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熱)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讀後感1.96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作爲一名國小新老師,角色的改變讓我有了不同的生活認識,如何在新環境將教師的角色更加飽滿和充滿活力,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的小標題讓我有了尋找答案的渴望。

在建議中提到: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多麼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裏,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地、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在接觸學生的時候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做些有意義的事,但似乎卻力不從心。看到建議中的這句話我反問自己:是真的很忙嗎,真的忙到沒有自己的時間嗎?對這個問題我不能篤定回答說是,古老哲言裏關於時間有一句: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我不想把碌碌無爲當成我教育生涯前期的標籤,“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爲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面前的道路還很長,在這條道路上,你將看到各種人的最預想不到的命運,青年的愛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將求教於你”。我們的學生現在都是一顆顆幼小的嫩芽,他們一天中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期間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我們教師,認真回答每一個提問,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微笑回視每一個注視,也許這就是教師成爲“天底下最光輝職業”的原因吧。

蘇霍姆林斯基在建議中給新老師提出指點:“怎樣才能成爲自己的學生的楷模?怎樣才能使理想的光輝照進他們的心田。

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

(1)關於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於可以作爲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鬥爭事蹟的書;

(3)關於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希望你的個人藏書裏有以上這三類書籍,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應當變得更豐富。”學科課程教學指導中涉及到設計理念方面提到“從單一講解轉向組合優化”,現在學校教學需要的'是全方位培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能接受知識,在有效引導中自覺學會點橫撇捺,學會加減乘除。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峯,應當努力向它攀登,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關於傑出人物的生平和鬥爭的書籍,把這一類書擺在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

一本好書是給人啓發和引導,在這本書裏,從方方面面的細節中詮釋着“教師”真正的責任,每個字句都像在給一件衣服密密縫合的針腳,雖言細但重要。“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看着窗外飄起的絨花,這書卷滋味別是一番後勁在心頭呢,好書猶花,抿品有暗香。

人總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選擇,而我選擇了人民教師這一職業,在學校看着“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鎏金誓言,出校門後看着講臺上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路上受着感恩的恩惠,遇到的人,處過的事,讀過的書,都是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不知何故,我一直以來就很專情於竇桂梅老師的專業著作,先後拜讀了她的《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跟竇桂梅學朗讀》、《聽竇桂梅老師講新課》、《玫瑰與教育》等,也反覆的觀看過她的教學視頻,佩服之情越加濃厚!但是遺憾的,直至今日也未能見過竇老師的真容。不過我想在書中與她對話也不失是一種好方法,近來又讀了她的《回到教育的原點》,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竇老師的人格魅力,教學造詣。

《回到教育的原點》這本書分享了竇桂梅老師精彩的教育人生,領略了她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學習不是口號,不是爲了誰而學,她提出要“無條件的熱愛學習”,學習是會得到實實在在收益的,“學習讓我們走向生命的高貴”,難怪她能夠不斷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斷摘取成功的碩果,她的人生經歷令人感嘆、振奮,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禮,其中的韻味讓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竇老師提出了很多的理念,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竇老師“三個超越”的理念的提出,即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竇老師的超越教材,告訴我們:基於教材但不囿於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超越課堂,竇老師告訴我們:語言已經不止是作爲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語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存在方式。學生的生活活動,情感活動,心靈活動等所有的生命運動都是語文學習的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超越教師,是學生體驗自己學習所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是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過程,更是追求真實,探求真知,獻身真理的過程。

讀着這樣的理念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節課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來可以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都是源於竇桂梅老師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源於她對理想的點點營造。才使她從一個山區的農家小姑娘最終成爲一代名師。讀竇老師的著作不僅是文字理念帶來的受益,更是精神上的洗禮!

對此,我感到無比的汗顏,隨着信息獲取的便利,我們現在的備課方便多了,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教案,都爲我所用,“拿來主義”成了“理所當然”,似乎一旦離開了網絡,大腦就不會思考。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於心,再到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這或許就是破繭成蝶的職業幸福。

感謝《回到教育的原點》,感謝竇桂梅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爲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鉤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題記

因爲家有小妹在幼兒園,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時候,看到了幼兒園的一個黑板上寫了這麼一句話,還加了書名號。通過題目我敏感的捕捉到這可能是她們今天的培訓內容,於是,迫不及待的從手機上去搜索,原來,還不是一本書,只是一篇文章,是講述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關愛的。同樣是老師,平時很少接觸幼師這個行業,也是看了之後才之知道幼兒園老師的辛苦和付出。其實作爲老師,我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學生的愛,一直以來都覺得我很愛我們班的學生,但是前幾天去家訪的時候,看到學生家長眼神中流露出對孩子的關切和愛意,才意識到,我對我們班的孩子所謂的那種愛,是那麼的少,那麼的淺,完全沒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裏甚至都沒和她說過幾句話,但是她卻是爸媽心中的`寶貝啊,我們做老師的如果能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寶貝,那還會有什麼工作上的難度呢。帶着這樣的反思,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作者有這樣一段話:假如我們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規、聽指揮,假如我們總是用成人的標準評價孩子的創作、孩子的行爲。假如我們對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勵,孩子的潛能就會在我們的管教中慢慢的銷蝕殆盡。

看到作者的話,很是感慨。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通過學習書本的內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資,收益卻是巨大的,愛的力量永遠大於一切,正如書中所言:心中有愛,高地闊;讓愛成爲習慣,讓愛在我們工作的細節中展現,愛不會受損,但是愛需要表達,愛的極致就是寬容。

愛學生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宣言,也不僅僅是一份承諾,它應該有科學的方法和細膩的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讓自己更有耐心,更寬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僅盯在學生的身上,對我也有深深的觸動,只要我對孩子沒有那樣的眼神,那我就做的還不夠。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新教師成長的途徑有許多,可以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觀摩中學到優秀的教學方法和巧妙的教學環節的設計。還可以通過微格教學,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更可以通過專門的培訓以及教學反思來促使教師的成長。通過學習取得進步的方法有許多,但必須通過轉化實踐,才能使這些理論和方法爲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將別人的`優點轉化爲自身擁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讀於永正老師的《重在“轉化”》中找到了答案。

於老師在和一位校長談話時,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學校的老師幾乎“輪訓”遍了,有些骨幹教師不止一次參加過“國培班”。但有些教師進步很大,效果顯著,有些老師去依舊故我,重複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這些問題。再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和其弟子交談的過程中,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轉化有兩種,一種是把理念轉化爲行爲,它需要創造,要付出相當的腦力、精力和體力;另一種是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爲自己的教學行爲,只要願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對於第一種轉化,他提到了他讀葉聖陶先生關於“下水文”的論什麼,於是便運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學中,在備作文指導課的時候,先寫一篇“下水文”,等待學生寫好了,師生共同分享文章,這種“師生同寫”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起到了爲人師表的作用,真是一舉兩得,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師傅李賀老師,她才華橫溢,對教學很有自己的見解,其所寫的博客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與學生在習作課上共同寫文章,我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更高漲。雖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級,作文剛剛起步,我覺得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去嘗試,讓學生也能在我的帶動下愛上作文,體會到作文中的樂趣。

對於第二種方法,於老師強調教師在學習一節課一個理論或者一種方法時就是重在實踐,先模仿,再在實施的過程中經過觀察,調整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須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沒有轉化的意識,新的東西永遠不會被接納。

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會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裏不能爲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爲好的箭。我們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盡其用,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領——轉化。要有轉化的意識,這樣教學就會有所收穫,要有轉化的實踐,這樣的教學才能如活泉一般,永遠充滿生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xxx認爲,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xx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說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還十分注重點燃後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於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說沒有優點則說:“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xx分。”而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x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於研究後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後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說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作家xx說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權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此刻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人的個體差異,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所以作爲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兒童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忙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爲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爲“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爲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爲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爲,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爲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脫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爲: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爲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爲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說”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爲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爲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說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爲“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爲“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爲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肖川教授說:“一個成功人的經驗之中,都必須具有最初的鼓勵所給予的溫暖和力量,雖然說鼓勵並不能使所有的人都成材,但每個成功的人毫無疑問都離不開鼓勵。”

讀到那裏,我想我們如何對學困生進行鼓勵,使其提高呢?

學困生由於平時成績差,習慣不好,歷來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較多,故在心理上對教師相當排斥。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應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換回他們完美的憧憬。

課堂上要多表揚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學困生在課堂上難以得到教師的“熱情關注”,所以,他們在聽課時的心境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在這種情景下,我給予他們參與發言的機會。首先從學習生字入手,這很簡單,但我並沒有因爲簡單而忽略了表揚,而是以認真的態度給予讚揚,如“你提高了!”“你真聰明!”“你真棒!”因爲對他們來說,這難得的表揚會給他們灰色的.心靈帶來一種喜悅,激勵他們學習的上進心。

進入到課文的學習,難度理所當然會有所上升,所以給予學生表揚也相應地要增多,可見,我們不費吹灰之力的表揚卻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一種莫大的歡樂,一種無形的動力。即使學生答得不夠完整,不夠準確,同樣能夠鼓勵,幫忙他們共同正確完成。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所以我們不能吝嗇自我的語言,而要發揮我們的語言藝術來溫暖學困生的心。

好言一句三冬暖,讓我們努力捕捉差生的閃光點,對他們給予關懷、讚賞和鼓勵吧!使他們歡樂茁壯成長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平淡、平凡姿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

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

善待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教師首先是個人,放下我們心中的“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以平等平和的方式與人相處,與人交流。學會放棄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

善待學生,善待身邊的人。

要懂得享受課堂。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學會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爲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所謂慢慢的幸福吧!

“幸福首先在於“胸中有夢”。因爲有夢的人生纔是幸福且充實的人生,有夢的人生纔是幸福且快樂的人生。對於胸中有夢的幸福的教師來說,教師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們的一生不一定要幹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應當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人活着不是爲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恆的目標。什麼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感不是來自生活經歷本身,而是來自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

人生本來短暫,爲什麼,還要栽培苦澀。博大可以稀釋憂愁,深色能夠覆蓋淺色,做個幸福的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

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直以來總覺得在學校大部分時間忙於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生。回到家裏,要忙家務,還要教育孩子,這些繁雜瑣碎的事往往令人感到身心疲憊,哪還有精力和時間去讀書呢?

我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2、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一章節。若有所悟: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

作爲一名教師,是否熱愛讀書,精神生活是否充實,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知識淵博,談吐不凡,會讓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之情,對知識充滿渴望。一個知識豐富而淵博的教師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推崇,這樣的教師上的課,乃至說的話都能自覺的引領着學生,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那些沒有積累的,光靠書本知識灌輸的教師,方法單一,底蘊不足,他們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要想成爲一位好教師,自己首先要熱愛讀書,和學生一起走進書籍的世界,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因此,還是應該每天擠出點時間,閱讀一些和教育教學相關的刊物或書籍,瞭解教育新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另外,對於我們個人來說,讀書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書中的種種閱歷、見識、思想,時時刻刻給予我們引領,提高我們對人生、對生活的看法,從而使我們掌握正確而高尚的人生態度,不斷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營養,滋潤自己。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爲,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範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着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於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於自己的學科教學、樂於幫助孩子學習等願望而成爲教師的。但是隨着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爲,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爲中心的教育。”這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啓發:“在一個以學生爲中心的環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麼都以學生爲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帕爾默指出,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今的“學生中心說”。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爲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爲中心,而應以主體爲中心。”他的觀點給了我們雲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麼什麼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爲,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爲溝通師生關係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帕爾默在教師工作坊中,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爲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爲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裏,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羣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羣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羣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後,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閱讀了這本書,我彷彿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裏閃爍着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着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失落的真我,提醒內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語課堂教學必須盡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後的愉快。這是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國小生能夠在 40 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首先,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

教師應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用語和日常用語,如:Whos on duty today?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至 4 人一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來加強英語課的語言氛圍。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簡筆畫、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創設情景。

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教學內容。 再次,通過遊戲活動來表現情景。因爲遊戲是國小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國小生都喜歡課堂教學遊戲,遊戲會令他們動起來給學習帶來快樂,是機械的句型操練起來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味。遊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如姓名舉例法:如在上課時發現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或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名字作爲主語造句或創設情境。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鵰。

四、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隨着教學觀念的更新,英語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採用什麼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採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着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爲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採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爲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徵變量,從而爲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於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說,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

①複習已教過的語言材料;②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彙、語音、語法和句型等;③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訓練活動。爲此,一般採用五步教學法即:複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採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複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藉助動作、猜謎、接龍式提問、簡筆畫等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通過分排或分行、兩人、小組等進行操練;通過做遊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充分利用和複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國小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爲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資料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異常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忙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忙,突出了作爲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我”,“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教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十幾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提高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想想自我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明白。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堅持心理平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是作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值得我們好好品味一下,爲此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

麗蓮凱茲博士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從事幼兒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獨到的認識。

一打開書,發現這書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組成:上篇“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節,一個個的章節,來自凱茲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會議上所做的演講,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源自於幼兒教師、父母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提問或討論中涉及到的特別體驗的問題,這些特別的問題和體驗均是他們在如何更好地解決與孩子相處時的共性問題中所遇到的,雖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但是他們遇到的問題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處。

通讀此書我收穫頗多,全書大體從三個方面介紹闡釋幼兒教師的教育過程。

一、從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

作爲研究的客體——幼兒,我們只有在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導他們,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書概括出幼兒“六要素”,讓我們知道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學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此書在介紹一些教學的方式、方法時,充分地體現出麗蓮。凱茲博士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豐富的教育涵養,在給我們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告誡我們在教育幼兒時:

一是充實自己知識的貧瘠和對教育的嚴謹態度。

二是增強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和對是非標準的衡量。

三是引導幼兒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兒教師的價值取向決定幼兒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

三、系統地對幼兒教師隊伍進行分析與研究

在分析教師角色、幼兒教育的專業性時,麗蓮。凱茲博士教育反應強調教師要與兒童維持一種適度的“疏離”來增進兒童評價的客觀性,也有助於避免教師自身的情感衰竭,並保證教師正常執行角色功能,給予兒童公平的教育與發展機會。

凱茲博士提醒人們,儘管兒童自尊和發展是教師與家長共同關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兒童適宜、積極的自尊。

作爲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時刻感受到麗蓮。凱茲博士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思考,從這一刻起我會細細品味、感知麗蓮。凱茲博士學術的氣質和精神!並不斷地運用於我的教育教學中……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老師的力量》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師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教師扮演的角色很多,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是學生未來的設計者,教師是智力資源的開發者,教師是學生的人生榜樣,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由此看出,一個教師,直接影響着他的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道德的修養程度,影響着他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既然教師扮演者如此多的角色,有着那麼大的重要性,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好老師呢?怎樣做好一名老師呢?答案就在《老師的力量》裏。

前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中的主人公瓦里瓦拉的形象一直深印在我的腦海裏,我一直追求像她那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好教師。“做一名好教師”,簡單的話語,卻蘊涵着豐富的義理。一名好老師應該是優秀的,好老師應該是事業型的,好老師應該具有優秀的人格魅力,好老師一定具有獨特教育思想、對教育事業有着獨特的貢獻,好老師是值得學生熱愛的。

要做一名好老師,可以在這幾個方面努力:

一、教師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認識教師職業的重要性。

教師只有熱愛了自己的職業,纔會把自己的心血灑在三尺講臺上。教師應該明白只有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纔是對所學知識的最大發揮。對於教師而言,最大的回報就是自己所教的'學生茁壯成長,成爲社會棟樑。

二、呵護童心,傾注師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這種呵護就是無微不至的愛。走進孩子的心靈,發現並寬容他們新、奇、趣、怪的想法,可以激發他們具有個性的思想火花,培養其創造精神。怎樣才能想學生所想,做學生想做的事呢?那就把自己當做孩子吧!只有把自己當做孩子,你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播撒愛的種子。

三、創新進取,提高師藝。

呵護童心,傾注師愛,師生之間便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弗羅姆就曾經說過:“師愛不是一個偶然幸運地體現並陶醉一種純粹快感,而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知識和努力才能學會的藝術,這種藝術需要老師擁有創新進取的意識和精神。

簡單而言就是,在踏實中求“不踏實”,變常規爲“不常規”,反思、學習,再反思、再學習。要想更新自己,那就要多讀書,讀好書,在教學中不斷實踐磨練自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廣爲流傳的話,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就是這麼個道理。

四、把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爲第一要務。

好習慣出能力,好習慣出效率,反之,好腦子也出不了好成績,有能力也往往事半功倍。遵紀、守時、專注、認真,做事善始善終,這些良好的習慣,對於一個人成纔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素質。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就是一種良心的職業。是的,只有我們真正做教師的人才能體會到,教師的工作不能用簡單的時間來衡量,學生佔據你的不只是時間,還有你的思想和靈魂。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當我每次面對孩子們時,我感到神聖與自豪,因爲我從事着綠葉的事業,我是人民教師!

也許我成不了一代名師,但我一定要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好老師。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會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