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通用14篇】

讀後感1.55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通用14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

去年,在郭校長的推薦下,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有關教育教學行爲的很多建議。其中有兩條給我印象特別深刻,也是我工作中所欠缺的。

一一一條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書中提到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精彩的公開課後,有人問他,花了多長時間來備課?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是:“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備課的。”當時,讀完這位老師的回答,很受觸動,也打開了我心靈的一個窗口,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奧祕。這個奧祕就是閱讀。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別是現在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我們的“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我們現在要的是細水長流、永不停歇。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惟有讀書,厚積才能薄發。

一一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也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想想教學中,有多少次因爲自己知識不夠而感到黔驢技窮?有多少次想旁徵博引,卻顯得力不從心?讀書不應該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該成爲我們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一一想起自己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要麼預設的教學內容講不完,要麼沒時間讓學生做練習。我想,這跟自己教學經驗不足,所講內容面面俱到,沒有把握好重點、難點脫不了關係,但僅僅是這樣嗎?不是的,那位從教30年的歷史老師給了我最好的答案。讓我明白,要想成爲一名優秀教師,要想成爲一名擁有教育智慧,照亮學生心靈的良師,必須能夠持之以恆地讀書。

一一“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學習,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所進步,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一一另一條是“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也使我感觸很深。

一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到:“爲了使兒童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必須使他有一種豐富的、引人入勝的智力生活。”而這樣的智力生活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去進行引導和挖掘。

一一有一次,一位家長給我打電話,說孩子沒興趣學語文,他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沒效果。希望我在學校能想想辦法。平時,我也注意到一些孩子對語文不感興趣。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我就想,我必須得做些什麼,於是開始了一些嘗試。當時,正好該講《畫》這一課,這是一首詩,想到一年級的孩子們對詩並不陌生,有的孩子都會背好多詩。但是他們不會有感情的朗讀,我就把朗讀作爲這一課的切入點展開了。一下子,孩子們的興趣來了。這一節課在充滿歡樂的朗誦練習、比賽中過去了。

一一後來,我們又學習了《靜夜思》《我多想去看看》等詩歌,我又鼓勵孩子們加上一些動作表演去朗誦,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一些對語文沒興趣的孩子也漸漸發生着變化。我感到很欣慰。

一一作爲一名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教育之路纔剛剛開始,我給了自己一個期許:從現在起,努力做一個愛讀書、會讀書、善思考的人,努力做一個照亮學生心靈的良師益友。期待自己在教育這條路上會越走越好!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2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以平實精煉的語言,輔以精闢的理論分析,內容基本涵蓋了教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指導,也有對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建議。以人爲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於書的始終,使一線任教的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一、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及時地發現、培養和發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地瞭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師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個性教育,而且必須依賴於個性教育去充實、完善和提高。

那麼在教學實踐中,作爲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杜絕搞一刀切,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教師必須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的責任在於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長處,並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賦、意向、興趣和愛好等個性特點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樹立起自尊和自信,並最終成爲社會有用之材。

二、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爲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爲20:1,30:1,50:1。教師爲了使學生獲得知識的亮光,獲得學生的信任,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掘學生的天資才幹,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這就是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教師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對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行家,同時必須有廣闊的視野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教師的教育教學才能情感豐富,才能暢達而生動,有趣而有效,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滿常新,才能給學生一杯時代的活水,才能講起課來深入淺出、旁徵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三、要有語言修養。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若是混亂,沒有邏輯順序,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那麼模糊不清,這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疲勞甚至產生厭學,加重學生的負擔。

教師的語言是關係到激發學生情感、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一門藝術。是否有技巧與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師職業特點所需要的。這就要求教師所用語言應該是:第一,準確簡明、科學、富有示範性;第二,通俗易懂,富有幽默感;第三,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邏輯性;第四,點撥啓發,富有激勵性;第五,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等。而作爲低年級數學教師要把抽象的理論、課本的死知識講活講得具有吸引力,要使學生興致濃厚,就必須豐富自己的語言,如果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那麼,我們的課一定會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3

讀了鄭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我感覺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他沒有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觀點新穎,總能夠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讀後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書中關於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樣寫道: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里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這樣,你就到這個班的教師那裏去聽吧。你不要只聽寫字課,練習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過程的成果。字寫的好壞,既取決於兒童閱讀得怎樣,也取決於他們閱讀的數量。每人都希望自己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古人常言道:"字如其人"。我想每個老師當你翻開學生的作業本時,能看到學生那工整,雋秀的小字,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涌上心頭,那麼就請每個老師從一年級開始,注重學生寫字訓練。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是重要的,一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就能使學生建立起穩定有效的學習模式,使其受益終身;但是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也是困難的。可是我們必須明確,沒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會有日後的碩果壓枝,因此,只要鍥而不捨,良好的書寫習慣就必然會逐步形成。

還有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只有在人格教育的基礎上,知識教育才顯得必要"的確,人首先要學的就是如何做人。教師的責任就是教孩子學做真人,然後纔是傳播知識。今天的教育,應以人爲本,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充分宏揚個性。

加強聯繫,獲得信任。及時地瞭解學生,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繫,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人際氛圍,這也是新型的師生關係的要求。教師不必再扮演"一日師終身父"的角色,而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這種關係首先不是以血緣,其次不是以感情來維繫的。教師對學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鐵不成鋼",只要對每一名學生盡心盡職,就算是對這份職業有所交待了。平時,只要有空、有機會,儘可能多的與學生聊天,瞭解學生的各種想法,學生的活動、學習、生活,瞭解學生的困難、困惑。面對學生的困難、困惑,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我曾仔細觀察許許多多學生在生活、學習上的各種表現,我努力地取得他們的信任。要獲得學生們的信任,我認爲應當與學生平等相處、以誠待人,我這樣想着,也這樣做着。在歷屆的學生中,總會有許多的'孩子與我說說心裏話,有時還將家裏的各種事向我訴說。許多時候,人只要坦誠,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這都是一樣的。許多處於兒童階段的學生,也正是因爲這,因爲喜歡這位教師而開始對這位教師所任的學科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人格魅力顯得尤爲重要。同時教師自己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學習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學生親近你,是你永葆活力,是你有魅力。

道德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行,現於細微處,成於平時中,師德也不外如是。

教育是一件工程,每一個細節都是基礎。那就讓我從細微處,從平時中,從細節上做起吧。這本書雖然是讀完了,但他留給我們的寶貴建議永遠值得我們去實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4

兩年前剛走上了國小教師這個行業,換了一個新的角色和環境,對我來說接踵而至的是各種各樣的變化讓自己應接不暇,一直努力適應。國小教師看似輕鬆實則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一度讓自己很迷茫,甚至讓自己徘徊,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現在的工作。這個學期有機會閱讀了李鎮西主編的《給新教師的建議》,花了時間認真的看完,曾經遇到的很多問題和現在的困惑,書中都做了明確的闡述和舉例說明。讓我瞭解到,很多新教師都曾和我一樣迷茫,所以的老教師都是這麼過來的。

書的序言就強調:在反思中成長,序言表明了這本書的作用:對年輕同行的真誠建議。而所有的建議中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做一個反思型教師。何謂反思型教師?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的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師,同時應具備四個“不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寫作、不停的思考,四點融爲一體。我們的反思包括對教育失誤的反思,對教育實驗的反思,對教育行爲的反思,對教育現象的反思,對教育理論的反思。

李鎮西建議我們不是做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成爲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而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必須要做反思型教師。那麼,反思型教師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呢?古人的智慧早已對我們有所指引,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同時反思自己又做到了幾點?

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第一章中提高教師基本素養的重要一條——讓閱讀成爲生活中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的愛好者。讓讀書成爲一種習慣,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閱讀有助於我們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專業水平的成長,但我們經常會抱怨沒有時間閱讀並且爲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第二章中用了各種方法說明如何處理“師生關係”。師生關係的融洽與否直接關係到你作爲教師的成敗,教育問題千頭萬緒,最核心的就是師生關係。那麼處理好師生關係的關鍵是什麼?李鎮西校長說是愛、理解和共同成長。書中寫了一些老師通過用自己的方式走進孩子的心靈,去追求師生間心靈的和諧共振所取得的效果。在這我想關愛是溝通的最好基礎,孩子是有感受的,你對她的關心和愛護她會感受到的,哪怕一開始有一些誤會。第三章從教學內容:備課,上課,聽課,作業;教學策略:化解課堂突發事件,學習方法,評價;教學角色: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等各方面細緻的解說。看完之後覺得課堂教學的突破唯有“用心”,用心備好課,用心去上課,用心去聽課,用心去佈置和批改作業等,這樣堅持下去又怎麼會有失敗的課堂教學?第四章關於“修身養性”的建議。章節中說不健康的心理是教師的人生大敵,的確現在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已經成了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羣。要學會消除不良情緒:一要消除憂慮緊張;二要消除失望灰心;三要消除嫉妒怨憤;四要消除自卑沮喪。同時要學會一些調整心態的小竅門:一是記下快樂的事;二是常常抱着原諒的態度;三是感激自己;四是愛自己,相信自己。

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建議每位新教師都去讀一讀,會有很大的收穫的,即使自己不能成爲最好的老師,也要做一位善於學習的老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5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大學那時就經常聽老師講解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這麼多年來,中國教師仍然念念不忘蘇霍姆林斯基。爲什麼他的教育思想可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呢?帶着這個疑問,我翻開了前言。在這裏,我找到了答案:“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適性、先進性、豐富性,是符合教育的普遍規律,符合兒童的成長規律的。”

跟隨前言,我慢慢走進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這一次,我才真正發現了這本書的魅力。這本書分爲上篇和下篇,介紹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有生動的實例事例,又有精闢獨到的理論分析。他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切合實際的講述,對於身爲青年教師的我來說,就如指路的明燈,照亮前方的道路,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和困惑娓娓道來,讓我獲得了很多新的收穫和體驗。其中,讓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第10條建議——關於做“困難”學生的工作。它引發了我的新思考,的確,教學要有創造性,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我們的班級當中,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得不承認這些學生中的後進生特別需要我們老師重點關注。他們比一般學生在理解和記住教材上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是學後忘前,這樣的問題着實令老師們焦灼。曾經我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作爲教師,我也嘗試了很多方法。比如課後輔導,利用放學時間進行個別輔導。一次一次地給他們講解輔導,邀請家長朋友一起配合參與,共同幫助他們。可是,所有的付出都會被最後的成績所否定。期末結束,看着那些困難學生,作爲老班的'我着實想幫他們一把。當看了本書中的——關於做“困難”學生的工作時,我茅塞頓開。

書中談到,對於這些困難學生,如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教材是特別有害的,因爲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讓他們變得更加遲鈍。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他以小費佳的故事告訴我們,閱讀纔是一把智慧的鑰匙。而我曾經做得最多的方法是讓孩子們一遍一遍地學習他們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認爲他們連課本的知識都沒掌握,更別說課外閱讀了。顯然這是不成功的,學生反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在本條建議的最後,這番話我將會永遠銘記:“愈是困難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難愈大,他們就愈需要閱讀。閱讀能教他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書籍和由書籍喚起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是防止讀死書的最有力手段。”

讀完這一章,我捫心自問:教會學生閱讀,幫助後進生從閱讀中激發學習興趣,我們教師本身不就是要多閱讀?正值寒假來臨,這不正是開啓閱讀的最佳時機嗎?何不妨與學生一起閱讀?於是放假前一天,經過這本書的啓發,我在班裏開展了“師徒結對一幫一”的活動,讓後進生自主選擇自己信任的師父,在假期一起建立羣組,督促學習、閱讀打卡,互幫互助。無論是優生還是後進生,他們都應該學會閱讀,他們都應該在廣闊的書海中去發現,去驚奇,去讚歎,去思考。我期待,閱讀能爲孩子們打開另一扇門!

孩子們,讓我們從書海中遇見更美好的自己,閱讀越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6

上課之餘,我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第一章中的第5、6、7、8、9節,細細品味,感悟多多。這幾節談了關於“問題”學生的處理方法,我非常欣賞安奈特那種冷靜理智富於教育機智的處理問題方式。“問題”學生是我們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不同的老師會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產生的結果也截然不同。一部分教師往往會板起臉來,面對全班學生訓斥該學生一頓,在老師的高壓下,學生表面上認識到了錯誤,自尊心卻受到了傷害,所以內心並不服氣,甚至在心裏怨恨老師,在感情上和老師產生了隔閡,這樣不利於學生快樂健康成長。而安奈特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搗亂,老師只要把他帶出教室,表情真誠,切忌惱怒,問一問:“你還好吧”、“你今天的表現有些不太對勁,不太像平常的你。”、“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如果真有什麼事,不妨講給我聽啊。”下一步就可以回教室接着上課,他再也不搗亂了。這樣,你既向學生指出了他的行爲不妥當,同時又照顧了他的自尊心,而且恰當地表達了你對學生的關切,你的所作所爲完全是出於對學生的關心。“你還好吧”教育策略確實感動了大部分搗亂的學生,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照顧、寬容,從內心深處知道自己錯了,立志改變自己,逐步走向優秀。

其實,“問題”學生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呵護、體貼、理解、尊重,對待他們要小心得像對待花朵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一樣,教師要學會忽略、學會包容、學會尊重、學會鼓勵,幫助這些“問題”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比如,暑假開學我接任五年級,班裏的郭帥傑同學,是個獨生子,爸爸媽媽視爲掌上明珠,過於嬌生慣養,逐步養成了霸道的壞習慣。在學校,課間和同學打罵,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經常完不成,是有名的“問題學生”。他的行爲使我很棘手,很茫然。後來,我和班幹部進行了交流,探討郭帥傑的問題,徵求他們的意見。同時,我又向前任班主任瞭解了情況,交流了關於郭帥傑的.管理方法。並且,我多次進行了家訪,家校合一,爲孩子的成長攜手共進。多方“會診”後,我找到了轉化他的方法:課間,我多次找郭帥傑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增進師生感情;有了錯誤,從不當着學生的面批評他,而是把他叫到辦公室,比方說圓,慢慢開導,逐步融化;課堂上有意多次提問他,課後另開小竈,給予輔導;後來又讓他進了班委,讓他感覺到老師非常重視他,培養他的自信心和自控能力;平時發現他在某個方面有了進步、有了閃光點,就及時表揚他、鼓勵他,增強他要求進步、積極向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郭帥傑簡直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團結同學,尊敬老師,遵守班規,學習態度端正多了,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看到他的進步,我很欣慰,它使我更深的懂得了教育要學會從關愛、包容做起,那麼“問題”學生也一定會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的。

用心靈贏得心靈,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吧,每天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句鼓勵、幾多包容,給學生的進步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那麼,每個孩子在您的博愛中一定會健康成長、幸福快樂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7

暑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讀完這本書,使我獲益良多,不但幫我解決了很多在教學上一直都存在的疑惑,還讓我學到了更多之前不懂的管理技巧。

書中的每一條都講得很細緻。對於我來說,管理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書中的第10條《關於做“困難”學生的工作》,我是讀了好幾遍,也讓我陷入了深思中。我特別贊同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在教學時,經常關心爲每個“困難”兒童挑選一些用最鮮明、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闡明概念、結論和科學特點的書籍和文章,供他們閱讀。讓這些學生對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儘量多產生疑問,然後帶着這些疑問來找老師。這是對“困難”學生進行智力教育很重要的條件。一直以來,國小生對那些新奇、有趣的東西都是很感興趣的,如果他們面前出現某種使他們感到驚奇、詫異的東西時,會有一種強刺激在起作用,會讓孩子慢慢地想去了解,去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還在書中舉了一個小費佳的例子,詳細闡述了小費佳的`成長變化,當然這變化是離不開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首先,他會爲有算術計算障礙的學生們專門編了一本約200道題的習題集,這每一道題是一個個吸引人的小故事,而這些題絕大多數無須做算術運算的,這些題只需要在讀完這些精美有趣的小故事後,要進行思索和動腦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參與思考,積極動腦。從蘇霍姆林斯對小費佳的事例中,我得到了以下的提示:

1、深入調查、全面瞭解學生。

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般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原因。包括: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方法不當、家庭和社會不利因素的影響等,要想讓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首先應瞭解其具體情況,再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瞭解到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總得一句:不是孩子不想學,而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學或是學習興趣未激發出來。

2、因材施教,耐心對他們進行輔導

現代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由於學生的自身身體和心理因素、家庭環境因素不同,學生是有個性的,有差異的。因此,要讓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就要承認他們有個性、有差異。作爲老師,我們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像蘇霍姆林斯對小費佳一樣,有針對性地訓練,這樣纔會讓每個孩子得到發展。

 3、加強學法指導。

有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希望能提高自己學習成績,但又不知道怎樣學。有的學生學習很勤奮,但卻長時間不見效,對學習幾乎完全喪失信心。這樣學習之所以沒效果,是因爲學習方法不對。針對此,我們要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這題該怎麼做,慢慢培養學生的答題技能。方法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只要孩子們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悅,他必然會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

 4、從簡單做起,循序漸進。

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管怎樣,我們都要遵循這個原則。對於困難的學生,如果一開始給太難,他們是不能完成,不能理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所以,我們要從簡單的入手,儘量是在他能完成的,讓孩子們相信,原來學習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難的。

總之,《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充滿深深的敬意!面對“困難”學生,我們應多向這些孩子撒下無私的愛,多一些溫暖他們,把更多的陽光給他們!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8

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明燈,能夠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爲我們指明前行的道路。假期間,我拜讀了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讓我的心豁然開朗,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細細品味此書,就好像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爲我指點迷津。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聽得入了迷,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認真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後,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這讓我震驚,這位教師該有多麼熱愛他的教師這個事業啊,我們很多人都失敗在對工作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一樣的時間有人也在忙於工作,教學,可是隻是爲了工作而工作,而沒有主動去研究,所以最後也沒有得到什麼收穫而且還會常常抱怨事情多、時間不夠用。

作爲一名教師,我覺得我們提高自己的方式就是應該不斷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每天抽時間不斷地讀書。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纔可能學會靈活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達到節約時間的目的。荀子說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了豐富的知識積澱,我們才能厚積而薄發,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我們讀書要一邊讀一邊記錄,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提高我們的教育智慧。常讀書,就會讓我們有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就能使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更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教材更加的得心應手了。在讀書與教學實踐中我們慢慢積累,就能慢慢摸索出我們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想起來真是可悲!相信哪位古聖先賢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

讀書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以前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學生需要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自己覺得裝夠一桶水就足夠了,可是通過讀書我發現自己的眼光太狹隘了,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更迭的速度,讓人時刻感到知識的滯後。教科書不斷改革,學生的生活接觸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社會信息交流越來越通暢。作爲課堂教學的行爲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有交流的基礎,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新時代學生的需求,我們要在工作中讀書﹑學習,從而可以讓自己知識淵博,讓學生感受的教師的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進而教師能在給予學生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以啓發和嚮往,讓他們對知識的學習也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那你就要讀書,充實自己。也就能使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成爲潺潺不斷的流水!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9

讀完李鎮西等著的《給新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已有一段時間了。遲遲沒有完稿不是因爲忙,更不是因爲懶,只是這感想太宏大又太瑣碎,每一次的感想都足以寫一篇抒情散文的,因此久久覺得無從寫起。醞釀了好些天,索性信着思想、信着筆直抒吧。

人的思想就像一潭水,如果長時間沒有新鮮水源注入的話,就會腐臭變質。而這新鮮水源的來源可能是積極的實踐加反思,也可能是一本書,還可能是勝讀十年書的一席話。“黑暗”中摸爬滾打半年的我,本以爲自己時時更新的“潭水”水質還不錯,可讀了《給新教師的建議》之後,突然覺得自己思想的潭水因更新的太慢而即將變臭。如果沒有這本書的指點迷津當頭喝棒,我將在一如既往的摸爬滾打中漸漸腐臭下去。我慶幸自己恰能在此時遇見“貴人”,因爲此時正是我知之不少,而又不知甚多的時候,未來,還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正如劉朝升所說:“新教師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也是一個進行角色轉化的過程,是一個從學生轉化爲教師的過程,是一個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爲學習者和實踐者的過程。這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受益於胡成關於讀書的論述:“精讀專業著作,有助於提升專業水平;而泛讀有關文學、史學、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則能拓寬知識面,培養人文底蘊”,也向往郭繼紅關於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建議:“靜下心來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心迴歸家園。一本好書在手,如同享受一道精神美餐,絕不能胡翻亂讀。要專注投入地讀書,邊讀書邊做筆記,肯下功夫,纔不易遺忘;要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地讀書,才能與大師進行心靈對話”。我認同劉朝升關於教育事業的呼喊:“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能讓你吃飽穿暖的職業,更是一項事業”,更佩服潘玉婷精闢的見解:“興趣比分數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會學比學會重要”。當然,我最憧憬的還是李鎮西潤物無聲的教育理念:“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造”。令我陶醉的還有陶行知的“六個解放”,李鎮西的“五個一”和“四個堅持”,以及蘇霍姆林斯基的體現其“和諧教育”理念的句句精闢、優美、厚重的名言。

我甚至把李鎮西當做我人生的楷模,他每天的“五個一”工程更是爲我的行爲樹立了一個標杆:“琢磨並上好一堂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寫一篇教育隨筆;讀一萬字的教育專著或對教育有啓示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我知道自己和李鎮西相去甚遠,無論經驗、資歷、還是思想認識。但我會向這個標杆去靠近,向這個楷模去學習。

未來的日子裏,我會揚長補短,延續以往好的習慣,養成應該具備的其他好習慣。繼續堅持每天讀一點教育名著並從中摘錄一點名言,繼續堅持認真備課上課並思考其中的教育問題;養成每天寫隨筆的習慣,堅持記下自己教育生活的點點滴滴,養成經常找學生敞開心扉、海闊天空聊天的習慣,與學生建立起平等、自由、朋友式的師生關係。教育無大事,細碎繁瑣,太多好的習慣要養成,太多好的事要去做。然而,由於精力有限,我決定現在先重點做好以上四條。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方,我的成長之路艱辛而漫長,未來,我的世界還是未知;沒關係,艱辛的路可以幸福地走過,未知的世界充滿着無限可能。我相信時間能讓一個人衰退,更能讓一個人變得強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0

一直以來,都以工作忙而無法靜下心來讀書爲藉口,按照學校的要求,本來早就應該看《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的,一直拖到現在纔看。當我看到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的第一句話——“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時,就被一種別樣的角度所吸引。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讓我感覺彷彿一位素未謀面的好友與自己促膝談心,沒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說教,有的.只是時而會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滿口餘香,受益匪淺,尤其是以下三條建議讓我感觸頗深:

一、讓我們現代起來

現在的整個社會走的都是現代化的路線,教師的資源分配也走上了現代化的路線。所以,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體現我們自身的價值,這個價值的定位有來自於三方面,學生,同事和領導,鄭的校長指出價值最高就是最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教師。當然,如果你既能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又能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那這是最好的。事實上,作爲培養人的人,如果我們當教師的自己不先現代化起來,那我們怎麼幫助孩子們創造屬於他們的未來?當然,這個現代化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去積極迎接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想,去完成自我的覺醒,最終完成自身的現代化,幫助學生成長,幫助學生去創造屬於他們的未來。

二、教師要有靜氣

大家可能有這樣的體驗:在安靜的時候往往能想通一些事情,只有沉靜下來,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澱自己的感情與思緒。而一切與教育相關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沉靜的心態,沒有一種平穩的心緒,是無法有較縝密而全面的思考的,那麼,你就無法進行教學反思,無法學習提升自我,無法接受新的教育方法,當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

三、爲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

鄭校長不僅爲他的教師搭建“幸福的三層樓”努力,而且提出教師應爲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許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於他童年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我經常看中央12套,那裏講的一些事例,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好多罪犯都是因爲他那不快樂的童年,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我應該爲我的學生童年時代的幸福服務,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關愛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最大限度的得到快樂。我想這種服務不單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尋找到自己的正確的幸福源泉。對那些樂於學習、擅長學習的學生,要爲他們創造各種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分析他們學習差的真正原因: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就要及時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除了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外,更應引導學生尋找另一條到達幸福的道路,比如,有些學生有某方面特長的,要引導他們朝自己特長方面發展。

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教師這個職業,讓我重新調整自己的姿態,讓我重新去思考,它將讓我真正體會教師職業的價值,從而更深愛她。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1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及其著作業已聞名於世,但也有讀者尚感陌生。一旦你去熟知他那無私奉獻自己的人生,領略他在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方面的卓著成就,你便會對他的爲人品格、超羣出衆的教育生涯產生一種敬慕之情;一旦你去讀他那些用心血寫就的蜚聲國內外的著作之後,你便會對他產生一種崇敬之感。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真正的人,可以說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的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家。

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國小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爲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如蘇霍姆林斯基不止在一條建議中提到教師時間分配的問題,他舉了兩個例子。第一是她自己做了一個有趣的數字統計。他對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學的教師做調查,詢問他們:你們的孩子進的什麼學校?在那個系?結果只有14個人回答是“師範學院”或是“培養教師的綜合大學”。而480名教師是這樣回答的:“因爲教師的工作太辛苦,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 是的,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輔導、談話、寫各種各樣的總結,時常感覺時間不夠用的。這裏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

談到如何解決時間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這完全取決於學校的全部活動是怎麼安排的”。他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培訓班的學員和區教育局的指導員都來聽課。課上的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和指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上記一些記錄,一邊課後提些意見,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然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的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這是多麼的令人驚歎啊!課後又一位教師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我只用了大約15分鐘。”聽完這位老師的話,我想所有的人都應該感到很意外吧,這種境界對一名教師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是值得我們深深學習的。

對於這本書,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書中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2

讀《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很有感觸。學生學業落後,成績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沒有學好。一句話一針見血的概括了後進生產生的原因。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這條建議裏,就建議老師們"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看看每一個人遇到什麼困難,給每一個人提出專門爲他準備好的作業題。" 想想從教的這些年裏,每學期開學初,通常用不了幾節課就可以發現班裏的學困生,無論是聽課習慣還是聽課效果都很差,這直接導致他們掌握知識困難。一開始,我總是雄心勃勃的要逐一輔導他們,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爲時間的關係、精力跟不上等等最終放棄了個別輔導。就這樣每天每節課哪怕只拉下一點點,到了最後複習就是一塌糊塗。新知識都沒掌握好,何況是系統複習呢?就如同跑步一樣,起步都不穩當,又怎麼能在接下來的賽程中奪冠呢?說起跑步,我想起了世界百米飛人博爾特,他的教練格倫.米爾斯曾告訴他,"只要起步好了,之後就是一馬平川"。由此可見起步的重要性。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就能掌握好,不至於掉隊,書中教給了我們很多方法。

學習較差的學生的腦力勞動效果如何,首先取決於他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當堂能否正常、有系統的工作。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我們總是在埋怨班裏人數太多顧不過來,總是怪學生課堂懶得動腦筋,其實如何關注這些學困生的學習效果呢?關鍵是要在第一次學習新知識時讓他們參與進來,學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努力哪怕只解決一個小的問題,學到一個小小的知識,取得一點點進步。總之讓他們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會在這點滴的.進步中改變,最終趕上大部隊。我們應該對學生寄予希望,也許他們的能力很一般,也許他們並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堅信,沒有天生的差生,沒有不想進步的學生,只要我們能夠時刻關注他們,在必要時給他們幫助,給他們進步的信心,讓他們在起步時就不至於拉下太遠。

同時,我們還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課上就不許在自己的書面練習中有錯誤。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蘇大師的分析也的確在理。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夠成爲讀寫無誤的人,只有在能夠做到在課堂上沒有錯誤,才能做到在家庭作業中沒有錯誤。仔細思索,這大概就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儘管蘇大師一再以語文教學爲例來談教師如何進行新教材的教學,但是學科之間都是相通的。作爲數學教師,我們更明白知識之間的系統性,基礎知識學不好,後續教材會更吃力;計算能力有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就會更加困難,低年級的基礎打不好,中高年級就明顯比別人遜色很多。可見,每次學習新教材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我就要求自己,每一次教學新知識,每一節教學新內容,不讓一個學生對事實現象做出膚淺的理解,不讓一個學生學習數學規律性時就解錯題,因爲,起步很重要。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3

首先很感謝學校領導讓全體河北師大第21期頂崗實習生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在頂崗實習的這些日子以來,雖然每天的工作很忙,任務很多,但我仍然堅持每天認真學習幾篇本書內容,比如課堂管理、教育教學等等。昨晚終於完完整整的讀完了一遍,讀完以後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涉及到我們教學過程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並且也涉及到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爲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啓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問題學生應該怎麼做:

一、分析原因。

學生的生活條件環境是複雜的,形成問題學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爲此班主任必須

科學、準確、全面的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結,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取得好

的轉化、治療的效果。有些問題學生的問題形成來自智力方面、有的來自家庭方面、還有的

是來自教育方面。作爲一名實習班主任,在矯正學生的錯誤時,應當分析查明原因,分清類型,並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真誠相待。

所謂真誠,指班主任老師不應有絲毫虛僞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只有付出了真心,纔會得到孩子的信任。

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沒有教師的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沒有差生的轉化。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能使堅冰化水,頑石變玉。班主任老師只有愛字當頭,誠心相待學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強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體貼與愛撫的態度對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彼此尊重、相互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以行、持之以恆,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鴻溝完全可以填平,問題學生戒備性的心理障礙也是完全可以矯治和清除的。一位教育學家說過“在功利主義驅使下ㄎ頤塹慕逃失卻了一些最不該失卻的東西┌心、關懷、理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這些情感內容填平師生間形成的情感溝塹。”

三、找閃光點。

問題學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問題學生的思想中並不完全都是消極的因素,也有積極的因素,即閃光點。如果班主任老師能善於捕捉髮現差生的閃光點,並適時加以點燃,那麼他們同樣也會發出燦爛的光芒。所以,我認爲,對於問題學生應該多表揚少批評,對他們小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善於發現,並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纔會體會到進步的高興和成功的喜悅,進而充滿希望和信心,揚起學習和生活的風帆。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雖然初次讀完已有些心得體會,但我深深懂得,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將是我一生讀不完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4

寒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究問其原因,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這本書還給了我們教師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教師的時間要多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讓我明白給孩子時間,給自己時間, 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學生一起進步,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