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邊城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讀後感2.34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邊城讀後感1000字(通用10篇)

  邊城讀後感1

午後的陽光暖暖,透過紗窗,靜謐地灑在書桌上。閒來無事,捧起《邊城》,感受湘楚的動人景色,體味淳樸的風土人情。

初見,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靜靜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的恬靜美麗。湘西的景色被沈從文這樣輕描淡寫,筆筆點綴,更增添了引人的韻味。循着沈從文的筆跡,繼續追尋着湘西的美,那裏有被夕陽烘成桃色的薄雲,有柔和如銀白色綢緞的月光,有浮在溪面上的,也有揉在雜草間的蟲鳴。溫柔、恬靜、遠離塵世,湘西彷彿將世間一切褒義詞都包攬於身。

湘西的美不僅在山水之間,還在於社會之中。原始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竹製的揹簍,苗族女孩的圍裙和銀飾。博大精深的湘西文化在沈從文筆下展現得淋漓盡致。湘西的美令人心醉,令人神往,湘西文化更引人去探索。

在我所到過的湘西土地上,男子女子都有特色的民族服飾,女子帶着能發出清脆聲音的銀飾,男子的衣服也是五彩斑斕,着實印證了“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額,喜斑爛服色”。《邊城》中的民族風味與之極爲相符。神州大地,容納了56個民族優秀的文化,在這秀美的湘西之地,湘西文化是這文化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水之美不及人性之美,以自然之明淨狀寫人心之明淨纔是《邊城》的昇華。

憨厚熱情的祖父,活潑靈動的翠翠,他們和大黃狗相依爲命,生活在這美麗的湘西大地。祖父閱盡人事,飽經風霜,卻依然保持善良,“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於本人的意義,只靜靜在那裏活着”他風裏雨裏爲無數人擺渡,他從不多佔別人半點利,推脫不掉的餘錢他也會慷慨的買些茶葉、菸草贈送給過渡之人。他極度的熱情、善良、助人爲樂,令人動容。他的助人、愛人是對自己職務的堅忠,是對自己的要求。在這裏,祖父的愛人與自愛達到高度的統一,也令人尊敬。祖父的身上,頗有敬業的味道。

翠翠是祖父唯一的親人,是爺爺捧在手心裏怕化了的掌上明珠,正值豆蔻年華的翠翠天真善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愛上了儺送,可最後儺送離家出走,翠翠只能淒涼地守着渡船,盼着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明天就回來,也許永遠也不回來了”,翠翠的執着等待,是她對儺送的最純淨的愛,最單純的愛。天保愛翠翠,他知道弟弟也愛着翠翠,所以他最先提議“歌戰”,他也最先妥協,他願意成全弟弟而讓婚,最後意外身亡的他,可謂是爲了愛情和親情殉情。淳樸的親情,真摯的愛情,這是天保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

個人之美爲小,團隊之美爲重。端午節時,鎮上的人民一起掌控着龍舟的前進,一起爲勝利吶喊助威,孩童們一起嬉戲打鬧,節日的氛圍在大家的歡愉下變得更加濃厚,空氣中四處瀰漫着湘西人民的團結友愛和純潔善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麗的湘西就孕育出了一個個淳樸的人兒,在湘西這裏,只有傳統文化一直歌頌吟詠的美德——敬業,愛人愛己,友愛兄長,團結和諧……沒有塵世的喧囂與嘈雜,沒有急功近利,沒有金錢腐敗,沒有享樂迷奢。當代社會的人性,無法經揣測和考驗,深究人性本質,也許就暴露了陰險與醜惡。“扶老人被訛”、“爲錢燒死僱主妻子孩子”,諸如此類的時間讓人們膽戰心驚,也讓社會溫暖不再。

《邊城》中那些純淨的感情,那個純淨的社會,都是沈從文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時代要多一些純淨,少一些功利!”倘若我們人人都能真誠,都能忠誠,那和諧的日子的到來哪裏還遠呢?愛與美,需要被融入社會。

“這些誠實勇敢的人,也愛力,也仗義”願這是多年以後社會的模樣,願愛與美永存人間。

  邊城讀後感2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裏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悲涼和哀傷。

“小溪流下去,?i山??鰨?既?銼閎氬栳嫉拇蠛印H巳艄??叫∩階呷ィ?蛑灰煥錁偷攪瞬栳汲潛摺O?魅緦吮常?鉸啡緦訟遙?試督?辛誦⌒〔鉅臁P∠?碓級??桑?喲參?篤??紛鞽傘>簿駁乃?闖繕畹揭桓薟荒藶淶停?匆廊磺辶鐐該鰨?又杏斡憷慈ソ鑰梢約剖?!?/p>

小說開頭便向我們展現了那片寧靜的風光,從此我們可以看出沈從文先生對湘西風情的鐘愛,無不透露出壞境優美,安靜和平之風。

在此壞境的孕育之下,人性美也頗爲突出。老船工對翠翠的關心自然是無微不至,老船工死後,楊馬兵主動來照顧翠翠,以及老祖父與過河客,賣肉的爭執謙讓,無不顯示出當地人們的淳樸赤誠。《邊城》雋永的文字瀰漫着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囂的都市閣樓上,沈從文無限深情爲我們展示出一副原始自然的風俗畫,畫中是一個海市蜃樓般飄渺着美麗的桃園。然而在這美麗的桃園卻發生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那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名爲翠翠。翠翠初次與二佬邂逅,便對二老產生了朦朧的愛意,情竇初開的她並未敢向任何人透露她的心意,包括自己至親的爺爺。每次與二佬見面都會鬥嘴,不歡而散。不料大佬遇見了翠翠便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向她表明心中的意思。只是翠翠心中已有人選。但是翠翠面對大佬的心意卻恐慌失措。導致大佬與二佬相互較量。結果大佬因事故溺死於湍流之中,二佬因大佬的死亡也沒有在強烈的念頭與翠翠一同生活,之後便離開了家鄉,無人知道他的去處,孤獨的翠翠再也沒有聽到在夢裏將她托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一點也不之情。

後來由於翠翠的爺爺離開了人世,翠翠痛苦後開始慢慢的明白始末,哭也許因爲至親的離開,也許因爲那未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看完《邊城》,我不禁遐想,如果爺爺不那麼木訥,如果大佬沒有死,如果二佬沒有離開,如果翠翠可以在勇敢一點,是不是悲劇就不會發生。又或者,有了這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來的翠翠,邊城便也不是邊城。就像有人說道:“悲劇美就美在於它的缺陷。”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結尾似乎給了希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安慰,讀起來有些悲哀與無奈。

在如此美和溫馨的環境,卻發生如此一曲故事,不禁讓人覺得詫異,讓人始料不及。我想《邊城》裏的翠翠會一直等待着二佬的回來,完成那未來的及開花的愛情,即使機會渺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把握當時的機會,而不是等待,相信努力過的人會有所回報。

  邊城讀後感3

沈從文先生用清麗之語編繪出一座桃源之城。萬分細膩的感情似水流入心田,時悲時喜,有美又醉,如夢如幻。即使早已掩卷,《邊城》里人心之樸和民風之樸卻如何也不能忘懷。

《邊城》裏,城景不醉人人自醉,民姿不動人人卻動。這裏“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吊腳樓四處,白塔聳立,鳥語花香,山清水秀,遠離喧囂。這裏是一羣“沒有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兒,有堅守二十年爲人渡船的老船伕,有錢而不吝財的船總順順,有真摯的手足天保儺送。這裏春風沉醉,這裏綠草如茵。

城裏的主人公翠翠一生,由悽美開場,又以悽美落幕。她的父母雙雙殉情,從小同爺爺相依爲命。她大概是自然的女兒:一雙被茶峒山水滌淨了的碧玉眸子,一顆伴着白塔碧溪成長的如水赤心。她“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宛若“小獸物”般,帶着人性至美灑遍邊城。

她的靈魂質樸無華,不爭強好勝,又不自怨自艾。純潔而美麗,真誠而無華。與爺爺渡船的歲月匆匆,那艘舊船承載着翠翠無父無母的辛酸;承載着翠翠端午初識儺送的心事;承載着翠翠失親之心痛,失愛之心苦;承載着暖陽、喜風,悲雨和驚雷。而這自然之女承載着邊城人性之美……

這樸素的城中啊,沒有爾虞我詐的交易,也沒有鉤心鬥角的爭奪,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真摯的關愛和淳樸的民風。翠翠的爺爺,那任勞任怨的老船伕進村時,賣肉的送肉,賣菜送糉子,賣酒的送酒,好不淳樸熱情!那船總順順有錢而不吝財,儘管心愁雙子受翠苦,仍是願意接失去爺爺的翠翠注入自己的家中。那天保儺送,儘管身出富門,卻“不驕奢,不浮華,不倚勢凌人”,遇事共理,情且至深,願爲了那份心中的感情放棄碾坊之誘。怎能不叫人嚮往這樣的風氣,這樣的城市,這樣的關係呢?

人心質樸,一城心至樸共築民風質樸;如是,人心至上,一國心至上共圓強國之夢。“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是,只要人人懷一顆真誠之心,必將身處邊城而無心牆!

兩千多年前的孔孟之說——仁愛孝道,兩千多年後的大衆潮流——手機網絡。當那個“長大後想做什麼”的答案從做一名教師變成擁有一棟別墅,從成爲一名發明家變成一名“任性土豪”;當父子閒談的話題從名言名著變成股市漲跌,當母女飯後傾心從十萬個爲什麼變成商業盈虧,試問,又怎麼會在物慾橫流的當代存正己之心呢?當圖財勝情的商業交易,鉤心鬥角的明爭暗鬥的“優良傳統”被繼承,又是該喜該憂呢?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無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衛心底之赤誠,守一方之淨土。明有夏言,盡見人心之叵測,官場之險惡。他深知無權難以興國,便選擇默修養性,決心以惡制惡,以暴制暴。終身居內閣首輔,率領大明朝步入盛世,國泰民安,天下太平。舉世混濁,唯我獨清。夏言真正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富貴可求,取之以道,不也是君子嗎?

也許邊城只是山中桃源,也許邊城只是理想一隅。世事難料,選擇在己。願以心之質樸真誠,風之淳樸真摯共編世內桃源,共築邊城。

  邊城讀後感4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胡遠近有了小小的差異。——沈從文《邊城》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這就是茶峒小鎮,正安靜地伏在那裏。沈從文的《邊城》生活讓我們如身臨其境般的訪尋着邊城裏的故事,品嚐到邊城美食。《邊城》是沈從文心中的聖地,在他的筆下,展現出了茶峒小鎮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爲世俗所沾染的淳樸自然之美。除了茶峒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展開了天真可愛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大老“天保”、二老“攤送”的愛情爲主線索,以小鎮人民淳樸的生活爲暗線勾勒起邊城的輪廓,爲濃郁的風土人情小鎮生活增添不少的樂趣。

在我看來《邊城》是一部悲劇色彩的作品。在如詩如畫的環境裏,訴說着憂傷與哀愁。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裏變化,生動的刻畫了最初戀愛時少女羞澀與最後愛情離開的恍惚與冷漠。讀《邊城》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向我細細訴說着湘西茶峒小鎮的故事。讓我瞭解到湘西的風土人情與湘西的人文風情。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翠翠與爺爺靠着渡船爲生,爺爺老船伕是倔強的同時也是淳樸厚道的,爲着孫女翠翠美麗而驕傲,爲了翠翠的婚姻而費心安排。被衆舉爲“掌水碼頭”的順順有兩個兒子“大老”天保與二老“攤送”。兄弟二人都是對翠翠一見鍾情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並展開了激烈競爭。“大老”天保爲追翠翠一次又一次的在“馬路與車路”推辭中不放棄。“二老”攤送的熱情在第一次與翠翠和那一隻大黃狗在捉鴨是時表現的淋漓盡致。攤送爲了追求翠翠寧可要老舊的渡船也不願要“新碾房”。在執着兩兄弟敞開心扉互明心事後,毅然決然的在夜深人靜的山崖上爲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然而,大老“天保”知道翠翠的含蓄推脫且與二老“攤送”有情,就放棄離開了小鎮卻在一次漩渦中溺水身亡。“二老”攤送面對哥哥的愧疚和對翠翠爺爺一直不表明心跡的生氣,也離開了小鎮,離開了翠翠,去了遙遠的地方。故事還沒完,翠翠的爺爺在受到“掌水碼頭”順順的一拳後,在那個雷鳴電閃暴雨的晚上撒手西去,也離開了翠翠。

碧溪??陌姿???恕?/p>

翠翠獨自承受着這一切的變故。那個浪漫的二老,那個曾經爲翠翠在月光下歌唱的年輕人,“這個人也許永遠都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這個人還沒有回到茶峒來,還沒有回到翠翠身邊來..筆墨濃重的這一句,定格了翠翠的愛情,這是一幕愛情的悲劇,成爲了永恆的經典。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期待與遺憾。

沈先生筆下的茶峒,如同一個心靈純潔的孩子繪畫出的童話世界,美好、單純與悽婉。淋漓盡致展現出來湘西小鎮如山間小溪潺潺流淌般的寧靜、溫暖與悠然。一幅美麗的人物山水畫卷慢慢在我眼前展開......

  邊城讀後感5

當我初次讀到這本書時,樸實無華的風格和語言深深吸引了我。沒有繁瑣的辭藻,只有易懂的文字;沒有過於隱藏的心思,只有溢於言表的情感;沒有城市裏的危險,只有山村裏的安逸。但這些都是表面,文章美的背後也有着令人傷心的悲。

主人公翠翠從小跟着外祖父生活,感情深厚,翠翠愛祖父,祖父也愛翠翠。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翠翠長大了,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無意與二老儺送相遇,自此雙方心裏住着對方。兩人的愛情從翠翠對二老的思念開始,以翠翠的等待而延續。這期間又有無數的故事令人感嘆和悲傷:大老天保的提親、二老的唱山歌、大老的死、爺爺的死、二老的離去……兜兜轉轉只留得翠翠獨自一人,陪着翠翠的也就只有孤獨的等待了。在這樣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裏,充滿了許多的“錯誤”。

翠翠的出生是個美麗的“錯誤”。翠翠的母親是老撐渡人的女兒,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們相繼逝去,去追尋他們的愛情,留的翠翠與老人、黃狗一起生活。翠翠生活在茶峒這個地方,有自然萬物養育着她。她,天真活潑,像一隻小獸物,不想殘忍的事,不發愁,不動氣。這樣的翠翠很受人喜愛。

翠翠的愛情是悽美的“錯誤”。在一次的端午節夜晚,十三歲的翠翠與二老儺送相遇。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兩個情竇初開的孩子第一次相遇,產生了奇妙的感覺。雖是小小的誤解,卻產生了美麗的火花。而後的節日裏,翠翠無不在思念着二老。她聽着別人對二老的婚事議論,心中的醋味油然而生,心裏很不是滋味。她有着了十五歲少女應有的羞澀和煩惱,更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以及一種心痛、不知所措的情感。

再後來,大老天保來到家中提親,爺爺遵從翠翠的意願,而翠翠一直在等待二老,所以一直沒有給大老迴應。直到後來,大老爲了成全弟弟和翠翠,獨自離開,而在下船時不幸淹壞了。自此後,二老出走,爺爺離世,翠翠悲痛欲絕,順順又想接翠翠到家,做二老的媳婦。可翠翠不認爲二老會娶自己,坐在溪邊等着二老回來。翠翠的內心更加孤獨了,在女孩子的青春年華里,她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傷痛。但或許,這會讓她在以後的日子裏變的更加的堅強。

翠翠的等待是衷情的“錯誤”。自二老離開後,翠翠無時不刻地在等待着,等待着二老的迴歸,可誰都不知道二老的歸期。正如書中所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但至少,翠翠翹首以盼,還有個希望,儘管這個希望很渺茫……

風光鄉村,淳樸人家,崖畔白塔,過渡的老船伕,天真可愛的翠翠,勇敢樸實的天保儺送等,多麼美好的風景,多麼美好的人啊!書中如此,希望現實,更亦如此。

  邊城讀後感6

偶然間,聽到一首流行歌曲中唱到這一句“那時候,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心中確有一種莫名的觸動。現如今車馬提速了,而很多人幸福感卻降低了、充實感已不在了。

這個月的事有點煩雜,無意間翻到了以前的舊書沈從文的《邊城》,就信手讀了起來。

小說一開篇便描寫了茶峒與茶峒人家。是那樣的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是那樣的民風淳樸,仿若世外桃源。人人都安寧祥和,樂善好施,展現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如夢如幻的背景,也許早已暗示了那一場最美的相遇。也只有在茶峒這樣的地方,纔會發生如此驚豔的相遇與如此傷感的錯過吧。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感覺故事沒有多少起伏,有的僅僅是波瀾不驚。然而在這樣的的安靜中,翠翠的生活逐漸地發生了變故,世道的變遷、爺爺的離去、愛情的迷離。相比之下,在現如今這個年代,愛情已經變得帶有物質和慾望的附加,對於一見鍾情式的際遇會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翠翠的淳樸與執着,像湘西的山與水一樣清澈純粹,才釀造了蜜一樣的純美愛情。雖然結果是一場悲劇,但其過程足以慰藉此生。

讀完全書,我沒有哀嘆翠翠的悲慘命運,更不驚豔與湘西的那山那水,只是豔羨那靜謐時光裏的純粹與質樸,每一個人、每一隻小動物和一山一水,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獨立個體。而在當今的現實社會裏,一切講究速度、進度,物質生活高度豐富,反而引發了幸福度降低、充實感失控。

一段時間以來,我在思考“人活着的真實意義”!有人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價值,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也有人說,我努力的拼搏,就是爲了家人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還有如是說,人生的意義在不浪費自己的每一寸時光,讓每寸一時光都充滿意義!

我欽佩那些爲國擔責、爲民分憂的家國情懷和大奉獻精神。他們胸懷寬廣、心繫天下,以大仁大義爲準則、奉獻小我成就大我。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那些逆行除魔者,日常不出奇,危難之際方顯大義。我也認同那些爲了小家幸福和個人成就感的積極拼搏進取的精神。畢竟人人生而不同,際遇、能力不一而論,但他們憑着不甘命運安排的抗爭精神,努力奮鬥着、拼搏着,爭取個人的獨立自主。然而在現實中,除了這一大一小之外,還有很多不大不小、甚至連小都算不上的芸芸衆生。我想對於他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浪費時光!不浪費,就是最大的意義。

時光,本沒有意義與價值!你賦予它什麼,它便還以回報!你賦予它快樂,它便是快樂時光;你賦予它悲傷,它便黯然神傷;你賦予付出與奉獻,它便是偉大的模樣;你賦予它汗水與拼搏,它便還以果實與夢想。

而人生,本沒有實質的意義!而有的人,其生命重於泰山,而有的卻輕於鴻毛。關鍵在於,你賦予了人生什麼模樣,最終他就會還以什麼模樣!

  邊城讀後感7

昨晚看完了《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裏好像有點堵。慶幸自我生活在今日——一個能夠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我也成爲邊城的一員,呼吸着那裏純淨的空氣。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祕吸引,中間隔着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應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着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爲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我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我把握的了的幸福?——最終,老船伕帶着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能夠通向幸福的路嗎?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我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着千山萬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嚮往,因爲,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嚮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爲想到了翠翠。

  邊城讀後感8

小小的山城,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白塔。《邊城》的開篇便引領着我進入湘西綺麗的風光中,沈從文的小說總是給人以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

白塔下的祖孫倆和黃狗生活在邊城依山傍水、遠離塵囂,如夢境般的世外之境,一條小溪伴隨着自然的生命,循環不息。女主人公翠翠是《邊城》中一個迷人的形象,茶峒的青山綠水帶給她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鬧耋頡?姿??慫?皇攔實某嘈?酉水、小船載滿了她那少女的悠悠歲月。同樣依託於大自然的老船伕忠厚老實,幾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渡人而不計報酬。正是如此,老船伕獲得了人們對他的關愛,這種超脫金錢利益的鄉鄰之情是罕見的,但在文中卻並未有不真實的表現。沈從文通過這種感情揭示了人物身上所蘊含的美好人性,這樣的生活一如茶峒的黃昏醉人、美麗和平靜。

沈從文在《湘西散記》中曾說,“我們用什麼方法,就可以使這些人們心中感覺一種對明天的惶恐,且放棄過去對自然和平的態度,重新來一股勁,用劃龍船的方式活下去?”在《邊城》中,沈從文同樣在端午節上用了較多筆墨,翠翠也是在這樣熱鬧的端午節萌發了朦朧的愛情,也像划龍舟一樣對它堅持着。而老船伕則被翠翠父母私情不容而自盡的往事糾纏着,翠翠母親的死一直是老人心裏的隱痛,爲了不使翠翠重蹈覆轍,無意中爲孫女的婚事設置了障礙。在同樣溫柔、美麗、平靜的黃昏下,以前純真無憂的少女因婚戀的挫折痛苦着,黃昏也因人的心境變得淒涼。

老船伕的生命終將走向盡頭,在沈從文筆下,我們感受着他的掙扎,在層層絕望後面探出一點希望,又害怕揭曉的是更徹底的絕望。終於,黃昏下翠翠的念頭變成了殘酷的現實,翠翠無望的婚事使老船伕痛苦至極,在絕望中倒下了。一陣雷雨過後,船被沖走了,屋後的白塔崩塌了,老船伕在翠翠的生命中永遠地消失了。

曾經的祖孫倆,一座白塔,一條黃狗,一隻渡船變成了翠翠獨自一人在悲痛中等待着她那如螢火班微弱的愛情。其實,《邊城》中一隻都潛藏着一種憂傷的情調。整個故事如夢一般,卻實則爲夢的彼岸,是現實的,殘酷的。

在許多膾炙人口的悲劇中,認爲常爲善惡對立的雙方,他們互相沖突着,搏殺着,最終使許多有價值的生命犧牲。《邊城》卻並非如此,文中的人物都是屬於美的,善的一方,他們之間的矛盾並不尖銳,反而十分碰巧的都源於誤會,而這卻仍舊傷害着文中的每一個人。

《邊城》是一首美麗淒涼的樂曲,它彈奏出翠翠的愛情悲劇與老船伕的離去,讓人深深的感受着那圍繞着茶峒的悲傷。

  邊城讀後感9

初讀《邊城》是在高中的時候了,而今再次拿起《邊城》,引星甩送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邊城總是給人一種遙遠和神祕的感覺,沒有鮮明的人物,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甚至純真的愛情也是剛剛萌發,就在這平淡之中,一幅恬靜的湘西鳳凰古鎮生活畫面躍然紙上。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又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釋,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大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放,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這是一個純樸,悲涼的愛情故事,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與湘西人的善良,淳樸。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

她的感情悲劇能夠說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能夠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感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而作者沈從文安排這樣的無限期待爲結局,也正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感情色彩。《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理想的夢境,他將對山水的熱愛化作文字融入夢境。茶峒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的渡船每日運行於山水之間,儼然點綴了這如詩的夢。在這樣的夢境中,卻也有淡淡的憂愁。沈從文先生還說:“美的使人憂愁。”這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邊城》的景色是美的,美在景色的純淨。《邊城》裏的人是美的,美在人們的心靈。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人們的淳樸,勤儉和友善。《邊城》裏的情是美的,美在它的真,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老人對外孫女翠翠的愛是醇厚的。他不只是作爲外公愛着翠翠,他還承擔了母親和父親的責任。他與翠翠之間的親情,讀着令人溫暖,卻又有着淡淡的憂傷。

再次讀起《邊城》,看着故事中儺送爲了親情而放下感情,難免會爲翠翠不值。親情固然重要,但爲了親情而放下感情,也是可悲的。而翠翠又在不明白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心力交瘁,之後在陪伴她的楊兵馬向她說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爲她感到可惜和可悲。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的等待。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也有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裏不斷尋找,而不是無盡的等待。

  邊城讀後感10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公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城。”而“茶峒”在苗語中爲:“漢人居住的小塊平地。”是腳踏了三省(市)的邊界小城,是小說中的——邊城。

沈從文先生是湖南省鳳凰縣人,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神祕湘西的薰陶下,沈從文先生的筆多了一些真誠,多了一些人情味,多了一些對家鄉的眷戀。我想,一個人最初生活的地方,是他最早且最優秀的啓蒙老師。

《邊城》中描寫了一條河,一條令人陶醉的河——酉水。在我的旅遊經驗中,想必那裏的房屋都是依山傍水的。而沈從文先生說過:“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來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氣,我的性格彷彿一道小小河流。我創作,誰告我的創作?就只是各種地方各樣的流水,它告我思索,告我如何去……”我想“水”在書中的呈現是:孕育了生命、培養了感情。而讓我真正感動的,是在這水上,有一隻方頭渡船,船上有管船人和渡船人的人情百態,也有管船人作爲祖父和孫女翠翠的如流水般細長的感情。

“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人家。這家人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沒錯,這家人就是祖父和翠翠。他們相依爲命的感情,讓我幾次不自覺地眼眶發熱,鼻頭髮酸。

在我看來,翠翠的母親死了,丟下了翠翠,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翠翠的父親是個軍人,他有軍人的責任卻無視了身爲父親的擔當。撫養翠翠的重任就落在了祖父的身上,他當起了“父親”、“母親”和“祖父”。

翠翠讓祖父少喝酒,讓祖父早回家。祖父已經老了,心中還有唯一的牽掛——翠翠。爺孫倆的日子是清平而快樂的,“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唱!”祖父努力讓翠翠看到他的肌肉,還說:“翠翠,你不信,你咬。”我想,這位祖父想讓自己的孫女相信自己還有爺爺,有依靠。說實話,讀到這段時,快淚崩了!因爲這些,我又覺得,其實翠翠挺幸福的!

我小時候也在湖南生活過一段時間,所以在《邊城》的人物描寫中,祖父和翠翠的人物形象總讓我覺得好像在生活中遇見過。仔細想想,也許是在趕集時,擦肩而過的神情。也許是在自己小時玩伴中,也有翠翠那樣的女孩兒。於是,我總結出了一句話:“描寫一個人,如果能讓人似曾相識且產生共鳴,那必定是一次成功的描寫。”

黃永玉先生用筆畫出了湘西,沈從文先生用筆寫出了湘西。沈從文先生寫出了人性的純粹,也寫出了湘西的魅力。也許我體會得不夠,但《邊城》這本小說是真的感觸到了我,尤其是祖父和翠翠的感情。真的謝謝沈從文先生!讀您的《邊城》,這座“邊城”就住進了我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