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爲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1

假如在未來N千萬或是N億年之內,人類還沒有滅亡,太陽到了燈盡油枯的時候,人類想安全的離開,的到另一片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最應該先撐握哪些本領?

個人認爲:

1完全掌握核動力,或是更爲先進的動力

2完全瞭解恆星的起源

掌握了這兩種本領之後,人類想做星際旅行將變得十分容易,不必再爲設計巨大的飛船以及擺脫引力對人體的影響而絞盡腦汁,只需要在地球上按裝一個巨大的推進器,並把一些個小型星體改造成能夠發光發熱的小恆星就可以了。

有了這個巨大的推進器,人類可以把地球開出太陽系,而有了小恆星爲地球提供熱能,地球上的萬物可以像以前那樣生長,爲物種間提供各自所需。人類可以在適合自己的引力場以及大氣環境下生存,而不會因爲這些的改變而變異,甚至滅亡。

小恆星以及推進器所需要的能源可以在途中的其它星體上進行補給,如果能夠向上述那樣,人類開着地球不但可以走出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可以在宇宙間任意暢遊,想到哪裏就到哪裏。

在這之前,可以首先把火星改造成和地球類似的星球,把火星做爲試驗基地,把火星開出太陽系。

可以想像,日後人們所見到的外星人其實很多都是從地球上分離出來的人類。人類把火星改造完成的時候,在火星上長其居住的人由於引力以及其它環境的變化,定然使人類發生變異,從而使之成爲真正的火星人,直到不斷髮現其它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之後,人類不斷分離出去,不斷在各星球上發生變異。

爲來的戰爭也隨之發生變化,將變成各星球之間爲掠奪資源發生的人類之間的星球大戰。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2

出生於1942年,而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一職位曾由艾薩克·牛頓所任)。他廣被推崇爲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稱爲“輪椅上的愛因斯坦”。他的主要著作是《時間簡史》。讀過的《果殼中的宇宙》正好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

《果殼中的宇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著作,主題是宇宙學,涉及廣義相對論、量子論、黑洞、暴脹、時間旅行、弦論、超引力等諸多前沿概念。當然,這些概念我到現在也沒能完全明白。

這本書先第一章說的是相對論簡史,相對論有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在洛侖茲和龐加萊等人的工作基礎上創立的時空理論,是對牛頓時空觀的拓展和修正。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原理出發,建立了新的時空觀。狹義相對論中最簡單的例子是在加速度和引力場之間存在1個緊密的關係。待在1個封閉的盒子裏,譬如升降機中的某人不能將盒子靜止地處於地球引力場中和盒子在自由空間中被火箭加速這2種情形區別開來。廣義?相對論的1個非常重要的推論是質量和能量的關係。愛因斯坦關於光速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應該顯得相同的假設,意味着沒有任何運動的比光還快。當人們應能量加速任何物體,無論是粒子或者空間飛船,實際上發生的是,它的質量增加,使得對她進1步加速更困難。要把1個粒子加速到光速要消耗無限大能量,因而是不可能的,正如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總結的:E=mc^2,質量和能量是等效的。

第二章說的是時間的形態,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大量的實驗相符合,它提出時間和空間是非常複雜地相互糾纏在一起。人們不能單獨使空間彎曲而不涉及時間。這樣,時間就有了形態。19世紀作家查里斯·朗母寫到:“世間萬物沒有任何東西像時間和空間那麼使我困惑。然而沒有任何東西比時間和空間更少使我煩惱,因爲我從不想起它們。”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早本部分時間不去考慮時間和空間,不管他們爲何物;但是我們所有人有時極想知道時間是什麼,它如何開始,並且把我們知道何方。如果預言和觀測相一致,則該理論在這個檢驗下存活,儘管它永遠不能被證明是正確的。人們說能做的一切,是將所發現的描述成時間的1種非常好的數學模型並且說明它能預言什麼。

第三部分說的是果殼中的宇宙:宇宙具有多重歷史,每1個歷史都是由微小的硬果確定的。霍金認爲空間的最明顯之處是它無限地向外延伸,通過現代儀器,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形狀和尺度的數以億萬計的星系。儘管宇宙似乎在空間的每一位置上都很相同,它肯定是隨時間變化的。霍金的量子宇宙論的意義在於它真正使宇宙論成爲一門成熟的科學,它是1個自足的理論,即在原則上,單憑科學定律我們便可以將宇宙中的一切都預言出來。而量子引力論正是這些書的大部分的主題。哎,這部分真的很難懂,就少說點了。

第四部分說的是預言未來:黑洞中的信息喪失如何降低我們預言未來的能力。如果信息在黑洞中喪失,情況就並非如此,任何事情都可能已經發生過。預言將來的能力也被削減了。我們能夠確定地預言粒子具有相反的自旋,但是如果1個粒子落進黑洞,就不能對餘下的粒子作確定的預言,這意味着在黑洞外不能確定預言任何測量,作出確定預言的能力被減低至半。那麼關於預言將來的能力呢?現在看來它至少在3個層次上受到限制。第一,是動力學系統的混沌行爲,使得拉普拉斯意義上的決定性在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在量子力學中狀態是由波函數描述的,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使得經典意義上的決定性被減半。第三,不平凡的時空拓撲,使波函數被密度矩陣所取代,就在這裏引進了熱力學意義上的隨機性。

第五章說的是護衛過去:時間旅行可能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們中學書上也說不可能,至少來說最近的很多年裏都不可能,因爲我們還沒有把原理完全弄清楚,而且最近的很多年裏我們還造不出那種可以快過光速的時間機器,所以嘛,回到過去我們是不用想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所有現代有關時間旅行討論的基礎。愛因斯坦方程描述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如何將空間和時間彎曲和變形,從而使空間和時間變成動力量,有了時空可能彎曲得這麼厲害,在乘空間飛船出發之前即已返回的可能性。

讀過這本書才知道自己對天體物理、對宇宙與生命理解的是這麼少,但我們這爲學生是沒有辦法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學好自己的東西,爲以後的學習或研究找好基礎,這些高深的理論啊什麼的就讓霍金教授和許多理論物理學家一道,去努力尋求科學的最神聖的精華,然後讓我們學去。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3

深夜,天空呈墨藍色,宛似某隻調皮的手打翻了墨瓶子,洇散開的,千絲萬縷的藍,假設輕輕地嗅鼻,彷彿淡淡而幽幽的墨香成絲狀體鑽入心頭,幻變成一縷寧靜安詳的夢色。蒼穹,是無力展望,絕倫美幻的水墨畫。皎月,是作畫人無意墜落的一零青白,抑或時有些冷凝,卻又無懈可擊地與背後穩重乖巧的底墨融爲一體,毫無挑剔。零碎的`星星,像地面上撒下的玻璃殘片,在對戶人家暖色燈光的散射下,熠熠生輝。遂然,天際是夢中的一片靛藍。

後知與後覺中,我發現,有些連科學都無法詮釋的科學,漸次在我腦殼的神經表層築成膜狀,並在我的夢境中根深蒂固了。我願作長着自由翅膀的幻想家,永不甦醒在夢景中幻想着科學的真諦,這個世界,誰都說不定的事是,一切皆有可能。

《果殼中的宇宙》,美好和永恆,大腦中,愛因斯坦,霍金先生的理論不厭其煩地混攪,讓我們將幻想慢慢溶解。

夢裏,是一片無邊際的膠片底色。一涉足,便跌入一個接連一個的奇幻境遇,衝撞在極限變式的空間裏,何其迷茫,何其自失。頓覺,那是幻想與科學產生的化學效應。曾昔,愛因斯坦先生假設了蟲洞理論,透過蟲洞可以體驗時空旅行或者說成空間轉移,人們瞠目結舌似了。超時空轉換,這樣虛幻飄渺的言語也只夠格浮現在某科幻電影的某誘人片段罷。我的腦海裏充斥着許多圍繞蟲洞的疑問,每每掛上問號,毅又每每在心中劃開一圈一環的漣漪花,真像是輕柔揮動的魔術棒上飄散下零重量的金漆和銀粉,如癡如醉,這樣無聲且轟動地撓搔着血管,陣陣的騷動。

誰想過麼,蟲洞是一個精緻而可怕的沙漏,我來到粉藍色沙粒自如穿梭的細管,以超越光速的負力量從沙漏底部噴薄而出,睜開剛剛經受白光刺激的眼,來到了愛因斯坦的年代,他是否看得見我的身影,是否察覺到未來的降臨,這些都無從發現,我只現到他那張專注卻又蒼老的臉,那雙眼皮耷墜的眼,眼神匯聚在一個焦點,那是科學的聚點。如劇幕般的後吸引力將我從時空拉扯回去,發現原來,喜劇般得還停留在一道不得其解的數題上,是什麼讓我偷偷瞌睡呵。科學引申給人類很多幻想,正是這些想象把不可能牽引向可能,因而我鍾於想象。你相信這世界存在平行時空麼?我會說,我信呀,因爲如果被時間流速的枷鎖嵌套,那麼又何來的回憶,何來的守望。不論蟲洞是否可以造就時間旅行的神話,還是空間瞬移的傳說,科學都是無止境的,我們把不是變爲是的可能性永恆性地乘以它的N次方,然後以驕傲的姿態擺在面前。所以我愛科學,因爲科學給了我很多值得思考又美妙的。

我時常想,星際是一個可愛帥氣而不失童真的天使,他總是笑着眼,彎月形眼弧中嵌着一對大霧瀰漫,失去雙焦卻又明亮如星辰的眸,眉宇間是天使的祕密心願,他守口如瓶,而我不曾知過……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4

夜深了,城市靜了下來,只有時間飛逝,只有空間變轉。

時間和空間相依相存,捉摸不定,在霍金看來他要把時間和空間完美結合。

很喜歡他的那本震驚物理學界的著作——《果殼中的宇宙》。尤其是其中的第五和第六章。章節描繪了未來時間穿梭的藍圖。也許因爲星際航行是去往未來的安全而舒適的幻影,所以廣受歡迎,我也是一名愛好者,爲之着迷。時間爲何物,我們能否像古老的讚歌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夢想是否會如一卷而空的東流逝波?

時間和萬物都是一樣的,都有縫隙。即使是難以想象的四維空間也充滿了裂隙、褶皺和空洞,儘管那很小很小。人們能否從中找到時間的捷徑?時間旅行一度被認爲是科學狂想。因爲人們難以想象怎會如神話般任意穿越,似乎有些荒繆,毫無科學依據。霍金即闡述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科學性。

很喜歡霍金說過的一句話,同樣這句話也證明了人們不能回到過去:原因在前,結果在後,不可能顛倒過來的。客觀事物一旦顛倒過來,世界就會陷入混亂。之所以喜歡這句話是因爲這同樣適用於生活當中,萬物必先有因後有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必找一些客觀或主觀的理由。

雖然回到過去被否定了,但飛去未來卻並非不可能。

時間尺度被稱爲量子泡沫——蟲洞存在的地方,連接着兩個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在太空中建立蟲洞。因爲循環效應所以蟲洞不會長時間的成爲時間機器,因爲集聚循環的能量會摧毀蟲洞,所以我們不會回到過去,否則悖論會成真。

但我依舊對時間旅行充滿幻想。

如果我有一架時光機器的話,我想飛去愛因斯坦的日子裏,看看他童話般的物理世界。如果我有一架時光機器的話,我想飛向瑪麗蓮夢露,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

在霍金的思維裏還有一種理論。時間並不是不變的,時間會在一些地方放緩,太空中每天都會有十億分之一秒的偏差所以每天都要矯正時間,否則就是這一天也會擾亂整個衛星導航系統,使球上的導航儀出現十公里的偏差。

除了在太空中,還有就是在極其重的東西附近時間也會出現偏差。也許金字塔足夠重了吧,但4千萬噸的金字塔的效果還是很弱的。時間旅行需要的是比金字塔更重的物質。二萬六千光年之外有最重的物質——一個黑洞,它包含了4個太陽的質量。距離它越近引力就會越大,甚至連光都脫離不了它的引力,這兒的時間很慢,這是個自然的時間機器。飛船將進入一個直徑5000萬公里的軌道。宇航局的人看到的是飛船16分鐘1圈,但航天員看到的時間卻爲8分鐘一圈。

也許這種實踐太耗時, 也許人們並沒有足夠長的壽命去等待。霍金在不斷思考着另一種旅行方式。

每秒30萬公里的光是極限速度,這種速度能將人們帶到未來。當1秒繞地7圈時,車內的時間開始變慢,就算車內的人在奔跑,也不會超過光速的,因爲自然法則會放慢,這種速度永遠不會打破極限速度的。當行駛100年時,車上的乘客只是度過了1星期而已。這種方法也許是人類進入未來世界最好的方法了吧,可人們依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人們只能保證少部分人進入了未來,而剩餘的人呢?我們要爲他們創造未來。這也許是自然法則給予我們的宿命吧!也許這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穿越吧!

時間的縫隙太過於渺小,也許真正的的未來是靠我們自己去創造的吧,也許這纔是霍金要要告訴我們的真諦吧!宇宙創造了我們,我們註定要去完美宇宙。時光機器告訴了我們,過去是回不去的,而未來,這看似夢幻的夢也需要我們去創造!

原因在前,結果在後,不可能顛倒過來的。客觀事物一旦顛倒過來,世界就會陷入混亂。這是霍金告訴我最真的真理。同樣不要再去後悔過去,因爲過去永遠過不去了,不要想着穿越到未來,因爲未來是靠我們去創造的!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5

《果殼中的宇宙》是史蒂芬·霍金爲其成名著作《時間簡史》在20xx年寫的續篇。

你或許很難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讀過《果殼中的宇宙》的前兩章後,你便可瞭解它所基於的哲學原理。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就瞭解了建立一個統一“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理論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學家爲之所進行的探索。

在衆多的理論中,弦理論被認爲是最有希望的理論,因而霍金的這本書中投入了大量的篇幅來解釋什麼是弦理論。弦論假設不存在粒子,而只有弦在空間中運動,一條弦就是一個畫在空間中的圈,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當一條弦隨時間運動時,它的軌跡不是一條線而是一根管子。兩條弦還可以結合形成一條新弦,一條弦也可以分裂成兩條。自然界中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電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從某種程度來說,弦論已經統一了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因而弦論也被稱爲大一統理論。

在研究的過程中,存在着五個不同種類的自洽弦理論,這與弦論追求一種單一理論的初衷相左。經過數年努力,物理學家終於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儘管目前這一理論還未得到一個大家一致贊同的形式,但至少已爲它起了一個名字:M理論。

在M理論中,時空是10維或者是11維的,爲什麼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時空是4維的呢?霍金認爲,存在着兩種可能的解釋:一可能是所有額外維的尺度非常小,甚至如普朗克尺度那樣小,實在難以觀察到;二可能是額外維的尺度相當大,甚至可達無窮大,只是在目前的觀察條件下尚未觀測到。霍金認爲,大的額外維是新理論探索中的激動人心的進展,它蘊涵着我們生活在一個胚世界中。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將被限制在這個胚中,所以任何與引力不相關的物理問題就會和在4維時空中的一樣。與此相反,引力則會彌散到整個高維空間中去。

考慮到大的額外維度,起初的弦理論(認爲時空包含4個展開的時空維度和6到10個捲曲維度)中弦的概念可以被可以進一步推廣到p胚,即高維空間的p維客體。霍金認爲,時空就是一張推廣了的“膜”,不過這張膜不是2維的,而是4維的(不同於起七年級維的弦)。

霍金認爲,在4維“膜”世界中,人類生活在一個胚中,鄰近還有另一個“影子”胚。因爲光被限制在胚中,不能傳播到另一個胚,所以人類不能看到影子世界。但是人類會感覺到影子胚中的物質的引力影響。這種引力在人類所在的胚世界中會顯示成一種“暗”源(暗物質)。檢測“影子”胚的僅有辦法是通過引力的途徑。

按照霍金的無邊界設想,胚世界的自發創生有一段“虛時間”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宇宙像一個果殼:一個4維球面(不妨想像成是一個多了兩維的核桃殼)。只是果殼是空的,在這胚世界圖像中的4維果殼是滿的:人類生活其中的胚在虛時間中的歷史是一個4維球,它是一個5維泡泡的邊界,而餘下的5維或6維是捲曲的,並且卷得非常小。

以上是對霍金的最新科普書籍《果殼裏的宇宙》的簡述,其中每一段的內容都是很多科學家多年研究的結果,因而在短時間內理解這些內容是不可能的。老實地說,到目前爲止我也只能理解這本書的前兩章。雖然我也讀過有關弦理論的其它科普讀物(如《宇宙的琴絃》),我仍不能理解弦理論當前發展的狀況。據我所知,弦理論發展的初衷是解決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之間的矛盾,之後由於標準模型的成功(統一了強力、弱力、電磁力並與狹義相對相容,但不能包括引力,即與廣義相對論不相容)以及其弦理論給出的預言在實驗中不能被驗證,弦理論受到冷落。之後弦理論的發展是基於小的捲曲維度(小於普朗克長度,對其探測超出當前實驗條件,或許永遠不能被探測)來彌補之前理論的缺陷以及預言,後來爲囊括多種版本的弦理論,M理論被提出。考慮弦理論的這個發展歷程,我有中雲裏霧裏的感覺,並對這個研究方向感到極大地擔憂。由於它的發展脫離了實驗驗證,因而我很懷疑發展這種理論的意義所在。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6

幾個銀白色的大字,黑色的封面,中間有一個若隱若現的果殼,它敞開着,裏面是一個宇宙,在混沌虛空中的宇宙,在果殼中的宇宙。

它看似那麼平凡,卻又吸引着我,我猶豫着把它從書架上取下來,看到史蒂芬·霍金著後,它彷彿得到了肯定。和其它書一樣,它有前言,有目錄,不過我基本不會看,不太好的習慣。

相對論”,它好似在講一個故事,在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它絕不止這麼簡單。書中很快就對他的簡史作了介紹,豐富的插圖和幽默的語言,讓我愉快地讀完了七章。讀的過程中,它好似有種魔力,讓我沉醉在它奇妙的世界裏,帶着我在宇宙中翱翔。雖然我不懂多少物理知識,但在它風趣的語言和清晰的思路中,讓我看見了許多新鮮的事物,如:黑洞、超弦、10維膜、維超引力等我從未見過的元素和物質,它們讓我領略了這宇宙的奇妙無比。

這看似一本普通的物理學書,但它所涵蓋的是超過空間,超過維度,超過時間的一種力量!人類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我們只有有限的身體,有限的時間,但我們的思維卻可以像宇宙那樣無邊無際!我們現在知曉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人類的潛力是遠遠大於這座冰山的。

看着書的封面,我想到了作者史蒂芬·霍金,他軟弱的癱倒在輪椅上,頭歪向一邊。他被一種叫戶伽雷氏症的病魔永遠地禁錮在了輪椅上,他全身癱瘓,只有兩根手指勉強可以動彈。但是!他的思維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他一樣可以思考,可以想象。他的身體已經被深淵般的病魔約束,可他的靈魂,他的思想,同樣可以和我們一起飛翔,甚至更高。他已經

50年沒有走過路了,50年沒有自己吃過飯了,但靠他兩根手指操控的電腦,已經達到了普通人無法達到的輝煌!

我們擁有着健康的身體,我們依然過着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生活,我們同樣在果殼中的宇宙生存,我們何時才能像他一樣走向人類的巔峯,何時又能超越那巔峯,去與茫茫宇宙抗衡!

讀完全書,我想到了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米蘭達的唱段:呵,膜的新奇世界,裏面有這樣美妙的生靈,那就是果殼中的宇宙!

《果殼中的宇宙》讀書筆記7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我便被它美麗的彩頁所吸引了。雖然裏面的知識對於我來說太深奧了。但是我覺得探索宇宙的形成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而作者對待人生的態度更深深吸引着我。

一開始我以爲作者是一個正常的人而當我上網搜索他的資料以後我被深深震撼,一個殘疾人需要有多大勇氣,多大毅力才能夠成就這番事業?

很遺憾在不久前因爲疾病他離開了人事,我覺得天意弄人,爲什麼這些巨匠都在付出了那不多的時光後就離開了世界,爲什麼不多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探索來發現更多的未解之謎。

從古至今,自從有了智慧以後的人類都在不停探索着天地萬物,而有一大一小兩種東西都是至今還未被探索出來的,大的是宇宙,小的是我們的大腦。

科技發展到今天人類的智慧結合科技的水平,不斷讓我們探明一個又一個未解之謎,從最早的地心說到如今人人皆知的日心說。從最早的原始社會發展到如今的共產主義社會。可以說人類的發展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一個時代的結束代表着另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封建社會裏人們愚忠,而在那時候帝王需要的就是這點,而想把握自己人生的推翻了他們。就是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通過不斷的積累下來,纔有今天的社會。

無論什麼時代都有愚昧和先進。而我所要說的這本書就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作品,他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物理學的執着。

更能體現他偉大的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他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爲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爲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其實堅持是你成功必備的品質。

而書名《果殼中的宇宙》是出自典出莎士比亞的經典《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劇中吟唱道: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他仍然是無限空間之王。藝術和科學是息息相通的,莎翁和霍金本就是他們各自領域中的無限空間之王。

按照作者的思想宇宙是一個不停膨脹的泡泡。或許它會一直膨脹下去,而膨脹的同是也在不斷產生新的事物,也許有天會破裂,破裂後什麼空間,時間,都將破滅不復存在。但我們不需要恐懼,因爲世界本身就充滿未知。人類纔有探索的動力。

智者的世界是一個空曠的世界,這個世界裏面只有他所執着的東西。反觀自己自今未有所堅持,而人生幾十年,無論什麼出身無論什麼背景,都應該做一些自己願意爲之堅持的事情,我雖然不是智者,但我通過這本書學會了許多。

當連說話都無法正常進行的時候我或許會自暴自棄,也許會放棄生命,而作者卻用自己的堅持創造了一片天地,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用萬人敬仰都不爲過。

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天才和平庸僅懸一線之間,我們時刻描繪自己的人生畫卷,自強不息才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纔會在平庸的時間裏閃出異色光芒。

人生的道路處處都有失敗,當失敗給予你重創,請不要灰心,不要難過,比起那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我們的環境優異太多太多。只要把自己心態擺正,用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將給予你無限美好。

書本給我們的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更應該從書中從作者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爲什麼會創造。爲什麼會撰寫。爲什麼會如此這般努力的爲科學事業奉獻。

從書中我或許沒有學會那深刻的物理學知識,但是我卻從霍金先生對待人生的態度中學到了更多。這些東西都是我多年遺失的。我想我抓住了他們在我未來人生的道路上會更加有準備更加有信心去迎接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