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活着電影觀後感

電影3.06W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着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着電影觀後感

活着電影觀後感1

又看了一遍電影《活着》,這部94年的片子總能讓我內心掀起波瀾。餘華寫在書中的結局是福貴孤身一人趕着老牛福貴,在落日的餘暉中留下一抹憂傷的身影,讓人看讀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而電影的結局有家珍,有二喜,有饅頭,也算是個比較讓人放心的結局吧。而我想說的是,生命可貴,世事無常但卻一環連着一環,命運讓人唏噓不已。

憂傷的開始,似乎冥冥中決定了悲哀的後來。電影的開頭就是紈絝子弟福貴不聽妻子的勸告輸掉了全部家產,父親氣死在搬去破舊的房子的當天。之後福貴決定好好過日子,但卻被抓走,在福貴終於活着回到家時,發現母親已經去世,而自己的女兒只會看着自己笑卻再也不能說話。後來,福貴的兒子有慶被好友春生開車撞倒的牆砸死,不知道是命運的捉弄還是巧合,文革時,他的女兒鳳霞在那間曾經放過有慶屍體的病房生孩子難產而死。

影片的結構非常清晰,片中的人物深深受到了當時時代大背景的影響,時代氣息極強,是時代讓福貴這種小人物的命運變得悲慘,其中也深刻反映出當時時代的現狀,也反映了他們的生存狀況。當時的內戰,建國後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文革讓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慘的是平民百姓。而讓我最感動的就是,被抓去當壯丁,然後又稀裏糊塗的被共產黨抓去當俘虜的福貴,一直沒有放棄生存的慾望,他是踩着別人的屍體活了下來,爲得就是與家人團聚。當一個人求生的慾望如此強烈之時,可知當時連生命都不能保障,人的生命更顯得珍貴。妻子家珍一直對福貴不離不棄,爲的就是和福貴過安生日子,這種堅持讓人感嘆,她是福貴的精神支柱,生活雖艱苦,悲劇一再重演,但是他們對未來仍充滿期待,堅信着日子會越過越好,這種心態,實在令我佩服。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也不知如何定義自己的命運。我不相信宿命論,我相信我們每走一步路都深深影響我們的未來,即使外部因素不可護忽略,但命運是最終是自己把握着。那就認真生活吧,用心過好每個或平淡或轟動或無奈或驚喜的日子,去做想做的事,去追未完成的夢,即使沿途會受傷流淚也不要輕言放棄,就像鳳凰涅盤,至少痛過之後是重生。

活着電影觀後感2

今天下午看了部電影《活着》,葛優和鞏俐拍的。

是啊,“活着就是幸福”其實是一句很無奈的話,看了這部影片,我的思緒難以平復,人生來就像____所說的是有原罪的,佛教中也說因爲有業力所以纔會投胎爲人。人活着其實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南師說過人這一生就是這樣糊里糊塗一輩子所謂“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地活着,又不知其所以然地死去”。

當然這樣說是很消極的,因爲每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來必定要死亡,道家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對人生的生死問題看得就很透徹了,所以人有的時候是很奇怪的,爲什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會讓人們高興,而一個生命的死去又會讓人們痛不欲生呢。所有的宗教都在談論這個問題,只有佛教講的最徹底最圓滿,出生是因爲因緣果報,活着是讓人領會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後去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和等級,而死亡則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死後又被這股業分吹往六道中的某一道,所以佛說的六道輪迴是真實存在的,因果也是真實存在的。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人們卻利用愛因斯坦的理論製造出了殺人武器原子彈。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走入宗教,並十分欣賞佛法,愛因斯坦曾說過:“佛法是最圓滿的科學,是最高的獨一無二的真理!”。因爲科學把人類誤入歧途,卻無法自拔,醫學發展到現在這樣一個高度,卻產生更多的讓人類束手無策的疾病,科學到現在還是無法解釋出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這樣一個生命科學的問題。

到現在,世界大國都掌握了核武器,一旦爆發世界大戰,則人類將自取滅亡。這樣看來科學能解決問題嗎,連最基本的戰爭都解決不了,又有何用呢?!所有的一切問題都歸結於人心,人的道德問題。如果道德缺失,人心不古,那麼科學越發展下去,只能是越把人類推向毀滅的邊緣!

20xx是瑪雅曆法中所說的本次人類終結的時間,誰也無法斷定瑪雅人說的是不是事實。如果是,我們這些正走在通向20xx時間道路上的渺小的人類又將何去何從?是在這短短的1年多時間裏盡情揮霍,還是去利用好這不多的時間努力思考生命的問題並找到真理?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也”,找到了道,我們的生命就有了正確的指引和方向,就不會迷失。就像一盞明燈,帶領我們在生命的時空中遨遊,找到自己最終的歸宿。

活着電影觀後感3

餘華棄醫從文,這與魯迅相同,後成了一位名振海內外的作家。我是看了小說《活着》後從內心肅然對他敢於直面現實而起敬,這與魯迅又儼然相同了。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着”的: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盲目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我贊同他的.觀點,面對當今社會如此多的貪官污吏,我們也不應該苛求作家有多麼高遠的社會責任心,他能勇敢地再現歷史,就足夠了。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後,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誇張地說,看《活着》小說和電影,我都是含着複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着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餘華的《活着》通過徐福貴有些超脫的敘述,故事沿着倒敘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說故事是虛構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於廣大農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爲什麼要活着……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說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說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爲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說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爲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爲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活着電影觀後感4

語文課上,老師湊出了一下午的時間給我們看電影,名爲《活着》,電影活着觀後感。

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小說我沒有讀過,據說很沉重,不過通過這部電影已足以感受心頭之重。

《活着》淡淡的兩個字,平凡的百姓的平凡故事。《活着》到底是爲什麼而活着?片中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着女兒鳳霞回孃家。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後,家珍帶着女兒及手抱的男嬰有慶回家,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福貴先被國m黨拉俘當兵,後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慶幸一家團圓。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後剩下的惟有活着……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m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說:要活着無論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優的活着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着的縮影,觀後感《電影活着觀後感》。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爲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爲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着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爲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爲什麼活着,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

活着,難啊,要活的堅忍不拔,偉岸不動,難啊,福貴看似弱不禁風,細皮嫩肉。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下有誰能心平氣和地承受!活着很無奈,有很多事不能阻止,因此而喪失痛絕一直兢兢業業地活着,卻可以一瞬間把你打回原形,身上猶如揹負着萬砘巨石,爲它而發泄,發狂、發瘋。

電影最後富貴的外甥孫給了我們最後的希望。所有的話語都匯成了那一句像兒歌似的略帶疲憊的而又韻味悠長的話語:小雞長大之後就會變成鵝,鵝長大之後就會變成羊,羊長大了就會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一切都好起來了……

看完這個電影,我們會明白自己是多麼幸福,我們不再需要太多,我們活着不僅爲自己,還爲了愛着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着的人!

活着電影觀後感5

已經記不得朱自清的背影了,但是看這部片的時候,爸爸的背影在我腦海裏若隱若現。當老丁的女兒與老丁在東京相見又分離的時候,我想到了第一次出遠門上大學時的情景

因爲喜歡雙重喜慶、喜歡山,我跑到了重慶,兩天一夜的車程很事實地告訴了我這是5000裏的遙遠距離。我們是報名前一天到的,我們也去了當地的一些景點,比如朝天門、比如瓷器口,第三天下午,爸爸要買回程的票了,我一人坐在教學樓的臺階上,顯得那麼無助,聽着來來往往陌生的、聽不懂得語言,看着跟兒女道別的家長,第一次,我覺到了孤單的可怕,於是我抱頭大哭起來。過往的學姐學長還以爲我出什麼事了,都停下來安慰我,還特意找了山東的老鄉來跟我說話

老丁送女兒只能到成田站,一路上父女眼淚相向,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什麼是相對無語,惟有淚千行。下車的時候,女兒不敢回頭看,爸爸走的時候,我不敢去火車站送,道理是一樣的,我一向討厭分離,一向不喜歡送人也不喜歡被人送,因爲我始終願意一廂情願的以爲沒有告別就不曾分離。

老丁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爲他隻身國外開始了改變下一代命運的賭注。其實在國內,對於千千萬萬努力改變生計的父母而言,也是如此。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纔會有出息。可以說,父輩偉岸的背影毫無例外的成爲了我們向上走的墊腳石,努力賺錢供我們讀書,努力給我們最好的生活。

我自認是個特別懶的人,家裏的事我從來沒有操心過,也沒有什麼可操心的,因爲父母已經處理的很好了。從小到大,凡是我爲家裏做過的活兒都是有報酬的,有時候是一瓶可樂,有時候是炸雞、烤鴨一類好吃的。對了,我想起小時候,逢年過節有好吃的,父母都給我留着,印象裏,爸爸都很喜歡吃骨頭,媽媽則不喜歡吃肉,長大了才知道不是真的不喜歡而是不捨得,以至於我吃雞肉吃到傷胃,此後很多年都不再喜歡吃。

高中的時候全日制寄宿,身體不好,每次週末回來,爸爸都會買我最愛的全羊湯、粉皮雞,還給我做很多好吃的。其實我一直覺得爸爸很嚴厲,我倆沒有多少感情,甚至他連我上高几、多大都不知道,按照五行的說法,我倆相剋,所以小時候他在外邊多,見得少,大了我從中學開始寄宿,所以見面也很少。

或許,有時候,父愛需要長大了纔會明白,因爲它不像母愛那麼直接,一直在血液裏流淌。父愛更多時候是一種擔當,嚴厲的面孔下,掩藏的可能是一個慈祥的心,想靠近我們,卻又在表面疏遠我們,因爲他是一家之長,他得能把我們鎮住。

活着電影觀後感6

特別關注上面推薦了一部紀實電影,是一個日本籍的華人耗時十年完成的一部片子。名叫含淚活着,記錄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打拼的事情。據說這部片子在日本引起很大轟動,很多人因此改變了對中國人的看法,覺得中國人原來可以如此了不起的努力工作,而在這以前,他們眼中的中國人是懶惰的,現在,這部片子甚至成爲一部勵志影片。

這是一部系列片,其中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叫丁尚彪的男人,89年借款3萬,撇下妻子和上國小的女兒獨自去日本學習,92年通過打工還清借款後,又產生了新的目標,就是要掙很多錢,讓女兒能出國留學,去最好的學校。於是他每天打三份工,刷碗、掃地、廚師,每天晚上工作到點,沒有地鐵了才步行回家。深夜在一個8平米的小屋吃着最便宜的飯菜、用塑料布圍起來當澡堂洗澡、沒有買過新衣服、不敢亂花一分錢。他最高興的事就是每月給家裏寄錢。20xx年!他這樣堅持了20xx年。這期間他與家人僅有兩次會面,一次是與女兒終於考上紐約州立大學,在日本中轉停留了24小時。第二次是與妻子相聚。因爲妻子要去紐約看望孩子,在日本停留72小時。這時,他已經整整20xx年沒有看到妻子了。當妻子看到他拿出結婚用的紅枕套時,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20xx年後他的頭髮稀少,牙齒稀鬆。儼然一個老頭。此時孩子終於學業有成,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可以回家了,上飛機回國的那天,他的淚水才第一次暢快的流淌下來。

電影的結尾是字幕,說現在他們在上海買了新房子,和妻子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也哭了,但是心裏有點不舒服。第一,老渡以爲家庭奮鬥,但不需要這麼多年,至少後來的5年我認爲沒有意義。就像他女兒說的,別的孩子都是靠自己打工掙學費,爲什麼他要犧牲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僅僅爲了幫女兒實現目標?那麼。自己在哪裏?這是女兒還真爭氣,如果女兒不爭氣呢?意義在哪?第二,這只是少數的中國人。我的生活圈子裏,就從來沒見過打兩份工的人。一份工作,他們都不夠盡力。尤其是年輕人,對金錢的渴望好像沒有那麼強烈,或許他們有父母,可以張嘴要。我和朋友說起我的感受,他們說是由於中國國情的原因,在中國,打這種底層的工累死也不可能有豐厚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