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集錦15篇)

讀後感2.4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讀後感(集錦15篇)

名著讀後感1

假期裏,我再次讀了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被書中內容深深吸引,對主人公童年經歷深感同情,對這部經典著作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童年、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主人公阿列克謝的父親得了重病死了,小弟弟出生不久也死了,媽媽也改嫁了,他只能生活在他外祖父家,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爲爭奪財產而爭吵打架是這個小市民家庭司空見慣的事,只有外祖母真正關心和愛護他,成爲他唯一的保護人。她的真誠、善良、寬容的好品德,以及她優美動聽的歌謠和童話故事,使他從痛苦、悲慘和絕望有了快樂和光明的希望。對他來說,童年沒有快樂,只有痛苦,沒有悠閒,只有勞累,沒有開心,只有傷心,沒有自由,只有壓制,但他在痛苦中學會了堅強,克服了困難,勇敢地走向人生。

這本書使我深深感到:童年是一本書,它書寫着我們童年中發生的故事,有快樂的,也有傷心的,還有煩惱的;童年是一幅畫,它描繪着我們童年的五彩繽紛和絢麗多彩,有幸福的紅色,有痛苦的黑色,有憤怒的黃色,有憂傷的灰色;童年是一杯多姿多味的飲品,它飽含着我們童年各種滋味,有時它是一杯甜甜的果汁,有時它是一杯苦苦的咖啡,有是它是一杯淡淡的白開水,有時它是一杯濃濃的奶茶。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細細的品味、慢慢得感受童年,就像阿列克謝一樣,堅強的面對困難,獨立的面對生活,勇敢的走向未來。

名著讀後感2

這本書讀完了,我瞭解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利益,親情本應當是純潔的,不應當夾雜着私心雜念,高老頭名義上是無私的父愛,卻也是爲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所以導致女兒應對金錢,能夠忍心捨棄父愛,拉斯蒂涅爲了金錢放棄了樸實,沒有了真誠,有的是利益薰心的騙局。感情和親情有時對於我們來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對於利益薰心的人來說,卻顯得彌足珍貴。他們忘記了親情和感情的存在。人人都說社會是骯髒的,在金錢的面前,任人唯親的蛀蟲大有人在,爲了漲工資,爲了更好的生活,出賣自我的靈魂作交換,拿着用諂媚換來的金錢和地位當做炫耀的資本,不明白是可憐還是可恨。滿嘴的仁義道德,見不得人的事情又做了多少呢?

捫心自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提高,未來的經濟靠的是實力,做一個有職責感,有使命感的學生,而不是做一個被眼前利益丟棄自我的夢想的人。高老頭的遭遇可悲可嘆,卻又是自食惡果。拉斯蒂涅雖有志氣,卻沒有恆心和毅力,沒有抵抗誘惑的意志,終究是淪爲金錢的奴隸,令人扼腕嘆息。時代在發展,思想也應當得到淨化,淨化人心,才能取得長遠的勝利。

感激《高老頭》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自我所處的位置,坦然的應對生活的磨難與苦痛,牢記高老頭與拉斯蒂涅的教訓,不做令社會所不容的事,既是對自我的負責,也是對學習的負責。

名著讀後感3

誰沒有過懵懵懂懂的童年?誰沒有過敏感脆弱的兒時?可疲於現實的我們現在都已經快忘光了,每天生活的瑣事、現實的殘酷讓人煩不勝煩。可靜下心來和兒子一起讀了這本《一百條裙子》,倒讓我想起我的童年了。

旺達·佩特羅斯基是一個敏感自卑而又自強的窮孩子,同學們那不無惡意的取笑讓她無所適從,一時想融入集體的衝動讓她口不擇言的說出了一百條裙子的謊言,從而一步步陷入了無法自圓其說的境地。而她的同學佩琪卻又無法設身處地的理解她的尷尬,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她的這句話來刺激她,瑪蒂埃呢,雖然同是窮孩子,能體會旺達的痛,卻不敢勇敢的站出來做出正義的選擇,懦弱也好,自保也罷,反正就是無所作爲。最終事情以旺達不堪忍受而遠走他鄉告終。

雖然緊接下來的事情還算是比較喜劇的,佩琪和瑪蒂埃想找到旺達和她做好朋友,而且她們的努力也換來了讓她們心安的結果,可我認爲,如果不是繪畫大賽上旺達的一百條裙子的作品是那麼優秀的話,別人是不會在意旺達的離去的,佩琪和瑪蒂埃也不會對旺達的離去產生自責的。孩子固然有孩子的思維,可她們心底的善良到底是有限的,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除了讓她懂得善待他人,還應讓她懂得理解別人的痛,就如同他自己的一樣。我是這樣想的。

總之,無可否認這是一本好書,謝謝劉老師的推薦!以後又有什麼好書的話告訴一聲,謝了!(附:孩子自2歲起,我們就一直睡前一起看書講故事的,從沒間斷過,那是我倆最幸福的時候 !)

名著讀後感4

老舍先生的這部著作《駱駝祥子》並不長,只有20萬字,內容卻極其深刻。這部小說爲大家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舊北京洋車伕的形象,揭露了舊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無盡的苦難。

祥子原是鄉下人,家裏沒了田地,爲了謀求生計,他來到了北平,幹上了自己理想的職業——拉車。流了三年的汗水,他買了一輛是我們的新車。從此,祥子的事業蒸蒸日上,眼看着就要過上好日子了——可惜好景不長,一次業務沒做成,祥子連人帶車全被軍隊搶了去!可祥子豈是那種稍遇見點兒挫折便垂頭喪氣的人,他腦子一轉,趁着大部隊轉移之際,祥子偷偷牽上三匹駱駝,逃了出來——然而,慌亂下那三匹駱駝只賣了35元,離買車還差得遠呢!無奈之下,祥子只得又回到“仁和廠子”拉車。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由於太潑辣,已經三十多了還沒有找到婆家。虎妞看上了祥子,魅惑祥子,祥子栽倒在了她的懷中,還和她成了親。但,虎妞又在過生日宴會上和劉四爺鬧翻了,致使她和祥子只得搬出來住。沒過多長時間,虎妞死於難產,祥子只得將剛買的車又賣掉,爲虎妞舉辦了葬禮。從此,祥子人財兩空。他染上了惡習:吸菸、賭博、騙錢、借錢不還,甚至還爲錢誣陷其他人。祥子終於徹底的墮落了,和那些失敗的底層人民一樣,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年代的悲劇啊!腐朽、殘酷的舊社會無情的毒害了多少人!就連祥子如此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期望的人,最後都恨透了這個世界!正如周恩來總理當初鼓勵戰士們時所說的:“國家沒前途,個人能有哪些前途?”祥子悽慘的結局,使我認識到國家與個人運勢的休慼有關。

名著讀後感5

《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主要是講了:心儀的母親得了癌症,這讓全家人瀕臨解體的邊緣。心儀爲母親分擔家務,卻遭到母親的批判,直到母親死後,才發現母親的用心良苦。

在心儀的母親死後,心儀才發現了母親的日記,日記中顯顯露了母親的擔憂,擔憂女兒以後的生活。留神儀想起當時的埋怨時,才感到對不住母親。其真實母親去叫我做家務時,我也會像心儀一樣在心中埋怨,但當看見母親憔悴的樣貌時,又會泛起一絲心疼。我想,這可能就是血濃於水的證據吧。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發現了受過心靈創傷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在心儀母親逝世後,她的同窗紛繁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固然她剛開端非常排擠,但她的同窗卻非常體諒。這一點,我要向她的同窗學習。我連同窗的家庭情況的不太理解。比起他們,正是自嘆不如呀!

在心儀母親的死去後,讓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無時無刻,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都有人由於不同緣由而死去。固然世界上生存着許許多多的生命,固然他微乎其微。但他關於不同的事物而言,可能意義嚴重,也有可能輕如鴻毛。

我不斷在沉思着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愛?在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愛就是在風險時不離不棄;愛就是在對方身邊默默守候;愛就是讓對方快樂。這些都是我在心儀爸爸身上悟出來的:在心儀媽媽生病時,他不顧一切去借錢找醫生爲她治病;不論多麼累,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可思議,他們的愛是多麼的深沉啊!

名著讀後感6

在星期五的中午,老師吩咐班長吧最後那一本書發下來,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哪本書是什麼樣子的。過了幾分鐘終於到我去領書看了,我馬上翻開目錄,裏面的內容非常多,我心想,讀那麼多小故事,看來我的閱讀會提高很多。

我一回到家馬上翻開書一個字一個字認真的看了起來,最讓我覺得好看的地方那就是第一篇小故事了,那就是——《堯謹慎取材》這個小故事。裏面寫了:陶地的首領堯年老的時候,想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來繼承帝位,他想不到要選誰,他問大臣們:”誰最適合繼承我的帝位。“大臣們說了一個又一個,堯還是不滿意,大家一起說:“民間有一個年輕人,他叫虞舜,人們都說他很不錯,說不定他可以。”堯說:“這個人我聽說過。他是不是又孝順有賢名?”“不錯。”一位大臣說,“他的母親和父親還有弟弟一直想法害死虞舜,反而他不記仇,還孝敬老人,把家裏治理的井井有條。”堯聽了這番話,心想讓虞舜來繼承帝位吧。堯還是不放心,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看他怎樣對待她們,他不像有些人因爲他們尊貴而嬌寵她們,而是讓她們像普通人一樣讓他們做家務。堯覺得他做得很對,所以堯送給他穀倉和一把琴。父親又想法把虞舜害死,但還是沒成功。堯最後把帝位繼承給了虞舜。虞舜果然不負衆望,成爲千百年來人們歌頌的好帝王。

這本書既好看又生動有趣,你們可以看看。

名著讀後感7

故事中的'獵人們將斑羚逼到了懸崖絕壁,唯一的出路是跳到對面的山峯,可是有6米的距離,成年的斑羚只能跳5米,小斑羚4米,斑羚陷入了絕境,沒想到斑羚們想出了辦法,那就是一頭老斑羚和一頭小斑羚配對跳躍,在小斑羚跳可是往下墜時候,老斑羚成了踏腳石,小斑羚得到了助力,再一使勁,成功的躍到了對面山峯,而老斑羚墜落深淵……斑羚們如此配對,除了一對失敗外,最終只餘下了一隻頭羊,獵人們射出了子彈,可是頭羊堅持着,沒有倒下去,自我走向了心中最美的地方。

書中有一個故事《老馬威尼》最讓我感動,在雲南,交通不便。運送貨物全靠牲畜,曼廣弄寨村裏的召光甩家裏養了一匹傑出的馬,威尼。在一次運輸東西時,威尼憑着自我多年的經驗當起了領頭馬,一隻虎竄入馬羣,眼看着馬羣亂作一團,貨物也即將丟失,主人召光甩焦急萬分,於是走進威尼的身邊撫摸了它,在它的耳邊小聲的說:“僅有靠你把虎引開了,威尼。”沒想到威尼聽懂了主人的話,獨自向前奔去,狼也朝着威尼奔跑的方向追去。整個馬羣又恢復了平靜,馱着貨物繼續往前走。不一會,遠處的山谷裏傳來了陣陣虎的嘯叫,馬的悲鳴。

看到了那裏,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總結出了3點:第1,威尼雖然是一匹上了年紀的老馬,可是它卻有着很強的凝聚力,能起到帶領馬羣的作用。第2:威尼對自我的主人是忠心耿耿,一旦主人遇到了危險,它總是衝在第一個,幫主人化險爲夷。第3:威尼十分的勇敢,當同伴有危險,它能犧牲自我的生命去保護自我的同伴,所以我真的很佩服威尼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佩服它的勇氣。

名著讀後感8

歲月在無聲流淌,九百__萬平方公里的河山在__年的風雨洗禮下,悄然地改變了模樣。當你在如畫的美景下柔柔漫步時,是否曾想過這如詩般的生活背後,祖輩們又付出了多麼沉重的代價?

《長征》,每次觀看時,內心深處總能滲出無限的感動與敬佩,英勇的紅軍戰士們哪種不怕犧牲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總能觸動我的心靈。將帥們哪種頑強與忠誠於黨的氣魄,總能讓我心感敬仰。光陰飛越__載,但《長征》中的每一個畫面我都記憶猶新;忘不了哪泥濘的羊腸小道,忘不了哪巍峨的深幽羣嶺,忘不了哪冰涼的荒蕪雪地。

《長征》,用智慧與血汗詮釋了新中國的頑強生命力,演繹出新一代國人的姿彩與風範。時光越過__載,但《長征》中的每一個故事我都刻烙在心頭;最深長是將士們衝鋒喊陣,英勇無畏;最感動是將士們同心同力,互勵互勉;最完美將士們是風麗同路,一心向前。

《長征》,最能代表風雨中國的艱苦旅程,最能映照祖國背後的辛酸歷史,最能流露國民擁護黨和忠於黨的決心。__載的情結,讓歷史沉澱在心頭;__載的勤勞,抹去了歷史的恥辱;__載的拼搏,創造出強大與繁榮。踏上長征的坦途,讓“中國造”揚名海外,讓祖國在長征的旅途中再次展翅騰飛,也讓《長征》的精神長存國人心中!

名著讀後感9

只要讀文章,就能寫出讀後感。狼來了的故事是我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的,產生了一些讀後感。這則故事其實挺深刻的,它並不只是在教導孩子們不能撒謊,不能戲弄別人,它還提到了誠信。

這個故事中的小孩,因爲戲弄大人,不僅被狼吃光了羊羣,還讓大人們產生了一種“小孩子說話是不可信的”這樣一種想法,哪怕是真話,由孩子們說出來也會變的不再可信了,他們會以爲你是貪玩,或者也是在戲耍他們,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解釋你所說的話有多麼的不可信。這就是說謊後的代價。這就和商家在買東西一樣,如果你去超市買東西吃,結果因此食物中毒生病了,那麼你還會再去那裏買東西吃麼?而其他的顧客也會因爲食物中毒事件而再也不去光臨那家超市,畢竟沒有人願意被欺騙,這也是商家一直在強調的誠信爲民的原因。

昨天我把這則故事講給了4歲的侄子聽,他奶聲奶氣跟我說起自己的讀後感—故事裏的那個小男孩真笨。我愣了一下,問他爲什麼會覺得小男孩笨,他一板一眼的說:“想耍大人,多簡單啊,男孩用得着用這麼笨的方法。”他這麼理直氣壯的說完,我竟然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去反駁他。

想想也是,畢竟只是一個小孩子,惡作劇是可以,但是不管年齡如何,一旦觸及到原則問題,就不是一句“惡作劇”就可以解決的了。

名著讀後感10

讀罷紅樓夢,只覺一股清風撲面,亦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作者以賈雨村開篇,道出了這出悲劇本就是夢遊蠻荒之作,而賈府的繁華興衰也就自然是一場夢,可罷了,作者癡其味,讀者癡其事。

而我也是衆多癡人中的一個,也曾偷偷地爲寶黛抹了不少眼淚,暗恨自己不在小說的章節中,不能幫他們一把。有時會爲了它坐在角落裏暗自傷神,因爲,大觀園裏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跡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嫺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靈氣,下世爲人,故,她是有靈性的,她的詩也是有靈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卻讓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頗,旁人嘆她尖刻,而我卻覺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詩風玉琢,因爲敏感是詩人的神經。“質本潔來還潔去”道盡心中無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纖塵不染的仙子。

此人便是賈寶玉,他生的好皮囊,性雖鬧,骨子裏卻不乏詩氣,不乏溫柔,他是一塊極具情感,極具靈性的頑石。依舊記得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他總說男兒是須眉濁物。他從不吝惜財物珍寶,只爲一情字,他願舍千金萬金。天下難得有情人,於是他便出家了。

此人便是薛寶釵,興兒說:“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兒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氣兒暖了,吹化了性薛的。”一個小廝的話折射出寶釵的模樣和氣質。寶釵是冰雪聰明的,也是人情練達的,她深受疼愛。可是,她又是不幸的,她終究是屈從於當時的社會背景的。於是,她少了那份不羈和仙氣。寶玉也一心只有林妹妹。

一部紅樓夢,它是聲聲控訴,封建思想毀了多少有情之人,然而,文筆卻是美好的,它是用金釵雕刻美玉而成的,掃帚掃去的塵土的都是玉屑。

名著讀後感11

這個週末,我看了一本書,名叫《肖邦的音樂故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肖邦的生平和他創作的主要音樂作品以及作品的音樂風格。

肖邦出生在波蘭華沙。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8歲時就在一場音樂會上展露才華,被譽爲音樂神童。肖邦的一生致力於音樂創作,他的鋼琴樂曲也最富有生命力、想像力,充分表現了鋼琴演奏時的特色。我們現在時常聽到的有《小狗圓舞曲》《雨滴》等。《小狗圓舞曲》是肖邦作品裏最活潑輕快的一首,我也曾經彈過這首曲子。由於肖邦患有嚴重的肺病,他的身體非常虛弱。在他的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之前,他竭盡全力地完成了著名的鋼琴協奏曲《葬禮》。39歲時,結束了短暫的一生。現在我正在彈奏肖邦的《圓舞曲》和《瑪祖卡》,瞭解肖邦的生平和他的音樂風格,會對我的鋼琴練習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到:肖邦樂曲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情感非常豐富。他把內心深處的呼喚表現在創作上,把複雜的情感全部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美麗的旋律中帶着濃厚的感傷和哀愁的音樂風格。

《小夜曲》就是他這一音樂風格最好的代表作品。以後我再練習彈奏肖邦的音樂時,就要認真體會他的音樂風格,讓我指尖的音樂變得有感情、有色彩,彈出優美的旋律。

名著讀後感12

《變形學校》是作家秦文君對幻想小說的一種大膽嘗試,用細膩的手法寫出了當代的少年生活。

劉小布在黃魚車路國小讀五年級,有着堆成小山的作業,有着數不清的高利貸作文,更有着嚴厲的、令同學們膽顫心驚的老師,他們每天都過着鬱悶、壓抑的生活。一天,他們來到了克瑞斯變形學校,在這裏他們交到了知心朋友,獲得了珍貴的友誼,生活變得開心起來。

作者通過將黃魚車路國小生活的無聊乏味與變形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形成鮮明對,寫出了現代少年兒童的生活被學習所束縛,廣大中國小校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釋放天性、自由嬉戲的空間,將一座座學習的大山壓在了孩子們的身上。表達了作者認爲學習不僅僅是侷限於坐在教室裏,更要走近大自然,與社會親密接觸,在快樂,滿足好奇心的同時,能享受學習過程的思想。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要如何變形,讓學習變得輕鬆、愉快起來呢?例如:很多同學在課堂上能夠流利地朗讀英語,標準的發音讓別人嘖嘖稱讚。但是隻要往外國人面前一站,常常只會低着頭,緊張地死死抓着自己的衣角,啞口無言。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多鍛鍊自己,不要害怕,多用英語大膽地和他人交流,帶動大家一起踊躍參加。這樣有朝一日才能落落大方,應對自如。

變形學校是孩子們的樂園,是人人嚮往的地方。大山裏、小河邊、草地上都是他們學習的地方。這裏要比有着山一樣重的書包的學校要好玩得多,也能收穫更多。“變形”是要用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作爲學生的我們也要用心去“變形”,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堅持不懈地去追求、去創造美好事物,將快樂傳染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名著讀後感13

這個月我讀了莎士比亞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莎士比亞小的時候十分熱愛學習,正好有一次有人請他們一家看戲,雖然莎士比亞當時很小,看不懂裏面講的是什麼,可是莎士比亞十分羨慕那些站在舞臺上蹦來蹦去的人,再會家的路上,莎士比亞說;"我長大了也要像他們一樣。什麼?''爸爸十分驚訝的說,他的爸爸說;"你真的想像他們一樣?是莎士比亞堅決的說。爸爸說;"我絕對不會讓你像他們一樣的''爸爸大哄到,七歲時,莎士比亞要上文法學校了,他覺得文法老師太厲害了,還有一次要提出不上學了,當他們的領導死後,他們一家沒了靠山,於是,莎士比亞從此呆在家裏,有時還在打工賺錢養家,迫不得以莎士比亞外出打工賺錢,起先跟着一個小的戲團,收入十分低,於是,找了好長時間才找到一個大一點的劇團,莎士比亞先是在那裏幹雜工,乾的很好,慢慢的升到了主演員,最後又當上了編戲的,編了好幾首戲,就這樣一直堅持到老了。

我們應該學莎士比亞堅持的精神,我以前就不這樣,這是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很小的故事,有一天,媽媽叫我去市場買菜,因爲我當時小,菜市場有離我家很遠,我走到半截,就感覺累,就又跑回了家,回家後,媽媽說了我一頓到最後還是媽媽自己去買黃瓜,我在家裏看電視了。

名著讀後感14

魯迅的小說並不像現在的小說,用盡華麗的辭藻,卻無實際意義。若不細細地讀,很難發現其中所表達的。

《藥》便是這樣的一篇文章,描寫十分樸素,卻表現出了當時國民的愚昧無知。在衆多細節當中,我認爲亮點應是夏瑜墳上的花圈及墳場的烏鴉。

夏瑜墳上的花圈,在文中可知並不是自然生長,也無可能是親戚、朋友或是鄰居送的,而在《吶喊(自序)》中,由“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憑空添了一個花環……”可知,這花圈是作者憑空添上去的。在文中,夏瑜是一個革命者,但卻被砍了頭,人們用他的鮮血做了人血饅頭給小栓吃了治病,且他的革命一直不被人們認同,包括自己的母親。那麼,作者爲什麼要憑空添上一個花圈,我認爲是那些支持夏瑜的革命者所放的,是作者對夏瑜(秋瑾)的一個最完美的讚美,同時花圈也表達出革命者是殺不完的,革命的是有後來者的意圖,更深一層的表述出革命先烈的悼念。

在墳場的烏鴉有兩個作用,首先突出了墳場的陰森的氛圍,且烏鴉是不可替換的,若換成麻雀之類的鳥兒,便會讓讀者覺得氛圍與墳場格格不入,烏鴉則能將墳場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次,烏鴉的叫聲是一種吶喊的象徵。《藥》收錄在小說集《吶喊》。因此便可認爲《藥》中最後烏鴉“啞——”的一聲是作者的吶喊,且烏鴉不是夏瑜的顯靈,也打破了夏四奶奶的封建愚昧,可視爲對華大媽,夏四奶奶等衆人的心靈的喚醒。

名著讀後感15

回想起來這已是我第二次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了,但是這一次我卻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學習讀後感。

再一次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應該勇於面對困難遇事還要樂觀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麼絕對,要多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就像魯濱遜一樣雖然身陷荒島卻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製衣服等,把荒島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就像在發現有野人的時候剛開始手忙腳亂,可是最後他沉着冷靜以他的勇氣與智慧和“星期五”並肩作戰,一起打退了野人,這也體現出一個人遇到困難只要沉着冷靜的去應對就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對人就像一顆種子他會想盡辦法衝破泥土去感受太陽的溫暖,當他經歷完千辛萬苦回頭望去,他已是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了,在我們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時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會更好,這樣纔不會因滿足於現狀而自失。

全書最精彩、最令人難忘的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經歷,作者用第一人稱以及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另外,小說的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這也體現出了笛福小說的一大特點,整部作品以一個精彩的故事吸引着讀者,同時暗含着豐富的哲理,雖然現在還沒能夠完全解讀它,但是其中我已知的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已經能夠背出來了呢,這使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瞧,這纔是讀一本書的真正對我們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