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世界名著讀後感精選

讀後感3.08W

《老人與海》是在1952年,由美國小說家海明威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 它一經問世,便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當時的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海明威熱”。由於小說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 。以下內容是小編爲您精心整理的世界名著讀後感精選,歡迎參考!

世界名著讀後感精選

  世界名著讀後感精選篇一

《飄》

一、關於愛情

小說的主人公郝思嘉的情感一直是本書的主要線索。少年時期的她,爲自己營造了一個夢,因爲得不到,因此這個夢一直完好地保留在她的內心,以致錯失了真愛。那是一段晦澀的傳說,像迷霧一般籠罩着她。然而就個人而言,在書的前半部分,希禮的態度是不明朗的,似乎一切都只是思嘉自我欺騙的一個夢,所謂一廂情願而已。而白瑞德卻是真真切切的愛着思嘉,只是驕傲如她,卻看不到這份真情罷了。小說一直強調思嘉和瑞德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說他們相像。我很認同這一點,兩個人都是驕傲的,以致誰也不願先向誰傾吐真情,兩人彼此傷害,卻又使得一份求之不得的感情在傷害中變得更加深刻。也許沒有這些傷害,誰也不會意識到原來彼此是這麼的在意對方。這應了一句話: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瑞德對於邦妮的愛是令人感動的,全亞特蘭大的人都以爲這是一個父親對於子女的愛,其實不然,瑞德只是把想對思嘉的愛傾注在了她的女兒身上,只可惜,邦妮的死,毀了希望,毀了奢望。梅利的死,讓思嘉和希禮看清了自己的心,然而對於希禮,說什麼都已太晚。如果所有的一切的都必須在死亡的洗滌下才能吸取一直遮掩着的塵霧,那麼,這個世上,要上演多少出悲劇?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註定的不可挽回!一段追逐多年的夢在梅利的死中煙消雲散了。

而媚蘭,這個勇敢又博愛的女子,她用生命去愛自己的丈夫,她是幸福的。也許愛的確應當是無私的,多一些知足,少一些猜忌,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妒忌,平凡的人總能擁有平凡的愛,可的的確確,他們都是幸福的。

二、南方精神

埃倫和媚蘭是南方精神的代表。也許她們並不美麗,並不精明,但那一抹化不開的柔情卻是一種永恆的感動。永遠的信任,永恆的愛,是她們畢生的信仰。雖然,她們都不是主人公,但卻築起了人們心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在萬人都棄你而去的時候,那一雙並不美麗的手卻始終在背後支持你,爲此,那一雙手的主人披荊斬棘,柔弱的雙肩爲你擎起一片晴空,在流言四起中,那一雙柔情似水的眸子映射着堅定與信任。怎能不感動呢?白瑞德說:那是一個偉大的南方女性。這種由衷的讚美是對南方精神的極其肯定。在死神來臨的那一霎那,思嘉終於明瞭:她是這麼的愛媚蘭。這個柔弱的女子,贏得了全亞特蘭大人的尊重,將南方精神演繹地淋漓盡致。

用概括性的語言來歸納南方精神,似乎是太過理想化。永遠地爲愛着的人着想,善解人意,永遠的信任,欣賞他人,愛這個世界,寬容,絕不膽怯,堅守信念,善良,無私,溫婉。似一幅恬靜溫暖的畫,永不褪色。戰前、戰後,營造出戰前南方特有的性質:一種慢悠悠的生活氛圍。像金色的麥浪,又像翩飛的柳絮。是一種愜意,也是一種美。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南方,孕育出只有南方纔有的南方精神!

三、關於《飄》

對於《飄》,人們常把它所表現的主題歸結於一句思嘉常說的話: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這是思嘉每次面臨困境,讓自己挺下去的法寶,這是使思嘉從一個簡單的爲漂亮衣服而滿足的種植園女兒成長爲一個成熟而堅強的女性的熔爐。然而,就個人而言,在書的上部,這句話並不是思嘉的信念,然而在書的下部的後面部分,這句話又成了思嘉的精神支柱。衆所周知,《飄》是作者瑪格麗特 米切爾的唯一一部小說,而小說的最後一章是最先完成的。而我看完這本書,發現最後幾章竟令我潸然淚下,不得不說,最後幾章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

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東方的愛情故事中,既使有形如思嘉和瑞德因自恃驕傲而使雙方互相折磨的,可最終總是一方在愛的驅使下,拋卻所謂的原則,所謂的驕傲,義無反顧的,聲嘶力竭的,將愛的話語傾瀉。難道是東方的女子更脆弱一點?更易妥協一點?還是中西方的信仰,差異太大?在我的信仰裏,人的一生太過短暫,禁不起太多的錯過。親歷死亡,讓我知道生命的可貴,錯過的不可挽回。既使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但至少不會有遺憾,不會追悔莫及。對於白瑞德,我比較理解,可對於思嘉,我實在是無法理解。在與死亡作鬥爭是,她心裏明明閃現的是那個熟悉的影子,但她卻是那麼執拗的.制止自己喊出那個名字的衝動。一次次與相互讀懂對方的心意擦肩而過,是一份悲哀,亦是一份滄桑。人生的些許無奈,大概就是這樣造成的吧。

梅利是偉大的,無形中贏得了所有人的愛,甚至包括了妓女貝爾,殺人犯阿奇,暴利者白瑞德,現實者郝思嘉。但她並不是書的主角,也正是因爲這樣,增添了書的內涵:略去了虛僞,少了庸俗。在人們爲思嘉的蛻變瞠目結舌時,卻又忍不住爲這個柔情的女子感動。在東方的小說中,主角總會是英雄。梅利不是主角,卻使《飄》的魅力更甚。

  世界名著讀後感精選篇二

多次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老人與海》是在1952年,由美國小說家海明威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 它一經問世,便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當時的文學界掀起了一陣“海明威熱”。由於小說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 ,於1954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是根據真人真事而寫的。 小說講述的是老漁夫富恩特斯捕魚的故事。 書中寫到老人曾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捕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爲他們認爲孩子跟着老頭兒不會交好運。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 並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 他的小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那條魚才筋疲力盡,最激動的時刻到來了。“老人腳踩釣索, 把魚叉舉得很高,使出全身的力氣,扎進了魚身,魚血濺了老人一身,濺了一船 ”,終於,他把魚殺死了,把它系在了船頭,他無法相信這條魚竟有那麼大,簡直像在船邊綁上了另一隻大得多的船。

在歸程中 ,馬林魚的血腥卻引來了一波又一波鯊魚的襲擊, 老人奮起反抗, 刺死了一些,趕跑了一些,可是一 次又一次的襲擊,還是讓老人極度勞累了。回到港口時,馬林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是大海,帶給他希望;又是大海,讓他什麼也沒有得到。在他眼中,大海是仁慈而又殘酷的。

輕輕地合上《老人與海》 ,不禁思緒萬千,我的心早已在字裏行間隨着主人公的心跳,飄到了那波濤洶涌的大海。飛到那片墨西哥灣暖流流經的海、那片美麗的海、那片仁慈而又殘忍的海、那片水天相接的海、那片老人正在搏擊的海?真想奔過去,與老人一道搖起船槳,共同搏擊 。

富恩特斯是海明威所崇尚的最完美的人 。 他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 ,是條“硬漢子”,在遇到巨大壓力時,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

雖然除了大馬林魚的骨架,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但是,面對茫茫大海,老人收穫了不尋常的閱歷,收穫了一段無可比擬的心旅歷程:沒有奮力一搏,怎麼會知道最後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