耀的星星,驅趕着內心的黑暗;生命,猶如一顆跳動的火苗,燃燒着希望的色彩。生命,這亙古不變的話題,始終是人們爭論的焦點。有人說,玩得盡興就是生命;有人說,財富就是生命;還有人說,平淡就是生命。而我從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中,卻領悟到了不同的道理。

生命的長河永遠不息,對於每一條來之不易的生命,我們都應當珍惜它。在一些人眼中,那些小小的動植物,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們何嘗不是一個個生命?不,有時它們甚至比人類還要懂得怎樣活下去。看那小小的螢火蟲,在夜晚,撲扇着翅膀,閃着微小的光芒,恍若一個誤墜人間的小精靈般,可愛的,羞澀的,飛在草叢間,用那小小的光芒,驅散着黑暗。有多少詩人讚歎螢火蟲不滅的光芒,可誰又知道它生命的.短暫?也許,正是因爲它知道自己的弱小,所以才堅持不懈、勇敢地綻放那絕美的生命的光彩。相比之下,那些漠視生命的人,難道不應該好好想想、反思嗎?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它,用僅有的生命時間活出自己的光彩,纔不會後悔。

在生命歷程中,誰都會經歷一些或大或小的考驗。動物世界中,黃蜂是一種勇敢的昆蟲,而對於這類似命運的考驗,卻毫不退縮。它們用毒針攻擊敵人,以超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打敗敵人,卻只爲捍衛自己的土地,然終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活下去。如此,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黃蜂的精神嗎?那些面對困難只懂逃避的人,難道不應該振作起來嗎?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剛出生的人,就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玉,只有經歷了考驗,才能顯出真正的光澤”。是啊!在人生道路上行走,就好比在海上航行,若是順流走,那麼這一路將毫無波瀾,海水就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固定的地點;若是逆流走,中間便有許多困難阻礙前行,而這時就要考驗我們堅定的意志。如此,我們既是被動的,又是主動的。但只要到達最後的終點,再回頭,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曾度過了許多難關。

生命的歷程,是從只懂哭的襁褓嬰兒到滄海桑田的老人。而這中間,我們又在做什麼呢?有人,在爲沉重學業而苦惱;有人,在爲工作辛苦而埋怨;有人,在爲各種應酬而奔波;有人,在爲不同事情而忙碌。而我們,究竟是忙,還是“盲”?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在不知不覺間長出一根根白髮,在斗轉星移間忘記了生命的真正含義?當進入老年時,回看記憶,會否十分空白?蟬在地下長眠多年,只爲破土歌唱,那最真實的願望,難道不值得我們感慨?保爾的話讓我們深思:“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過去的碌碌無爲而羞恥;當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時光匆匆,朋友們,請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吧,充實而有意義地活過,纔不會因虛度而後悔!

《昆蟲記》讀後感 篇9

近日,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感到很驚訝,不愧是“昆蟲荷馬”,能把文學與科學如此完美地結合起來。他其實還有更優良的品質和素養。

法布爾是一個十分細心的人。在書中有一章,他描寫了螳螂的外貌:“螳螂的腰肢內側飾有一個美麗的黑圓點,中心有白斑,圓點周圍有幾排細珍珠點作爲陪襯”,“總之,大腿是一把雙排平行刃口的鋼鋸”。這些細緻的描寫必定有仔細觀察作爲基礎。如果法布爾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他是不會看到螳螂這些隱祕的特點。他在書中對螳螂描寫的.那一段十分詳細,寫了小刺的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法布爾甚至還數了小刺的數量!我相信,那細如針尖的小刺不用放大鏡是看不清楚的,不細心觀察是數不清的。書中有好幾章都寫的是各種食糞蟲,如果問你那些食糞蟲用來產卵的“糞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肯定會說是球形的。法布爾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法布爾在大自然中經過一番細緻“考查”後發現,食糞蟲的“糞球”是梨形的;還有一種特殊的叫米諾多蒂菲的食糞蟲,它的“糞球”是圓柱體,這與其打洞方式有關。由此可見,細心是法布爾的法寶之一,否則他是寫不出《昆蟲記》的。

圖片法布爾是一個執着的人。書中他在研究米諾多蒂菲時,養了幾隻在自家花園裏。後來發現它們的洞深達一米五,想系統地研究它們就要把整個洞挖出來。法布爾年紀大了,就叫全家人一起來挖,終於,在法布爾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整個洞穴出現在人們面前,這使他之後研究米諾多蒂菲家庭提供了便利。法布爾的執着,使他對這種昆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理解。在法布爾研究小闊條紋蝶時,他遇到了更大的困難。他僅有的一隻雌性小闊條紋蝶在研究開始沒有多久時被螳螂吃掉了,而研究必須要用到雌蝴蝶;雪上加霜的法布爾所在的地區並沒有這種蝴蝶。研究被迫停止。但法布爾並沒有放棄,而是一直想辦法弄幾隻來。終於在三年後,他託人從遠方買到這種蝴蝶,蝴蝶一到,研究立馬開始了。如果不是法布爾的執着,今天的《昆蟲記》上可能就沒有小闊條紋蝶的名字。

法布爾還是一個專業的人,具有極高的科學素養。在他研究大孔雀碟和小闊條紋蝶時,他發現雌碟能吸引來雄碟,可他家周圍根本沒有這兩種蝴蝶,說明雄碟是從遠方飛來的,那麼雌碟是怎樣“聯繫”雄碟的呢?法布爾採用控制變量法,一會兒把雌碟裝入紙盒,一會兒用玻璃罩罩住,一會兒給實驗室加上簾子。實驗後分析數據,進行猜想,然後再實驗。最終法布爾得出結論:雌碟會分泌一種有揮發性的物質,這種物質發出的氣味人聞不到,但雄碟可以聞到。法布爾沒有想當然,而是以實驗來得出結論,這便是科學素養,誰讓他既是文學家又是昆蟲學家呢?這樣的專業使《昆蟲記》不僅是文學鉅著,也是科學鉅著。

法布爾身上還有其他優良品質,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這些都源於他對昆蟲的熱愛。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品質,還要像他一樣熱愛大自然。

《昆蟲記》讀後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看了很多書,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觀察各種昆蟲,書中記錄的各種有趣的昆蟲,讓我着迷,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對於昆蟲的瞭解,還有我成長的感受。

《昆蟲記》記錄了33種昆蟲,其中就有今年暑假,我也曾經抓到過的昆蟲——蟬。在書中,法布爾寫道,爲了“唱歌”,蟬犧牲了很多,由於蟬是靠腹部的發聲器唱歌的,所以只能把器官放到最小的地方;在我手中,只要我輕輕撫摸蟬的腹部,蟬就又會大聲歌唱,然而不幸的是,沒有人喜歡蟬的歌聲,聽了總是讓人覺得很煩燥。法布爾的描寫,讓我對這些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我也非常奇怪,法布爾是如何瞭解這些昆蟲不爲人知的`祕密的呢?

在《優雅而兇殘的殺手》這篇故事中,法布爾給我們講了螳螂有一個前腿伸向半空像人在“祈禱”的動作,這其實是螳螂在等待自己的獵物送上門來,只要有一隻蝗蟲無意間路過,螳螂就會立刻展開一副準備戰鬥的樣子,而蝗蟲因爲受到驚嚇,會忘記自己是昆蟲中的短跑健將,最終被螳螂的兩把“鋸刀”捕殺。我想,螳螂在捕殺蝗蟲的時候,法布爾一定就在邊上,屏住呼吸,一動不動,也許一呆就是半天,也許花很多天,纔看到這一幕,否則,怎麼可能寫出如此生動的場景呢?

法布爾用生動語言描寫的各種昆蟲讓我着迷,但讓我收穫最大的還是法布爾的執着與好奇,在做確定蜜蜂有着獨特的回家能力的實驗時,法布爾把三十隻蜜蜂放到陌生的地方,看它們能不能飛回來,爲了確保飛回來的是不是放出去的蜜蜂,他在蜜蜂的背上畫一個白色的標記,在畫標記的時候,法布爾經常會被蜜蜂蟄到,但他早已忘記了疼痛,沉迷於昆蟲的世界,他的執着精神讓我敬佩,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需要這種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執着精神。記得以前,我搭“樂高”玩具的時候,因爲有個零件怎麼也裝不上,而大發脾氣,輕易放棄了,結果到現在,這個玩具還是沒有搭起來。而在我學游泳的時候,雖然我會經常喝到水,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最終,我學會了游泳,而且,還能遊很遠。從6歲開始,法布爾對昆蟲產生濃厚的興趣,爲什麼蜜蜂會採蜜?蜘蛛會織網?正是這樣的好奇心,讓法布爾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昆蟲的觀察。暑假裏,我的作業並不多,但有的題目有些難,我就停止了思考,把題目擱在了一邊,其實,這些題目的答案,都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只有保持一顆不斷探索尋找答案的好奇心,才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不斷進取。

合上《昆蟲記》,閉上眼睛,我的眼前會出現很多書中描寫的昆蟲,它們是這麼真真切切地存在我的腦海中,同時,我的眼前也會出現法布爾的身影,他或是蹲着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或是爲了尋找螢火蟲整夜行走,正是他的執着與好奇,纔給我們帶來這本非常有趣的《昆蟲記》,讓我還想再看一遍。

《昆蟲記》讀後感 篇11

追求——《昆蟲記》讀後感一本叫《昆蟲記》的名著擺在我的桌子上,可我卻一直把它涼在那裏,久久沒有翻開——昆蟲有什麼好寫的,肯定沒意思,可是還是要看啊,還要寫讀後感,我極不情願地翻開了《昆蟲記》,誰知剛看第一頁,就被它吸引了。我發現《昆蟲記》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小品和百科全書,它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散發着濃郁的文學氣息,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更是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第一篇講的是“蟬和蟻”,法布爾先引用一個小寓言故事吊起讀者的胃口,再把自己融入其中,把蟬和蟻擬人化,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他把蟬尋找水源比作是尋找飲料,把樹汁比作是酒釀,把蟬在枝頭鳴叫比作是在唱歌……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怎麼能讓我沒有興趣?他對昆蟲的描寫十分細緻傳神,實在是讓我感嘆:法布爾的觀察之力怎如此之強!甚至讓我懷疑他就是一隻昆蟲,在向我們介紹他的生活。他把昆蟲們所做的事情,全都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使我們身臨其境,切身地感受大自然的奧祕。怪不得周作人這樣評價法布爾:“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真的是把昆蟲們寫活了。這本著作讓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可想而知,要想寫出這樣一本著作,需要怎樣的功夫,需要作者多麼強悍的觀察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啊!而法布爾,他卻做到了。法布爾1823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南部聖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因家境窘困無法讀書的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依然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1880年,他終於有了一件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在餘生35年中,法布爾就蟄居在這座園子裏,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科學札記等資料,完成了《昆蟲記》這本著作。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彷彿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實驗。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就是這樣一個對理想、對信念執著追求的人,他用他的一生譜寫了大自然的美麗篇章,把大自然的奧祕呈現在世人眼前,讓人類更加了解了大自然。更讓我們知道了他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昆蟲記》讀後感 篇12

你有沒有想過一顆草,一朵花下會有什麼小東西經過嗎?草坪、水壩、花園裏都有什麼呢?這些在孩童時期的問題,直到我翻開《昆蟲記》,才被裏面神奇的昆蟲世界所解答並且折服。

你永遠無法想到在法布爾的筆下那些昆蟲是多麼的有趣,“衝破嫁衣”的灰煌蟲,“做麪包團”的西班牙蜣螂,“建築家”蜘蛛,“預測天氣的員工”松毛蟲,許多昆蟲在法布爾的筆下都變得有趣起來。他對昆蟲濃濃的喜愛,從文字中流露出來,實際上他的喜愛不僅僅從文字,更是發自內心的,他曾不止一次說過,他並不喜愛古希臘的一位名人——伊索,因爲他筆下的動物大多違背本性,這使法布爾感到不滿,他在文中說到:“古希臘的那位寓言作家是不可原諒的`,他不關心現實,卻因襲傳說。”他見到了許多人對昆蟲的誤解,從而決定糾正錯誤,編寫了《昆蟲記》,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季,他都堅持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我想這種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態度正是他成爲偉大的昆蟲學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昆蟲記》共有十卷,描寫的昆蟲更是數不勝數,螳螂、螞蚱、蟈蟈、金步甲、蝴蝶、食糞蟲、馬蜂、蠍子……它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被法布爾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作爲生靈,它們與人類有着縷縷共通之處,讓我不得不爲此吃驚、神往。

盛開的粉荷花,香甜的大西瓜,無風的烈日下,一切都昭示着夏日的來臨,可這一切都抵不過蟬的第一聲鳴叫,蟬給夏日帶來趣味與美好,說蟬是夏天的使者,我想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正是這股對蟬的喜愛,使我翻開了《昆蟲記》中描寫“蟬”的篇章。

“蟬”的出洞比誰都要困難,早在寒冷的冬天,它們便已經活動在地下,慢慢地建造屬於自己的圓洞,躲過漫長的冬天,熬過爛漫的春天,才能迎來真正的出洞,若是中途被人挖出,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昆蟲的智慧,恐怕你永遠也無法猜到。它們真的非常有智慧,蟬從地下鑽出時,總會有被挖出的塵土,這些土該怎麼辦呢?埋到後面去嗎?可那樣不是把辛辛苦苦挖的洞給堵上了嗎?智慧的蟬是有辦法的,它們的尾體腫腫的,那裏存儲了許多清亮的液體,當蟬的幼蟲在前面挖時,尾部就會流出液體,隨時把粉狀泥土澆溼,使之成爲糊狀,並立即用身子把糊狀泥壓貼在洞壁上,洞壁被汁液浸溼,空隙自然就被縮小,坑道便暢通無阻了。這種操作頗像現在的水泥。由此看來,如果不認真地如法布爾這樣仔細觀察,恐怕無法發現這個有趣出洞過程,我們腳踩過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可能曾經是蟬的洞穴啊。

昆蟲的世界是如此豐富,捕食、戀愛、繁衍,那是一片我們所不熟知的世界,可是隨着環境的影響,一些昆蟲已經瀕臨滅絕,他們不應該因爲自己的弱小,而不被我們所重視,每一條生命都值得尊重。普通並不等於無足輕重,只要我們給予重視,就會從中發現有趣的知識,其實再不起眼的生物都是構成大自然生活樂章不可缺少的音符。

《昆蟲記》不僅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這是一本譜寫生命的詩篇,是法布爾給予我們的源於自然的珍貴禮物。

《昆蟲記》讀後感 篇13

這個夏天,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媽媽給我買的《最美法布爾昆蟲記》這套書,書裏的圖畫我喜歡,書裏描寫了好多種昆蟲,我最喜歡的是:地下王國統治者螞蟻。

如果了你發現了一個螞蟻洞,你也仔細觀察一下小小的螞蟻是怎麼把大大的食物搬回洞裏去吧。

開啓《昆蟲記》親子共讀之前,由於自己的忙碌及認爲自己先前囫圇吞棗的淺嘗輒止,於是先讓孩子一人行進在神祕的昆蟲天地間。“媽媽,螢火蟲最喜歡吃什麼?”“蟬有幾隻眼睛?它靠什麼爲生的?”“誰吃捲心菜 長大的?”……孩子一連串的質疑問得我瞠目結舌,耳根發燙,這時我告誡自己該好好和孩子一起讀讀《昆蟲記》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戶農民家庭,雖然家境貧寒,他仍然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後來,他獲得了教師職位,在課堂教學之餘,他閱讀了一本昆蟲學著作,從此萌生了要畢生研究昆蟲 的偉大志向。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穿着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終於撰寫出10本科學鉅著——《昆蟲記》。

“貝貝,你喜歡看這本書嗎?”“當然!我都看了兩遍了!”女兒手捧《昆蟲記》,眼不離書地乾脆回答。“那你與我說說你爲什麼這麼喜歡這本書?”我緊接着問。此時女兒轉過身,慢條斯理地說開了:“首先,它不 像其它的科學書,它的內容很趣味,像講故事一樣的;還有它裏面的插圖是彩色的,很形象,有時把圖畫和文字結合起來更吸引人;還有它能給我很多不知道但很感興趣的知識……”聽着女兒饒有趣味地講述,我也再次捧起 《昆蟲記》細讀起來,讀着讀着就彷彿走進了昆蟲的世界裏,我甚至覺得觸摸到了它們的身體,聞到了它們的氣味,成了它們中的一份子。和女兒一起讀完《昆蟲記》,我倆對昆蟲們的生活習慣就有了很多的瞭解,期間還進 行了有趣地出題對答呢。我知道了夏日音樂家蟬是用一個抽水機般的長嘴來吸收樹汁的;我還知道了螢火蟲是一種食肉動物,最喜歡吃蝸牛;我還了解到菜粉蝶能以驚人的速度吃掉捲心菜,還會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它一次能 產下200粒左右的卵,但是隻能有三四隻卵變成菜粉蝶。至於爲什麼會這樣,哈哈,答案就在這本書裏了。

“媽媽,你喜歡《昆蟲記》嗎?”“當然,但我更欣賞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你猜爲什麼?”我望着喜滋滋的女兒回答說。“嗯,法布爾是一個愛昆蟲的人,也是一個善於觀察,愛動腦的人,對吧!”“是的,法布 爾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在這個世界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昆蟲,它們都是一些可愛的小生命,我們都應該愛護它們。法布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來研究昆蟲,從來都不把昆蟲開膛破肚, 而是充滿愛心地在田間研究。他對昆蟲們的熱愛才讓他寫成了這麼有名的著作。”我合上了這本書,頓時感覺有一種滿足感,內心涌動着一股強大的內力。感謝閱讀的魅力,讓我又有一次親歷共讀的愉悅和滿足。

如果說閱讀是一種信仰,那親子共讀就是一種幸福的追求。讓我們在孩子童年的美好時光中,多陪伴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吧,你會感到其樂無窮的!

《昆蟲記》讀後感 篇14

合上《昆蟲記》的最後一頁,我的思緒仍停留在那遠離喧囂的昆蟲世界……

——題記

在炎炎的夏日,當別人還在抱怨天空中那熾熱的驕陽時,而我已沉醉在那美妙的伊甸園裏,欣賞着那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編撰的一部經典著作,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及生活方式等。亨利·法布爾被世人稱爲“科學界的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法布爾出生於一個農家,從小生活十分貧困,但他通過自學,花費20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他將自己一生的時光都用在對昆蟲的觀察和研究中。《昆蟲記》就是他自己在“荒石園”中,通過觀察和研究,寫出的不朽鉅著。

看《昆蟲記》之前,我從來沒有在意過那些毫不起眼的昆蟲,也並沒有覺得他它們有什麼特別,要說花費大量時間去觀察和認識它們,這更不可能了。在我的認識裏,蟲子就是骯髒的代表,有蟲子的地方就有污穢,還得小心這些傢伙冷不丁從什麼地方衝出來“咬你”一口。對於它們,我總是懷着厭惡與恐懼的心理,不敢去靠近。可是,《昆蟲記》改變了我的想法,我重新認識了一個詞語,叫“生命。”

如果有人遇到了難題,人們會施以援手;有動物受到傷害,人們會竭力救助它。但如果有小蟲子遇到困難,許多人會選擇視而不見。這是因爲“生命”的概念似乎沒有普及到這些微觀的昆蟲身上。但他們並不在意,這些小傢伙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都要長,他們有自己頑強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優勝劣汰的法則。法布爾老人更是用一本書告訴我們,它們的世界是多麼奇妙。

原來,石蠶是自帶潛水艇的游泳健將,它們在水中來去自如,雖然弱小,但卻身懷“金蟬脫殼”的絕技;原來,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它高唱生命的讚歌,自己卻聽不到美妙的音樂;原來蜘蛛是一個建築高手,它足不出戶,卻能讓獵物自投羅網;原來大孔雀蛾是爲愛獻身的浪漫主義者,不管路有多遠,有多黑暗,有多少危險,它總會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原來這些不起眼的小傢伙身上藏了這麼多祕密,法布爾用詩一樣的語言,告訴我們它們並不是簡單的小蟲子,它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它們也有像人一樣的行爲,像人一樣的人生。

它們的生命太短暫了,卻精彩得讓人難忘。蟬要在地下陰暗的洞穴裏生存四年,才能換來一個月的陽光,在這僅有的一個月裏,它們放聲高歌,奏響生命的旋律;年老了的礦蜂不會“回家養老”,他們會守衛蜂巢,不放入一個侵略者,用“一寸赤心惟報國”的精神,發揮着它最後的作用;垂死的蜘蛛更是用盡最後的力氣,幫助孩子出世。書裏的每一種昆蟲都那麼特別,它們雖然沒有人的智慧,但卻有種不可抵擋的魅力,讓我們爲之入迷。

感謝法布爾,是您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結識了這麼多昆蟲朋友。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重新思考了“生命”的真正含義,這本書讓我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標籤:昆蟲記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