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再品《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讀後感2.99W

再品《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再品《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魯濱遜漂流記》一書在我國中時就讀過也寫過讀後感;然而最近閒來無事再次拾起此書研讀,又有不一樣的感悟,從而再次寫下讀後感。

在國中開始《魯濱遜漂流記》時,我曾一度的認爲:《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小說家丹尼爾·笛福所寫的。小說採用了第一人稱和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魯濱遜不聽父親善勸,毅然出海冒險,卻不幸遇到海難,獨自一人淪落荒島。起初,他總因自己的不幸而感到消極,報怨上帝對自己不公平。但漸漸的,他發現島上並沒有兇猛的野獸危及自己的性命,而且遇難的船員們唯他倖存,所以他開始往好的方面想,開始感謝上帝,認爲自己是不幸中的萬幸,並不是毫無生存的希望。於是,他憑着自己的智慧與勤奮,親手打理生活瑣事。不管多困難、多複雜、多辛苦的事,只要對自己有用的,他都會堅持不懈地去完成。他也曾在島上發現了土人,剛開始他感到手足無措、提心吊膽,但後來他卻能勇敢冷靜地面對。他還救了一個土人抓到後準備吃掉的俘虜,並取名爲“星期五”。從此,這個僕人便忠誠地跟隨着自己的主人,他們一起共同努力生活。魯濱遜歷經28年,才離開荒島,回到了英國。

也爲此發出這樣的感慨:假如我是魯濱遜,獨自一人在荒島上,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可以做什麼?劈柴?打獵?我會像他一樣鎮定自若嗎?對生活充滿信心嗎?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再說了,一個人孤零零的在荒島上,我一定會得憂鬱症憋死的。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自力更生的,因爲我沒有那種能力。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魯濱遜不怕困難,面對困難永不低頭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勇敢的活下來。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爭取堅決不能放棄!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動腦子想辦法克服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取得最後的勝利!

然而,伴隨着年齡的增長,讀書的習慣也開始發生了變化;每當要讀一本書的時候,我總會先去了解一下這書的時代背景和作者。也正因如此,我對《魯濱遜漂流記》一書有了新的感悟。其實,魯濱遜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幾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爲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聖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願地做了他的忠實奴僕。火槍和《聖經》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遜頑強不息地與自然作鬥爭,既是爲了生存,也是爲了佔有財富和土地。在島上還沒有其他人出現的時候,魯濱遜就躊躇滿志地說:“這裏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傳給他的子孫。當島上有了“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西班牙人後,他感覺自己“像個國王”、“我的百姓完全服從我”而滿心高興。即使回到英國後,他又去“視察”他的“領地”,把島上的土地分租給新去的居民。魯濱遜身上的兩重性,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與階級的侷限性。

而馬列主義史觀也認爲: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作爲一部旅行與歷險小說(冒險小說),在描寫主人公魯濱遜的種種經歷的同時,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歌頌了人類的智慧與勤勞美德。同時,由於魯濱遜的形象富有與18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資產階級類似的奮鬥進取與開拓征服的精神,作品亦被認作爲歌頌資本主義精神以及企圖使大人共產主義合法化的敘事

所以說,《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中,主人公魯濱遜勤勞、勇敢、堅韌、頑強,對於每個目標他都是不斷努力地去完成,決不退縮,決不放棄。他是一個強者,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他使我懂得了要有自信,要學會堅強,充滿勇氣,不屈不撓,才能戰鬥勝困難,成爲強者。但小說也反映了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個性自由”,發揮個人才智,勇於冒險,追求財富的冒險進取精神。作者藉此歌頌了處在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個人奮鬥精神。如同魯濱遜,他幾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爲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聖經》懾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願地做了他的忠實奴僕。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資本家、殖民者剝削掠奪的本性,我們需保持警惕,不可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