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觀後感1.71W

《花與愛麗絲》是由Rockwell Eyes製作、東寶發行的135分鐘的青春喜劇影片。大家看後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花與愛麗絲觀後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篇一: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巖井俊二是個溫柔,浪漫的導演,他的作品主題,大多圍繞青春的苦澀酸甜,藝術傾向,美學成分更濃,鏡頭比較朦朧。用動作和表情表現心理,一些簡單而溫柔的動作,羞澀而含蓄的表情,這種溫柔這種羞澀在電影裏就轉化爲一種經典的巖井式的純情。在他的電影裏有種讓人心動的初戀般的青澀,即使是愛耍詭計的花,在她小心翼翼地撒謊時也透露着少女純真可愛的羞澀。他們都喜歡低着頭喃喃地說話,彷彿自言自語,這是導演刻意的溫柔,青春在巖井看來是羞澀又荒誕的,荒誕的浪漫,浪漫的荒誕,並不是想張揚青春的魅力,而是一種對青春的膜拜和紀念,讓人羨慕的回憶,值得珍藏的年代。

《花與愛麗絲》是部很可愛的電影,從劇情到演員到鏡頭甚至是畫面的剪切,講述一段荒謬的三角戀。結局很溫暖,花與愛麗絲擺脫了愛情,繼續兩個人的世界。她們經歷了成長路上必經的辛酸與喜悅,也經歷了友情和愛情的考驗,最後,她們嬉鬧着走在上學路上,身旁的櫻花開的正燦爛,映襯着穿着潔白校服的少女,她們終於像蝴蝶一樣掙脫了繭的束縛,飛向更廣的天空。

巖井的電影,始終洋溢着空靈的幻覺,喜歡用白色,充滿着泛着暈的陽光,即使不用配音,單獨的畫面就足以使人陶醉,這種手法的運用使他的鏡頭看起來乾淨而帶點懷舊的味道,每一個畫面都是精緻而自然的美景,一種回憶的美景。《情書》裏的圖書館,有着大大的窗戶,陽光很溫暖地透過白色窗簾灑進來,於是,站在窗簾後低頭看書的柏原崇成了純情的經典;《四月物語》裏的武藏野書店,和曉風的風格有點像,不同的是,武藏野有很大的窗子,陽光可以自由地落進來,照着一排排的書也照着松隆子優雅的臉龐,她的影子自然地映在後一排書櫃上,光與影就在堆滿書的小小空間裏融合着,愜意的畫面;〈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雄一拖着影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陽光依舊那麼亮,卻泛着昏暗的暈,就像茫然的雄一,朦朧地繼續着生命;《花與愛麗絲》,愛麗絲最後的芭蕾,在一間有玻璃屋頂的白色屋子裏,當她開始翩翩起舞,身後的光暈也開始無限擴散,整個房間就像白色的天堂,愛麗絲優雅的舒展着四肢,她的直髮自然地甩動着,陽光不再是金黃色,是一種經典的白色,明亮而不耀眼,像愛麗絲一樣充滿了自信,你會感慨少女的美如此讓人心醉,接着會感慨青春的偉大,就像巖井希望的那樣。

看巖井的電影,觸摸着巖井慣有的溫柔,像是一種心靈的淨化,一種沉默的關懷,他安撫着每一顆年輕動盪的心,鎮壓着每一股衝動難以控制的念頭。

  【篇二: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距離上一次看《花與愛麗絲》,已有近七年之隔,這期間,選片的指尖無數次從DVD盒兩個女孩的封面上滑過,始終未曾有重溫的心境和勇氣,佔據七年的印象,是間或的瘋癲,是巖井不擅長的喜劇,還有蒼井優一段幽長的獨舞。或許迴盪在山澗的呼喚與迴應,和那充徹冷空氣的白色雪地太讓我難以釋懷;或許在升格而緩落的.細雨中,轉動着的破舊紅色雨傘給過我太多悸動;再或許是朦朦泛波的泳池池水和那句“hold、me、like、a、friend”給過我記憶的共鳴,種種的心結,讓我害怕第二次去審度這部影片,提供肯定自己當初感受的機會。

原來是我複雜了,原來《花》與《愛麗絲》本就是兩部影片。青春是一種通用的語言,把小的情愫放大到誠惶誠恐是每個人的故事,把誠惶誠恐悄悄掩埋在心底,細細的把他們分解成快樂,分解成猜忌與爭吵,分解成絕交數次之後的開懷大笑,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幾天前接到一個兒時玩伴的電話,哪怕數年沒有過聯絡,哪怕曾經有過種種埋怨,但幾句調侃之後,是長達五十分鐘的暢談。電話之後,夫人問我,你們聊什麼那麼久,我回想,竟然想不起具體都聊過什麼內容,我知道,不是我看懂了《花與愛麗絲》,而是我淺懂了青春與友誼。

巖井的每一處純美都滲透着淡淡的憂傷,花不是那個神經兮兮哭笑寫在臉上的花,是獨自一人躲在花屋裏被其他孩子視爲怪女孩的花,是寂寞着單戀男孩卻只能背對着心愛的人哭泣的花;愛麗絲不是那個充滿自信腳踩着紙杯翩翩起舞的愛麗絲,也不是那個捏着鼻子向餐桌對面男孩表達歉意的愛麗絲,而是包裹着厚重的黑衣在風雨中搖曳的愛麗絲,是躲在車門後對着爸爸刻意用最不擅長的語言方式表達情感的愛麗絲,是經歷過種種面試挫折後終獲肯定,一人獨坐在浴盆中喜泣卻無人分享快樂的愛麗絲。如果不是愛麗絲的蒼井優,不是娓娓道來的巖井俊二,不是鏡頭充滿了呼吸感的莜田升,恐怕任何影片中出現長達五分鐘的芭蕾獨舞,都會顯得冗長。

  【篇三: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這是一部可以微笑着看完的電影,像極了幾米的漫畫——唯美、浪漫、俏皮,有着令人喜愛的童話光芒與青春氣息。關於友情,關於愛慕,關於小謊言,關於夢想……點滴都是我們年輕時緊攥在手心不肯放手的。

那麼,請允許我將電影回放,重溫一次,重溫一次關於《花與愛麗絲》的這些和那些細節。

花,愛麗絲,宮本雅至;

花與愛麗絲是好朋友;

花喜歡宮本雅至;

愛麗絲正在喜歡宮本雅至。

雅志在劇中是一個沒有具體生活情節的靦腆男孩子。他只生活在花與愛麗絲兩個女孩關於愛的記憶中。如果不是花異想天開的大膽愛情陰謀,雅志至今還活在平板的生活裏,爲單口相聲演講比賽不斷練習,背誦咒語般的枯燥文字。

然而,愛情陰謀某天拽着機會的尾巴找來了——雅志專心背臺詞,不慎撞上卷閘門,轟然倒地。醒來後先是看見一絲剌眼陽光,然後是一張女孩急切無比的臉:“前輩,你失憶了。還記得我嗎?我是花,你的女朋友。”

其言鑿鑿。

自此,雅志墜入一個小小的愛情陰謀,接受了一場子無虛有的戀愛事件。花成了雅志的戀人。

愛麗絲,一個16歲的女孩,練着芭蕾,有瀑布般飛瀉的黑色長髮;父母離異;不斷戀愛又不斷失戀的母親是她要照顧的人。她的人生,比16歲邁得更遠,因此比起花來,有更清澈的憂傷。

爲幫助好友花順利實施她的愛情陰謀,愛麗絲假扮雅志的前女友,他們開始小小的約會。愛麗絲向雅志描述一些當時子虛烏有的戀愛情節,點點滴滴,以刺激雅志“回憶”起他對“現任女友”的愛意。

愛麗絲是被星探發現的不走運的小藝員,演什麼都不容易投入不怎麼像,可是這一次,她卻很容易就進入了角色。她和他在未發生的戀愛裏遐想相愛的過程。雖然她還從未經歷過戀愛,但她似乎在描述的同時也把自己迷惑了。

或許是因爲雅志身上散發的那種微暖,那些萌蠢的弱點:受驚會打嗝,打嗝會昏倒。這些小小弱點呼應了愛麗絲習慣愛護他人的純潔天性,並自然與雅志萌發了愛戀。

花是個因愛而生動的孩子。

因爲喜歡,她和愛麗絲在地鐵裏跟蹤雅志,琢磨他的小動作,偷拍他的照片存在電腦裏,尾隨雅志報名參加人氣寥寥且無趣的單口相聲會,背誦咒語般的臺詞。

花在水吧與雅志約會,被愛麗絲撞見。爲了小小謊言不致穿幫,花拜託愛麗絲假扮她設計好的一角——雅志前女友。雅志前女友兇狠無比,發現了花與雅志的“戀情”,便電郵了許多跟蹤雅志時拍攝的照片給花恐嚇她。花對着電話大聲講:“我不怕,所以愛你至今。”

然而對於花,雅志一直困惑爲何不能勾起心中熱愛,於是找“前女友”愛麗絲……

一邊是初生、如陶胚般易碎的愛情;一邊是友情。花和愛麗絲該如何應對她們人生中的矛盾?

友情至上,戀人未滿。

衝動和隱忍,成全和自私在花和愛麗絲的心裏狂奔。

關於愛,要麼擁抱。或者分手。

那麼,是靜靜的開始還是靜靜的告別?

愛麗絲用了爸爸教給她的一句漢語與雅志告別:“我愛你。再見”。

花像個小鼻涕蟲般,淚流滿面,承認了她的愛情陰謀,並與雅志達成諒解。

一切似乎又回到從前。或者,比從前邁出了一步。

在一次看似毫無希望的試鏡中,愛麗絲用芭蕾最好的表達詮釋了自己,令人驚豔,從而成爲一本雜誌的封面女孩。

兩個美麗的女孩嬉鬧依舊,在地鐵,在街邊,在櫻花樹下……

花樣年,別樣戀。

這就是花與愛麗絲。

  【篇四: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還記得年少時身邊的摯友嗎?還記得那些年青澀的愛情嗎?

巖井俊二的電影中《花與愛麗絲》中,花和愛麗絲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她們一起上學,一起學芭蕾,一起偷偷討論地鐵裏的男孩,一起考上了心儀的高中。故事的情節也許有些老套:花喜歡上了一個在常常地鐵裏背誦相聲的內向學長,宮本,併爲他加入了只有男生的相聲社。在一次尾隨中,花意外發現學長撞到腦部而短暫失憶,所以騙學長說自己是他的女朋友,“你向我表白了”。

戀情的開始就是荒謬的,學長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表白過,但還是和花在一起了。隨着故事的發展,謊言有些難圓,花不得不搬出了愛麗絲,說愛麗絲是宮本的前女友,讓愛麗絲陪她一起圓謊。愛麗絲的加入,使得故事變成了三角戀情,宮本在和愛麗絲的相處中反而覺得愛麗絲纔是自己喜歡的人,自己當初爲什麼會“分手”呢。他甚至“想起”了和愛麗絲交往的記憶。荒唐的遊戲開始失控,花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愛麗絲似乎也對宮本有了感情,開玩笑讓花把男朋友讓給她……

愛情只不過是影片的一條線索,我想,細膩的巖井俊二想要講述的應該是兩個人的友情如何一步步地變堅固,她們最終會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看電影的時候,蒼井優飾演的愛麗絲則是深深吸引了我。她的父母離異了,母親像個孩子一樣需要照顧,不停地換男朋友,不會處理家務,在家裏似乎愛麗絲纔是家長,她對母親說“交男朋友要以結婚爲目的哦!”她在餐桌邊翻着報紙,看着日元匯率,而母親反而像個女兒。這也許也是愛麗絲會照顧人的原因之一吧。她被星探發現,希望花能陪她去面試,而花卻忙於和宮本週旋,“我們不能總是黏在一起啊”,她無助得賭氣說了絕交。她去了一場又一場試鏡,卻一次次被拒絕,而此時唯一的朋友也不在身邊。

當她考上高中,父親約她出去玩,此時鏡頭裏的日本風光是那樣美麗。父親送她一隻鋼筆,希望她放在抽屜的最角落的,“偶爾看到,會想起來”。他們一起吃東西,愛麗絲點了涼粉,父親說她小時候不喜歡吃,但是人會變的。父親給她變撲克牌的魔術,愛麗絲回憶起小時候父親帶她去海邊,一起玩撲克牌,父親說撲克牌飛走了。父親對她是溫暖的,關心着她的學業,教她說中文的“我愛你”和“再見”。臨別時,他們互相說“我愛你”和“再見”,地鐵門慢慢關上,他們彼此都是孤獨的。

後來,愛麗絲要假裝宮本的前女友時,她帶宮本去的“找回憶”的地方,也許都是父親曾經帶她去過的,他們一起做的事情,也許都是父親和她一起做過的。愛麗絲是什麼時候喜歡上宮本的呢?不得而知。在一棵大樹下,愛麗絲告訴宮本說“看,這是我們第一次接吻的地方!”突然下起了小雨,少男少女躲在樹下,心砰砰的跳。雨的元素在雨中也出現了很多次,有溼漉漉的青春感,雨打在好看的雨傘上,打在少女的制服上,打溼了她們的頭髮。花、愛麗絲、宮本一起去了海邊,愛麗絲變了撲克牌的魔術,撲克牌飛走了,她說誰先找到紅心A就贏。愛麗絲贏了,提出“花,把男朋友讓給我吧!”而隨即又說是玩笑。宮本也找到了一張紅心A,但是沒有說話,他以爲愛麗絲在說謊。

後來的某個週末,愛麗絲和宮本一起吃涼粉,“每次最後我們都會以涼粉來結束,你最喜歡吃涼粉了。”但宮本對涼粉過敏,“一切都是騙我的對嗎?”謊言終於被拆穿,“我從來沒有失憶對嗎?”“對不起。”“那你讓花把我讓給你呢?你根本沒有找到A!”愛麗絲疑惑,而宮本把一直放在口袋裏的紅心A拿了出來,愛麗絲髮現這不是一副牌,他們是同時找到了紅心A,突然,她哭了。因爲她認出了這張牌,也許是當時和父親一起的時候被風吹走的。她把牌送給宮本“請放在抽屜的最裏面,也許有一天你會翻到,會想起我。”“我會每天都看的!”

告別的時候,愛麗絲對宮本說中文的“我愛你”,宮本聽不懂,問什麼意思。愛麗絲說“祕密。”“再見!”“什麼意思?”“祕密!”

花不停地爲文藝匯演練習相聲,她渴望和宮本一起表演。演出前,她發現了撲克牌,心痛地讓宮本把撲克牌撕掉,而宮本不肯,她很傷心。一起跳芭蕾的女孩小風邀請她去看她的攝影展,是爲她們幾個芭蕾女孩一起拍的。照片裏的花和愛麗絲和朋友們笑的那麼開心。那時候她們雖然嘴巴上吵着絕交,但還是看起來那麼的要好。小風問花,爲什麼不開心,是不是和愛麗絲吵架了,“你不可以和愛麗絲吵架的”。

從小風的回憶裏我才知道,小時候,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一直躲在自己家“花屋”裏,不願意上學,不願意和人相處,而愛麗絲來邀請她一起跳芭蕾,和她成爲了好朋友,一起慢慢長大,花不再害怕學校,不再喜歡躲起來。花回想起來,想起了愛麗絲的好,“我沒有和愛麗絲吵架”。要上臺表演時,花終於和宮本坦白了一切,她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宮本安靜地說自己早就知道了,“你不要什麼事都自己決定,先去演出吧。”花在臺上流利地講着段子,我以爲嫌棄節目無聊的觀衆們會被吸引回來,其實沒有。臺下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好朋友愛麗絲。

結局並沒有告訴我們宮本到底和誰在一起了,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也許是因爲這並不是一部關於愛情的電影,它只是關乎成長。

後來,愛麗絲去面試攝影模特,爲攝影師跳了一段芭蕾,音樂漸起,愛麗絲在柔和的陽光中緩緩起舞,愛麗絲的感情像流水一般流淌出來,所有人都被驚呆了。愛麗絲最終得到了這個機會。鏡頭切回花那裏,她高興地買了一份雜誌,興沖沖地跑到愛麗絲那裏,封面上的女孩正是愛麗絲,兩個人又像影片剛開始那樣要好。到最後,她們都得到了成長,她們的友情更加堅不可摧了。

多希望我的身邊也有愛麗絲陪我一起成長。

  【篇五: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我敢打賭,《花與愛麗絲》是一部男孩們看不懂的電影,我指的並非智商所限,而是一種心情。135分鐘的時間,記錄一段那麼瑣碎、平凡、幼稚的故事,我想,除了青春期的少女和那些至今仍懷念着年少時代的女孩們,其他人是很難將這部片子看完的。

在平原曠野上,我們總是將所有說不上名字的花朵都稱之爲花。電影中的花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平凡普通到和我們也沒有什麼不同。在等車的時候會偷瞄側臉好看的男生,跟蹤偷拍學長的一舉一動,爲了某個喜歡的男生加入某個奇怪的社團,在無人的地鐵裏猛打瞌睡,幻想和喜歡的男生約會……這些,是我們都做過的傻事吧?

在那個不知道高貴優雅爲何物,任意揮霍青春的年歲裏,花是那樣平凡簡單地悲喜過。還不知道什麼是愛,眼睛追隨着一張蒼白柔弱的面孔就可以癡癡傻傻的一往情深;對於愛情的定義也是淺薄的,以爲一起看電影一起吃飯就是男女朋友的關係。所以,纔會在看到學長撞暈後趁火打劫地說出那句,“那向我表白的事情,也不記得了?”

然後,那個男生相信了,雖然有些揣測和懷疑,卻還是相信了。女孩入戲地扮演着女朋友的角色,卻不得不爲圓第一個謊而編出更多的謊言。也不得不佩服女孩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用了那麼多影視劇中的橋段,織成了一個巨大無邊的網,將喜愛的男孩騙得團團轉。

直到看到那張致命的紅桃A,這才明白謊言已經無以爲繼。在社團活動表演的後臺,男生宮本幫花系和服的衣帶,女孩終於斷斷續續地說出了真相。她哭得撕心裂肺,男孩卻只是平靜地回答,這是電影中屬於她和他的最後一個鏡頭。之後,她坐在舞臺上,臺下只剩下一個人。

愛麗絲

花和愛麗絲是最好的朋友。即便所有人都走開,愛麗絲始終坐在第一排等待着花的出場。即便是那樣荒誕不經的謊言,愛麗絲也願意幫她友情出演。只是自己在不經意時竟陷入這個小小的旋渦裏,動了心,用了情,雖然她一直明白故事一開始就是虛假。在和宮本最後分別的時候,她也哭得梨花帶雨,相信那份感情是真的。

相比於花,愛麗絲是更加理想的女孩,沒有那麼大大咧咧的性格,溫和善良、單純美好。這大概和她的家庭也有着必然的聯繫。任性妄爲的媽媽,在和男友約會時會將她謊稱是鄰居家的女孩,那一刻,她是卑微而寒心的,但媽媽始終是媽媽,她依然會乖巧地在家裏做好牛肉火鍋等着媽媽回家。沉默寡言的爸爸,已經生疏到不知道該如何對話,相伴着吃一頓飯,聊一些需要艱難尋找才能說出的話語;送她上地鐵,最後也只能藉着陌生的中文說出一句“我愛你”和“再見”。

出自這樣家庭女孩似乎更加明白生活並不只是愛情,所以在她的世界裏她用更多的時間去追尋夢想。當她被星探發現,開始一次又一次的試鏡和表演,儘管很多時候她的工作僅僅是給知名演員做替身,演出只有一句臺詞的小角色,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的臉上看到不同於尋常女孩的堅忍和執着。特別是當她穿着黑色雨衣在雨中翩翩起舞時,那股流瀉而出的情感更激發了大家的共鳴,成功不易。

她的生活充實而又美好,如行雲流水般行進着,影片唯一的高潮也發生在這個美好堅強的女孩身上。當她穿着紙杯做成的簡易芭蕾舞鞋在攝影師、經紀人的面前自在地舞蹈,旋轉、跨步、跳躍、彎腰、擺手……巖井導演給了她整整4分鐘的時間,就這樣“肆無忌憚”地舞蹈,琴聲縈繞、陽光渲染,這一幕便是全劇的“最美”。

花與愛麗絲

在一同上學的路上,愛麗絲和花走過冬日融雪的街頭,走過櫻花如雪的小路,我看到她們漸漸成長的影子。鏡頭裏,照例充斥着藍天、白雲、綠樹、水面、海岸、列車、裙襬等帶着青春烙印的符號。與其說這是一部由巖井俊二執導的成長電影,還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兩個女孩的青春紀錄片,關於友情、親情、成長、夢想……

裏面,有愛情嗎?很多人都認爲這是一部講述三角關係的愛情片,關於花、愛麗絲以及宮本雅志。但我固執地認爲,花與愛麗絲纔是這部作品的主角,至於宮本,他不過是一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帶着一點自閉氣質的木訥男生。在每天上下學的地鐵裏,低頭念着佛經,直到“嘭”的一聲撞在卷閘門上,然後一個女孩的謊言“從天而降”,讓原本就麻木迷惘的他更加不明真相。

然而什麼是真相?不斷的猜測他對花最後的回答是接受還是安慰,努力地研究宮本是喜歡花多一點還是喜歡愛麗絲多一些,這重要嗎?

只是看到女孩在生活中漸漸成長,她們依然吵吵鬧鬧地並行在上學的路上,但冬天過去冰雪消融,陽光下她們美麗了許多。雖然生活難免留有遺憾,但是屬於她們的故事永遠不會落空,並且被那麼多有着相同回憶的人所珍視。

  【篇六:花與愛麗絲觀後感】

記憶中巖井的電影總是華麗而又殘酷的。單薄的青春總是要擔負着太多它不應承擔的責任,而這部卻不同,如果非要比喻的話,就像是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青春一剎那在足尖綻放。並不出乎意料,這部電影依舊充斥着巖井式的憂傷與溫存,甚至每一寸風景,每一個細節都可以看到這種美好。

故事是在冬天發生的,鐵軌旁的喧囂,兩個女孩一前一後,圍巾長的垂落到地上的是花,頭髮掠過額頭笑容明媚的是愛麗絲,雪踩上去發出清脆卻又馬上消失的“嘎吱”聲,愛麗絲指指前面兩個男孩子悄悄的對花說“你看,長得不錯吧。”

喜歡一個人總是一件美好的事,如果可以的話,讓自己在他的記憶裏生根發芽又該有多好呢?巖井又再次的和觀衆開起了玩笑,隨着歡快的節奏,剖開了這莫名其妙的青春的莫名其妙的成長。

“你失憶了。”花在滿足自己某些小願望對宮本說,隨後又把愛麗絲扯入這個有些荒謬的謊言之中。

選擇花還是愛麗絲?巖井似乎把這個連自己都不明白的話題推給木訥的宮本,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的局面,被這兩個女孩子微妙的心理活動玩弄與股掌之間,愛麗絲用着不嫺熟的中文說“我愛你,再見。”花說“或許一開始就是我錯了。”然後背對着宮本抹淚,兩個女孩,對彼此,很聰明的,選擇的都是友情。

還記得那個拍照的女孩子撫着牆上的照片對花說“那個帶着你走出自卑與茫然,說着‘我們一起去學芭蕾舞’的女孩你還記得嗎?”然後照片上,看見自己與愛麗絲如花的笑靨,只有深深的沉默。

看過後我曾說,巖井拍電影拍青春一直很透徹,透徹到讓我們有種被看穿了的感覺,他說“回想學生時代就不斷會有新的靈感出現。實際上我覺得自己更擅長輕快的劇作,不大喜歡認真嚴肅的東西,所以總想做接近喜劇的作品。結果這次的作品變得結構混亂,主人公花和愛麗絲也還是沒能成爲想象中的好孩子,是給人野丫頭般特殊感受的電影。”

誰是乖孩子呢?我們都是野孩子,擁有自己獨特的叛逆,或許這樣說並不恰當,但這又有何錯呢?嬉笑怒罵,在街頭放肆的打鬧,在生活上遇到挫折,受傷也不過是大哭一場。

文章開頭我提到了《天鵝湖》。現在想想,這個比喻倒也實在恰當,練舞房裏的愛麗絲足尖擡起,柔和的曲線弧度劃成一種極限的美,有人說,不是每個醜小鴨都能變成天鵝,可是,即使宛若又如何。

花和愛麗絲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她們似乎沒有把太多的悲哀放在臉上,愛麗絲似乎已經習慣了在母親的男友面前被當成鄰居家的孩子。然後仍舊沉默的,做好飯等待母親回來。

畫面一轉,天放晴,愛麗絲和一個男人面對面吃飯,男人送給她一支鋼筆“都說開學時要送支鋼筆,你可以用,也可以留着,當紀念,或塞在抽屜裏……”支支吾吾說了許多,卻不知在何時住了嘴,後來才知道,他是愛麗絲的父親。

記得那時的風景美的讓人駐足,父女倆卻在電車車站告別。愛麗絲在電車上朝着父親揮手,電車開動,慢慢遠離,但父親的臉卻逐漸清晰“爸爸,我愛你。”不嫺熟的中文,這是父親剛教的新句子“爸爸,再見。”視線逐漸模糊。

最後愛麗絲的舞蹈令我震撼,就像我喜歡的一個評論家說的那樣“或許是她對於生命最爲率直的表達。那麼的輕盈,那麼的自信,那麼的樂觀,那麼的灑脫。嬉笑中的靜謐,沉靜中的隱痛……青春容許我們不夠堅強,容許我們不夠勇敢,容許我們有爭執,容許我們有傷害。卻是,每個人在回望的時候是否都能收藏好那些最美好、最真誠的東西,那纔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有時想想,巖井真的是個厲害的人,以愛情爲小小的引子,道出這些能夠看透我們的東西,又是青春就是這樣,輕描淡寫的走過,回過頭,只看見一路的水紋,和有些在路上丟失又重新撿起得東西。

或許,這就是青春……

標籤:觀後感 愛麗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