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1.7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編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父愛與母愛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閱讀《傅雷家書》後,我對父愛和母愛有了新的理解。

一位譯著宏富的翻譯家,爲人坦蕩,稟性剛毅,對兒子傅聰可謂苦心孤詣。無比真摯的家常話,流露出濃濃的父愛,沒有半點虛僞,也用不着裝腔作勢,感情是那麼純真、質樸。這位學貫中西的父親同每位父親一樣,對孩子疼愛有加。但在這基礎上,還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乃至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縱觀全中國,能做到這層境界的,未知能有幾人。

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對日常生活中各種人生道路的細節和常見問題,都像良師益友般給予指導。傅雷與孩子之間除了骨肉相連的父子,還是人生和藝術方面的知音、親密無間的朋友。

每個人生來都有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之愛。當我讀到這封家書,感受到的是另一種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父母之愛。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嚴格戒子又對其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成長。他用音樂譯著與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在這位遊子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教誨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困境和艱險。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過自己的祖國,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萬里外所給予兒子的殷切教誨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對於這個家庭都不是問題。

翻讀全書,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間的談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翻動每一頁,心中都如泛起漣漪。

看着現在自己的父母,想到將來要爲人父母,那種責任與光輝,自己能揹負嗎?《傅雷家書》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家風,更是家人之間羈絆的縮影。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在以前,人們不像此刻一樣有電話能夠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爲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此刻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說了不少作爲父親對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能夠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後,父母也表達出了自我的不捨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誰能捨得呢!在除夕夜,也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於是自我便能夠告訴孩子各種關於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說的心境,爲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我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裏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我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此刻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裏,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爲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資料並沒有侷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我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此刻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3

父愛總是難以摸索,而《傅雷家書》中展現了傅雷作爲父親,對兒子的深切愛意,即使作爲旁觀者的角度,用“冷讀”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過千里萬里,父子之間的濃濃關心,相信它會給我關於父愛的所有解答。

細讀家書,信中最使我記憶深刻的無過於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失意時寫下的一段話:“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素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選自1954.10.2

確實,人不可能一輩子永遠都停留在高潮或低潮,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沉沉浮浮中流逝的,這時,我們好像總是缺了一股勁——家人的引導。這並不難想到,傅聰的成功,離不開他父親傅雷對他的諄諄教誨,他的父親關心他的方方面面,關心藝術,理財,愛情,哲學,文學,健康等。這些信息,散落融入在每一篇家書中,真摯而情深,彷彿讓人可以看到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和一位遵父教誨的兒子的親切對話,這一封封家書,也貫徹了這對父子的十二年歲月,化作燈火輝煌,陪伴傅聰度過了人生的坎坷與磨難,變爲刀鋒劃破了沉鬱的低谷,透出了波濤洶涌後的風平浪靜與陽光燦爛。

我想,大抵每個父親都是如此吧,用各種方式關愛着孩子。我的父親,嚴肅而沉默,偶爾在微信上問我的學習和生活。言辭簡單,帶些笨拙的溫柔。他不像傅雷那樣學識淵博,他很普通,普通到好像僅僅因爲身上的擔子和“父親”這兩字才變得強大起來。我知道,父親是愛我的。沉默的父愛往往難以讀懂。但我覺得,讀懂父親的愛也是成長重要的一步。天下的父親,往往不像母親那樣天天守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同時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能夠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升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獲得一些知道,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身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覺得書信是比較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由於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己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因此,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便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小朋友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能夠拉近父母與小朋友的一本書,讓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讓父母更知道小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5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經濟爆炸的時代,且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增長大大超越了個人的接受速度,引發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讀書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大家都讀過書,各種各樣的,勵志的、夢想的…...今天我想談談《傅雷家書》。

這本書是一位父親——傅雷,寫給他兩個兒子的書信。傅雷是一個非常關愛兒子的父親,並把自己的關愛寫進了信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家書,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書。在書中,傅雷不僅是父親,同時也是兒子的老師、好友,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父親的關懷、老師的指導、朋友的勉勵。

來往的書信中更多的內容是關於藝術與人生的討論,傅雷是在教給兒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與個人的榮辱是息息相關的。他教導兒子做一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爲此向兒子寄送大量中國文化資料,生怕兒子離開故土後淡忘。

傅雷作爲父親,也關心兒子的生活與成長,兒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種種問題,比如如何勞逸結合,如何正確理財,以及如何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他在信中多次談及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愛子之情溢於言表。

透過文字,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祖國有無私的敬愛,對兩個兒子有貼心的呵護,爲了不讓兩個兒子走彎路,操碎了心,費勁了神。父愛流淌在樸實文字的背後,深沉而溫暖!

在傅雷家書中,我們領悟到年輕一代人做事要有調理,不能激進,要謙虛做人,在學習上要狠下工夫。傅雷對兒子的期望,也正是天下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所盼所望,讓我們鬥志昂揚,迎接最美的時代!(崔淑嘉)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聰遠在海外求學,外出的遊子,牽動的是家中父母的`心絃,愛子如命的父親,只能將一句句叮嚀仔細封在信裏,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送過大洋。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敲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

這些話語,出自於一向嚴厲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願兒子放棄學習。對孩子的那種殷殷期盼,嚴厲或溫柔的叮嚀,這副姿態,又與天下哪個父親有異呢?

深夜中,燈下有父親在幫孩子批改作業,也許這些父親無法像付雷一樣,給予付聰很大的幫助,但他們無一不在盡全力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傾注在簡單的叮嚀中,這些叮嚀無非是幾個錯別字,幾道幾何題的要點,可這其中所含的父愛,一點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擔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過來人的身份口吻,帶着對兒子的心疼,不斷勸說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鬆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從不放鬆對兒子的要求,卻依然爲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擔憂。這多像我們的父親,偷懶時,他們訓斥、催促,但當你把所有精力傾注在學業上時,父親們又擔心我們的健康,逼着我們去鍛鍊。

似乎父親永遠不能與我們合拍,永遠在阻止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們大多愛溫柔的母親大過於強硬的父親,但這一句句讓孩子們厭煩的叮嚀,又有哪一句不出自於濃濃的父愛呢?

讀着這一封封家書,好像在其中看到了無數父親的影子,他們的叮嚀,是對孩子最深的愛與期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這衆多的父母中,有一個父親有些特別——他用一封封家書,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之情。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對兒子的愛與教育。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30餘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丹納的《藝術哲學》等,爲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傅雷還是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個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幾十年後,他的家人將他與兒子來往的書信輯錄爲《傅雷家書》,收錄了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100多封。這本書信集出版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獨特見解。他認爲,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這些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對居住海外的長子傅聰,傅雷只能通過書信對其生活和藝術追求進行悉心指導。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歷爲例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得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是我與我媽媽一起閱讀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和媽媽都受益匪淺。媽媽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並沒有過多的動作,只是用一封封書信來教導孩子。她還說,從今往後,她會每年寫一封書信給我,會在信中鼓勵我,激勵我,關愛我,像傅雷一樣。

傅雷是偉大的父親,用平凡的家書,造就兒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謝《傅雷家書》出現在我生命中,給予我指導。

傅雷家書讀後感8

關於怎麼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向是個經久不變的論題,也永久是個永存的論題。

大凡有所作爲的人,必定有一個異乎尋常的爸爸媽媽或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訊。就每封信都記載編號,且筆跡潔淨、鉅細得當這一點而言就體現了傅雷作爲父親本身嚴於律己的精力。

咱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爸爸媽媽都做不到,怎麼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服氣呢。最簡略的比如:咱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便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相同無話不談,這很可貴。這也正是許多爸爸媽媽苦惱的問題。許多爸爸媽媽總是訴苦孩子和自己沒話說,卻從不檢討自己,爲什麼會呈現這種情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於供認自己的過錯,纔會得到真摯的溝通。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比較管束是否更難些。應該供認:要難許多。現在外面的國際引誘太大。網絡是年代的前進,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敞開的思維,像空氣相同到處在改動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怎麼對應。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陰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陽光的新鮮國際是多麼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個裝在套子裏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這兩個字但從字面瞭解,辦理和教育要一起進行,缺一不可。但是當爸爸媽媽的怎麼能適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慮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很多時候,一本書都有其最佳的閱讀年齡。雖然很多年輕人的評論普遍都很負面,可對於我這樣一個走完半輩子的人來說,《傅雷家書》所帶來的百感交集,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得清的。

這原本就是家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在當時的條件下,書信是最普遍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作爲父母,既然不能常常見着孩子,那深切的牽掛和思念,恨不得在紙上全數傾吐,所寫內容自然也不會有任何避諱,家長裏短,叨叨擾擾,想說啥就寫啥,如同孩子就在眼前一般。對子女而言,也是見字如面。

可傅雷畢竟不是一般人。他學識淵博,藝術涵養高深,他熟通西方文化,但更追崇東方文化的精髓,他對於孩子的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他品性率直,個性剛毅,同時又擁有藝術家的敏感氣質。他身上體現中國文人的清高自傲,卻又平易近人。一個嚴謹,認真,聰慧,高貴,正直,敏感,以精神追求爲重的學者與一個愛子情深的父親的完美結合。在其人生後半段,與兒子書信往來的十多年裏,寫下了三百餘封信,單就提筆塗墨,平均每封達數幾千字(後期因眼疾不得不打字),並逐一編號登記,字裏行間承載着一個深沉如山的愛。

而書信的內容,除去生活瑣事外,首要還是重在道德教育,以"先做人"爲第一原則,從瑣事,細節,古語,經典等等談開,無一不體現其良苦用心,孜孜不倦的教誨。此外,在信中還有如此之多的關於東西方文化,藝術,哲學的精彩論述,以及對中國古籍作品的推薦與評論,較爲難見且珍貴。父子倆最終性情相近,通過精神交流與共鳴,共同在藝術的世界遨遊,也是令人羨豔。

可嘆的是,這段至情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抹上一道如此濃烈的悲劇色彩,不由扼腕,幾度淚目。一身清白留人間,最好地詮釋了傅雷作爲中國文人的節氣與自尊。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彙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爲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着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我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必須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我明白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啓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我是普通人,也能夠爲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爲、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當進取地爲祖國作貢獻,創造完美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纔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我的生命。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這是出自《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受益匪淺。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成爲更好的自己。傅雷對兒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嚴,整本書都在激勵着傅聰成爲最好的自己,充滿了對兒子和祖國的愛。從中我明白了,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得付之行動。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爲最好的自己呢?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沒有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們通常都碌碌無爲而沒有什麼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大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不是因爲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自己也是一個例子,在剛上國中的時候,我沒有什麼學習目標,整天漫無目的,懶懶散散,導致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優秀。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媽媽爲我分析了成績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班級前10名。此後,爲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學習。終於,在七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許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爲有了目標,才努力奮鬥,最終成爲更好的自己。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不甘沉淪,決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著作。

傅雷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動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目標,通過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善於溝通,得出共識;敢於提問,問出真理;勇於質疑,尋得智慧;勤於磨礪,煉出實力。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通行證,這一點在《傅雷家書》中很明顯。

通過書信,傅雷先生與兒子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內涵,交流彼此的思想,激發出新的思想火花。一封封家書猶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父子倆樂享其中。

傅雷希望通過自己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教育和領導兒子,激發兒子通過書信暢所欲談,一方面及時發現兒子的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藝術和生活感悟。

傅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嚴謹,面對困境不氣餒,面對順境不驕傲。當兒子情緒低落時,他告訴傅聰:“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的酒漿。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對於兒子的矛盾,他又這樣剖析並激勵:“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蘊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啓迪。

傅聰也遇事主動寫信,漂洋過海尋求溝通交流,主動爲自己減壓,改正錯誤,放下包袱,降低風險。一個虛心好問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正確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一劑良藥。沒有溝通,哪來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呢?

想起正在冷戰的我和父親,每次和他在一起便會有怨恨的目光,但我心裏也很愧怍,可每次吵架兩人總是無法溝通,最後我總是免不了挨一頓揍或者受一陣責罵,只能在週末獨自抱着冰冷的手機,想要找個訴說的對象,卻也不知道做什麼……多與父母通通電話,或視頻聊天,說說學習生活,一吐爲快,撒嬌,加深自己與父母的感情吧!

謹記:正確溝通,父慈子孝的通行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寒假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讀完《傅雷家書》後,有人感嘆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而細膩的父愛,有人則細心鑽研傅雷先生教給兒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關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雷夫婦給兒子的書信,信中既有談到爲人處世的方法、如何正確對待藝術,又寫到了學習方法與生活的瑣碎。字裏行間透露出一位父親對遠在國外的兒子深深的思念與諄諄教誨。

傅雷先生在音樂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與知識,而兒子傅聰更在音樂上有着極高的造詣,其中離不開父親與他的交流。傅雷並不因自己是“父親”而忽略兒子的想法,他與兒子平等地交換意見,有時因爲兒子的意見產生新的想法還會記錄下來。在告訴兒子應該怎樣做時,他總用提醒的語氣,而不是命令。教給兒子道理時,他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評兒子,而是潛移默化般的教育。當兒子獲得榮譽時,他給予足夠的讚揚,同時還提醒兒子不要被過分的讚賞衝亂了陣腳。

他以更溫和的方式去教育兒子,卻也不失一個父親的威嚴。

父母與孩子之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歲月,正因爲有了這段歲月的沉澱,父母會更有能力、更有經驗去面對生活,而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孩子也是人生的課題之一,是人類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環。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太過溫和,便會寵壞了孩子,若是太過嚴厲,便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在這個點上失去分寸後,孩子就像脫繮的野馬。傅聰年紀小時,傅雷就因太過嚴厲使兒子一度匱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聽孩子的建議時常說:“你還小,什麼不懂。”卻從不解釋“不懂”在哪裏。失去了交流後,父母與孩子在思想上便成爲兩條平行線,各自延伸卻從不相交……

所謂“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與孩子的配合。我們都在羨慕着傅雷先生的兒子成績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羨慕着所謂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學習他的教法,學會用心地、正確地傳達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穿越了汪洋大海、漫長時光,這一封封書信將父子的心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它們滿載着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對他的期望。

傅雷在書中無疑是一個渴望父子親情的慈父形象。傅雷先生的家書封封流露出對兒子深切的事無鉅細的關愛,但卻不侷限於家長裏短,他們如師如友般地切磋音樂與藝術,父兄般地交流生活所思所感。傅雷就如同傅聰成長路上的一位導師,困惑時指點迷津、提供幫助,無助時堅定信念、給予力量。他並非高高在上的權威型家長,他會毫不掩飾的傾訴自己對兒子的掛念之情,分享自己的日常瑣事,與兒子傾吐心聲,這在父輩中是難能可貴的。

傅雷對傅聰的期望,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大富大貴,而是希望他能在他所熱愛的藝術方面有所造詣,真正地爲祖國作貢獻,爲藝術的發展作貢獻,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樣的期望,源於傅雷內心的原則和道德操守,也源於他對兒子深沉的愛。

但當我們走出書外,傅雷對傅聰的愛又堪稱“殘酷”。傅聰接受採訪時曾說過:“你看我鼻樑上的疤,就是五歲時,父親在吃花生米,他不高興,就拿起盤子摔過來,一下打中了我,我立即血流如注,被送進了醫院。”對於父親的教育他給的評價也有“封建”和“不通情理”之語。就連傅雷也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過於偏激,認爲自己的教育並不是完全成功的。因此在《傅雷家書》最前面他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之語,這樣的懺悔背後,是一個父親何等深沉的愛。他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幼小孩子的暴力永遠無法改變了,他只能從現在做起,引導已經成長的兒子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但也不得不說,就是在這樣嚴厲的教導下,傅雷不僅爲傅聰播下了音樂的種子,更潛移默化地教給了他嚴謹、向上的品格以及尊嚴與愛。在傅聰眼中,傅雷無疑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嚴格的老師,知心的朋友,更是一位愛國的赤子。敬畏與欽佩共同構成了傅聰對傅雷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假裏讀了《傅雷家書》,感觸頗深。

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的傅雷先生不僅是個著名的翻譯家,還是個嚴厲盡責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的父親。

家書包含了傅雷先生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對兒子深摯的愛。家書中強調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和麪對生活的問題。傅雷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淳淳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氣餒,取得成就不去沾沾自喜,正如古人云:“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有對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對藝術對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另外,先生對兒子的日常生活也進行了細緻耐心的教導,譬如,日常生活中勞逸結合,正確理財,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傅先生雷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對我日後的工作受益匪淺。

傅雷先生用生動的語言及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洋溢着父子情深,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做好一名優秀的領航人,對孩子們淳淳教導循循善誘帶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遊。

《傅雷家書》其中一封家書令我記憶猶新。這封信中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藝術,即而得出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之後自然而然地談到了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真誠做人的主題,諸如此的循循善誘在書中的字裏行間都可以看到。

正如傅雷先生說的那樣:“真誠是做人的根本”,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真誠做人,真誠待學生,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