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必備]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讀後感2.9W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古詩是我國文學的一朵奇葩,是我國語言文化中的精髓。不同的詩歌有着不同的時代和個人的風格,有的行雲流水,淺白通俗;有的跌宕起伏,雄渾深厚;有的`則是悲涼慷慨,豪邁奔放。

詩仙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多麼的怡然自得,轉眼觀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放。但是誰人又知他“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那一天。因爲,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用“仙”字來稱謂他真是在合適不過了。

岳陽樓上范仲淹,岳陽樓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置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此景果真如夢如幻。可縱然有此美景,也掩蓋不住他內心的憂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着實令人敬佩不已。

當我們身處詩歌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會發現更多的樂趣,以及對古人的敬佩。讓我們一起置身於歷史之中,共享這難得的千種風情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寒假裏,閒來無事,翻了翻兒子的許多書被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愛的教育》,就拿來讀了。這本書是國中學生必讀書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學時,還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也從沒讀過這些書。其實,書對我們來說,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讀你喜歡、感興趣的書。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愛的教育》,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書中描寫了一羣快樂,可愛的少年。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於富裕家庭的,有出身於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呢?兩個孩子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 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常有家長拽着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慷慨的對老師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的打。”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爲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當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羣天真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老師的的一個擁抱,撫摸,對孩子來說,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效果更好。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的學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孩子時,孩子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 父母。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爲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

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爲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爲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我的學生,試着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

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哭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着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心境不好時,即便是一件小事,也容易引發你的雷霆之怒,但作爲班主任,面對班級學生的惡作劇,我們必須剋制自己的情緒,忍耐、再忍耐。

惱怒是所有情緒中最不好控制的負面情緒。作爲班主任,這種情緒的破壞性更大,常常會激化師生矛盾。某些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往往不是由於他們業務水平不夠,教育能力不強,方法不濟,而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缺乏瞭解與自控所致。諸如憤怒、衝動、暴躁、因循守舊等不良情緒嚴重干擾了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極易形成師生對立情結,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障礙。作爲班主任,應自覺抵制種種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干擾,使自己的情感衝動和言行舉止限定在合理範圍之內,並能通過自我疏導,從矛盾、衝突和窘境中解脫出來,理智制怒,以寬容和耐心喚起學生心中的自律。

本文中學生餘長盛身上的毛病雖多,但釣魚事件卻凸顯了一個學生對班主任的拳拳真愛。如果班主任不是理智地剋制怒氣,瞭解了事情的真相,而是怒火中燒地厲聲呵斥,不僅誤解了學生的一片真情,更會給學生留下永久的內心傷痛。增加後進生轉化的難度。

能夠控制自己不亂髮脾氣的老師,就是一個能自由運用教育藝術的大家。不怒纔會有機智,纔會有藝術。

餘秋雨先生曾經這樣評論過書籍的功能,他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讀一本好書,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繞懷,久久不忘。一本好書,可以讓頹廢的心靈得到鼓勵;讓憂傷的心靈得到撫慰;讓迷惘的心靈得到指引……

但願書讓心靈的土壤植滿晶瑩的種子,傳遞心靈深處那份特有的靈感,讓寬廣的`胸膛飄滿溫柔的花瓣,綻放心靈之光!

有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人說,我愛讀書,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通過閱讀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對於ー個生命有限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書,給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給你靈魂的提升空間。來吧,走進書籍的世界;來吧,談談讀書的心得,分享你的讀書故事……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翻開華陽編著的這本《做一名幸福的教師》,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用一個個具體的事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普通的道理,讓人覺得不是一個人在乏味的說教,而是生活告訴我們的。我想教師作爲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作爲一個有思想、有主見、有個性、有自己的價值觀的人。因此,我們首先要做一名能懂得體會幸福、享受幸福的人,那麼擁有一份好的、陽光的、知足常樂的心態就能時時處處感受到幸福。

這段話寫得很好,第15頁: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內心平和,才能真正開墾出一盤豐沃醇厚的土地;內心平和,才能培養出無可匹敵的能力;內心平和,纔會激發起無限潛能。老師應該用平和的心境,對待周圍的紅塵俗事;用波瀾不驚的.心,去攻克學術難題。幾千年前老子的智慧告訴我們,萬物紛繁複雜,當它們各自返回自己的本原的時候就是“靜”;當內心無限安寧、平和時,也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就是“虛”。“靜”和“虛”能調動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去適應這個紛雜擾攘的世界。

那麼,要如何打造內心的平和呢?第一,清楚地知道自己內心的欲求。我想就是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每件事盡力了就行,不要太在意最終的結果。第二,少計較,多付出。特別是我們青年教師,更應該趁年輕多做事,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一份付出,不一定是一份收穫,但絕對是人生的一份財富。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寬容,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輕鬆。第三,經常親近自然,怡情養性。豐富的興趣愛好,往往會讓人變得平靜樂觀。就像有人喜歡養鳥、養花、養魚,而我喜歡養蠶一樣,有人覺得有些奇怪,我在我的空間裏也反思了一下,就是能讓我疲憊、煩躁的心放鬆、平靜。空閒的時間陪着家人去野外活動一下,就覺得超級幸福了。第四,學會換位思考。在教學中碰到學困生了,不要輕易地生氣,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放低要求,這樣既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自己,少一些糾結,多一份釋懷!

激情煥發的生命需要由幸福來打點。幸福的生活,幸福的工作,幸福的成長,幸福的教書育人。

幸福的生活需要我們——放下包袱,放鬆心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將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痛苦、疑惑、失落、不安、艱辛的負面情緒,一股腦的塞進自己的大腦,並且抱怨這樣的生活像夢魘般纏繞,幸福從何而來?其實他們的不解是有一定原因的。試想:一個整日壓抑、被惆悵煩惱“包裹”的人,還怎麼能找到心中的陽光?所以,想要過幸福的生活,就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靜靜等待幸福來敲開你的心門。

而幸福的教育工作需要我們——培養高貴的精神與綜合素質能力,充滿自信的去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聽那成長的拔節聲》一書在寫作上以第一人稱、自傳體的方式,記錄了一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四季。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變,經歷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漸完善的過程,書中的"我"的成長經歷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讀來很親切,很有真實感。其次是以"春夏秋冬"四篇構成全書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分別喻示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春,乃萬物生長的初始階段,是希望,是開始,是起步。夏,是萬物的生長階段,是一個成長過程,是一個提升過程;秋,是一個成熟豐收的時段,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冬,是一個貯藏果實的階段,完美收穫、屬於奉獻的階段。"專業成長"猶如春夏秋冬。其次是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地描述過程和傳遞經驗,讀來既不枯燥,又有新穎的感覺。尤其書中還列舉了一些案例式園本研訓、主題式園本研訓、遊戲化研討等園本研修案例,在組織形式上都很有創意,值得學習。

我認爲,書中提到的遊戲化教學是幼兒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幼兒的教學應該是一個人學業生涯中最重要、最艱難的的時段,因爲每個人啓蒙教育都是從這開始,每個兒童的接受能力是絕對不一樣的。幼兒學前在家裏受到父母的早期教育水平不一樣,這就會造成孩子在接受知識的能力上有所差異。我們不能像國小、中學生那樣一字一板的去教他們,我們要摸清兒童的接受知識的特點,具有針對性的去教學。所以,我認爲,"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們要在"玩"中讓孩子學到知識。

在課堂上做遊戲、講故事,老師們生動地描述,孩子們機會積極的參與,積極地使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填鴨式的被動教育,這樣孩子的興趣很高,自然接受知識的能力與效果上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同時可以更好地塑造一個孩子的性格。幼兒對於這個世界很天真、很好奇,學習知識的大門剛剛開啓了一道縫,但對於陌生人又不可避免的怕,擔心,也就是性格內向,靦腆。通過各種小活動,使每個孩子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就能與小夥伴們協作、互幫互助,相互交流,有力地改善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向活潑、開朗、互助、友愛的方向上去發展。

我們教師和孩子每天都會有很多故事發生,在教師的教育行爲背後總有一定的'思想作爲指導,雖然這種思想並不一定能被教師意識到。如果教師有教育的敏感性,那麼她就會去主動關注這些故事,有意識地去分析、研究故事中的幼兒,分析、研究自己在該情境中的教育行爲,提煉一些有效的引導方法。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會有意識地運用一些教育理念和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這就是教師的反思意識和行爲。當教師有了反思意識和行爲時,她的教育智慧也就開始萌芽、生長。

因此,我認爲還有一個很好的啓示,就是在教學中要堅決貫徹鼓勵教育法,堅決擯棄棍棒教育。孩子的的啓蒙教育,其實來源於父母。從孩子會笑了、會認識生人了、會走路了、會明白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了開始,就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四、五歲開始,突然到了幼兒園裏,他所面對的是一個沒有父母親切與溫暖的人去教育他,去管理他的生活,因爲孩子天生的膽子都很小,如果老師用嚴厲的教育手段去教育的話,會適得其反。現實中被曝光的案例數不勝數,有打孩子的,有罵孩子的,各種各樣懲罰孩子的,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一個失敗,這個不僅不能讓孩子更快的學到知識,還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在他的心裏造成一種上學的恐懼,對以後的教學極爲不利。

而鼓勵教育法,使孩子在早期的教育生涯中,充分的積累了自信心,各種活動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來,不管孩子在學習中做的對還是錯,都要使用鼓勵法,對的要鼓勵;錯的,在鼓勵的同時採取引導,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識,更好地去得到孩童時代所該得到的快樂,更好地健康與成長。

以上是我能分享到這些成果和智慧,這些啓發也充分調動了我們教師的參與積極性,也展示了教師的智慧和才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分享到這份感動和快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20_年5月份,我榮幸地被建議爲廣東省骨幹教師,6月底在華師第一階段的培訓期間,第一次領略了劉良華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講演風格。因爲很喜歡他的課,所以當我看到一位素未謀面的教師手裏剛好捧着劉教授的一本叫《教師專業成長》的書時,我情不自禁地跑過去冒昧地問他借看了5分鐘(不好意思讓人家等着我看書)。然僅此5分鐘,“專業素養”或叫“專業智慧”和“人格魅力”這兩個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因爲劉教授在書中說這兩樣東西塑造了我們心目中所期待的好教師的形象。也許自我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師,並且一向在努力着,所以我十分贊同劉教授的這個觀點。

20_年10月份,當我們興奮地來到深圳沙頭角中學李紹平名師工作室參加第二階段的跟崗學習時,沒想到李教師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竟然就是劉良華教授的`這本《教師專業成長》!當有機會再度拜讀劉教授的大作後,我對他的風格越加喜歡了,讀他的講演錄,彷彿就在聽他現場演講,語言很樸實,案例很詳實,語句中透露着幽默、飽含着真情,一個個的理念不斷地飛入我們的腦海,一口氣看完整本書,越是對劉教授個人淵博的學識、教學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教師麼!雖然我根本無法與他相比,但我覺得我也適合構成跟他類似的教學風格,所以我會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學習,經過自我在教育教學上的行動研究,促進專業成長,所以我一向在學習、我此刻正在行動、不久的將來我還要發表!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工作以前,以爲教師的職業風吹不着、雨淋不着,假期又多,一定非常幸福。可當過幾年教師後,才真正感覺到當教師的辛苦和勞累。每天備課,學習,輔導,上課,批改作業,這學習,那反思,還要迎接這樣那樣的考試和比賽……日復一日無休無息。回家累了、困了,可還要堅持在孩子睡後查資料,批作業,搞研究。每日的工作何止是8小時啊?

做一個人民教師不容易。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特別是現代教育,教育改革、知識更新、理念轉變等必須要求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手段,在那8小時之外去花費更多時間、精力來洗腦,換腦,訓練自己的業務技能,提高自己業務能力。不說教學,就是這些業務提高也的確不容易。讀了陶老師的教育講演錄之後,深知自己做了十幾年的教師,擁有的只是那麼丁點專業知識,不僅術業無專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讀的書太少了。

說實話自己非常清楚讀書的好處,也一度下過決心要讀好書,總是覺得沒有時間,靜不下心來讀書,自從讀了陶老師的書後,被陶老的讀書精神所感染,陶老師能夠在四十六歲時開始背論語,每天早上起牀後都能堅持背古詩,所以我想我也要使讀書成爲我的生活習慣。

記得以前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手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當意識到生奮的蠟燭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應“照亮”自己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投入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追求的樂趣呢?現在看來,這段話說的是那麼富有哲理,我們是大海中的'一滴,只有懂得正確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們纔會感到幸福。

老師們越來越忙了,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一種良好的心境來體會。我以爲是每天要有閱讀的時間,要有思考的時間。閱讀,讓我們歸於平靜,與偉人、名人對話;思考,讓我們穿越歲月的迷霧,錘鍊教育的智慧。一位學者這麼說過:“‘我坐在這裏,就是我所看過的東西的總和,如果沒有閱讀,我將一文不值。”作家餘華說:“沒有一位作家的寫作史長過他的閱讀史。就像沒有一種閱歷長過人生一樣。”美國認爲二十一世紀勞動者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會蒐集和處理信息,也就是讀書。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閱讀應該成爲教師最重要的事情。

做人應該做一個幸福的人,那麼做教師同樣應該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做一個幸福的人需要做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快樂人;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需要做一個充滿目標和志向的教師,《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就是教會我們怎麼樣做一個有目標和志向的教師,讓我們從中學會成爲幸福教師的祕訣。在自己工作的同時享受着工作中的樂趣,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真是一本好書!

老師們,投入書海,打點自己的幸福人生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當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迴避的會產生許多感覺,有些感覺是短暫的,有些感覺可能就會長期沉澱固化在我們內心深處,影響着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決定着我們的行爲模式,影響着我們的情緒和感覺。作爲一位教師需要學習的是什麼?人們當然會說,那一定是與教學有關的內容。我們不否定這個答案,但更深一層影響着教師的教學和生活的應該是人們的認知,這是人的幸福之本,這個問題解決了,教師職業自覺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那麼如何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傳統的說教效果不佳,讀書、討論--創設一個情境話題、討論平臺可能是一個較好的路徑。基於此,倡導中心國小開展教師成長自願讀書活動,借鑑往常的經驗和教訓,這次,不要求全部參加,不佈置硬性的家庭作業,只是讀同樣的書,在一個平臺裏交流。讀書組有14位成員,讀本爲中央電視臺首席心理專家、中國最出色的家庭治療師李子勳所著的《幸福從心開始》。學校制定了簡要的讀書計劃,14位教師分兩組,每兩週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共舉行六次。本次所選內容都是貼近生活,貼近自己,大家在討論時發言踊躍,氣氛活躍,可以說讀書交流會是一個快樂交流會。陸葉、易梅紅兩位組長時常拓展讀書內容,找來相關的資料,豐富大家對書本的知識學習。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讓我們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問題。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幾點

一、書中的話題直擊生活中諸多的困惑或煩惱,具有普遍性。

翻開這本書的目錄,就深深的吸引我們想讀下去。因爲,其中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同事的問題、朋友的問題、親戚的問題、周圍人的問題,正愁無解呢。如:怎樣才能成爲快樂主義者?人到中年如何減壓?我很敏感?怎樣說不?怎樣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網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敵?婚外情感需求?斬斷依戀?其中許多內容是涉及親密關係的,使人們想探求但又無法說出口的夫妻情感、親密、婚外情感等問題。心理學不做道德評判,只解決心理衝突的問題。一些壓抑在內心的感受被表達出來,一些隱祕在內心深處的意識被理解和領悟,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就會悄悄的發生改變。幸福也就由此開始。

二、讀書體會交流就是一個互動的平臺,是深化讀書效果不可或缺的環節。

怎樣讀書?是不是就是一個人靜靜的在讀,讀後就只有自知?當然這也算是一個模式。但大家一起讀書(先分散自己靜靜的讀),一起交流討論,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就是團體的`動力場。無論什麼性格的人,其實都需要交流,所謂愛靜不喜歡說話的人只不過是沒有匹配的交流平臺和對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樣會滔滔不絕,享受人際互動的快樂。讀書組裏一個人發言常備其他人插話,常常傳出爽朗的笑聲,輕鬆、熱烈的氣氛本身就是對內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這種感覺。

三、我們也學習、碰撞了書中一些鮮活的觀點。

心理世界存在與內心,和外部世界明顯不同。對同一個客觀存在的物體,經由人們描述就不一樣了,這是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別,外部世界是硬的,內心世界是軟的,不要以爲你對現實的感受等同於別人的感受,差異是自然的。抹殺兩個世界的差異或不能很好的設立兩個世界的邊界,人們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煩惱之中。

個人對快樂的感受是:快樂或者說是樂快,人真正感覺強烈的快樂是較少的或瞬間即逝的,當你爲實現一個目標孜孜以求時,實現目標的快樂就是那麼短暫。

快樂更多的強度是淡淡的,他來源於心中的動力源讓自己有奔頭;他來源於有一個明晰的目標,引導自己充實過好每一天;他來源於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的探索行爲;他來源於人的某種價值觀的實現。

xx老師的座右銘能者安邦治國,無能者獨善其身,按照這句話的意思,絕大多數人都是無能者,我們可以不追求事業成功,但可以獨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對於我來說真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沒有顯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錢。但是,你只做一個普通人,一簞食一瓢飲享受天倫之樂,平平淡淡、順順利利、健健康康,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們可以把工作納入到生活的範疇,我們不追求成爲教育家,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爲這份工作是我們生存的前提,我們滿懷敬畏去對待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這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福地。

關於人際關係書中的心理學觀點是:不要對別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讓別人對你期望太多;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學會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爲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爲更加合格的老師。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爲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爲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爲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爲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否真的有效呢?帶着這個疑問,我隨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爲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爲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裏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啓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啓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爲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爲,將啓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啓發人在教育上着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讀一本好書,是與偉人的精神交流;讀一本好書,是爲心靈尋找生長的沃土;讀一本好書,是充實靈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歡讀書,並在讀書中享受着快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感受頗深:

一、“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

有時候,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想讀書卻感覺抽不出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給了我很好的幫助。是的,時間總是會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時間,並且有一顆迫切讀書學習的心,我們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動力去讀書。

二、“興趣的意義何在”

一直以來,不少學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常常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任老師如何苦口婆心,都沒有什麼改變。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意義何在”,給了我很好的啓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們就會自己迫切的想去學。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要比質問孩子爲什麼不愛學要好得多。

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呢?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而在老師。首先,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讓孩子喜歡你,願意聽你說。孩子就很有可能,因爲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這門學科。其次,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場節目,演員如果毫無變化沒有表情,那麼觀衆當然就不願繼續往下看了。沒有任何孩子,願意端坐不動地聽別人在臺上作報告的。

得到這個啓示後,我很快就運用到了我的課堂教學中。在執教一年級下冊《識字四》這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製作了畫面生動的課件。當孩子們看到“飛舞的.蝴蝶”“爬來爬去的蜘蛛”“游來游去的蝌蚪”時,一下子就被課堂內容深深吸引。然後,我用動畫的形式,將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分開然後合攏,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形聲字的規律,也體會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課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實孩子們的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只要老師用心去準備,去設計你的課堂。那麼,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堂,就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興趣。

三、學會積累經驗

剛剛參加工作這幾年,常感覺自己有些力不從心。這與個人經驗是有緊密聯繫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一點上,讓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而學習別人的經驗,也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瞭解自己的班級情況,根據自身特點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級的最合適的方式。教學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學勤問,刻苦鑽研了。

在執教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的《吃的學問多》這一課時,我感受頗深。看起來很簡單的內容,但要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去學習正確的行爲習慣,就需要老師提高教學的“藝術”了。我一邊自己鑽研,一邊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們,虛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終,取得了“區優質課二等獎”的好成績。

我校自20xx年開始,就啓動了“1+N”計劃。這個活動,給我們青年老師帶來了很多可貴的幫助。使我們能在一個溫暖的團隊氛圍中,學習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快樂迅速的成長。給我的職業成長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四、教師腦力勞動素養決定着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素養

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這裏面儘管學生有其自身的動機所在,但教師的引導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的勞動素養乃是教師的勞動素養的一面鏡子。”教師想要在課堂上看出學生的腦力勞動如何並適時地進行引導,必須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身上,而要想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須對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瞭解,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知識。“教師在自己的關於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纔有精力去顧及學生,纔會根據學生的腦力勞動情況而隨時自己將要採取的措施。

五、關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問題

儘管國小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我們必須要關注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因爲抽象思維是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持續發展的一條必以之道。有些學生在低年級學習比較好,而到了高年級學習卻落後了,“這正是由於沒有藉助抽象思維來發展他的頭腦所造成的可悲後果。”“要使學生識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進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學生通過思考和推理而脫離開具體的東西。”要想使學生脫離開這具體的東西,必須建立在對事物、事實和現象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沒有理解的識記和在此基礎上的概括對兒童來說都是有害的。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爲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纔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爲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爲,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纔算達到了教育目的。”“書籍對少年來說,並不是真理的倉庫,而是內心體驗的源泉。”其實,不僅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會在閱讀書籍中找到無限的快樂。讓我們閱讀並快樂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新課程”爲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身爲教師的我們,作爲學生學習閱讀的指導者,既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又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根據今天的學習,並結合自己以往的教學,現將培養學生會讀書、愛讀書的方法總結如下: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的動機,激發讀書的樂趣

國小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但由於他們年齡小,缺乏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讀書的動機模糊,閱讀的盲目性大。因此,教師指導閱讀首先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

1、指導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就是要在閱讀中學習什麼。閱讀的目的定得合理、明確,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實踐證明,閱讀的要求越具體,學生對閱讀的目的就越明確。學生一旦有了確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夠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爲個人的目的'。

2、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調動情感激發興趣。對學生閱讀情感的調動,是形成正確閱讀動機的重要一環。閱讀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活動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入情入境,以情動情,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教學情感、教材的創作情感、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合而爲一,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們學到知識和技能,但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不可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斯卡特金)可見,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動機,使他們樂於讀書,是有重要意義的。

(2)開展比賽激發興趣。學生進行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有期望所得的收穫外顯,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閱讀實踐中開展多種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組織“閱讀大王知識競賽”、“讀書心得徵文”、“故事大王演講賽”、“讀書經驗交流會”等,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信心與熱情,其閱讀的興趣從而得以日趨濃厚。

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使他們善於讀書

1.精讀。精讀是培養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

2.略讀。略讀的目的是力求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要在細枝末節上多耗時間,要善於抓主幹,遇到生字新詞,只要不影響對大意的理解,則可以跳過不讀。

3.摘讀。即在閱讀過程中摘抄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閱讀方法。當然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批註,勾畫圈點或寫上幾句心得,閱讀完後再把採摘的內容記於摘記本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探究。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在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之後,可以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點。對於其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自己去尋找答案。

5.推想。推想是指學生藉助有關信息的提示。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最近我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每一天能抽一點時間去讀,從書中瞭解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從書裏也能夠看到好的教育習慣能有效地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影響着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說“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我們教師一向在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爲一名教師在教育中也要構成良好的教育習慣。我作爲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除了教學還要育人。“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反思自我的教育行爲,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同時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的同時自我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同時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我作爲一名教師,往往很多方面都處理的不夠好:當學生犯“錯誤”時,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當拿到一本新教材時習慣於找課文中的知識點並照搬“教參”;在課堂教學中,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書面作業

自我的習慣到底好不好,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書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恆,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而我,會以此書做爲我的一本教學上的工具書,以此書來提高自我,激勵自我,超越自我,並由此獲得最大的歡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今年寒假期間,學習了由學校贈送給每個教師的特殊禮物——一本《教師禮儀》書,明白了很多禮儀道理以及規範的行爲表達方式。對今後自己在行爲舉止、教師的言談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由此感受頗深。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光榮職責。從這個角度講,《教師儀表》不僅僅是個人修養教師禮儀的概述,它將教師的素養、教師的形象、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裝飾、教師的儀表、課堂禮儀、校園禮儀、辦公室禮儀、師生關係、社會交往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的輔導,使我們能夠輕鬆愉快地學習、掌握和享受由智慧、文化、藝術組合成的高級營養套餐,對今後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所謂禮儀:禮者敬人也,儀者形式也;禮儀即尊重別人,尊重自己。我們所學的教師禮儀是指教師在工作中爲人處事、待人接物的行爲規範。金教授從儀表、教師禮儀學習心得舉止、語言、態度等方面講解了教師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和應注意的事情,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教授反覆強調教師首先要擺正位置、端正態度。擺正位置,不僅僅是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還有學生的位置。金教授說在社交禮儀中交往是以對方爲主的,例如吃飯:你請某君吃飯就不能光點自己愛吃的飯菜,首先應先考慮對方的口味,否則就失去這頓飯的意義了。現代教育教學中強調教師和學生平等,當然在人格上是必須的。但是畢竟教師注重的是教,學生注重的是學,所以現代教育要求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爲本,即一切“教師禮儀”培訓心得體會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端正態度,就是要容忍,容忍別人的不同,即“和而不同”。這也是我國的重要外交思想。舉目全球,不同的國家、民族、宗教和文化如何才能和平相處?費孝通先生曾講過,西方文明並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這些年發生了很多地區衝突和戰爭;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和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平相處、共同發展方面具有啓迪意義。我們說,承認不同而謀求“和”,這是世界多元文化實現和平相處必走的一條路,否則就會引發爭端;只講“同”而不求“和”,只能毀滅文化和導致霸權。作爲教師,就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因材施教;就要和同事團結協作,和睦相處

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以滿腔的熱情對待事業,對待學生以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準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從而才能培養出學生健康的人格。通過金教授的講解,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師的高尚人格不僅應當反映在內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應當體現在外在的言談舉止上。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因此,我決定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1、儀表。儀表是教師的教養與形體給學生的整體感覺。今後的着裝和修飾自己還要特別注重,特別是在校園裏,要與教師的職業特點相吻合,穿着大方得體,乾淨整齊。

2、舉止。舉止方面,我認爲應該從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爲習慣等方面來要求自己。在我看來,教師僅僅注重了自己的着裝,但是在坐、立、行方面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行爲,也是非常難看的。所以,我今後要求自己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穩。努力做好學生的榜樣。

3、語言。語言是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規範、準確、生動,我會努力運用語言的力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撥動學生的上進心,把知識和感情送進學生的心田,讓學生知曉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在思想上認同後,再指導其行爲,以加強自己的人格素質。

4、禮儀。教師應該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的尊重,從而給學生良好的影響。我要努力做好“四個一”工程,即:一張笑臉、一聲致謝、一聲問候、一句道歉。努力爲學生做表率,從而體現教師的示範性和率先性。其實這是待人接物的禮儀之基本,不管在哪裏,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必須具備的。

作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良好的文化修養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健康成長。“身教重於言教”,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一名合格的老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說話是一項技巧,和成人之間的說話需要技巧,和孩子們之間的交談更是不能缺少技巧,孩子們剛剛接觸這個世界,對於一些語言還沒有更深刻的理解,並且更容易受到話語的影響。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如何對幼兒說好話》這本書。閱讀此書的經歷,我覺得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我們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麼說?”的技巧,幫助我們開啓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這本書讓我有兩個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我們要把握好語言的時機。比如說,在戶外活動中,有一個孩子一直走在較高的地方,特別的危險。你告訴他讓他儘快下來,卻發現他並沒有聽從你的指令。你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佈了指令,這時候孩子纔下來,你認爲他的這個行爲,你會給予鼓勵還是批評?在沒有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鼓勵,因爲他聽了我的話並且那樣做了。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他並沒有遵守我活動前強調的規則,並且在我初次提醒他的時候,他並沒有那樣做。而是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他才選擇停止這項危險的行爲。對於他的這種現象我們是不應該給予肯定的。

第二點印象深刻的是形態與語氣的一致。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到情態和語氣的一致。當你面帶微笑的說“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和你表情嚴肅的說“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所接受到的信號也是不同的。當你們笑着說的時候,孩子們並不覺得這件事情危險,而當你嚴肅的說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感覺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閱讀、借鑑、運用,同樣也適合我們教師用來教育幼兒。書中的那些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經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是陣陣欣喜泛漣漪,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法大相徑庭時,反思中慶幸自己找到了更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己。但即便我們學習了這麼多教育方法,溝通技巧,我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這個來與孩子相處。其實一開始做不到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儘量地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我想孩子還是願意和我們好好的交流的。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爲,多思考自己有沒有想到孩子的情緒,接納沒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犯錯有時候只是爲了宣泄一下不滿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更大的問題。唯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心裏,瞭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才能給孩子合適的教育,還孩子一個陽光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