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購物

【熱門】購物的教學反思

購物1.22W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購物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購物的教學反思

購物的教學反思1

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兩大特色:

一、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同學的心理特點爲基礎,拓展同學的視野。

課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同學自主學習,從而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有所發展?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能否上好一節品德與社會課,關鍵在於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能否很好地與同學的心理特點聯繫起來,引發他們的學習需要。這節課我讓同學回顧課前的購物經歷,帶動同學進入課堂。通過了兩個活動引導他們學習正確、合理的購物方法,一個是讓同學認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我主要採用交流的形式讓同學說說自身用五塊錢買了些什麼東西,並說出購買的原因,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另一個活動是讓同學認識三無產品和“QS”(質量平安)標誌。是因爲現在市場上存在着不少的商品是三無產品和沒有“QS”標誌,所以我覺得讓同學認識三無產品和“QS”標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抓住了同學平時比較喜歡買一些好看又好玩的學習用品的心理,所以我就以同學買的幾種橡皮擦爲例,讓同學評一評誰買的橡皮擦最實用,讓同學懂得要買實用的東西,不能喜歡就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剛纔這些都是基於同學的心理特點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幹真正地使每個同學有所發展,教師也就真正成爲同學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

二、課堂教學應當成爲豐富同學生活經驗,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確立同學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力求改革在教學中同學被動的狀態,充沛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同學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安排同學在課前蒐集一些有關商品信息的資料,在課堂中讓同學自主交流,讓他們瞭解更多的商品信息,培養同學查找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發展同學的發明力和個性。並且我也向同學介紹瞭解商品信息的渠道,首先我展示一些商品信息的資料給他們看,然後我還給同學介紹關於食品信息的網頁,拓展同學的視野,從而讓同學在平時的購物中多留個心眼。這樣使同學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體驗不時豐富,考慮不時深入,視野不時拓展,認識逐步加深。課後,我還請同學們利用假日和家長再次去購物,把課堂中學到的購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樣就可以讓課堂的知識浸透到同學的日常生活中,豐富同學的生活經驗。那麼,我們的品德與社會課就不單純是侷限於40分鐘的課堂之上,而是真正延伸到同學的生活與行爲中,爲他們的終身發展服務。

雖然是這樣,但這節課也有以下幾個方面是我覺得做得不夠好的。

1、同學交流不夠深入。

如在“小組商量買哪一種榨菜”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同學利用學到的正確、合理購物的方法去判斷該買哪一種榨菜,但是,同學交流過程中還有一點拘謹,放不開,只限於個別的同學,沒有做到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我應該用自身生動的語言,激起同學大膽交流的熱情,從而明確自身該買哪一種榨菜。

2、對同學的課堂評價還是做得不夠到位。

目前的課堂教學都比較重視教師對同學表示的評價,教師適當,到位的評價能激起同學學習的熱情,同學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效果,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的最高水平。而教師過於平淡,不夠針對性的評價,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同學的學習熱情。由於一開始的時候,我讓同學談談自身在購物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或有什麼發現時,我僅僅是聽了他們說,而沒有給予充沛的評價。這樣就不能很好地激起他學習這節課的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需要加強這一方面的鍛鍊。

3、語言不夠激情,未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必需要用自身的激情激起同學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動作要生動可愛。每個教師都會在教學中形成自身特有的一種教學風格,而我自身已經形成了較柔和的教學風格,在課堂中的某些環節裏,我的激情還是不夠,不能更充沛地激發起同學的學習熱情。

上述的幾點缺乏都有待我日後考慮、探索與改進,或許這節課還有許多我尚未發現的缺乏之處,在此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你珍貴的建議,使我在教學中不時生長起來。

購物的教學反思2

《購物小票》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14----15頁的教學內容,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儘可能多的爲學生創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藉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爲數學知識。

3、通過創設覈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爲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繫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纔不流於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購物的教學反思3

《購物策略》教學反思 《購物策略》這是一節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購物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這節課正是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各種促銷策略融入教材,通過幾個情境的展示以及幾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從而擇優選擇。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科學合理地購物,還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本節課我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獲得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了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而且親身經歷了“調查彙報,知識積累→探索交流,主動構建→實踐領悟,靈活應用”的心路歷程,整個活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由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引入,縮短了師生距離,活動中通過學生計算,深入探究、比較、總結出了合理的購買策略。練習也注意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教材真正成了一種學習的素材、探討的問題,課堂上我被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所震撼着,沒想到主動學習的孩子所迸發出的潛能竟是那麼巨大,從開始到結束,每個孩子的思維都非常活躍,都在積極的思考動腦,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購物的教學反思4

購物策略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與購物中第二課內容。《購物策略》是一節專題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課之前,教材已有類似內容分別編排在其他各冊中,學生已有初步的活動經歷、體驗,因此這節課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商店的各種促銷策略融入教材,通過幾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既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切地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於生成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內在有機的聯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計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爲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爲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上力求做到: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購買果汁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以學生爲本,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學法上力求做到: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提出相關的問題,並以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小組彙報等學習方式解決問題,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上課伊始,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主動和學生交流溝通,問學生:去過超市嗎?在超市看到過哪些促銷活動?商家爲什麼搞促銷活動?然後引出,夏季是銷售飲料的最佳時期,運用多媒體出示三家超市促銷果汁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思考:作爲顧客,面對不同的優惠策略,會思考什麼問題?學生會回答去哪家購物最省錢?引出這節課探究內容——購物策略,通過解決三個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懂得“貨比三家”的購物策略。

然後又通過買酸奶,怎麼買合算?讓生懂的在購買同一種商品,不同包裝時,在滿足所需量的前提下,同一種食品,大包裝比小包裝便宜。所以我們儘量購買大包裝,

總結時問學生:“在這次的模擬購物的活動中,你們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學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懂得數學的真正價值,從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形成技能,爲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購物的教學反思5

提高課堂實效性是本次研訓專題,實踐與綜合運用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培養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能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將實效性落實到教學每個環節這是我堅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創設學生平時比較常見的買飲料、酸奶等情境,我有意識地爲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數學交流活動情景,將死板的數字賦予貼近學生生活的含義,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綜合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主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問題衝突中,處於興奮、愉悅、渴求的心理狀態,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

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觀察、分析,學會應用,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始終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在動態生成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對學生進行拓展引導,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並引導學生在多種方法中進行選擇,體會對比擇優的策略。

總的感覺在這樣的展示活動中真正鍛鍊了自己,儘管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今後我會努力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握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購物的教學反思6

在教學《購物》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裏把課件作爲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爲,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纔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課件只是作爲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爲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信息技術又作爲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購物,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爲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在課堂裏,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爲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爲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深刻理解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啓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的教學反思7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儘可能多的爲學生創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個別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爲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後,正確率明顯提高。

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課前,我安排學生在週末的時候去超市去購物,這樣可以熟悉購物情境。在引入中通過購物這個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購物的教學反思8

《購物》是教材P28—P29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乘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筆算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乘法。通過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進行教學時,我通過淘氣搬新家,需要購置新的傢俱,淘氣一家來到商場購置櫃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

(1)12+12+12+12=48,

(2)12+12=24,24×2=48

(3)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4=48。

根據學生的3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後最後得出列豎式,並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這節課我認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提供現實的學習背景。

教學中創設“淘氣搬新家”這樣的生活背景,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計算、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運用數學又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簡單問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2、提倡算法多樣化。

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鼓勵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面對具體的計算問題時,口算、筆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選擇的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

在本節課中,列豎式計算的方法是今後學習筆算乘法的基礎,應該讓學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導學生予以關注。

但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講解解題格式不夠,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把算式列成了豎式。另外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也不夠嚴謹,在今後的教學上一定加以改正。

購物的教學反思9

《小熊購物》一課是關於混合運算的起始課,也是遞等式知識學習的起始課。在討論“胖胖要買4個麪包和1瓶飲料,該付多少元”這個問題時,教材列舉了用分步和綜合算式得出結果。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將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種是將乘法放在了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面還是在後面,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通過課後思考,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通過看圖提出問題的形式,大部分學生掌握了運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有一部分學生還能列出綜合算式,雖然對初次接觸綜合應用題的孩子們來說,列出一個綜合算式比較困難,但是孩子們願意通過分析來解決問題,有的孩子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同一個問題。

2、從作業本中發現不少孩子出現抄錯題、少抄題的現象,需加強學生的書寫規範,力求讓學生從作業中明確書寫時要做到整潔、認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關注學生的坐姿是否正確。

3、本課強調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仍不夠,不少孩子在做題時產生了困惑,應繼續加強鞏固,避免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發生運算錯誤。

回顧本節課,一個課時的知識分成了兩節課講,但是仍有孩子無從下手。總結了一下,應該是之前的知識掌握不牢固造成的,所以以後我會注意加強對孩子們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向其他老師請教,爭取讓孩子們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購物的教學反思10

一、課後反思

(一)優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學生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強調學習活動的實踐性,要求通過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等多種學習方式實施課程。所以,就本課時來說,所表現出來的優點有:

1、教學目的明確,教學要求具體,紮實地突破教學難點。

在《價格的祕密》的教學中,執教者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對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具體的,紮紮實實地教學。首先通過書中教學內容中“橘子的旅行”進行扶着學生具體地教學。接着,當學生初步掌握了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後,執教者又用半扶放的方法,以本土特產——燈飾的價格進行深入、鞏固地教學。最後,執教者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物體自由探討商品價格變化的原因。並以彙報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整個過程環環相扣,紮實地教學。

2、符合大綱要求,切合學生實際。

本課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對本課內容很感興趣,學生彙報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時,能大膽地談出了自己的認識,這些認識在課堂的交流中成爲了重要的教育資源,在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下,發揮了重要的教育價值。

3、教學方法重視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

爲了更好的達到課程目標,突出本學科的特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執教者主要是以調查、討論、體驗等方式來設計和實施整個教學過程。執教者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儘量還原學生的生活。比如:彙報調查的表格內容時,把課堂學習帶到了每一個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學生彙報自己自己喜歡的商品的價格的成因時,更是使學生迴歸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整個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提高了分析能力,極大地引發了他們探究的興趣。

4、結合學科特點,滲透重點內容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教育迴歸兒童生活,強調寓教育於學生自主的活動之中。在教學中,執教者通過辯論、交流、討論、表演等多樣的教學形式,努力營造開放、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爲重要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現實生活,從多角度感受商品價格的差異和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本課題教學案例的教學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層次分明,將品德教育滲透其中,不斷深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5、大量開發教學資源。

本節課還很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報刊、超市、師生以至學生的家庭等方面的資源十分豐富而且綻放着生活的原色,是對教材的極大補充,這些資源的合理運用,使其價值超越了教材本身,體現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新課程精神。

6、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通過教學實踐,返回來看,正是由於在這一課題的教學通過調查、辯論、交流、討論、彙報等多種形式進行,所以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不足:

1、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還是做得不夠到位。

目前的課堂教學都比較重視教師對學生表現的評價,教師適當、到位的評價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學習可能性最高水平。而教師過於平淡的,不夠針對性的評價,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語言還是不夠激情,未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老師必須要用自己的激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動作要得生動可愛。每個教師都會在教學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種教學風格。在課堂中的某些環節裏,執教者的激情還是不夠,不能更充分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這節課的環節設計與生活聯繫還是不夠密切。

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本身是複雜的,抽象的,學生難於理解,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各種資源,儘量讓學生可以理解、接受。

4、研究檯燈的價格時不能明顯突出地方特色。

古鎮是燈都,所生產的燈聞名世界。如果當中能有一段關於檯燈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運輸、銷售的視頻材料讓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或許會成爲這一節課中的一個亮點。

二、課例評析:(海洲片綜合科組)

鄧老師的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第六冊第六單元主題三“購物的學問”中的第一課時《價格的祕密》的教學。在本節課中,鄧老師能以紮實的基本功巧妙地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以聽覺、視覺、觸覺等感觀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每一個環節都循序漸進,步步踏實。而且整節課的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節課“成功”在幾個方面:

1、以競猜價格導入,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自然地切入到所要講的內容,體現出《品德與社會》的課堂與生活息息相關。

2、讓學生通過合作製表,在操作中發現奧妙,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同時培養學生分析信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課程新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所以合作完成調查表格是讓學生學會比較,學會選擇,從而掌握一些購物技巧,進而爲家庭購物提供經驗。

3、“橘子的旅行”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在於拋磚引玉的作用,指給學生一條明路。在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懂得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分別有哪些。這樣既抓住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爲下面的鞏固練習與反饋檢查作出指引

4、《品德與社會》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我們不僅要上好課本的內容,更應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兩者相結合,教學效果會更顯着。價格的形成是複雜的,通過流程圖將其直觀化,就更便於學生理解接受。以檯燈爲例共同探討,爲學生自己探究其他商品價格的形成做了一個範例,也體現了古鎮產業的地方特色。

5、“授之以漁”是我們教育所提倡的觀念。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將所學

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能舉一反三。同時,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

不足與改進建議:

1、因爲新徽學校是一間民辦學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地域性的不同,所以作爲這節課的鄧老師必須對本班學生進行一個瞭解、分析,爲合作完成調查表格之前的實地調查必須充分檢查與指導。

2、由於是一名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出現緊張的表現。所以,在對學生的課堂評價還是比較吝嗇,這方面還需要加強。

3、在交際活動中,個別同學還存在不懂交流,不敢交流的情況,鄧老師要走進小組中去,聆聽、鼓勵這一類的個別學生。

4、也許是因爲課室空間比較窄小,所以當在小組活動時,個別對中下生的兼顧力度還有不夠,教師必須“蹲一蹲”去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教學建議:

1、上課教師及學校簡介:

本課例執教者鄧麗超老師教齡兩年,擔任三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而古鎮新徽學校是一所私營民辦國小。該校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出現明顯的參差不齊。所以在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方向考慮的方面比較多。它相對海洲第一國小與海洲第二國小的師資方面、教學軟件事硬件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由於學生接觸的社會比較多,經歷也比較多,相對本教材的學習興趣也是比較濃厚的。爲此,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要先從基礎入手,兼顧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進行教學。

2、本課例注意事項:

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是結合執教老師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的,建議其他老師在使用本課例時,有針對性地作一些調整,如果是市直屬國小或者學生基礎比較好,可以在拓展上加大加深,如可根據生活環境對課外的商品價格內容、生活現實中價格調整的的經歷進行教學等,也可適當針對當地特產的價格形成進行教學。如果是一般的農村國小,學生基礎較薄弱,本課的教學容量就要適當刪減,還要適當延長學生對本土農產品的價格進行教學,確保學生很好地吸收課本的新知識,又能針對社會知識的認識。

對於課上課模式的老師,我們有以下建議:

1、本課課前蒐集商品在不同場所的價格部分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在課前要向學生進行採訪的道德行爲進行教育,以免因採訪價格問題時,阻礙商家的正常運作。

2、在討論、總結、彙報影響同一產品在不同場所造成不同價格的因素上,必須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交流。因爲這部分是教材的難點。

3、課前除準備好教具外,還需做好小組活動的組織工作,選好組織人員、登記人員、彙報人員,保持上課活動的順利進行。

4、學校受條件限制,教室沒有電腦等設備的老師,可以用圖片、舉例等做法進行搶答遊戲。在彙報“購物小提示”時,學生可直讀答案。

5、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同一商品在不同場所的價格不同的因素有哪些。因此不必在活動形式上過於求“精”,準備和實際活動的重點在於引起學生真正的思考。

6、教師針對各個小組的活動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發言的合理性,而不是技巧。

購物的教學反思11

本週,聾部二年級的學生去了聯華超市學習購物。首先老師給了每個學生2元錢,讓他們自己保存好。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去看貨物的價格標籤。在選擇購物時,有學生髮現了2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麼辦?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 老師問:“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在老師稍加啓發下,聰明的孩子們有的想到跟老師借錢;還有的想到了合作,並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麼,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 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他們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着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於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購物的教學反思12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節課,學生置身於情境中學習,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己分析比較,經歷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由獨立思考到小組交流,互相提示補充,對於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由學生作出評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了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有了充分的生活體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學生逐步發現,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商家,體會數學是幫助人們做出判斷和進行決策的工具。教師適時點撥,爲學生研究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提供可能的條件和氛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生活,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同的問題,找到不同的解決策略,每個孩子都體會成功,體會問題得以解決。學生互相交流啓發,從而得到最佳的購物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有利於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新課程開展以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直是研討的重點。圍繞着這個研討主題,對內容進行了精心的安排。課上,在學生對三家超市不同的優惠策略進行初步分析後,首先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何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準確的計算,還需要嚴密的推理,高度的概括、總結能力。它從根本上打破了教材固有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模式。在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再小組討論。可以說,這種學習方式對於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在別人的發言中得到啓發,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結論。讓學生在這個環節的操作中,人人都有收穫。

二、深入挖掘教材,精心雕琢教學環節,體現數學學科工具性

購買酸奶這一情境,是實際生活中的真實素材。設計時在深入挖掘教材,把這一情境更加深化:結合每個學生自己家不同的人口數來確定購買量,再分析比較最划算的買法。這是本設計中最大的亮點。讓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來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對於學生來說,也

有實際價值,具有可操作性。從這一點上來說,這節課的教學,纔是真真正正地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三、注重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養成

在整節課中,努力實現從不同角度,多個層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而且要注重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比如:數學中的對比擇優思想的滲透(貨比三家,精打細算等購物策略的提煉);獲取知識渠道的進一步豐富;知識遷移能力的養成(策略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等等,都精心設計構思。力求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教學理念,使數學真正地迴歸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總之本教學設計,在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創設問題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應用意識,學生做到了學數學用數學。教師對這節應用課的課堂設計新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注重學生的發展。

購物的教學反思13

細節描述:

細節一:孩子們,你們去超市買過東西嗎?(買過)那誰來說一說你買過什麼東西,這樣東西多少錢?(買過棒棒糖1元錢;買過玩具汽車100元錢;買了一包薯片和香腸用了一張紅票票)今天我們也要來逛超市了,看看這家超市裏有多少東西呢?

細節二:我們剛剛知道了這些東西的價錢,那麼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5塊錢,你想買什麼東西?(我想買雞腿)幾塊錢的雞腿呢?(3塊錢)能不能把話講完整呢?你想買···(我想買3塊錢的雞腿)說得很好,那麼這樣你5塊錢裏還有2塊錢,誰能去超市買兩樣東西能5元全部用掉呢?(漢堡和可樂)他們都是幾元錢呢,加起來多少錢呢?誰能更完整地來說一說(我想買3塊錢的漢堡和2元錢的可樂加起來等於5元錢)說得非常地棒,我們來表揚一下他,誰再像他一樣完整地來說一說呢?(我想買4元錢的玩具汽車和一元錢的棒棒糖加起來等於5塊錢)說得也很棒。

評價分析:

細節一爲整個活動的導入環節,以幼兒生活中經常做的逛超市爲導入,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數學活動中創造了一個讓幼兒有話可說的環境。但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去逛超市非常地感興趣,但對於東西的價錢卻很少關注。所以在這個活動讓幼兒初步建構一個價錢的概念。

細節二讓幼兒對於5的組成有一個概念,但從中我也加入了語言的內容,讓幼兒在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中瞭解5的分成,從而更加鞏固5以內的分成。從孩子們的回答來看,基本上大班的孩子都能完整的說出這句話,但對於中班年齡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只能說出一點,但不完整。

所思所悟:

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購物中學習用算式來表示,學習5以內的的加減法。從作業的情況來看,不是特別地好,因爲我在教學時沒有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做一個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對於加法和減法不是特別地清楚,應該在做作業之前讓孩子們認識加法和減法,並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做一個示範,那麼作業做下來的效果有可能會好很多,今後會在這方面更加註意的。

購物的教學反思14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瞭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國小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說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兌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後連傻瓜都會用錢,爲何非這麼“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兌換”人民幣,因爲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兌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購物的教學反思15

本課時要求孩子們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知道怎麼付錢,怎麼找錢,同時,能夠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相比較上一課時,這一課時,比上一課時的難度又增加了,孩子們不但要比較熟悉單位換算,同時還要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這一課時總起來說,效果一般。現在想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這一課時中,涉及到能夠把人民幣進行簡單的加減計算,而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加減計算中,還沒有出現過帶着單位列示計算的,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難於接受, 二是,雖然這一課時我在設計的時候仍然採用了孩子們喜歡的分組合作,活動的方式,並且設計了它們喜歡的情境,超市購物來吸引它們的注意力,但是由於在計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孩子們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正確的付錢,找錢。

針對學習中出現的這種尷尬情況,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超市購物之前,先讓孩子們利用手中的材料進行人民的兌換,把上節課知識複習的差不多的時候,先讓孩子們進行同單位的人民幣計算,比如8角+9角=()角,6元+5元=()元,讓孩子知道,人民幣計算的規則:元加元,角加角,元減元,角減角。然後循序漸進,進行像4元5角+3角=這樣的題目,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這一課時出現像這樣的尷尬,我想除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足,前面沒有接觸過帶單位的計算題之外,還因爲我在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如果前面的知識不能夠做的很好的話,會嚴重影響後面知識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通過這今天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如果想讓孩子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前面的知識就不能有死角,也就是,在學習中,要注意新新舊知識遷移。要注意及時複習前面的知識,把知識很好的連貫起來。而孩子們現在剛剛開始接受連貫的知識傳授,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更應該很好的考慮到這一點。

標籤:反思 購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