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1.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精選3篇)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1

我平時很喜歡讀課外書。今天我讀了俄國文學家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深受教育

從前在海邊有一座茅草屋,裏面住着一對夫婦,以打魚爲生。一天漁夫捕獲了一隻美麗的金魚,願意答應漁夫的一切條件,善良的漁夫什麼也不要,就把金魚放走了。但漁夫的妻子得知後,向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條件,並且越來越過分,最後金魚在一怒之下,收回了之前送給他們的一切,他們家又恢復了以前的貧窮。

我認爲如果老太婆知道見好就收,也不至於讓之前的榮華富貴都消失殆盡,到頭來一無所有。這個故事與我之前看的那篇《米斯達國王金手指》故事差不多,米斯達國王因爲非常愛金子,他不甘心眼前僅有的財富,他向神仙許願,要金手指,他的手點到什麼,什麼就變成金子。神仙實現了他的願望,他擁抱女兒的時候,女兒變成了金像;拿麪包,麪包變成了金子;洗臉、喝水的時候,水也變成了金子……他無法生活,最後他又懇求神仙收回魔法。

人不能貪心,要知道金錢不是萬能的,往往天使變成魔鬼,只有一念之差,當你用親情,友情,愛情去換取金錢的時候,就完完全全地成了魔鬼。其實,善良、知足、勤奮、誠實等可貴的.品質,纔是一筆真正的財富!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2

貪心的人永遠都不會有好的結果,俄羅斯作家普希金寫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不正是這樣的嗎?

從前有一位漁夫和他的妻子生活在大海邊,他們靠打魚爲生。一天,漁夫和往常一樣去打魚,當漁網拉上來的時候,網裏只有一條小金魚,小金魚開口說話,只要漁夫放了它,它就能滿足漁夫的願望。漁夫把它放了,卻什麼也沒有要。回到家後,漁夫把經過告訴妻子,妻子罵了漁夫一頓,讓金魚實現她願望。起初只是要了一個木盆,然後是木房子,接着又要當貴婦人、女皇,妻子的野心一次比一次大,最終要當海上女霸王,還要讓金魚當她的僕人。金魚發怒了,把所有的都變回了原樣。

做人一定不要貪得無厭,否則,就會像漁夫的妻子一樣最終一無所獲。有一個人彩票中了特等獎,一下子變成了富人。但他沒有見好就收,以爲自己還能中特等獎,變得更富有,然後他就一直買更多的彩票,不但把中獎的錢全花光,還借了很多錢,然而一次也沒有中,最後債臺高築。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村民在院子裏隨便挖了一下,挖了一個金元寶,就以爲自己院子裏還有金元寶,就一直挖,最終房子倒塌了,院子也沒了,變得無家可歸。

不僅是別人,我自己就有貪心的親身經歷。有一次爸爸給我五塊錢買零食,五塊錢對我來說並不是小數目,於是我就買了五角錢一包的乾脆面。打開之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到最後,發現包裝袋裏有張獎券,我中了“再來一包”,我很開心!決定把剩下的四元五角都用來買乾脆面。我把乾脆面吃完後,肚子非常的脹,一包一包地看,我滿懷期待地再次中獎,結果一包都沒有中。這回我的心情非常沮喪和懊悔,從那以後,我再也不貪心了。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讀後感3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一個教育性很強的故事。是我們懂得:貪心的人,下場通常是悲慘的;而知足的人,總是會得到幸福;而任人擺佈的人,像是在夢遊似的,醒後卻一無所有。

故事講述的是:從前有一個漁夫和他的妻子生活在海邊,他們只有一間破屋子和那破舊的木盆。一天,以打魚爲生的漁夫像往常一樣來到了海邊,捕到了一隻因巫婆施法的金魚,金魚請求漁夫放過他,可以滿足漁夫的所有願望,但老實善良的漁夫並沒有要求什麼。回到家後便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妻子,老太婆十分生氣,繼而一再要求願望,一次比一次過分,可最後得到的是一無所有的結果。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人不能貪得無厭,得寸進尺,貪圖榮華富貴,想着不勞而獲,最後會落得兩手空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爭取,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故事中漁夫的妻子就是如此,她的貪得無厭和永不滿足的需求,讓我產生了厭惡。

在這個故事中漁夫的妻子是個反面人物,但她的這種個性也非是自己一人的錯誤,在這其中,漁夫也是有責任的,因爲他軟弱無能,對妻子一再地縱容、姑息、忍讓,才使妻子有機可乘,導致妻子一錯再錯,變成一無所有。

在貪心這方面我也深有體會。那是一個除夕夜,我十分開心,也十分輕鬆,因爲此時的我無所事事,可以自由自在地邊吃零食邊看電視,我最喜歡吃的是糖。但我吃得多極了,即使我知道吃多了糖有害,但我依然沒有控制自己。不過一會兒,我的大牙就十分痛,並且越來越痛,就這樣因爲我的貪心使我的牙疼了一天,這也使我深受教訓。

所以奉勸那些貪心的人或一心只想不勞而獲的人,改變這種想法吧!要知道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做到擡頭是一片燦爛的陽光,低頭則是返璞歸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