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玩偶之家》讀後感4篇

觀後感4.15K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玩偶之家》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偶之家》讀後感4篇

《玩偶之家》讀後感1

只要一有空閒,我就會捧起《每週一讀》細細品位一番。其中,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每週一讀》中選取了最後一幕――娜拉如夢初醒,發現自己不過是丈夫的玩偶,做出離家出走的決定。以前就讀過這部著作,如今又令我產生一些新的思考。

《玩偶之家》通過女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爲決裂的過程,探討了資產階級的婚姻問題,暴露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而向資產階級社會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戰,鼓勵人們尤其是婦女爲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爲爭取自由平等而鬥爭。作品從家庭夫婦之間的矛盾衝突來揭示,對娜拉和海爾茂的不同性格,淋漓盡致地表達在作品之中。

《玩偶之家》之所以成爲各國戲劇舞臺長演不衰的劇目,首先就是因爲劇本提出的婦女問題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具有廣泛性的。娜拉的出走像一塊巨石投入水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娜拉是個具有資產階級思想傾向的婦女形象。她出身在一箇中小資產階級家庭裏,她受過資產階級學校的教育,容易滿足於個人小天地裏的幸福生活。她不同於大資產階級的婦人、小姐,追求不勞而獲的靡爛生活,她不希望過寄生蟲的生活。娜拉同情社會上的受害者、不幸者,樂觀知足,熱愛生活。

娜拉身上更爲可貴的品質就是倔強,不肯向惡勢力屈服。她堅強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終同海爾茂決裂,脫離“玩偶家庭”的性格根底。如果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即使認識了丈夫的惡劣品質,要採取與丈夫斷絕關係的行動,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對於麻痹人民的精神 ——宗教,娜拉更不會把它放在眼裏,她宣稱:“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麼。”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惡痛絕。“國家的法律跟我心裏想的不一樣,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確的。”娜拉的`言語顯示了她是一個具有思想傾向的婦女。通過塑造娜拉這一鮮明的婦女形象,表達了中小資產階級婦女要求自由,維護人格尊嚴等思想願望,並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表現了某種程度的疑心、否認和批判。

娜拉的出走,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但是,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她的這一行動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於階級、社會、環境的侷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爲他們思索的人生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爲婦女的解放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娜拉雖然離開了海爾茂的“玩偶之家”,但是卻逃脫不出那個製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會。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爲如果是一匹小鳥,那麼籠子裏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麼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痹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麼路。”但是,易卜生在展現生活和揭示人物命運的過程中,能夠以發自內心示人物命運的過程中,能夠以發自內心的力量,把他所思索的人生問題深深地打入觀衆或讀者的心裏,讓人們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義,思考和探索這些問題。

《玩偶之家》讀後感2

魯迅先生說,娜拉出走後,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玩偶之家》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娜拉和海爾茂是一對夫妻。一次海爾茂病危,爲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僞造父親的簽名借得了一筆款項,海爾茂轉危爲安。幾年後,海爾茂升任銀行經理,並準備裁退一個職員,沒想到這個職員卻正好是娜拉從前的借款人。職員以當年僞造簽名的事來要挾娜拉,將此事寫成信寄給海爾茂。海爾茂看到信後,惱羞成怒,痛斥娜拉讓他面臨身敗名裂的險境。這時,職員卻因遇到舊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氣,將借據退還給了海爾茂。正當海爾茂慶幸事情已經過去的時候,娜拉卻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離家出走。

娜拉是個可愛的女子。她不再按約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開始問:爲什麼要這樣子生活?這是說人反思生計、習俗和信仰,和男權不是故意相對,碰巧的是當時的經濟現狀是男人的經濟地位高,女人幾乎無經濟獨立性,習俗中“當時沒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約更神聖”反之的,如果一箇中國的男人按照約定俗成的樣子娶妻生子,突然有一天問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爲什麼要這樣子生活?最後他發現了自己內心的夢想,決定離開家去追尋,也是同理,和女權主義是不是沒有直接聯繫?突出強調男權和女權,矯枉過正,在實際的社會改革的操作中,更有號召力點,可能更好用點。雖然後果也會極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門的那一刻,纔是她成長的真正開始。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麼堅決,以至於可以忍得捨棄她深愛的三個孩子的傷痛,是因爲現實讓她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同時也給她上了一課,她要做真正的'自己,做獨立的人而不是供別人消遣的“玩偶”,直到這時她才爲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傷心後誨,其中有他的父親給她的,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給她的。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她在經濟上的不獨立。

在經濟依賴於她的父親中能是作爲孩子的她,而不是作爲一個成人的她。然而現實卻沒有給她這個機會,出嫁後,她的丈夫海爾茂成了她的父親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她還是一個孩子,沒有一丁點的社會經驗,也就是說對社會沒有一丁點的認識,還保持着孩子式的純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所以說她的出走纔是她的成長的開始,從此她才真正地進入了成人世界,才走進了真正意義的社會上。我想她出走後首先面臨便是經濟上獨立的問題。按照魯迅的觀點,她出走後結果只有兩種,要麼變壞,要麼回到她的丈夫的身邊。對於涉世未深的我來,還沒有充分的經歷和資本來反駁魯迅的觀點。

也許在經歷生活中風風雨雨這後,她會領悟到人心的險惡,社會的種種不測。她的丈夫已經給她上了第一課。而能夠很好保護自己並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來也是作爲一個社會意義上人應擁有的本領,女人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處於弱勢的女人更應該擁有這種本領,因爲只有獲得經濟上獨立、靠自己生存,她們才能獲得與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對話的資本。相反,依賴於男人就爲將來的悲劇埋下了種子,所以說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玩偶之家》讀後感3

看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後,我覺得女主人公娜拉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女性,在如此黑暗的社會中,她雖然沒有任何地位,可是她在認清丈夫海爾茂的虛僞的面目後,選擇了離開。

易卜生的整個創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紀後半葉。在他的筆下,歐洲資產階級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亞、莫里哀筆下顯得更腐爛、更醜惡,也更令人憎恨,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筆鋒飽含着憤激的熱情,戳穿了資產階級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關係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僞和荒謬。《玩偶之家》就是對於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婚姻關係、對於資產階級的男權中心思想的一篇義正辭嚴的控訴書。《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創作的戲劇,當時資本主義的弊端日益顯現,社會矛盾激化,人們在金錢面前的自私自利、虛僞的醜陋面目顯露無疑。爲了搶奪金錢,不顧友情、親情、愛情,在他們眼中,金錢就是一切。這些資產者的醜陋行爲在海爾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詮釋,娜拉於他來說只是玩具,一件外表美麗,能逗他開心的玩具。當得知娜拉的行爲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他立即變了臉色,說娜拉是僞君子········。娜拉所做的都是爲了救他,都是因爲愛他,可是他全然不領情,不感激就算了,還說娜拉沒資格教育孩子······,這一切就像在娜拉心口插了一刀,他居然是這樣一個僞君子,自己當了他的玩偶這麼久卻不知道,對他來說,娜拉只是一個玩偶,別的她什麼都不是了,海爾茂忽略了娜拉爲這個家付出的一切,照顧孩子等等。或許應該說在當時的以男權爲中心的社會來說,婦女在家的勞動是她們必須做的,只有付出沒有得收穫。沒有資格談報酬,談回報。海爾茂也不會在意到她的這些付出,他的意識裏也沒有對此思考過,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就有義務在家勞動,照顧孩子甚至沒有理由去要求什麼,也沒有理由對他的安排說不。

娜拉是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對社會的背叛和棄家出走,被譽爲婦女解放的“獨立宣言”。 娜拉表面上是一個未經世故開鑿的青年婦女,一貫被人喚作“小鳥兒”、“小松鼠兒”,實際上她性格善良而堅強,爲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負重,甚至準備犧牲自己的名譽。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經瞞着他向人借了一筆債;同時想給垂危的父親省卻煩惱,又冒名簽了一個字。就是由於這件合情合理的行爲,資產階級的“不講理的法律”卻逼得她走投無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後,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濟、承擔危局的時刻,她卻發現自己爲之作出犧牲的丈夫竟是一個虛僞而卑劣的市儈。她終於覺醒過來,認識到自己婚前不過是父親的玩偶,婚後不過是丈夫的玩偶,從來就沒有獨立的人格。於是,她毅然決然拋棄丈夫和孩子,從囚籠似的家庭出走了。

我很欣賞娜拉的勇氣,婦女應該有權力去選擇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完全依賴別人。婦女要想在家庭中取得自己的地位,應該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要有獨立的思想,婦女也要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

《玩偶之家》讀後感4

《玩偶之家》中通過海爾茂與娜拉夫妻之間的矛盾衝突,描寫了女主人公娜拉從信賴丈夫到與丈夫決裂,最後終於脫離“玩偶”家庭的自我覺醒的過程,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熱情歌頌了婦女的解放。

娜拉是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傾向的婦女形象。她出身在一箇中小資產階級家庭裏,她的父親並不富裕“錢一到手,不知怎麼又從手指縫裏漏出去了”。按海爾茂的話說,娜拉的父親是個“不信宗教,不講道德,沒有責任心”的人,實際上是個比較講究實際,忙於謀生的人。這種家庭環境,無疑對娜拉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娜拉受過資產階級學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爛漫,容易滿足於個人小天地裏的幸福生活,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她不同於大資產階級的婦人、小姐,追求不勞而獲的靡爛生活,她不希望過寄生蟲的生活,爲了補貼家庭費用,她做針織、繡花以及抄寫之類的工作;雖然有時“累得不得了”,但她“心裏很痛快”。對阮克醫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誼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娜拉的這種不厭工作,樂觀知足,熱愛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關係的,她同情社會上的受害者、不幸者。

娜拉身上更爲可貴的品質,就是倔強,不肯向惡勢力屈服。從外表看,人們以爲她是個無憂無慮的人,其實這是誤會。她對林丹太太說:“你們都以爲在這煩惱世界裏,我沒經過什麼煩惱事?”實際不是這樣,她也有“煩惱事”,如家庭經濟困難,要借錢爲丈夫治病,借了錢要想盡辦法還債等等,但她從不垂頭喪氣。還是很積極、樂觀。債主柯洛克斯太利用她的借據上的假簽字,對她進行威脅、恐嚇,她沒有絲毫軟弱的表現。爲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債,債主威逼她,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訴丈夫,自己堅定地準備承擔一切責任,爲了保全丈夫的名譽,甚至決定自殺,所有這些都是娜拉倔強性格的

表現。娜拉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終同海爾茂決裂,脫離“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礎。作者通過塑造娜拉這一鮮明的婦女形象,表達了中小資產階級婦女要求自由獨立,維護人格尊嚴等思想願望,並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表現了某種程度的懷疑、否定和批判。

易卜生通過海爾茂這個反面形象,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裏婚姻、家庭的虛僞,以及倫理道德和法律宗教的不合理性,揭露了資產階級的醜惡。婦女向來是受壓迫的,仍然沒有自由獨立的人格。

娜拉的出走,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但是,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她的這一行動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於階級、社會、環境的侷限,易卜生不可能爲婦女的徹底解放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娜拉雖然離開了海爾茂的“玩偶之家”,卻逃脫不出那個製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會。但易卜生在展現生活和揭示人物命運的過程中,能夠以發自內心的力量,把他所思索的人生問題深深地打入觀衆或讀者的心裏,讓人們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義,思考和探索這些問題。

標籤:讀後感 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