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八佰觀後感集錦14篇

電影4.73K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八佰觀後感集錦14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

恨!恨!恨!我們的祖國曾受太多的打擊,有太多的傷痕和割肉之痛。爲什麼?只有戰爭、反抗才能換來和平。

從1937年7月7日那日開始,中華大地上,戰爭的煙火滾滾,中國軍人血濺雲霄,中國人民遭到了無數次的侮辱屠殺和野蠻蹂躪。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祖國的河山,如秋風掃落葉般的炮火在我們的母親身上留下千瘡百孔。

在這之前,甲午戰爭,日本依仗國家財政、軍事力量強於滿清政府。硬是將大批的軍隊運往中國,攻佔城市。中國戰敗,賠償日本大量白銀。但是日本野心未泯,繼續發展軍事,爲再次侵略中國做準備。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中國的土地上曾經樹立着“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警示牌;你們知道嗎?被日本人追殺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家園裏流連失所,他們留的血曾一度染紅了這片沃土;你們知道嗎?一雙雙渴望着自由、和平的眼睛在沾滿鮮血的武士刀下不瞑!

我憤慨,我無法原諒日本帝國主義在祖國母親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慶幸,我激奮,因爲,在那之後就是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

將日軍引入包圍圈,使其精良裝備無法發揮作用。山林、峽谷、巷道就是日軍的葬身之地。“西安事變”後,“國家臨到最後關頭,地無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奮起抗戰,以救國家生存!”,國共開始合作,萬衆一心,團結一致,全世界中華兒女一致抗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持久抗戰,採用運動戰、陣地陣、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作戰方法,使數百萬日軍陷入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八路軍利用地形優勢,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日本法西斯受到全人類的唾棄!

同學們!“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

四百還是八佰?到底是多少人在四行倉庫爲上海人和英國人拼命?是四百二十人,還是八百人?

看完電影《八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麼一個碩大的國家,整整好幾億人口,卻需要外國人來保護,我一點也不明白,當兵的是多麼一文不值,人在與不在,在人民眼裏到底算得了什麼?

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租界裏的人們,像看戲一樣看着對面死守四行倉庫的軍人們,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可誰又敢跑過去呢,有多少雙眼睛盯着橋,準備給過橋的人致命一擊,沒人敢去。最讓人心疼的,就是日本人說要三個小時攻下四行倉庫,租界的人在押賭注,另一邊的軍人們,一個又一個揹着炸藥包,點火!往下跳,一個接着一個!一個接着一個啊!“湖北通城李滿倉!”“我是……”一個又一個人,喊着自己的姓名,壯烈的犧牲!眼淚怎麼忍也忍不住了,他們都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怕死的。可是他們呢?他們連命都不要,帶着滿腔熱血,帶着滿腔豪情,在日本人的屍體中化爲灰燼!他們雖然沒怎麼讀過書,沒有學習過,但他們仍然知道,他們身後是國家!

第一場戰鬥過後,來了一名記者,問:”這裏是多少人?”小湖北說是四百二十人,可是連長卻說,這裏是八百人!四天,小孩瞬間長成了大人,大人呢?瞬間成熟穩重了許多,從一開始的膽小怕死,到最後的敢於犧牲,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啊?他們經歷了多少屈辱啊!還有兩天的時候,軍人們豎起了旗子,豎起的是五星紅旗!日本人開出一架飛機來掃射他們,想把旗子放下,可沒有一個人動,舉着旗子!死去的軍人,依舊扶着旗子,不讓紅旗倒下!

最後一天晚上,一位軍人唱起了戲,一句“整頓山河,待後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們,不正是那後生嗎?前輩們用血肉之軀,鑄成新的中國,我們就要用智慧的力量,推進發展,我們是一家人,是中國人,前輩們受過的恥辱不能忘記,我們會讓他們加倍奉還!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

管虎抗戰題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真實的上海淞滬會戰末期,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事實改編,再現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歷史時刻,通過獨特的視角、多緯度人物角色、宏偉的戰鬥場面、逼真震憾的場景、音效,贏得一片讚譽,好評如潮。

20xx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網中心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八佰》電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爲保衛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於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遊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爲了主權爲了民族而鬥爭,爲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4

星期五下午,媽媽帶我和妹妹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抗日愛國電影。它的名字叫——《八佰》。電影裏的故事讓我感動地哭了!

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的四行倉庫,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頑強抵抗日軍四天四夜而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處場面令我熱淚盈眶。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強盾,組成了一個大盾瘋狂向倉庫攻擊,想把四行倉庫鏟成平地。國民黨用槍打,無疑是以卵擊石。在這危難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往自己身上綁炸彈,跳下樓去犧牲自己,一個沒有炸死,第二個跳下樓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爲止。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軀和鮮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爲國家有用之人像他們一樣保衛這個國家。

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場面,讓我感動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的場面,因爲掛國旗是無疑是對日本人說的“三天拿下四行倉庫”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日本人開着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起來很憤怒,他們按原先的計劃一隊一隊護住紅旗不倒,第一隊倒下第二隊繼續上,他們用身軀護住國旗不倒。其中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着國旗也不讓它倒下,直到飛機被另一個戰士打跑了,但這個戰士不幸中槍犧牲了。這時我發現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淚浸溼。我對國旗意義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難過,有這麼多的英雄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這個國家,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爲生活在中國感到自豪,我愛中國!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5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着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爲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爲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鬥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着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裏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着這種必死的信念去禦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麼。爲什麼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爲每個中國企業,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後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6

“我聽到對面的樓裏有人在喊,父親說:‘那些人在保護我們’,我只記得那時候酒釀圓子很好吃,卻不記得發生了什麼”。

熒幕上炮火連天的場景看的我心驚肉跳,甚至都有一種想要找一個日本人打一架的衝動,即使我知道那樣是不對的。像我這種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會知道那種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觀看電影,我也能深刻的體會到當年的生活在那種情況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爲這就是家國情懷。

電影中的各個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實,開始很多人想當逃兵,但後來漸漸的變得勇敢了起來,最後竟加入了掩護部隊逃生的敢死隊,被人們稱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說,他們憑什麼算英雄,他們一開始可是想方設法的逃跑的人啊。對啊,他們是人啊,他們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說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裏百感交集;本以爲可以快樂的看完一場電影,但電影那沉重的內容卻讓我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而此時已經到家了,於是我決定玩會手機解解悶。正要的起勁時,我忽然想到電影中有很多人在對岸看着那些保家衛國出生入死的軍人,一邊說着軍人加油,一邊放着煙花說笑,對於這種隔岸觀火,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行爲我很厭惡;但我看了看自己現在的狀態:瞭解到這些沉重的歷史,卻不因爲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而用手機來麻痹自己。這和那些隔岸觀火的人有什差別?

其實,一開始那個吃酒釀圓子的人就象徵着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裏燈火輝煌的大城市裏,又有多少人記得那老舊倉庫裏曾經的戰火。

既然我們愛國,那就要多多少少爲國家做一些貢獻,而不只是在嘴上說說自己愛國啊!所以,我們要居安思危,懂得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7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

10月26日晚,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這是一項死亡任務。

當時,大勢潰敗,爲了保住大部隊撤退,留下了這400餘人,他們都是亂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後無名的英雄。

指揮官謝晉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

最後的陣地,便是後來的文具市場,曾經的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始建於1931年,五層樓高,曾是4家銀行共用的倉庫,毗鄰蘇州河,河的另一邊是租界。

站在最高處,可以看見國際飯店。

1936年3月初,卓別林攜帶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亞洲蜜月旅行,與梅蘭芳和電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藝界人士就在那座國際飯店談笑風生。

沒成想,一年後的上海,已陷入硝煙之中。

1937年10月,上級對謝晉元說:你們是孤軍,沒有後援。

這句話,等於間接的判了他們死刑。謝晉元帶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倉庫裏宣誓:此地就是我們埋骨之處!

10月27日,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但毗鄰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瘋狂轟炸。

悲壯的一幕出現了,對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蘇州河親眼目睹了這場戰爭,成羣結隊的人站在那裏爲對岸的將士們吶喊、助威。

有人舉着大黑板高呼,告訴將士們日軍的行動,當一個日本兵被擊斃後,岸那邊就會響起陣陣歡呼聲。

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愴,多年後,每當聽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裏除了泛着淚花,還有一種堅定且無法言說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輩之氣節和精神圖騰。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8

暑假裏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電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國民黨組織70萬軍隊發動了淞滬戰役,由於當時國家不夠強大,淞滬戰役失敗了。國民黨在大規模撤退以後,組織420人留守四行倉庫,爲上海抗戰保留了最後的希望,史稱“八佰壯士”。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的這種愛國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國人學習。如果我長大了,中日再發生戰爭,我一定會獻出生命,像那些英雄們一樣,奮勇保護自己的國家。我希望,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讓中國更加強大,永遠屹立在世界之林。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爲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爲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爲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有的戰士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影片儘量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着每一位觀衆,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動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你們都是好樣的。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9

週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這是影院復工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劇情主要是講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一戰我守軍利用有利地形,斃敵200,自己傷亡20。實際我守軍人數大概是400人左右,對外宣稱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管虎導演大場景的調度非常恢宏,場面營造相當出色,蘇河兩岸的地獄天堂,視效設計可以說比較完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錯,大投入,大製作,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爲深刻!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面是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一橋之隔,是光明與黑暗、百姓與軍隊、未來與當下、生與死的遙遙相望。一橋之隔,是這些小人物從懵懂到覺醒的成長;一橋之隔,也是個人融於集體、報效國家的蛻變;一橋之隔,同樣是中國人民從渾渾噩噩到獨立抗爭的思想轉折。

觀影途中,就聽見有窸窸窣窣的哭泣聲,很多人都被電影中的民族情懷所感動。看完從影院出來時,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我們整個國家!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0

在國慶前夕,我在單位的組織下觀看了電影《八佰》。《八佰》的故事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爲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電影很長,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數都數不清,觀影過程中口罩已經被我的淚水打溼。電影中有兩個片段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捨身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着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着,義憤填膺。

保護旗幟

儘管知道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日軍飛機低空俯衝,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用自己的雙手頑強地支撐着,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正是因爲壯士們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和前赴後繼的決心,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即便犧牲慘重,輸了性命,卻激起無數國人的愛國熱情。

電影播完了,故事講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無法描述,它會永遠保存在我的記憶中,滋潤着,盪滌着我心靈。致敬戰士!也致敬當年的愛國者!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1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電影《八佰》。在這之前,聽朋友們談論說這部電影很精彩,當我在影院坐了兩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看完後,內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歷史,繼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後,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退時,謝晉元團長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軍團卻堅決地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殺敵,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軍人的骨氣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其他縣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堅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華……他們卻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個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軍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母親的每一寸身體,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人類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的不變法則!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是怎樣的家國情懷,當國民黨軍隊都在撤退時,這羣人卻是當時的逆行者!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卻有讓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渾身捆綁手榴彈,縱身跳入敵人鋼板陣中的一個個“陳樹生”,早已抱着必死的決心投入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決戰,國難當頭,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不朽豐碑!

在戰鬥之初,生活在依舊歌舞昇平的租界裏的同胞,似乎還覺得此次戰鬥與己無關,但看到壯士們一個接一個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後,中華兒女骨子裏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發了出來,捐款、捐物……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支持前線的戰士們!愛國是需要傳承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的奉獻纔有瞭如今的太平盛世!

電影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很多,看完後我的內心很受觸動,被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感動,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願我們珍惜幸福生活,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願世界沒有戰爭。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2

電影《八佰》中,至少有三個角色將情感表達訴諸傳統戲曲。一個是小湖北,他多次幻想自己的哥哥端午是騎在白馬上趙子龍式的人物。另一個是李晨扮演的山東兵,愛好唱皮影戲,當歐豪扮演的端午把撿到的皮影修好還給他時,兩人還聊起趙子龍和光復漢室等三國演義話本。再就是團長謝晉元,他背後河對岸租界裏的戲臺上,起七年級直唱《走麥城》,四行倉庫鏖戰後換成了《長阪坡》。上述片段構成影片中一條看似不起眼的重要線索。

那麼,這條線索有何作用?《走麥城》《長阪坡》等傳統戲曲,在元末明初日漸興盛,是中國式市民社會的通俗文化。這種通俗文化伴隨中國社會近現代化,到清末民初在全國範圍達到比較高的普及程度。在抗戰初期,文化現代化遠沒有實現時,調動小湖北、端午、山東兵這些普通國家認同感的,依然是戲曲這些傳統文化資源。

因此,小湖北等人口中的光復漢室,是其對當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文化心理反應。影片也是通過這些來表達中華民族不能亡的同仇敵愾。所以,片中傳統戲曲看似下里巴人,其實連接着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身份認同。

市民社會的通俗文化在二戰前後,逐漸演變成大衆文化意義上的通俗流行文化,開始與現代傳播媒介緊密結合,例如電影和電視等。二戰結束後,這種通俗流行文化更加商業化。好萊塢也正是在二戰後,從通俗流行文化領域開始向外滋蔓,進而掌握世界範圍通俗流行文化的話語權。

當前全球範圍的新一輪通俗流行文化浪潮,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直播、短視頻和遊戲推動,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國經驗,也已經開始在許多領域與發達國家並駕齊驅。世界各國間的文化競爭日趨激烈。從《八佰》中的傳統戲曲,到今天的.直播、短視頻和遊戲等,其背後是通俗流行文化百年來一以貫之的發展脈絡,它們在相當程度上關乎一國的文化身份認同和文化軟實力。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3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爲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影片《八佰》講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戰役,又或者說它甚至算不上一場戰役,這只是身爲軍人的他們猶如困獸一般最後的堅守、支撐,堅守着他們身爲軍人的榮耀,支撐這國人對這場戰爭的希望。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時也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認爲這是導演的一種渲染手段,爲了讓影片達到悲壯的感覺,可是這部影片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鬥,它從開場就已經註定了是以悲壯而結束的,如果你以“升旗”爲中心點上下串聯來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對岸的羣衆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遠離這個悲壯的舞臺,安安靜靜的當個觀衆,升旗之後,逃跑的人不逃了,羣衆開始應援,大家都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士兵們雖然還在被動的防守着,但是士氣、心氣卻完全提升到了極致。中華民族的崛起,正是因爲有着一羣這樣不怕犧牲、勇於犧牲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就而成的,同樣坐在影院的我們也不是看客,因爲只有我們把我們心中的旗升起來,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國是一個苦難的時代,但是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抗爭,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勇氣展現出了我們不畏強暴、敢於橫掃一切來犯之敵的氣勢,我們要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喚起我們每個人內心中對和平的堅守,更是爲了從歷史中汲取我們前進的力量。

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4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和燒結廠的同事們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闞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說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澱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說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後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當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裏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嚮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爲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爲我們美麗的特鋼,我們的德龍集團貢獻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之所用在闞總的帶領下會建設出一個更美好的新特鋼!在廠領導的推動與鼓舞下我們會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