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二十四孝觀後感

觀後感6.5K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十四孝觀後感

二十四孝觀後感1

中國的孝道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我國都一直推崇孝道,正所謂古話“百善孝爲先”,孝敬我們父母長輩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今天我先觀看了《拾椹供親》的故事,講的是蔡順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只剩下娘倆相依爲命,一直在一起生活,但是蔡順在一次摘完草回家的路上聽到了別人說,有一個叫王莽的人專政害民,把人們都害苦了,蔡順聽到後便回了家,爲了孝順母親,蔡順上山給母親採摘桑椹,但不料遇到了赤眉賊,在一番爭鬥後,赤眉賊看到了他的孝心,感動極了!便給了蔡順三鬥米和一隻牛腿拿回去孝順母親。

接着又看了《懷橘遺親》的故事,講了陸績小的時候父親帶着他去袁將軍家做客,袁將軍用新鮮的水果接待父子倆,陸績拿起一個橘子吃,發現橘子特別美味,他便想到了母親最愛吃橘子了,爲了讓母親嚐到好吃的橘子,陸績藏在了袖筒裏兩個,可是在他要與袁將軍告辭的時候,忽然橘子從袖子裏掉了出來,袁將軍和他的父親不相信陸績,在陸績澄清了事實後,袁將軍誇讚了陸績,便又給了陸績一籃子橘子讓他和母親一起去分享。

看了這兩個故事,蔡順和陸績對父母的孝順讓我的感觸特別深,再次讓我深刻的理解了“百善孝爲先”這句話,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時爸爸媽媽都把最好的給我,我也要回過頭來盡全力去好好孝順他們。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做一個好孩子!

二十四孝觀後感2

最近這幾天,我觀看了老師推薦的《二十四孝》故事的視頻,講的都是古人孝順父母的事情。看完之後,我很有感觸,特別是其中的《戲綵娛親》和《恣蚊飽血》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戲綵娛親》講的是在古代有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叫老萊子,爲了讓自己的父母開心,經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幼兒的模樣,來逗父母開心。

《恣蚊飽血》講的是一個叫吳猛的八歲小孩,爲了讓父親在睡覺的時候不會被蚊子咬,在父親屋裏脫下衣服,趴在桌子上,讓蚊子咬自己,他認爲這樣的話父親就不會被叮咬了。

這兩個故事爲什麼令我印象最深刻呢?因爲老萊子已經很老了,還想方設法,裝扮成兒童一樣讓父母開心。而吳猛爲了讓父親安心睡覺,竟然想出讓自己被蚊子叮而讓父親安心睡覺的辦法。他們兩個一個七十歲、一個才八歲,但他們都有一顆孝心。

比起他們來,我平時的表現就差遠了。有時候碰到我喜歡的菜,我就會不管別人,自己先把好吃的全都吃完;有時候因爲寫作業又慢又不認真,總是惹得爸爸媽媽很生氣;有時候家裏的家務活,我因爲貪玩也不願意去幹。想想自己平時的表現,再想想老萊子和吳猛孝順父母的表現,我的內心是多麼的慚愧呀!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看完《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我與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之間的差距,今後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與長輩分享;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不再惹爸爸媽媽生氣;還要多替父母分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時時刻刻做到尊重長輩,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觀後感3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我國民間流傳很廣的教育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客觀性,班主任老師經常利用晨會,班會教育我們,從小要培養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我利用星期日,節假日在電腦上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下面這個短片,頗有感受,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卡通畫描寫的是亞男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雖然她是不幸的,但在不幸的同時她又是幸運的。因爲媽媽臨死前把她託福給了一個賣盒飯的老婆婆,這位老婆婆非常有愛心,並且很善良。婆婆含辛茹苦地的把她養大。爲了亞男,婆婆除了賣盒飯,她心靈手巧,還會做風箏,把掙的錢供亞男讀書與生活。後來婆婆患腦瘤離開了人世。婆婆的親生女兒擔起了撫養亞男的重擔,她白天上班,晚上幫忙洗車賺錢,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甚至還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短片內容,充分體現了人世界愛的偉大!把起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甚是感人。

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今年重陽節,我和幾個同學跟着老師社會實踐活動來的張渚敬老院,買了老人喜歡吃的水果看望老人,與老爺爺、奶奶一起交流,爲他們打掃衛生,梳頭,唱歌,跳舞……互相祝願,可開心啦!這難道不是愛的表現嗎?

想着寫着,爸爸教我的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我耳邊縈繞。

看了我這篇觀後感,那以後就要多孝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 你們也要記住喔!

二十四孝觀後感4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始終源遠流長。這幾天,我看了關於“二十四孝”的動畫,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二十四孝主要講有關古人的孝。每個故事雖然簡短,卻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其中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它就是百里負米。這主要講了仲由因小時候就家境貧寒,總是吃野菜,但有一次父母想吃米,仲由不希望父母的身體不好,於是便到百里之外去負米。他不顧嚴寒酷暑,一年四季如此,不辭辛苦,爲了讓父母更快地吃到米,他連歇都不歇,持之以恆。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去世,仲由當了官,每天都吃着山珍海味。但他卻沒感到歡喜,而是思念父母,想讓父母與他一起過好生活。

現在像仲由一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父母對我們的寵愛多過我們對父母的孝順。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也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上次看到一個男生,不做作業被家長說了一句,他不但沒有感到愧疚,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就不做!”然後一直罵他的家長。這樣的人真是不孝。一個連孝都做不到的人,那麼他還會有什麼素質、什麼品德、什麼教養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忙碌時爲他們分擔一下;在父母勞累時爲他們捶捶背,沏杯溫暖的茶;在學習與工作上有所成就……這就是作爲父母親最想看見的,他們會很欣慰。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要求我們回報,他們永遠是無私的,你說我們該不該孝順呢?

看看《二十四孝》吧,讓我們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順的人,讓中華民族之孝道精神世代傳承、源遠流長!

二十四孝觀後感5

中國人通常說: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的,它是做人的根本。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故事《二十四孝》,更加了解了這句古話的深刻含義。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還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

《二十四孝》裏面的故事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負米養親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孝感動天,它講了,舜的母親早死了,舜的爸爸找了個後媽,他的後媽生了個孩子叫象他們經常,讓舜做很多活。但是舜也沒有抱怨,鄰居都說他是個好孩子,然後他被大臣推薦給皇上。皇上對他考察了一番,覺得他很放心,就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

回到家之後,他們被象看到了心生嫉妒,便和父母說要殺了舜,他們的話被公主聽到了,公主回去告訴了舜,舜只是說那我小心一點吧。

然後舜的爸爸讓他去修米倉,修到一半他聞見了煙味,原來是像把火把丟進了米倉,但是舜沒有死他用兩頂斗笠,像鳥一樣飛下來了,然後舜的爸爸又讓他去,挖井,挖到看不見順以後他們就趕緊過去用土把井封上,但是順早就知道他們會這樣提前在井裏挖了暗道,在父親和象,還在埋土的時候,舜就跑出來回家去了。最後,當上了皇上,百姓安居樂業。

在這個故事裏,我最喜歡這段話,多難一生討死劫,不怨父母不怨弟。

是啊,做人要學會包容,學會報恩,還要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