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4篇【優秀】

讀後感3.1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4篇【優秀】

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1

《天才少年維克多》一書中的主人公維克多是一個被誤解爲有智力問題的人。維克多發明了一個東西,因爲之前有人發明過,再加上羅老師認爲他很笨,所以大家都不相信維克多是他發明的,誤解了他。還有同學嘲笑他的智商,其實他是個有173智商的.天才。

對於這個,我深有感觸。因爲我也嘗過被誤解的滋味,很不好受:記得有一次,我在認真的寫作業,小弟在我身後偷偷玩手機。他聽到有人要進來了,便趕緊放下手機,還用我的手帕蓋住。隨後就躲到窗簾後面一動不動,門打開了,是姐姐,姐姐撿起了地上的手帕,看見了手機。表情嚴肅地對我說:“妹妹,你想玩手機,可以,和我說嘛,爲什麼要偷偷摸摸地玩,還用手帕蓋住想不被我發現,你這樣試圖掩蓋你的錯誤是不對的!”我擡起頭來,一臉的疑惑。姐姐看着我疑惑的表情接着說到:“你看看,這不是你的手帕嗎?” 我依然是一臉懵。姐姐生氣了:“你還不承認錯誤?”“我不是,不是我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門已經關上了,姐姐在外面說:“反省好了再出來!”

小弟從窗簾後面走了出來,半開玩笑地說:“姐,謝謝你替我背黑鍋!嘻嘻。”我很想去和姐姐解釋清楚,可她就是不聽……

我同情維克多,因爲有一樣的遭遇。但維克多即便被人誤解卻仍執着於喜歡的事,毫不理會這些誤解,並最終獲得了大成就。於是,我想,我一定要學習維克多,做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寬容那些對自己的誤解,就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2

自從上次的口語交際後,我就特別想買《雙面獵犬》和《混血豺王》,今天去書店一看見它們就迫不及待地將它們買下來了。

一回到家,我便捧起書,興致勃勃地閱讀。使豺危言聳聽的前任豺王“夏索爾”、恩將仇報的獵人、仗勢欺人的狗部隊、從苦豺一躍爲豺王的“白眉兒”這幾個人物不停地我的腦海中閃過。他們讓我感動,讓我可惜,讓我憤怒,讓我流淚。這個故事沒有華麗的語句,卻有着樸實的動物情感,是回報,是容忍,是公正。

回報,這是獵人做不到的地方,但豺王白眉兒卻可以做得淋漓盡致。白眉王被夏索爾趕出豺羣后,逃到一個小村莊上,不幸遭到一村人的.誤會,後來被阿蠶星救回家,並每天給它很多好吃的食物。白眉兒十分感激它的救星阿蠶星,就每天盡全力幫他捕捉獵物。阿蠶星越來越喜歡白眉王了,甚至將多年與他做伴的老黑狗脖子上的項圈給了它,這舉措引起了老黑狗的忌妒。在老黑狗臨終前陷害了白眉王,讓主人誤會了它,又將它趕回了森林,陰差陽錯地回到了豺羣。後來經過豺狼大戰,一躍成爲威武的豺王。突然有一天,它多年的主人阿蠶星不幸進入了豺羣的“大本營”白眉兒巧妙地放了他。沒想到主人卻恩將仇報,叫來一大羣狗和獵人,將20多隻幼豺抓走,白眉兒又用狗的身份救下它們,卻被阿蠶星的子彈下打死了。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豺王即使死也不願意失去自己的尊嚴,它用最後一聲叫喊了結了自己的生命,它在記恨和抱怨獵人,爲何不給豺羣一個自由、奔放、不用懼怕彈火、沒有尖刀、槍桿子的和諧大自然!

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3

道德,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證實的。道德就像一盞燈,照亮着我們的心房。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裏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爲規範,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下午,我和奶奶一起坐公交車回家。因爲車上人比較多,路也比較堵,所以我們坐了許久,車子纔開出站臺。但纔剛剛駛出彎道,車又停了下來。我很生氣,也很奇怪,爲什麼司機要停下來呢?無意之中,我發現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正拄着柺杖向這裏走來。這時,車上的一些乘客也發現了這位老人。可他們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有的讓司機快開,不要等他了;有的對那位老人喊:“快點吶,就等你了!”可司機叔叔卻無動於衷,只顧等那位老人。終於,那位老人上了車,司機叔叔又說:“請年輕人爲這位老人讓個座。”話音剛落,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刷”地一下子就站了起來,親切地說:“大爺,您來這裏坐。”那位老人感嘆道:“現在社會上還是好人多啊!”

這次坐公交車真是令我受益匪淺,不僅看到了司機叔叔和那位小夥子“將心比心”的道德精神;也看到了那些不尊重老人的人,以及他們不道德的一面。

以後,我要以那位司機叔叔和年輕小夥子爲榜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爲他人着想,幫助他人,將心比心,真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寒假讀一本好書讀後感4

《媽媽的銀行賬戶》是美國作家凱瑟琳福布斯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爲背景寫成的短篇小說集,不斷以真情打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十七個小故事描繪了上世紀七年級個挪威家庭移居美國舊金山的生活經歷。

主要寫的是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成功故事。閱讀的過程輕快而且美妙。父母和五個孩子,父親是木匠,媽媽是家庭主婦。微薄的薪水讓全家人活出了尊嚴,並且有驚無險地應對了生活中無數的天災人禍,以及讓孩子們受到最良好的教育,書中處處體現着媽媽對孩子無私深情的愛。

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有媽媽在,她總會給我們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讓我們快樂地成長。普天下,每一個母親不都是這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的嗎?

比如說我的母親,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前幾年的事,在一次考試中,我居然考了個86分。放學了,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卻慢吞吞地整理好書包,金豆豆在眼眶裏直打轉轉。我拖着疲憊的身體,邁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挪回家。比起往日,書包好像重了好多。樹上的小鳥在唧唧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嘲笑我;路上的行人也好像在用鄙視的目光打量着我,發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我眼前盡是同學們的譏諷,使我無地自容。

終於到家了,媽媽看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什麼都明白了,她柔和地安慰我,失敗是成功之母。接着,媽媽還幫我分析了題目,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明白了失分的根源,媽媽也舒心地笑了。

不只是媽媽的'賬戶,書中那些有趣而可愛的故事,就好像我們閒聊中家長裏短的講述,之所以被我們接受和喜歡,不是因爲故事本身的精彩度,而是書中人物身上熠熠閃光的人性之光。這是道德的力量,同時也是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