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悲劇的誕生讀後感[實用2篇]

讀後感1.7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劇的誕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劇的誕生讀後感[實用2篇]

悲劇的誕生讀後感1

就讓我這個自認爲龐大的系列從最基礎的讀後感開始吧。《悲劇的誕生》(德語原文: Die Geburt der Trag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也譯作"悲劇從音樂精神中的誕生")是公認的尼采的處女作。1872年初次出版, 1886年再版。

這是我目前最愛的一本書,沒有之一(第二愛的則是《尼采詩集》,不得不說,周國平的翻譯真的很好,非常舒適的閱讀體驗)。

不過並不是十分推薦每一個人閱讀,畢竟思考量是巨大的,我能想象有很多人會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讀物。但是如果滿分10分打分的話,我給12分。其實給多少分都是完全不夠的,就姑且超出滿分一下吧。

之前看過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後文簡稱《如是說》),其實感覺就還好,讀完這一本書是真的完完全全被尼采圈粉了。

說一個可能沒人會對這本書做出的評價 -這本書是極具治癒性的。儘管很多人把《如是說》稱爲"雞湯本雞",說看完的人都會充滿熱情地活好剩下的人生;儘管我不否認這個評價或者這個說法的可能性,但是,在我看來,與《悲劇的'誕生》的治癒性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特別是當你對世界感到失望或者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時候。

不管是否熱愛生活,不管是否熱愛思考,不管熱愛的是哲學、宗教、生活還是藝術,又或者已經覺得"無愛了",這本書總能指一條明路。它讓我感覺到了已經消失的存在,充滿意義的虛無,和已經死亡的活着。

無奈的是,這種治癒感不是文字能夠輕易描述的,我也渴望向你們描述這種跌落於虛無的萬丈深淵之後即將觸底時拉住我的無形力量,可恐怕也唯有閱讀才能切身體會了。

看的過程中,我經常忘記這是尼采的書,只有像"德國", "樂觀"這種字眼偶爾會把我帶回現實-他是如此直擊靈魂地描述着世界的本質。

那麼的自然,自信,邏輯是那麼的完善;就好似,哪怕世界不是這樣,也將被上帝改造成這樣。就好似,他就是上帝,而這,是一本聖經。

讀的過程中,最痛苦、差點導致我放棄閱讀的,是第十九講-德國精神是酒神精神復興的希望。我無法阻止我自己想一個問題-一戰之前的德國和二戰之後的德國,真的還具有同樣的藝術精神嗎?這個想法讓我(第一次)無終止的質疑這本書的內容。

這是一個不好的開始。不過,所幸的是,這是極爲短暫的一個過程,這章一過,便又重新沉浸在了這個被描繪出來的好似本真的世界當中。

現實也不允許我停止閱讀。停止了24小時不到,感覺就像,螞蟻在身上爬來爬去,在虛空中不斷的墜落。這一刻我幾乎要認識到,不僅人生和世界本身沒有意義,人生和世界的本質就是虛無。

空間和時間都是假象,然而看透了這個假象之後,超越了時空的限制之後,等待我們的不會是昇華,而依然只會是無盡的虛無。然而我清醒的意識在把我從那個形而上的世界越拽越遠,進而荼毒我的靈魂。

悲劇的誕生讀後感2

《悲劇的誕生》是尼采的處女作,書中的觀點是:人生真正的悲劇來源於意志的悲劇性,而意志的悲劇正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兩種本能永無休止的鬥爭。日神的光輝使萬物呈現出美的外觀,製造一種幻覺,酒神象徵着情緒的放縱,它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顛狂狀態。尼采認爲,看悲劇時,"一種形而上的慰藉使我們暫時逃脫世態變遷的紛擾",通過個性的毀滅,我們反而感覺到世界生命意志的豐盈和不可毀滅,於是生出快感。現實的苦難化作了審美的快樂,人生的悲劇化作了世界的喜劇,肯定生命,連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與毀滅,與痛苦相嬉戲,從人生的悲劇性中獲得審美快感。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義。

世間怎麼會將悲劇定義爲悲劇呢?悲劇是什麼?悲劇就是指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所表現出來的求生慾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後迸發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最大發揮,也就是說所顯示出的超常的抗爭意識和堅毅的行動意志。

像尼采所說的,悲劇的來源是:意志的悲劇性。而意志怎麼就具有悲劇性了?意志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是人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爲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謂的'理性與感性就一直在大腦中糾結、掙扎、打架。在這個的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他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爲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啓動防禦機制。人爲什麼會感到痛苦呢,就是因爲“欲”的存在,你的超我我本我想要,而自我本着原則反對,這樣的額人生也就不可能幸福美滿。尼采認爲,只有在美的藝術中,我們才能不關注物與我的厲害關係。而藝術之所以能讓我們超越物我厲害關係是因爲它是“夢”。我們要忘記生存之痛就要通過“做夢”,把現實夢幻化,將痛苦用快樂的外形遮蓋。這也是我們喜歡音樂的原因,那些音樂作品處於意志之外,超脫我們的思維。

日神精神就像是理性一樣沉湎於外觀的幻覺,反對追究本體,酒神精神卻感性的要破除外觀的幻覺,與本體溝通融合。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徵着生命之流,尼采用“醉”的狀態來比喻酒神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們忘記一切清規戒律,今朝有酒今朝醉,通過發泄、狂歡和縱情來獲得解脫。日神用美麗的面紗遮蓋人生的悲劇面目,後者揭開面紗,直視人生悲劇。前者教人不放棄人生的歡樂,後者教人不迴避人生的痛苦。日神精神告訴我們:就算人生是場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夢的情志和樂趣。

酒神精神啓示我們: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審美人生態度的真實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