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2.4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精選3篇)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1

《過於喧囂的孤獨》出自捷克作家博胡米爾赫拉巴爾。他的作品大多被改編爲話劇和電影,曾獲得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等諸多獎項。米蘭昆德拉讚譽他爲“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1997年2月3日,這位原本快病癒出院的作家,從醫院五樓墜落身亡。捷克民衆爲紀念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北郊修建了一面“赫拉巴爾紀念牆”。

《過於喧囂的孤獨》是赫拉巴爾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據作者所說,“我爲它而活着,併爲寫它推遲了我的死亡"。小說通篇是一個在廢紙回收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老打包工漢嘉的自我獨白。他挑揀出廢紙中珍貴的圖書,並因此獲得了學識。他詩意地工作者、生活着,在文學中游走。然而,這注定與膚淺的時代是格格不入的。最終漢嘉抱着他的書,在打包機裏結束了他的生命,“猶如橄欖,唯有被粉碎時,才能釋放我們的精華”。該書是一部憂傷的敘事曲,深切地傳達出作家對整個時代文化淪落的恐懼與憂慮。

1、在水深火熱中詩意地生活

漢嘉在一個地下室裏工作,環境極度惡劣,“高聳的廢紙堆快頂到院子的天棚了,潮溼、發黴的紙開始發酵,相比之下大糞的氣味算是蠻香的了,最下面發展成的那片沼澤地正在腐爛,冒出的氣泡看着活像臭溝和泥淖中從爛樹樁裏升起的鬼火”,與老鼠爲伍,與綠頭蒼蠅搏鬥,受人歧視。

然而就是在這般令人作嘔的環境中,漢嘉詩意地生活着。他打的每個包裏都融入了自己精心挑選的一本書,帶着“他的個性,他的花押”,他還要給自己的包裹上精美的封皮。他,“既是藝術家又是觀衆”。爲此,他每天都搞得疲憊不堪,還經常受到主任的指責、吆喝、謾罵,然而卻樂此不疲。

他幹着活兒,裝點耗子墓,邊讀着書,“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裏,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詞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我的身體裏,不僅滲透倒我的大腦和心靈,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騰,衝擊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享受着從四面八方噴濺向他的”無盡的美“。他在“猶如濃密的懸鉤子叢,猶如黑莓枝子”的綠頭蒼蠅的包圍中,卻能心靈對話耶穌和老子,體味着朝着未來前進和退回本源的哲學。

他將從“廢紙的長河”中拯救出的珍貴書籍帶回家,本就狹小的家裏便塞滿了書。“只要我的膝蓋稍稍碰一下或者只要我痛苦地大喊一聲,頭上的一切便會雪崩似的倒塌,珍貴的書籍便會像豐饒角一樣從天上撒落下來,落在我的身上,把我像蝨子似的壓扁”。漢嘉戲稱家裏的藏書猶如一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劍,隨時可能發生“美麗的不幸”。

2、被無情摧毀的愛情

漢嘉也有他美好的愛情。那是一位自願跟着他的茨岡小姑娘。“我們一無所求,只希望永遠永遠這樣生活下去,彷彿要說的一切彼此早就說過了,彷彿我們倆一起出生來到人間,從沒有分開過。”他們一起放風箏:當漢嘉把風箏線遞給她的時候,她大聲叫喊起來,說風箏要拉她到天上去了,她就永遠見不到他了。最後,茨岡小姑娘還是離開了漢嘉,她被納粹分子殘忍地殺害。漢嘉失控了,他把成噸成噸的納粹出版物狠狠地扔進壓力機,把希特勒的一切統統地扔進去。然而,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想念他的茨岡小姑娘。

3、凌駕時代的孤獨寂寥

漢嘉從事打包工工作三十五年,不幸而又有幸地在無意中獲得了學識。三十五年來,他的身上“蹭滿了文字”,“成了一隻盛滿活水和死水的罈子,稍微側一側,許多蠻不錯的想法便會流淌出來”。他在工作中領悟了“世界每一秒也不曾跛掉一條腿”的哲思,笑稱幹打包工這一行不僅要有相當高的文化水平,而且還應受過神學院的教育。

當他的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他便偷偷地跑去看了新一代的巨型壓力機和新一代的打包工。他們戴着光鮮的彩色手套,這讓漢嘉感到自卑,“因爲我一向都是光着手幹活的,可以享受摸摸紙張的樂趣,可是在這裏誰也沒有那種願望去體驗一下廢紙給予感官的無與倫比的魅力”。他們若無其事地幹着活兒,粗魯地把書的封皮撕去,“把驚恐萬狀、嚇得毛髮倒豎的書頁扔到移動着的傳送帶上,他們無動於衷,若無其事”。作爲福利,粗魯的新一代工人還可以遊玩各地,去漢嘉只在作品中神遊的地方。

這讓漢嘉意識到從廢紙堆裏拯救珍貴圖書的喜悅結束了,也由此窺見了文化的決堤。在那裏,新書被當作廢紙,處理後再去印刷新書,如此毫無意義地循環。就連天真的小朋友也被教着怎麼處理“廢紙”,他們“小手抓住書頁使勁地撕着”。目睹人類文明的精華慘遭摧殘、侮辱、褻瀆,漢嘉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惜和憤懣。他回去後整個下午都沒有休息,冷酷無情地將廢紙裝進槽裏,不加理睬書籍的“頻送秋波”。“什麼藝術、創造美,只是幹活而已。”

那個時代的膚淺還體現在漢嘉與曼倩卡的不同人生上。曼倩卡,“一個一向害怕讀書,一生中除了催眠從未讀過書的人,如今在生命的旅程將要結束時贏得了聖潔”,而她靠的不過是出賣自己的身體而已。但是,她“成了人們紛紛描寫的人物”,她爬到了漢嘉一生中未見有人達到過的高度。而漢嘉自己呢,不斷地從書本中尋找預兆,可是他“一次也沒有得到上天的啓示”。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只是,漢嘉的生活不是“逼自己到人羣中去,自己找樂趣,自己演戲給自己看,直到離開自己”,到處“請求着原諒”,而是自己心嚮往之的書的天堂。最終,漢嘉牢牢攥着一本諾瓦利斯——曾把死亡讚頌爲在上帝面前過一種更高尚的生活——的書,在自己製造的刑具上認識最後的真理。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2

無意中購得的書,只因爲喜歡這個題目而已。因爲一個學生的放鴿子,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

《過於喧囂的孤獨》作者是捷克作家赫拉巴爾。這是一個在廢紙收購站的老打包公漢嘉的獨白。漢嘉一生沒有結婚,沒有家庭,也沒有孩子,三十五年間一直在一個廢紙回收站做打包公。三十五年間,他一直呆着臭氣熏天的地下室,操作一臺壓力機。將各地收集來的廢紙、廢書、廢畫等壓縮成四方的大包。搭配着酒。雖然這個工作辛苦,環境糟糕。但是,他卻一直自得其樂,在堆積成山的廢紙堆中,尋找文學的經典書籍,並且自學其中的知識,瞭解哲學,懂得基督和老子,欣賞名畫,並將所有的大包都用精美的畫作裝飾上,搜尋出廢紙中的精華書籍,送給需要的人……這份在別人看來的低下的工作,在漢嘉眼裏,樂在其中,甚至是打算退休之後,仍然沉浸其中。就像他的叔叔退休後,仍然沉迷於火車站信號員的工作一樣。但是,生活總是充滿着意外和痛苦。時代的發展,新一代的工作方式出現了。大的壓力機,機械化卻高效率的工作人員的出現,漢嘉失業了。在喪失了唯一的生活和生存樂趣之後,漢嘉將自己送進了壓力機。

一直在思考孤獨和喧囂。這裏的孤獨和喧囂分別是什麼呢?

文中,讓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下水道中老鼠的廝殺。“然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一份學術報告,說明小灰鼠和褐鼠像人類一樣也進行過一場總體戰,結果以小灰鼠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但戰後小灰鼠立即分化爲兩羣,兩個灰鼠宗派,兩個有組織的灰鼠團體,此刻它們正在布拉格地下所有的下水道和陰溝裏進行着你死我活的戰爭,一場聲勢浩大的鼠戰,哪一方取勝,它們便有權佔有下水道中流經波德巴巴的全部廢物和排泄物。我從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淘溝工口中得知,這場戰爭一結束,取勝的一方又將立刻合乎辯證法的分裂爲兩個陣營,正如瓦斯、金屬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要分裂一樣,使生命通過鬥爭向前發展,然後通過尋求解決矛盾的願望而取得一分鐘又一分鐘的平衡,因此從整體上看,世界一秒鐘也不曾跛掉一條腿。”

這既是寫老鼠之間的無休止的爭鬥。更是人類爲了生存和物質利益,進行的無休止的戰爭。這本書寫於二戰的背景之下。因爲利益之爭,世界分裂成兩個陣營。壓迫者(希特勒)和被壓迫者(比如,茨岡人),壓迫者強大的勢力,將無辜的百姓拖入了戰爭,而且毫無還手的力量,直接是殘酷的屠殺,就像那個可憐純潔無辜的茨岡小姑娘一樣。在這個年代,外面的世界是喧囂的,充滿了炮火,哀嚎,怒吼和痛苦。但是,對於漢嘉而言,一切確實靜寂的。他每天生活在逼仄的地下室中,隔絕着外面的世界和喧囂。他雖然孤獨,但是仍然感覺到幸福。“因爲我有幸孤身獨處,雖然我從來並不孤獨,我只是獨自一個人而已,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爲我有點兒狂妄,是無限和永恆中的狂妄分子,而無限和永恆也許就喜歡我這樣的人。”他是alone,但是並不孤獨。圍繞着他的喧囂是鼠國的喧囂,是外面世界的喧囂,於他,是寂靜的。他alone,卻不lonely。

時光流逝,戰爭終於結束了。一方終於戰勝了另一方。人們總以爲二戰結束了,一切苦難的就都結束了。美好的新生活從此開始。但顯示卻並非如此。戰爭雙方的陣營剩下了一個。這個戰勝方,就像細胞分裂一樣,因爲利益又開始劃分爲新的陣營。壓迫方與被壓迫方開始了又一場關於生存和生活的廝殺。而這場戰爭,更加的`殘酷,涉及的面更加的寬廣。它是經濟方面的,意識方面的等等。

“黑格爾教導我說,世界上唯一可怕的事情是僵化,是板結、垂死的形態,唯一可喜的是這樣的一種狀況,即不僅個人而且人類社會通過戰爭而恢復青春,通過新的形勢爭取新生的權利。

科技的發展,時代的發展,新的技術和要求開始了和舊的技術和生活方式的廝殺。在這場戰役中,漢嘉未能倖免於難。他那落後的機器,那悠哉悠哉的工作方式,那沉浸其中的藝術和思想享受,與新時代格格不入了。於是,大機器和機器人般的工人,在這場戰爭中勝利了。漢嘉被out出局,失業了。他再也不能享受從廢物中尋找出人類思想珍珠的樂趣了,再也在工作時不能和古哲今聖進行思想碰撞,再也不能給別人挑選着夢寐以求的”瑰寶遺珠“了。他的工作即將消失了,生活樂趣即將消失了,存在的意義也即將消失了……

在時代的面前,在那個人們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只需要利益和效率的年代,一切都是如此的如火如荼的展開。大工業的時代,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大家在多掙錢,多享受的時代。外界是如此的熱鬧和喧囂。但在這種喧囂之中,漢嘉是如此的孤獨。他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猶如迷途的羔羊,他迷失在這個時代,這個喧囂中。他既理解這些先進的知識、技術和工人,但同時,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失敗“和孤獨。他不再適應這個社會了,不是因爲他無法像他們一樣工作。而是精神上他無法和他們一同看着”喧囂“,內心卻空洞無物。人控制機器,人也成爲了機器,沒有思想的機器。”依我看來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邁進之後又都向後迴歸,恰似鐵匠的風箱,也猶如我這臺壓力機,機槽裏的一切都在綠色和紅色電鈕的作用下一會兒跳向前,一會兒又跳回來,唯獨這樣世界纔沒能瘸了一條腿“科技的物質的高速快速的向前發展進步,伴隨着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退化。”仁慈的大自然創造了一種恐怖,在這種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毀滅,它比痛苦更爲強烈,在真理出現的時刻籠罩着你。”在這樣的時刻,在這個大家都被同化的時刻,漢嘉是清醒的。他在地下室廢紙堆中學到的知識,讓他“忽然眼前一亮,覺得自己在變得美好起來,因爲在經歷了所有這一切——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看到的一切,身體和靈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後,我還有足夠的勇氣使自己沒有瘋狂,我逐漸驚異地意識到我的工作把我拋進了一個廣大無垠、威力無邊的領域”。工作給了漢嘉安全感,存在感。他躲過了早期的“喧囂”的洗禮。

但是,“天道不仁慈””生活也不仁慈“。他唯一的避風港,也被廝殺所驚擾了。那個最不起眼,最被人所鄙視的地下室的工作,也被席捲了,也被剝奪了。漢嘉曾經也嘗試進入”那些機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不行。生活沒有了樂趣,也就不成其爲生活了。同化不得。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他看到了人們對於知識,對於書籍的踐踏,對於最高貴思想的鄙夷和漠視,甚至是毀滅。對於文明和內在的道德法則的毀滅,不僅無動於衷,而且還積極的主導其毀滅。漢嘉終於崩潰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痛苦、無助和絕望。

於是,就像他殘酷地用壓力機毀滅的老鼠和老鼠窩,他曾經感嘆”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爲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忘記了,忘記了“。他忘記了,他有警覺。但是,其他人,卻徹底忘記了,也不想再記起。於是,漢嘉,最終選擇了”progressusa doriginem也就是regressusad futurum",遵循着老子的”誕生是退出,死亡是進入“。他選擇在他找到心靈安寧的壓力機機槽上”被粉碎“被打包,釋放出他的“精華”。

在外界的喧囂聲中,在地下室老夥計壓力機的嘈雜的“喧囂”生活中,成就自己的孤獨……

漢嘉曾經在一種喧囂聲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寧靜,在他所熱愛的工作的喧囂聲,獲得了自己的寧靜。不論外界如何變化,不論天道如何的不仁慈,始終遵循着自己內在的道德準則。直到,外界剝奪了其最後的避風港。他仍然“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漢嘉如此,作者赫拉巴爾也何其不是如此呢?作者最終是在醫院的高樓墜下身亡。是自殺還是意外,只有遠逝的魂靈才知曉了。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如此的喧囂,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理念,思想,思維,信仰,信念……還有轟隆隆的機器聲,鏗鏘鏘的金錢聲,拍馬溜鬚的誇耀聲,驚天動地的槍炮聲……。物質的,精神的,一股腦兒的妄圖楔入每一個人的頭腦和骨髓……。你是否孤獨呢?是否能抵擋支撐起這份孤獨呢?過於喧囂的孤獨,又能否守住內心最後的道德底線呢……

  《過於喧囂的孤獨》讀後感3

提到捷克文學,所有的人都會說出這個名字:米蘭昆德拉。而昆德拉本人曾宣稱:如若有人要爲蘇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結束後的時代命名,他必得稱之爲赫拉巴爾時代。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這位20世紀下半葉捷克最偉大的作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和題材直接影響了捷克文學的發展:他創造了捷克啤酒館的神話,他把對這個世界邊緣人的完美注視和傾聽搬到自己的小說裏,他坦然地把普通人的聊天與深邃的哲學思維糅合在一起,他用充滿詩意的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視灰暗的日常生活,發現底層珍珠的熠熠閃光,被稱爲“捷克文學的悲傷之王”。

孤獨有很多種,唯獨赫拉巴爾的這一種被稱作是“過於喧囂的”,《過於喧囂的孤獨》的情節非常簡單,它講述是廢紙收購站打包工人漢嘉三十五年在廢紙堆上與閱讀爲伴的故事,一個關於靈魂的事,一個被作者稱爲“loves tory”的故事。

三十五年來,漢嘉用一臺打包壓力機處理廢紙。廢紙中,從百科詞典到藝術哲學無所不有,漢嘉骯髒的身上蹭滿了文字。漢嘉說:“我讀書的時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裏,嘬糖果似地嘬着……我喝酒是爲了活躍思維,使我能更好地深入到一本書的心臟中去,我喝酒是爲了讓讀到的書永遠使我難以入眠……”爲此,他從一筐筐廢紙中淘揀出伊拉斯莫的《愚人頌》,也逐字地記錄在那一疊疊被打成包的廢紙中,那些奇異思想、闊大宏論、精妙比喻如何與污垢、垃圾、血水、泥漿安穩地混居——“在這個世界上惟有我知道,哪個包裏躺着——猶如在墳墓裏——歌德、席勒,哪個包裏躺着荷爾德林,哪個包裏是尼采”……

就是這樣一個卑微的廢紙回收站的工人。卻定時爲教會圖書館和民族學教授免費贈送好書,更會爲了將普魯士王家圖書館精美藏書因成爲戰利品而將按照廢紙價格:每公斤售價一外匯克朗裝上火車賣給瑞士和奧地利而深感犯罪感。“那時候我已在內心找到了力量,使我目睹不幸而漠然處之,剋制自己的感情,那時候我已開始懂得目睹破壞和不幸的景象有多麼美……”

閱讀、領悟、回憶和蒼涼,彙集了爭戰的老鼠、瘋狂的蒼蠅,轟鳴的機器,造就了屬於一個孤寡老人的“過於喧囂的孤獨”。對人類文明的珍惜,如此便有新一種表現方式:在每一個廢紙包裏放一本攤開的書,外層包裹名畫複製品,連同免不了被同時擠壓致死的骯髒動物,成爲一個方方正正的包裹。

這喧囂是我們無法憑空想象的,這喧囂正是無情的大自然創造的一種恐怖,“在這種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毀滅,比痛苦更爲強烈”,一邊是下水道里激戰的鼠族,一邊是梵高"向日葵"的明燈。到了最後,他親眼看到年輕人和新型打包機器即將代替他的位置以及他和所有老式打包工人邊處理廢紙邊看書的工作方式,年輕人練習將嶄新的書籍扯下封皮,將書瓤扔給機器,看都不看一眼,他開始不斷地重複說,“天道不仁慈”,書都被這些手扯得毛髮倒豎。處理廢紙變成沒有人性的工作,這讓漢嘉心痛不已。最終他失去了工作,以便讓位給這些機械工作、高效率的年輕人接替他的崗位和他的水壓打包機。

他便將失去一切。你會看到一個人失去三十五年來的唯一的生存方式和喧囂的孤獨時,便是無以延續的死結。他在微微的醉態中看到整個布拉格從外延、到自己所在的地點,全部被擠壓,打成一個巨大的廢物包裹。

若列舉此書所談到的著作和畫作,毫無疑問是一個宏大的書單。這既使人產生反覆閱讀的慾望,也令人倍感困頓,在這樣的消費時代,仍然有大批的思想、真理被打包賤賣,我們是否能像漢嘉那樣咀嚼出書本和人生的真諦?

也許是這樣的暗示,或是不可避免的絕望,他真的將自己送往三十五年來朝夕相處的壓力機器。他最終將自己也打成了包。作爲他鐘愛並熟悉的終結方式,安靜迎接不仁慈的命運,把自己等同於哲學和名畫,隱喻於最終的命運。

這確實是世界上最感人的love story。所以赫拉巴爾無比動情地說“我爲這本書而活着,併爲寫它而推遲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