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三種寫法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爲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讀書筆記的三種寫法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提要鉤玄”

唐朝的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裏講他寫讀書筆記,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他讀記事的歷史書,把重要的事件摘記下來。他讀哲理書,把主要論點摘出來。韓愈的讀書筆記,有幾篇還保留在他的集子裏。有一篇《讀〈?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樣寫提要鉤玄的讀書筆記的。其內容如下:

《?冠子》十有九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舟,一壺千金”者,餘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脫謬,爲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滅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雲。

他先寫明這部書有多少篇,沒有寫作者是誰,什麼地方人,因爲無從查考,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其次指出這部書的內容是講什麼的。這部書屬於先秦諸子,先秦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詞雜黃老刑名。”黃老就是道家,講黃帝,老子的學說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這本書的內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這本書中的要點,有篇叫《博選篇》,裏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學說,“四稽”指出從四個方面來考察,“五至”要達到五個要求,都是爲治理國家打算的。韓愈認爲他的學說很恰當,假使他被國君任用,用他的辦法來治理國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書中的話,說有的東西被看輕,由於沒有利用它。比方一個大葫蘆,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蘆就可以救命,這時候一個大葫蘆就價值千金了。韓愈反覆讀這些話,引起了悲哀。書裏用大葫蘆來比人才,人才棄而不用,所以被看輕,韓愈因此悲哀。韓愈又改正書中的文字脫誤,改正三十五個字,把顛倒的字勾過來的有三處,塗去的錯字二十二個,旁邊註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個。

從這篇裏我們看摘要的讀書筆記是怎樣寫的。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脫誤。從“三讀其辭而悲之”看,“三”字虛數,表示反覆讀。可見韓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覆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裏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說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裏,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採花釀蜜”

蜜蜂採花中甘液釀成蜜,不是採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釀成的,是從多種花中採集來的。有的讀書筆記,是作者讀了好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的一種看法,好比蜜蜂釀蜜,這樣的讀書筆記寫得比較精彩,不同於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語類》:

淵明詩,人家說是平談,據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談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又龔自珍《己亥雜詩》:

陶潛酷擬臥龍豪,萬古潯陽鬆菊高。莫信詩人竟平談,二分樑甫一分騷。

讀書筆記有各種形式,前面舉的摘記是一種;這裏舉的是別的兩種,一是隨筆式的,一是詩。隨筆式的只寫出自己的意見,不必記下書名卷數等,主要把自己對書的意見寫下來,用詩的形式來寫更不必記書名卷數等了。

上面舉的朱熹的一段話,龔自珍的一首詩,實際是寫出了對陶淵明詩的讀後感,所以也作爲讀書筆記來談。“淵明詩,人家說平談”,說明他看了別人講陶淵明的話,都說淵明詩是平談的。“據某看他自豪放”,他讀了淵明的詩,跟別人的看法不同,認爲平談是表面,骨子裏是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他也讀了許多豪放的詩,經過比較,他認爲淵明詩的豪放跟別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詩的豪放不顯露。也有外露的是《詠荊軻》一篇。他這個論點,是讀了別人論淵明的詩,用淵明的詩來檢驗;讀了別的豪放的詩,用來跟淵明的詩作比較;才能得出來的。他不光看到淵明詩表面上的平談,還看到了從《詠荊軻》詩裏看出了他的豪放。再來看他寫的別的詩,纔看出透過表面的平談,骨子裏是豪放的,即從詩裏看到淵明這個人的性格來。這正象蜜蜂採花釀蜜那樣,是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來的。

龔自珍的詩主要是採用了朱熹的論點,但又補充了新的論點:一是用諸葛亮的豪放來同陶淵明的爲人作比,二是讚美淵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諸葛亮的《樑甫吟》和屈原的《離騷》來同淵明的詩作比。在這裏,說明龔自珍不光讀了陶淵明的詩,還讀了陶淵明和諸葛亮的傳記,瞭解了兩個人的性格,還讀了諸葛亮的《樑甫吟》;還研究了歷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經過比較,才寫出這首詩來。說“萬古潯陽鬆菊高”,那是因爲陶淵明是潯陽人,是愛鬆菊的。他在《歸去來兮辭》說“撫孤鬆而盤桓”,他在《飲酒》裏說“採菊東籬下”,菊和鬆又是用來象徵高潔的品格的。說這句話,說明他把陶淵明跟歷代的高人作過比較。他又用屈原的《離騷》來同陶淵明的詩比,看出陶淵明的豪放,跟諸葛亮比較接近,佔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離,佔有的成分少些,那因爲屈原投江自殺,淵明沒有那樣忿激,比較達觀。他跟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爲淵明不象諸葛亮那樣能建功立業。不論他的衡量是否恰當,總之是象採花釀蜜那樣,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得出來的。

“開山鑄銅”

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是讀書筆記的鉅著。他在《與人書十》裏,談到有兩種書:一種是收舊錢稱做廢銅來鑄新錢,既是粗製濫造,又毀壞了好的舊錢。一種是開山採銅礦來鍊銅。他的《日知錄》,一年來“早夜誦讀,反覆尋究,僅得十餘條,然庶幾採山之銅也。”毀舊錢來鑄新錢,大概指把舊書剪剪貼貼編成新書,開山鑄銅,大概指從許多材料中發掘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假使說,採花釀蜜主要指文藝方面的研究說的,那末開山鑄銅主要是指學術方面的研究說的。這裏引《日知錄》中的《正始》條。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貴焉耳矣。……

《日知錄》寫的讀書筆記,稱爲開山鑄銅,往往引了不少書,從中取得一個結論。要是把所引的書都抄上,太多,不合適,只好節引一個結論。顧炎武從不少材料中得出這個結論。他說的“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所以只是那個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個朝代的官號要考慮的,“肉食者”指官吏。

標籤:讀書筆記 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