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通用7篇)

電影1.67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通用7篇)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1

今年春節,我和姐姐、弟弟一起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片名叫做《流浪地球》。電影場面非常震撼,視聽效果非常精彩,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可以說這是春節期間非常火、非常棒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爲了拯救地球,開啓“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着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主人公劉啓帶着妹妹韓朵朵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穿着換來的航空服,偷偷跑到零下80多度、漫天飛舞着雪花的地表,偷着姥爺的車卡啓動了運輸車。在行駛過程中,車輛即被救援隊徵用,負責運輸火石前往杭州供發動機使用,以阻止地球被木星吞噬。

在運送火石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地震,山崩地裂,十分危急,歷經千辛萬苦,有的救援隊員被凍死,劉啓的姥爺也犧牲了。當國際空間站要求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進行休眠時,他爲了人類和自己親愛的兒子,毅然放棄了休眠,積極與聯合政府進行溝通,展開拯救行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面對地球即將消失的危急局面,大多數人選擇了與家人團聚,當聯合政府放棄劉啓和韓朵朵提出的拯救地球方案後,救援隊伍也離開了工作崗位,人們不再相信還有挽救的可能,有的人選擇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想吃家鄉的美食……地表處處充斥着黑暗、絕望和死亡。但中國救援隊依然堅定信心,充滿希望,前往發動機總部,動員所有力量把火石推入發動機。通過韓朵朵一遍又一遍的呼喊,其他國家的救援隊被中國救援隊奮不顧身、不畏艱險的精神所打動,紛紛調轉車頭,奔赴發動機總部,與中國救援隊一道加入救援行動,齊心協力將火石推進閘門,併成功發射到木星。在火石發射的火焰仍到達不了木星的緊急關頭,中國航天員劉培強選擇犧牲自己,駕駛空間站衝向木星,利用空間站剩餘的幾千噸燃料撞向木星產生強大的爆炸能量,助推地球遠離木星,最後人類得以拯救。

電影故事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希望。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團結起來,中國就有希望,人類就有希望。那些爲了人類做出傑出犧牲和貢獻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2

第一次佩服劉慈欣,是看完了他的《三體》三部曲後。第二次,便是有幸觀賞了這部《流浪地球》。現在總會有很多人批評國內的科幻片毫無技術可言,無法帶給觀衆們極致的視覺享受和腦洞大開科幻情節。那麼這部《流浪地球》幾近完美契合這些人對科幻片的理想型。

素有“中國科幻之父”之稱的劉慈欣,這一次把讀者和觀衆們帶到了太陽即將毀滅的前夕,人類爲了生存,踏上了逃離太陽系的征程,這一計劃稱作“流浪地球”。這一次技術方面一改常態,開片短短几個鏡頭和幾句臺詞便把觀衆帶入到影片的背景中。整場下來,觀衆身臨其境,意味無窮。

這部電影主要圍繞了父愛和使命感兩方面展開。影片中吳京扮演的宇航員劉培強與兒子劉啓長期分離,兒子的叛逆,父親的無奈,最後被相同的使命感召喚,齊心協力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任務,犧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

令我最深有感觸的畫面,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劉啓一行人面對聯合國發下的“地球死亡通知”,在其他人全部選擇放棄的時候,毅然決然去實施成功率爲0%的方案。看到這,腦海裏涌出一句話,什麼是英雄?是那些流着淚,看清前方的磨難,繼續走下去的人。正是他們這份不甘,用肉身挑戰大數據和物理推算。將希望一點點掰了出來。最後用絕對的0%造就了不可能的100%。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來說:“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這真的是一部非常震撼的影片,一部稱作中國好萊塢的大片,各位小夥伴可以抽空去電影院體驗一下劉慈欣的科幻世界。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3

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一定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而且反響熱烈,口碑爆棚,堪比戰狼當時的電影神話,引爆了中外媒體。很多觀衆被經典臺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逗得捧腹,又因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淚流滿面。在內行人的眼裏,《流浪地球》已具備了知識結構、邏輯關係、視覺特效、人物命運、科技倫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國產科幻電影,實現了整體性的進步。

我爲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的里程碑這些詞彙而自豪的同時,更感到震撼的是電影里人類環境變遷的.描繪。隨着人類流浪計劃順利進行,呈現給我們觀衆的卻是一個環境被嚴重破壞、地球家園滿目瘡痍的場景。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旦某一物種的消失造成食物鏈一環缺失,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過去25年有3萬億噸冰融化,而其中一半是最近五年內融化的。

最近這幾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覺到地球氣候異變。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捲風,去年八月九日也創下百年最高溫38.7°C。這一切讓人不禁要問,地球究竟怎麼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饑荒、乾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可能,不久的將來,流浪地球真的有可能發生。這也引發了人類自身的思考。環境類話題也是雅思寫作考試的常見考點,也是學生們詞彙掌握相對薄弱的部分。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環境問題,因此有人認爲簡單的生活方式會保護環境,即低碳生活,然而人類也可以依靠科技帶來的便利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責任在於政府、大公司還是個人;動植物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裏,等等。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4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這便是《流浪地球》這部小說富有詩意的開頭,一段富有旋律的樂章,而沉浸其中,令人久久無法釋懷的,除了人心,還有小說的內容。

在這部小說裏面,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所有的人都沒有能大幅度地改變歷史,正如人們不能操縱太陽氦閃隨便爆發一樣。而這個小說講述的故事也是在科學界和科幻小說界老得不能再老,甚至都有一點發酸的問題——太陽爆炸,地球何去何從?全書講述地球逃亡的過程則近乎瘋狂——人類通過岩石,以重元素核聚變的方式將它們轉變成燃料,而用無數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來消耗這製造出的大量的能量。每個發動機都堪比甚至超越當今地球上最高的山峯。就這樣,人類帶着地球上路了。

從能量角度上看,這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地球造成的電磁脈衝如果想要推動地球並且快速到達半人馬座α星,大約需要消耗五點五四乘上十的三十一次方焦耳的能量。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將會導致地表被掏空,地球的地貌發生變化。

當然,從時間角度上看,這也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別的方法需要的時間十分短,只需要僅僅幾十到幾百年,而這個方法需要幾千年的時間纔可以成功,由此可見這種方法的不易性。另外,這種方法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危險性,要是一旦失敗,人類便沒有了任何活路,別說移民星球,就是在飛船裏面苟活也不可能了。但是,這種方法卻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它沒有改變人類的倫理,也沒有改變人類的價值觀。

在很多小說家的筆下,也有許許多多人類逃跑的辦法,但是由於品種內容雜亂無章,這裏不再一一列舉了,但是細細看去,纔會發現流浪地球和其它科幻小說裏面描寫的人類在歷經文明災難的時候做出的逃跑大不相同。在其它的小說裏面,人類不是異化了自己的身體就是異化了自己的靈魂。而在《流浪地球》裏的人類,並沒有賦予自己一個無比強大的身體,也沒有歪曲各種人性。可以說,這是最符合人類價值觀的一種逃亡方式。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5

“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

在那個家園危如累卵,人心惶惶的年代,想要做一個高貴的人不需要太多的名利和金錢,紊亂的秩序中,希望遠比這些可貴。

《流浪地球》作爲一部科幻小說,不僅把震撼人心的科幻場面渲染得氣勢恢宏,還把複雜的人心描寫得淋漓盡致,這是這部小說的成功之處。恆星氦閃的恐懼,對氦閃結論的猜忌,飛船派引起的叛亂之火……流浪旅途幾經波折,全人類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被泯滅。理性是脆弱的,人性的光輝、軟弱在這一刻相繼綻放……

想要讓一個人保持理性和希望不難,但想要讓幾十億人延續希望至五百代就難了。是什麼讓身處末世的人們堅持生的希望?是藍天,白雲,翻騰的海浪,更迭的四季,是我們身邊尋常而又正常的一切,被遺忘的原來的地球。人類對原來家園的思念永遠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地平線上的太陽,足以讓末世的人們瘋狂。

“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中離開了母親。”地球是全人類的母親,是人類不能放棄的希望。小說中透露出濃濃的中式家國情懷,“希望”是全書中出現最多的詞語。推動行星發動機運轉的是萬噸的燃料,推動人們拯救地球的是這些希望。儘管被叛軍攻陷,逼入絕境,流放寒冷的地表,生死存亡之際,聯軍還是堅守前往比鄰星,恢復地球生機的信念。堅守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爲了後世千秋萬代的繽紛,這一切就是值得的。

不同的人,在堅守不同的希望,希望的可貴,在於它能給人們堅持走完自己所選道路的無窮動力,給予人們毫不退縮的勇氣。

而我們呢?我們堅守的是什麼?我們應該堅守什麼?我們是社會的新鮮血液,未來必定得爲國家扛起新時代的大旗。處於優越的教育環境,享受國家帶來的優渥資源,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該是我們要堅守的希望,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今朝,我們把目光投向夜空,以希望爲方舟,滑動堅守的雙槳,追逐不可觸碰的星辰大海。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6

上週,我有幸觀看了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其中的科技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你能否想象未來的某一天,廣袤的地球上,幾百萬架火箭同時飛離、浩瀚的宇宙中會有一個能夠同時容納幾百人的龐大的空間站?《流浪地球》中就展現了這樣的一個空間站。

面對太陽的迅速膨脹,地球上的生物面臨着滅絕的危險,人們不得不採取行動,集中所有國家的航天資源,在宇宙中修建大型空間站。幾百萬架火箭同時從地球上的各個國家、地區、角落飛起。他們如同發現獵物的獵豹,如同盛夏綻放的煙火,殘留在空氣中的白煙還未散盡,卻已看不見火箭的影子。幾分鐘後,漆黑的宇宙中劃過一道白光,接着,數以萬計的白光劃過黑暗,宇宙被照成了白晝,飛船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空間站已到達,準備對接。”提示音在各個宇宙飛船中陸續響起。龐大的飛船隊伍快而有序,精準地與空間站完成對接。

看到這我睜大了雙眼,被這萬千飛船劃過的壯觀景象所震撼,更被科技的力量所折服。除去影視中這些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現實生活中的科技成就還有很多。

例如,前幾周我在新聞中聽到一個團隊研究出一個只有頭髮絲大小的芯片。通過植入腦內來治療腦部疾病,而且不會引起人體排斥,雖然還未做過人體試驗,但令人感到驚訝。再比如:國外的一個國家在今年上半年將實現空間站的商業運行,這預示着僅僅只能出現在幻想中的太空旅遊,將要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這些科技成就僅僅只是萬千星辰中的一顆。他們來自於一位又一位科技創作者辛苦付出。我們感受到震撼的同時,作爲祖國的未來、世界的新鮮血脈,我們不僅僅要學習這些科技創作者的精神和品質,更要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用努力書寫交給世界和祖國的答卷。

相信世界,在新一代的努力下,能容納幾百人的空間站和萬千飛船劃出宇宙將不僅僅只存在於某人腦中或科幻片中的鏡頭,而是確確實實、真真正正存在的事實。那不是在遙遠的未來,而是在不遠的將來。

看《流浪地球》電影有感7

我是不喜歡科幻題材的小說的,說起中國的科幻,是繞不開《三體》的。十多前《三體》成名的時候,我買過實體書,手機上也下過電子書,無奈沒有一次是完整看下去了的,可能女性天性對這類題材的書沒興趣。這兩年沉迷耽美小說,不可避免了接觸到耽美大神級作者priest了。她的最新作《殘次品》是一本構架宏偉的未來星際長篇科幻作品,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看完的一部科幻作品。

《流浪地球》的賣點之一就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的作品了。科幻小說、電影在中國都是小衆作品,以前看過的科幻災難性作品大都來自美國,大多是以拯救地球爲題材。而這一次,《流浪地球》不僅僅侷限於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類,拯救我們幾千年人類的文明。現在我們也不再避諱說地球的毀滅,就是太陽從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自然書裏就在說,現在的太陽是中年的太陽,那麼有一天,億億年之後或許就是太陽的老年、終年,以太陽爲中心的太陽系,及至我們的地球也有毀滅的那一天。《殘次品》作品的構架中,地球已經是遠古地球時代了。

原著中的文字轉化爲視覺呈現、想像成爲影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感謝《流浪地球》還是比較成功爲我們呈現一個視覺感觀上的盛宴,宏偉的空間觀、精密的太空倉、別有洞天的地下城,鐵甲洪流般的運載車.....讓一切物理上的東西活化成情感,還有參與其中的人類,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生一死的幸福。

影片的最後,吳京帶着整個空間站作爲火柴點燃木星。空間站上有三十五萬個受精卵,有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所有的DNA,就這麼帶着這些東西燃燒殆盡了……我是不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雖然是文學創作,可以有適當的想像和誇張,但是作爲地球的小我怎麼也得爲人類的繁衍和文明讓步吧,其實換一個方式,留下這些東西在空間站,分出一個帶着三十萬噸的燃料倉點燃木星不就可以了。

我想,作爲水和二氧化碳組成的碳基生命的人類是脆弱的,我們沒有花草樹木的逢春再生,沒有鋼鐵磐石那樣能遭受千捶百鍊……但是碳基生命的人類也是最堅強的,我們有着可以爲之犧牲自身的家國情懷,有着親人愛人牽牽拌拌的繞指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