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電影5.57K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1

前天看完了電影《十二公民》,感覺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過這種能讓人花時間思考的影片了,影片中,十二位陪審團的成員,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數學老師,有的士司機,有房地產的老闆,有學校門口賣雜貨的,有做保安的,這樣一個羣體,組成的陪審團,在辯論中,各自都從自己的角度發表自己的看法。匝一看,應該是公正公平的判決方式。但是,電影一開始,就冾如現實中一樣,表現出社會底層人員思考問題簡單,對生命的冷漠,甚至把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力,當成兒戲,花一小時去辯論是浪費時間。辯論開始,是十一比一的這樣一個局面,判定被告有罪。但是在8號陪審員抽絲剝剪的方式下,一條一條的將各種證據找出疑點,一條一條的.反駁,最終以12票通過,判定被告無罪。

電影結束,留給觀衆的, 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從電影中我卻感到一個更令人不安的想法,那就是這種西方式的大陪審團制度,本身也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首先,組成陪審團的人員是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文化層次,也是各不相同。那麼,在陪審團辯論中,那些思考不嚴謹、想法不周全的陪審團人員,可以直接被駁倒,直至忽略。最後留下的,就只能聽見社會精英的聲音。在辯論當中,社會精英們可以指鹿爲馬,把白說成黑,因爲剩下的人,根本不夠成辯論桌上的對手。最後,那個被告,是否有罪,就成了某些社會精英的意識形態當中的觀點,可以翻雲覆雨。其次,那些暴戾的犯罪分子,在被社會精英們翻雲覆雨的辯論後,重新走入社會,又成爲了這個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但這卻已經超出了社會精英考慮的範疇,社會精英們只是考慮辯論桌上的勝負。

這部電影,留給我的,想法很混亂,如何才能找到個正確的辦法,毫無頭緒。也許這正是導演們留給觀影者的問題。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2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是個令人深思的好電影。它的演員班子和導演與其他電影的不一樣,他的導演徐昂和演員何冰、韓童生等主要演員都是話劇界的老戲骨。他們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與表現更加深刻。

在這次討論中經歷大大小小的討論12次,第一次與最後一次投票結果更是天差地別。最開始一個人認爲富二代無罪,其他11個人都認爲有罪,最後一次全部認爲他無罪。在第一次投票的時候,3號陪審員問8好陪審員爲什麼投無罪,8號陪審員這樣回答:"我是覺得,這事我們不說清楚,想明白了,隨隨便便把手一舉,就把這孩子推到了死路上,這樣不行。"我們爲何對生命如此苛刻?因爲我們總是去相信,或者是選擇相信別人說的"事實",而不做深入的思考,而不做質疑了?就因爲如此,一條生命可能在無知的口水中淹死!10號陪審員說8號陪審員吹毛求疵,8號陪審員說:"決定一個人的生命,這不該吹毛求疵?"雖然這是令人震驚的"弒父案",但是人們好像只顧得去跟隨大衆的觀點,作爲談資,而忘了去關心事件中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只相信"既定的事實",而對真正的剖析卻當作沒事找事,都成了熱情的陌生人。

12位陪審員素不相識,職業也十分廣泛,有教授、出租車司機、房地廠商、保安等。在討論的過程中,也都牽扯出很多人的傷心事。3號陪審員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離家出走的兒子、4號做一年半冤獄,7號賣東西被保安追趕……一件案件的討論觸發瞭如此多的個人不願言說的事,而這些被引發出來的事有令人唏噓感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呀!除此之外,討論過程中還引發了地域歧視、冤假錯案、女大學生等敏感話題,使這部影片提供給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在第12次投票時,堅持認爲有罪的3號放下了個人的情感因素,投了無罪。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宣佈一個人有罪,除非證據確鑿!"這應該是我們看待事情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