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李清照讀後感

觀後感4.5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清照讀後感

李清照讀後感1

自從閱讀了《康震評說李清照》之後,我對這位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女詞人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如康震教授所講,正值花季時期的李清照已彰顯出過人的才華。她的出現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時期是一個精彩的意外,同時也是古代文學銀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羣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峯。那“爭渡,爭渡”的調皮可愛,“和羞走”的'美麗嬌羞。更讓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勃勃的生機,斑斕的色彩。透過她那雙漂亮的大眼睛,我更體會到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有着許許多多的歡樂與朝氣。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講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長道路已從平坦慢慢轉向坎坷與曲折。夫君趙明誠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離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着對趙明誠的不捨與夫君離世的悲痛,將剩下的文物轉運。可是,國家正飽受金兵鐵蹄的蹂躪,李清照擔負起管理文物的責任。這瘦弱的女子從悲痛中站立起來,擡起頭面對這一切的變化,誓死保衛丈夫的遺產與託付給她的遺願。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後的生活,李清照經歷了再嫁與再嫁後的迅速離婚,這是在當時社會中的驚世駭俗的舉動,也表現出了李清照愛憎之分明,立場之堅定,個性之獨立。雖說生活暫時平穩了下來,可對趙明誠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懷。於是李清照寫下了《聲聲慢》,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悲涼,使我更加體會到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愛與不捨,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潑,堅強的女子。她雖然受盡人世間的折磨,可她卻一次次克服種種困難,用堅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來。我從她的身上明白了一個人要有海納百川的精神,才能戰勝困難,活出自我。

李清照讀後感2

一向都喜歡婉約派的詩詞,李清照的屬最愛了,但是也僅僅是喜歡而已,並沒有把每首都背下來,雖然每次都豪心壯志說要背完,每次都會被耽誤,李清照讀後感。還是怪自己沒有恆心吧。這次跟着師父學寫詩,師父說一開始要背詩,其實光光背詩還是一件挺愜意的事,唐詩的類型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還是偏愛於宋詞多點。背了好幾首離愁的詞,不是故意挑選的,按照順序背下來,確實離愁的詩很多,怎麼說,現在對於寫詩還是沒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還可以。分不清詩詞的結構,每個詞牌名的特點,這讓我有點糾結。關於離愁的詩,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

蝶戀花了,“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升級版,也是我的最愛。兩首詞基本都是先寫景再抒情,寓情於景,讀後感《李清照讀後感》。落葉和西風肯定是少不了的,獨上高樓亦是相同之處,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樓,聽着耳邊的`風聲以及樹葉掉落的沙沙聲,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戶的月亮,加深了內心的離愁相思。“諳”意爲熟悉,兩首詞都有用到。說說在這兩首詞裏學到的詞吧。欹:傾斜的樣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臺階。練:素色的綢。(ps:練這個字貌似高中有學過,不過不記得了)。其實蝶戀花的景物描寫更加生動,從景物描寫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檻菊愁煙蘭泣露,蘭和菊都是象徵着品格的高貴純潔,愁的是菊,哭的是蘭,實際上真正傷心的是主人公。其實背完這兩首詞心裏感觸還是挺多的,就是感覺用文字描述就有點困難了,正如寫詩的時候,明明知道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卻找不到正確的詞。ps:寫了一段不算讀後感的讀後感,望師父指點一二。

李清照讀後感3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着寫 興盡歸家,又 誤入 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 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 常記 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 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 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 不知歸路 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 興盡 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纔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 誤入 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 不知歸路 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 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 ,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 ,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着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 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李清照讀後感4

一卷古詩在手,李清照是宋詞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國文學史上,真正舉足輕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歡李清照的《聲聲慢》,喜歡《聲聲慢》裏面的詞藻,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細細讀來如同歌詞一般緩慢而來,卻又無聲無息,感覺像一地掉落的紅花,殘缺而豔麗的裹在風塵中,豔麗的美麗,凋落成釋然。我想一個女人,用身心寫下的詩詞就是這麼細膩而悠揚,不知道爲什麼?沒有氣壯山河的華章,景色如畫,卻能夠寫出這麼動人的詩篇,融入心扉!

外面的晚風仍舊淒涼,屋內的人兒看得流淚。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她知道,離去的大雁,淡去的酒濃,落葉和殘花,黃昏霜雨,都不如心底的這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來得淒涼。是冷的詞,卻開出暖的花,美麗而娟秀的擱置在詞文裏。她不說話,卻寫出了無限的思量和感慨,無論是誰讀來,心地有多少相思情懷,都能從那三句詞裏讀了出來。聲聲慢,細細讀出自己的心底,是刻骨銘心的`痛,還是侵入心腹的愁?

一個女子,一生清涼。她把所有的傷感、浪漫都壓抑成一首《聲聲慢》。要說,不能說,全都融匯在一點思量詞裏,不用說,只給懂得的人聽,是剛剛撥出來的兩聲弦,把一切的開始引出來,然後適當的止住,就把所有相思開了口,讓人費勁思量,滿地惆悵傷懷。或許她早已轉身而去,那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七組疊字,創新出奇,爲詩家所讚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蕭零,靜靜聽去,有女子在輕嘆,聲聲冷哀,聲聲緩慢。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寒風蕭蕭,燈,忽明忽暗,伴隨着李清照的古詩,醮着墨香,繚繞一片深邃的沉寂。

李清照讀後感5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鑑賞一首詞。往往要用:心,眼,耳,鼻,舌,身,意,七種感官交叉感悟。心是最難說的一個字。佛經用三藏十二部都沒全說清。詞人往往只能用‘心’字。心比‘意’高。意如虛空。手通意。所以如來之手連孫悟空都跳不出。人的七種感官感物不同,不僅有高低,各職不同。一般人都喪失倆至三根,每一根或多或少都還不很健全,所以感悟不準確。

常記溪亭,是心與意識,溪爲心記住的物,是不磨滅。亭爲意造,在一段時間不磨滅。溪對人與萬物來說,是最珍貴。作者的心也是這麼認爲。可以說刻骨難忘。沉醉是五根隨心而高興,還希望心時時帶它們去玩。五根感覺要差些,只能用醉來形容。所以不知歸路。這裏‘歸路’是比興,是心所感覺的路,這裏作者感覺身體太放縱了,忘記心來世間的目的。

興盡晚回舟,一個晚字,當然有後悔之意。舟是渡人與萬物的'。

誤入藕花深處,藕花是長在鬱泥裏,艱難突破水層。這裏只佛看見人們生活艱難而憂鬱。

全句是說李清照進入佛門感覺晚了些,但她還是如溪水高興得很。

爭渡,爭渡。是一爭一渡,再爭再渡。爭是萬物再生存中竟爭,萬物難逃這個法則,這叫命運。渡是自己生存下來還得捨身軀救別人,這叫生命。比如人在船上,已經危險,明知危險還去駕船渡人。有人在火中,明知去救會死,但還是跳進火中。這時命運與生命就容入一體。.所以爭渡四字是人們幾千年都沒搞清的問題。一般人難以協調。這時受驚得是鷗鷺。鷗鷺是一種能飛但又不肯飛的鳥,有能力救人但又不去救人。清照對這部分人太失望。它不僅學佛。還學易。這首詞還包含易經河圖與洛書。

李清照讀後感6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李清照十六歲時所作的《如夢令》。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也許是良好的家境讓她年少時可以飽讀詩書,有了後來的“千古第一詞女”。十八歲前的李清照有着對未來良人的嚮往,從她前期的詩中可以看出她的少女情懷。她是個不受世俗約束的自由自在的少女,哪怕是後來的與張汝舟離婚,也有着不屬於當時女子的'霸氣。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18歲是人生中最好的年紀,對於李清照來說也不例外,因爲她遇見了二十一歲的趙明城。對於李清照來說趙明誠是個很好的良人,婚後與趙明誠在青州居住10餘年,生活美滿、琴瑟和鳴。真想讓時間停留在此刻,可是該來的還是要來,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病死南京。

49歲時李清照輾轉多地,留在臨安(今杭州),那一年國破家亡。亂世之中她遇見了張汝舟,可婚後發現那張汝舟竟是無賴,對李清照拳腳相向,於是她不顧當時的禮法跟張汝舟離了婚。之後李清照便一直居住在臨安,一住就是二十年。

後半生的她如浮萍,寫的詞裏大多都是離愁,沒有了年少時的情懷,只是在這亂世中安定。後半生的她大多數的時間在關心國事,直至去世前,她都沒有再嫁,也無子嗣。

這就是李清照,有着女子的賢淑,卻也巾幗不讓鬚眉!

李清照讀後感7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總能帶給我很多收穫:有的書給我自信和勇氣,有的書使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的書堅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有的書爲我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優秀的書籍像一座寶庫,一走進去,你會被裏面的'“奇珍異寶”吸引住。

《李清照買書》就是其中一個讓我喜歡的“寶貝”。有一年清明,我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來到書市,仔細翻看,希望找到一本中意的書。忽然,一套幾乎失傳的、用篆字寫的《古金石考》吸引了她。她馬上拿起書,認真地讀了起來。過了好久,想起此書是賣的。求書心切的李清照問:“此書賣多少錢?”老者答道:“家道中落,此書至少也得三十兩吧……”未等老者說完,李清照擔憂地說:“出門急促,沒帶那麼多銀兩,明日可否?”“我與家人約好,日落時,不管是否賣出,都要出城回家。”老者無奈地說道。這可怎麼辦呀?求書心切的李清照腦筋一動,讓老者稍稍等下,說她去去就來。

原來,李清照想到的辦法是,將自己的新衣典當了,換了錢來買《古金石考》,最後終於成功地買到了書。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女詞人對書籍的熱愛所感動。沒想到,她對書籍竟然這樣癡迷,在她的心中,書籍比美麗的新衣服寶貴得多。也正因爲她博覽羣書,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後來成了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寫出了無數精彩的作品。我想,這與她對知識的熱愛、對書籍的癡迷是分不開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當保持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不斷地吸取能夠使自己快樂成長、健康有益的東西。讓我們一起愛上讀書吧,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閱讀的人!

李清照讀後感8

李清照是爲人熟知的才女。我讀了一篇關於她的一篇故事——《才華初露》。

李清照自幼熱愛文學。有一次,父親李格非把他朋友張文潛的一首詩給她學習。李清照讀了幾遍,認爲這首詩不夠客觀,便按自己的想法寫了兩首詩。一天,父親在家裏請客,衆人讓李清照展示一下她的才華,李清照便把自己最近寫的詩文拿去,就是那兩首詩,並把張文潛的詩也拿了過去。客人門看後讚不絕口,都說比張文錢的事還好,敢與才子的是提出不同的看法。父親更重視女兒的才華了。

從這篇故事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一味的.盲從書本,不能囫圇吞棗的接受他人的觀點,要通過分析和思考產生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到的知識才是深刻又不容易忘掉的。李清照雖然只是個孩子,卻不迷信權威,敢於對才子的詩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一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的確,我是一個喜歡附和別人的觀點的人。有一次,別人問我:“你有沒有看昨晚的《xxx》?超好看,對吧?xxx超酷``````”我並不接觸這些,但爲了不顯示自己見識少、不讓別人認爲自己是個“二百五”,我就只好附和道:“是啊是啊是啊是啊是啊!”好長時間之後(約幾個月),我才問:“呃,那個xxx是講什麼的來着?”有時候,我認爲有一個什麼更好的方案之類的,見大家都沒開口,我也就會把嘴巴封得死死的,如同拉上拉鍊式的,結果自己把這東西憋在心裏很不是個滋味——很不好受。現在,我依然是如此。看來,我以後要改了這個習慣,這樣,對自己也好,對大家也好,這樣就不會患上“心裏難受症”了。

《李清照才華初露》對我大有啓發。

李清照讀後感9

春節宅在家裏閒來讀詩詞,倏地對李清照其人倍感興致,也許因爲同時是女人,才產生了對這位八百年前的北宋女文豪的特別仰慕;也許經過反覆體會,純粹被她的詞的意境所吸引。高中時學李清照的詞《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當時並無特別感覺,如今細細品來卻有着對這首詞的獨特體會。

“嘗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我想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應該是待字閨中亦或是已爲人婦時百無聊賴中對自己少年時的美好回憶寫照。在宋朝時的封建社會,對於待字閨中等待出嫁的女子,亦或是已嫁他人的'婦人,應該不會有如此放縱自由的郊遊玩耍,所以纔會成爲李清照後來的美好回憶,即詞中開篇“嘗記”一詞的體現,因此作者當年遊玩的時間背景應該是十一、二歲前後的少年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少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外出活動自由的,但也有一定的封建禮教的約束,所以纔會有“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少年時期這次盡興的遊玩,伴隨着內心的放鬆、興奮、緊張與驚嚇,給予了詞人難以忘卻的美好回憶,這首詞短短數語,描繪出少年時代的一段生動畫面,亦使千百年後的我讀到這首詞時,似乎與作者感受到了同樣的經歷,這就是偉大女詞人的作品魅力之所在吧。

李清照讀後感10

初冬涼風吹來,夾雜着微微細雨,索性打開窗,任憑南來北往之清爽遍佈身心。

看窗外黃昏似有風雨要來,又不禁想起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詞句。讀李清照的詞似乎看到這位女詞人帶着憂傷的微笑慢慢走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綽約輕倩的詞句裏,女詞人正在簾內低吟。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女詞人天生聰慧,妙解音律,這些用慣了、用舊了的淺而且俗的文字在女詞人的手裏極輕巧地便綴成了清新鮮麗的詞句,以極尋常語創造出了不尋常的意境。

沉浸在李清照的.意境中,禁不住哀嘆女詞人從早年的幸福生活經歷戰亂、家亡,歷盡生活滄桑,在悽切的生活旅程中尋尋覓覓吟唱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憂傷絕唱。以獨到的功力創作出了南宋詞史上別具一格的“易安體”,更令人慨嘆的是如此嫵媚柔婉的女詞人尚有“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此詩句蘊含着的豪邁之氣。今晚雨疏風驟,也定然是綠肥紅瘦。究竟誰肥誰瘦,留給我們自己去思考。

標籤:讀後感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