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簡史介紹

電影8.65K

電影簡史

電影簡史介紹

一、名詞解釋

1.電影:以現代科技爲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爲媒介,通過在特定的銀幕時空中創造出來的連續性影像表述世界的大衆化藝術

2.表現主義學派:是德國電影史上的一個流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起源於慕尼黑,戰後傳播到柏林。以梅育爲首的表現主義學家,面對德國戰敗後動盪不安的生活現實,對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感到悲觀渺茫,同時又不甘沉淪於這種現狀,於是把內心的焦灼和躁動投射到了他們的電影作品中,形成了表現主義學派。

3.先鋒派:興起於法國,他們把電影作爲抒發主觀的隨意幻想的手段,把夢幻作爲

4.新浪潮電影:專指1958年興起於法國的新一代導演的電影觀念和在這種觀念指導之下涌現出來的一大批現代派電影。代表人物是戈達爾、夏勃羅和特呂弗。

5.左岸派電影:“左岸派”電影是新浪潮電影發展到後期的稱呼。這是由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七個標榜“作家電影”的藝術家形成的一個電影流派。他們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和存在主義爲依據,熱衷於自我內心和下意識活動中的各種心理試驗。代表作品是《廣島之戀》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6.隱喻電影: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默片電影時代的代表。隱喻是當時電影主題重要的表達方式,往往需要隱喻者和被隱喻者通過蒙太奇連接起來,從而產生創作者想要表現的效果。代表作品是《母親》和《戰艦波將金號》。

7.散文化電影:

二、世界電影發展的基本線索

第一階段:小荷才露尖尖角——電影的初興

這是電影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指的是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產生之前的這一階段,約30多年。

1. 電影之父——盧米埃爾

電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知道誕生日期的藝術。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普辛路大咖啡館的印度廳裏,用他自己研製的電影放映機公映了自己攝製的12部影片。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視爲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盧米埃爾也被人們譽爲“電影之父”。

2. 電影的魔術大師——梅麗愛

法國人梅麗愛把戲劇藝術引入了電影的製作過程,比較系統的把舞臺藝術運用到銀幕上,拍攝了一大批戲劇化的影片。梅麗愛還把電影分成外景片,科學片,幻景片和排演片四大類。梅麗愛的代表作是《月球旅行記》。

3. 蒙太奇的發明者布賴頓學派

布賴頓(英國地名)學派的代表是英國的威廉遜和斯密斯,這二人最初是海濱照相師,後來成爲拍攝新聞片的攝影師。布賴頓學派對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蒙太奇。

4. 電影藝術的奠基人:格里菲思

格里菲思是美國著名導演。他吸取諸家之長,融會貫通,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電影藝術語言。他把紀實主義,技術主義以及其他藝術門類的有效因素熔於一爐,成爲電影藝術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

第二階段:接天蓮葉無窮碧——電影的成熟之路

此期只要是指從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開始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世界電影發展情況,約有30多年。

1. 色彩斑斕的法國電影

(1) 先鋒派電影運動:布努愛爾的《一條安達魯狗》

(2) 現實主義電影的繼續發展:雷諾阿的《幻滅》、《遊戲規則

(3) “新浪潮電影”:特呂弗的《四百下》,阿倫的《廣島之戀》

2. 風格多樣的蘇聯電影

(1) 隱喻電影: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普多夫金的《母親》

(2) “散文化電影”:瓦西里兄弟的《夏伯陽》

(3) 潮落潮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四十一》

3. 美國電影的好萊塢——戲劇化模式

(1) 歌舞片:《爵士歌王》、《出水芙蓉》

(2) 喜劇片:卓別林系列片、《一夜風流》

(3) 嚴肅影片:《關山飛度》、《正午》、《卡薩布蘭卡》

(4) 犯罪片:《疤臉大盜》、《後窗》

4.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

(1) 紀實性電影運動:蘇聯維爾托夫,美國的弗拉哈迪,英國的格里爾遜,荷蘭

的伊文思。

(2)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羅西里尼的《游擊隊》、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

《羅馬11時》

第三階段:映日荷花別樣紅——電影走向巔峯

此期主要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結束期間的世界電影的發展狀況,雖然只有10多年的時間,但是由於電影已經擁有的完善的技術設備,進入了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電影走向了巔峯。

1. 意大利的“政治電影”

2. 紛繁多姿的哲理化電影

(1) 美國的一

(2) 推理電影

(3) 蘇聯的“思考電影”

(4) 新德國電影運動

3. 科幻電影

4. 民族化的日本電影

第四階段:不廢江河萬古流——衆聲喧譁的影壇

此時期主要指從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末的電影發展狀況。此期各種類型的影片雜然紛呈,多種風格佳作接連不斷,電影發展進入了一個真正衆聲喧譁的多極化時代。

1. 多元化的美國電影

2. 弘揚民族文化的英國電影

3. 走出低谷的法國電影

4. 前蘇聯的電影空間

三.重點問題

1.德國表現主義學派的特徵:(1)強調藝術是抒發個人情感、表現自我的工具,主張以誇張的、變形的甚至是怪誕的形式去表現藝術家的內心世界。(2)重視藝術效果,着力挖掘電影特性和電影表現手法,並在佈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3)受繪畫影響頗深,重視寫意,不求形式,強調藝術的假定性。(4)包含了濃烈的悲觀主義色彩,在表現人生悲劇、殘酷等方面,具有強烈的諷喻性。

2.中期的法國的先鋒派電影的基本特徵:以超現實主義爲主要特色。影片多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爲基礎,表現下意識領域中的夢境、幻想、錯覺、性變態等內容。

3.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特徵:新浪潮電影背離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徵:爲了滿足“自我表現”和“自由聯想”的審美需要,它多運用適合主觀想象,任意馳騁的“非情節”,“非結構”的形式,採用“意識流”,內心獨白、閃回、倒敘和技巧攝影等表現手法,去體現人的`下意識活動中和內心狂亂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傷感、悲觀、頹廢、絕望的情緒。

4.蘇聯隱喻電影的基本特徵:(1)將蒙太奇的剪輯與全片的快慢節奏轉換完美的銜接起來,使影片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而又保持着敘事流暢的特點。(2)運用隱喻蒙太奇所產生的良好的藝術效果。

5.20世紀40~50年代蘇聯電影發生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真實性加強。(1)從人物形象的角度看,正面人物已經從“神化”走向了“人化”,反面人物也大體脫離了概念化和臉譜化的窠臼,從而令人信服的表現出了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2)從對衛國戰爭的表現角度來看,這些影片已經不再僅僅是把戰爭描寫成爲一種在偉人的領導下不斷走向勝利的過程,而是同時也寫出了人民的貢獻和所付出的慘痛,巨大的並且是難以彌補的代價。(3)從對蘇聯社會現實的反映角度看,不再是一味的膚淺而盲目的歌頌,而是有歌頌也有揭露,開始觸及到社會中的某些禁區和深刻的矛盾。

6.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主要內容:(1)集中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的抵抗運動,揭露法西斯勢力的兇殘,歌頌人民的英勇鬥爭。(2)集中反映當時尖銳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普通人切身感受的失業問題。(3)在描繪窮人的善良,不幸和困苦的同時,更多的歌頌他們的團結、鬥爭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7.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特徵:(1)基本採用單線結構,按時間先後順序敘述故事;(2)情節比較簡單;(3)重要人物比較少,注重在典型環境中塑造人物,通過日常細節刻畫人物。(4)大量使用非職業演員參加演出,以加強影片的真實感和地方色彩。(5)取消舞臺化的照明技術和攝影陳規,以拍攝實景和外景爲主。

8.意大利“政治電影”的特徵:(1)這類影片往往能夠比較深刻的揭示覆雜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具有鮮明的批判性。(2)“政治電影”的題材大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場面錯綜複雜,反映當前人們所關注的問題。(3)這類影片往往能夠在戲劇化處理的過程中,突出紀實性。(4)這類影片往往善於運用意識流手法,去更好的體現政治性主題。

9.日本民族電影的藝術特點:(1)多采用全景和遠景,極少使用特寫鏡頭。(2)用長鏡頭和大景深相結合,達到某種藝術效果。(3)多采用對稱靜止的正面構圖,將視點中心放在畫面的正中。(4)低機位攝影較多——這主要是源於日本民族的生活習慣,他們多坐在榻榻米上活動。(5)受日本民族繪畫的影響,風格淡雅幽靜。(6)喜歡用空鏡頭表現某種氣氛或涵義,充分體現電影鏡頭的表意功能。

10.美國主流電影的題材內容:(1)以反思戰爭爲主旨的影片。在這方面,尤其以越戰片所取得的成就最爲突出。(2)(3)宣揚個人奮鬥,高張人權和鼓吹婦女解放的影片。(4)所謂的“法庭電影”。這些影片總是讓律師或者檢察官在法庭上一展辯才,進行十分激烈的舌戰,法庭場面的精彩程度往往與舌戰的火爆程度成正比。

11.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電影創作特點:(1)以動物爲題材的影片較多,以1988年最突出。(2)“問題青年篇”深受觀衆喜愛。(3)家庭題材佔有優勢。(4)反映愛情,特別是不幸愛情的影片所佔比例較大。(5)電影“熱點”不斷爆出,一是“梵高熱”,二是“越南熱”。

電影簡史

一、名詞解釋

1.電影:以現代科技爲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爲媒介,通過在特定的銀幕時空中創造出來的連續性影像表述世界的大衆化藝術。

2.表現主義學派:是德國電影史上的一個流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起源於慕尼黑,戰後傳播到柏林。以梅育爲首的表現主義學家,面對德國戰敗後動盪不安的生活現實,對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感到悲觀渺茫,同時又不甘沉淪於這種現狀,於是把內心的焦灼和躁動投射到了他們的電影作品中,形成了表現主義學派。

3.先鋒派:興起於法國,他們把電影作爲抒發主觀的隨意幻想的手段,把夢幻作爲

4.新浪潮電影:專指1958年興起於法國的新一代導演的電影觀念和在這種觀念指導之下涌現出來的一大批現代派電影。代表人物是戈達爾、夏勃羅和特呂弗。

5.左岸派電影:“左岸派”電影是新浪潮電影發展到後期的稱呼。這是由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七個標榜“作家電影”的藝術家形成的一個電影流派。他們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和存在主義爲依據,熱衷於自我內心和下意識活動中的各種心理試驗。代表作品是《廣島之戀》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6.隱喻電影:是20世紀20年代蘇聯默片電影時代的代表。隱喻是當時電影主題重要的表達方式,往往需要隱喻者和被隱喻者通過蒙太奇連接起來,從而產生創作者想要表現的效果。代表作品是《母親》和《戰艦波將金號》。

7.散文化電影:

二、世界電影發展的基本線索

第一階段:小荷才露尖尖角——電影的初興

這是電影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指的是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產生之前的這一階段,約30多年。

1. 電影之父——盧米埃爾

電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知道誕生日期的藝術。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巴黎卡普辛路大咖啡館的印度廳裏,用他自己研製的電影放映機公映了自己攝製的12部影片。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視爲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盧米埃爾也被人們譽爲“電影之父”。

2. 電影的魔術大師——梅麗愛

法國人梅麗愛把戲劇藝術引入了電影的製作過程,比較系統的把舞臺藝術運用到銀幕上,拍攝了一大批戲劇化的影片。梅麗愛還把電影分成外景片,科學片,幻景片和排演片四大類。梅麗愛的代表作是《月球旅行記》。

3. 蒙太奇的發明者布賴頓學派

布賴頓(英國地名)學派的代表是英國的威廉遜和斯密斯,這二人最初是海濱照相師,後來成爲拍攝新聞片的攝影師。布賴頓學派對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蒙太奇。

4. 電影藝術的奠基人:格里菲思

格里菲思是美國著名導演。他吸取諸家之長,融會貫通,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電影藝術語言。他把紀實主義,技術主義以及其他藝術門類的有效因素熔於一爐,成爲電影藝術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

第二階段:接天蓮葉無窮碧——電影的成熟之路

此期只要是指從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開始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世界電影發展情況,約有30多年。

1. 色彩斑斕的法國電影

吐血手打!!!!!!

(1) 先鋒派電影運動:布努愛爾的《一條安達魯狗》

(2) 現實主義電影的繼續發展:雷諾阿的《幻滅》、《遊戲規則》

(3) “新浪潮電影”:特呂弗的《四百下》,阿倫的《廣島之戀》

2. 風格多樣的蘇聯電影

(1) 隱喻電影: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普多夫金的《母親》

(2) “散文化電影”:瓦西里兄弟的《夏伯陽》

(3) 潮落潮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四十一》

3. 美國電影的好萊塢——戲劇化模式

(1) 歌舞片:《爵士歌王》、《出水芙蓉》

(2) 喜劇片:卓別林系列片、《一夜風流》

(3) 嚴肅影片:《關山飛度》、《正午》、《卡薩布蘭卡》

(4) 犯罪片:《疤臉大盜》、《後窗》

4.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

(1) 紀實性電影運動:蘇聯維爾托夫,美國的弗拉哈迪,英國的格里爾遜,荷蘭

的伊文思。

(2)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羅西里尼的《游擊隊》、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

《羅馬11時》

第三階段:映日荷花別樣紅——電影走向巔峯

此期主要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結束期間的世界電影的發展狀況,雖然只有10多年的時間,但是由於電影已經擁有的完善的技術設備,進入了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電影走向了巔峯。

1. 意大利的“政治電影”

2. 紛繁多姿的哲理化電影

(1) 美國的一

(2) 推理電影

(3) 蘇聯的“思考電影”

(4) 新德國電影運動

3. 科幻電影

4. 民族化的日本電影

第四階段:不廢江河萬古流——衆聲喧譁的影壇

此時期主要指從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末的電影發展狀況。此期各種類型的影片雜然紛呈,多種風格佳作接連不斷,電影發展進入了一個真正衆聲喧譁的多極化時代。

1. 多元化的美國電影

2. 弘揚民族文化的英國電影

3. 走出低谷的法國電影

4. 前蘇聯的電影空間

三.重點問題

1.德國表現主義學派的特徵:(1)強調藝術是抒發個人情感、表現自我的工具,主張以誇張的、變形的甚至是怪誕的形式去表現藝術家的內心世界。(2)重視藝術效果,着力挖掘電影特性和電影表現手法,並在佈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3)受繪畫影響頗深,重視寫意,不求形式,強調藝術的假定性。(4)包含了濃烈的悲觀主義色彩,在表現人生悲劇、殘酷等方面,具有強烈的諷喻性。

2.中期的法國的先鋒派電影的基本特徵:以超現實主義爲主要特色。影片多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爲基礎,表現下意識領域中的夢境、幻想、錯覺、性變態等內容。

3.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特徵:新浪潮電影背離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徵:爲了滿足“自我表現”和“自由聯想”的審美需要,它多運用適合主觀想象,任意馳騁的“非情節”,“非結構”的形式,採用“意識流”,內心獨白、閃回、倒敘和技巧攝影等表現手法,去體現人的下意識活動中和內心狂亂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傷感、悲觀、頹廢、絕望的情緒。

4.蘇聯隱喻電影的基本特徵:(1)將蒙太奇的剪輯與全片的快慢節奏轉換完美的銜接起來,使影片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而又保持着敘事流暢的特點。(2)運用隱喻蒙太奇所產生的良好的藝術效果。

5.20世紀40~50年代蘇聯電影發生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真實性加強。(1)從人物形象的角度看,正面人物已經從“神化”走向了“人化”,反面人物也大體脫離了概念化和臉譜化的窠臼,從而令人信服的表現出了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2)從對衛國戰爭的表現角度來看,這些影片已經不再僅僅是把戰爭描寫成爲一種在偉人的領導下不斷走向勝利的過程,而是同時也寫出了人民的貢獻和所付出的慘痛,巨大的並且是難以彌補的代價。(3)從對蘇聯社會現實的反映角度看,不再是一味的膚淺而盲目的歌頌,而是有歌頌也有揭露,開始觸及到社會中的某些禁區和深刻的矛盾。

6.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主要內容:(1)集中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的抵抗運動,揭露法西斯勢力的兇殘,歌頌人民的英勇鬥爭。(2)集中反映當時尖銳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普通人切身感受的失業問題。(3)在描繪窮人的善良,不幸和困苦的同時,更多的歌頌他們的團結、鬥爭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7.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特徵:(1)基本採用單線結構,按時間先後順序敘述故事;(2)情節比較簡單;(3)重要人物比較少,注重在典型環境中塑造人物,通過日常細節刻畫人物。(4)大量使用非職業演員參加演出,以加強影片的真實感和地方色彩。(5)取消舞臺化的照明技術和攝影陳規,以拍攝實景和外景爲主。

8.意大利“政治電影”的特徵:(1)這類影片往往能夠比較深刻的揭示覆雜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具有鮮明的批判性。(2)“政治電影”的題材大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場面錯綜複雜,反映當前人們所關注的問題。(3)這類影片往往能夠在戲劇化處理的過程中,突出紀實性。(4)這類影片往往善於運用意識流手法,去更好的體現政治性主題。

9.日本民族電影的藝術特點:(1)多采用全景和遠景,極少使用特寫鏡頭。(2)用長鏡頭和大景深相結合,達到某種藝術效果。(3)多采用對稱靜止的正面構圖,將視點中心放在畫面的正中。(4)低機位攝影較多——這主要是源於日本民族的生活習慣,他們多坐在榻榻米上活動。(5)受日本民族繪畫的影響,風格淡雅幽靜。(6)喜歡用空鏡頭表現某種氣氛或涵義,充分體現電影鏡頭的表意功能。

10.美國主流電影的題材內容:(1)以反思戰爭爲主旨的影片。在這方面,尤其以越戰片所取得的成就最爲突出。(2)(3)宣揚個人奮鬥,高張人權和鼓吹婦女解放的影片。(4)所謂的“法庭電影”。這些影片總是讓律師或者檢察官在法庭上一展辯才,進行十分激烈的舌戰,法庭場面的精彩程度往往與舌戰的火爆程度成正比。

標籤:簡史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