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之劉備有感

讀後感2.42W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往往會被描寫成賢明的國君。但,可笑的是我卻從《三國演義》中,驚異地發現劉備其實一點都不賢明!

《三國演義》之劉備有感

首先,作爲一代梟雄的劉備。並不具有軍事上的才華。在尋獲臥龍軍師諸葛亮之前,他這所謂的梟雄幾乎是每戰必敗,以致呂布在佔領徐州期間,糧草全無,靠吃人度日,搞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稱帝后,劉備又貿然領20萬大軍與東吳抵抗,結果被東吳燒得屁滾尿流,導致蜀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我想不用我言明,大家也會明白一個至賢至惠的帝王是不會這樣再三地犯同樣的錯誤的。

其次,劉備不僅沒有軍事才能,領三軍統一中原,而且身邊總是“蜀中無大將”。關羽、張飛和趙雲之輩雖屬英勇有餘、力敵萬衆,但是謀略不足,無遠略,難助他成就霸業。簡雍、廖化之流皆是守成尚可,缺少謀略和應變之能的“一”字形人才,是不受用的。因此,當時除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觀點,劉備尚無其他明確的戰略方針和意圖。這更說明了,蜀國後期劉備身邊智臣寥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便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第三,劉備的非賢還表現在他入川后的許多行爲大失民心。當成都被圍之時,他曾下令:“破城之日,重賞之時。”這實際上也就是默許成都一破,便可四處搶財掠女。但,多虧了趙雲、黃權的極力勸諫,提出只有讓百姓安居樂業,人心穩定,賦稅纔有保證,劉備才接受了。否則,這川中大地又要遭難了。看來,劉皇叔的“心繫萬民”原來是這樣的,這下他的弱點總算露出來了。

第四,出爾反爾與用心之險是最能體現劉備的性格特點的啦。當初,劉璋請他入蜀本是借其力來防漢中之患。涪縣之宴,二人互相吹捧,劉璋推劉備爲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也說了:“你我兩家,本是宗親。兄弟有難,備當分擔。”可他老謀深算,深知入境伊始,人心不服。眼下,應騙取輿論支持,樹賢者形象,“益州天下,退而取之”。無怪乎阿瞞回說:“論天下英雄,惟你我二人而已。”可見,他在軍事上不行,在政治上還蠻會耍手段的嘛!現在看來,“奸雄”曹操給他的`評價所言不虛嘛。

第五,劉備的禮賢下士只不過是他籠絡人心的伎倆。《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這也說明了他明白要成就霸業必先得人心的道理。單就諸葛亮來說吧。劉備託孤時,他曾說:“如果嗣子可輔,則請輔之,如其不才,君可取而帶之。”這表面像是他劉備唯纔是用,信任賢臣,實則不然,在“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的當時,這樣說只能讓孔明更加死心塌地輔佐阿斗,也不得不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了。這樣看來,諸葛亮緣何那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又緣何那一股誓死相輔的決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總之,劉備雖然處處擺出一副正人君子之態,但實際是個用心險惡、善於耍手段的小人;他時時標榜自己打下江山不易,然則劉家的江山卻幾乎盡是借臥龍之手打下來的。安定之局非他治,腐亂之政是他留。賢君?他有正派的思想?他有文治武功?沒有,沒有,沒有!他充其量,頂多是個走了運的亂世軍閥。所以,皇叔非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