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旅遊

金溪最好玩的旅遊景點

旅遊8.79K

旅行說走咱就走,風風火火觀四方,萬水千山,只需要一個行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金溪最好玩的旅遊景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金溪最好玩的旅遊景點
  1仰山書院

書院位於金溪縣城王家巷,始建於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該院爲南宋朱熹與陸九淵曾經講學過的崇正書院遺址。書院右側“先儒祠”是清代生員祭祀鄉賢象山先生之所,現書院建築面積1078平方米,構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級保護文物、縣文博所辦公之處。

陸象山,名九淵,字子靜,南宋金溪青田人,是與朱嘉雙峯並峙的理學大師、中國“心學”的創始人。明代王(xiao)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爲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現-化行政部門批准,仰山書院成立了“陸九淵紀念館”,長期展出陸九淵生平圖片,收藏了各種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詠象山的詩、詞、楹聯等。

  2疏山寺

疏山寺古剎位於撫河右側,距江西省金溪縣滸灣鎮四公里。寺週五峯錯落,風景優美,寺前平川五百餘畝。青山似黛,綠水長流;疏山八景,如詩如畫,真乃人間仙境。疏山寺始建於唐,重建於明,大修於1981年。唐中和三年,撫州刺史危全諷上表朝廷撥銀籌款,同年唐禧宗御筆親書“敕建”二字,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門前。及成,十方信士雲集,僧衆千名,佛像三千。斗轉星移,時光流逝,本寺幾經倉桑。明洪武二十八年欽命北京龍虎寺道性禪師來寺爲主持;清初,朝廷又派杭州雲隱戒顯0師爲本寺方丈。本寺名揚於海內外,歷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留下不少的著名詩篇,唐禧宗、宋太宗、宋真宗書寫了御扁;王安石、曾鞏、湯顯祖、晏殊父子、陸游、陸象山等詩人墨跡甚多。今日疏山,蒼松翠柏,綠樹成蔭;青竹繁茂,奇花似錦,“風景這邊獨好”。

  3何源太山東峯峽谷

何源太山,又名崖山、天門嶺,位於金溪縣何源鎮東部,距離縣城35公里。這裏諸峯聳翠茂林修竹、峽谷縱深瀑布連羣,是南昌、撫州、鷹潭等金溪縣周邊縣市週末戶外運動、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何源太山主要有高冠峯、天門嶺、中源寺峯、東峯、蒸蓋嶺、筆架峯、騎馬降等高峯,其中筆架峯海拔1364米爲金溪之巔。目前山中開闢有高冠峯與蒸蓋嶺兩條登山線路,路況良好,適合有一定戶外經驗的驢友。高冠峯頂崖壁險絕、古鬆盤踞,俯瞰何源,屋舍儼然,是登高抒懷的理想之峯。

另外,山中還有六條主要的大峽谷,其中以東峯峽谷和王家山峽谷亂石成趣,瀑布衆多,最爲適合溯溪觀瀑。春夏之際降水豐沛,諸多瀑布蔚爲壯觀,其中龍嘯瀑布、玉女瀑布、冷風瀑布最爲奪目。是夏日清涼避暑的理想之地。

自2010年後由當地村民宣傳並開闢出兩條登山線路和兩條溯溪線路,如今何源太山逐漸成爲戶外運動、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由於何源太山沒有開發,山中沒有任何基礎設施,所以大家在遊玩時要格外注意安全,尤其不要獨自入山。山中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所以初次進入山中最好能有當地的人作爲嚮導。比如何源村南園農家樂的主人等,這些人接待過很多遊客,嚮導經驗豐富。

目前何源村沒有專門的停車場。門樓處可以停5-7輛車,大巴車可在清九公祠處停一輛。如果直接駛到東峯峽谷中可停小車6輛左右。王家山峽谷沒有空地可停,只能在路邊停幾輛。

  4東源曾家村

東源曾家村位於金溪縣琉璃鄉以北偏東5公里處,爲琉璃鄉與陳坊積鄉交界處,距縣城29公里,地理位置較優越,交通較爲便利。

古村選址於丘崗地帶,遠村峻嶺交錯,村外田園平沃,村後竹林茂密,村東溪水潺潺,村北一河橫穿,風景秀麗。現存各類明清傳統建築74棟,其聚落形態清晰完整,是一個明清建築羣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公佈了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東源曾家村榜上有名。

古村現有居住人口220戶,1100人,絕大部分爲曾姓,是曾鞏堂兄弟洪立公後裔,也是人們尊爲“宗聖”的曾子(曾參)的一支嫡傳後裔。據《東源曾氏宗譜》記載,曾子的43世孫曾?由南豐遷中宋,46世孫元龍從中宋遷模橋,49世孫子賓從模橋遷東陽書院。爲紀念南豐祖曾洪立葬於南豐東源,而改東陽爲東源,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自民國至今,該村人文氣息濃厚,才俊輩出,共出現教授、博士、高級工程師、主任醫師等高級知識分子20餘人,其中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故有“教授村”之稱。

古村座北朝南,沿着巷道,依地勢從高向低。南邊一條小公路從東門仙師殿到村西新牌坊,長約500米,寬4米,與之相平衡的.是村內南邊主石街,爲村內主要幹線。街邊有一排水溪溝,砌成一節節船形,一頭大一頭小,艘艘相接成蜿蜒之溪。村居縱深約200米,九條青石小巷從北門、西門放射狀的直通南邊主石街,使全村呈摺扇狀打開。

古村有着科學完善的村落系統。大部分屋頂是硬山式屋頂,高高的馬頭牆、不同形式的風火牆和村口水塘,都起到很好的消防作用,構成了完整的消防系統。每棟房子順着巷道都有或明或暗的排水溝,水從排水溝流入水塘,再由水塘流向村外,形成了完整的排水和防潮系統。總門樓和圍牆是第一道防禦,水塘是第二道防禦,排水溝是第三道防禦,石質牆裙是第四道防禦,構成了完整的防禦系統。

古村建築,主要由一條東源街,又稱直街,向西北方向分支出六條90米以上的巷道,巷道均用青石板與卵石鋪成,巷道之間又有小巷相互連通,蜿蜒向前。古村分佈着九大古民居聚落羣,每個聚落羣屋屋相通,就算雨天往來其中也不會溼鞋。每條巷子和弄道都有或明或暗的排水溝,順着巷道,依地勢由高到低古建築自北向南有序排列,即使傾盆大雨地面也不會積水,即使梅雨季節屋內也不會發黴。

村內現存明清古建築74棟,其中明朝建築5棟,古井4眼,古樹10株,古橋1座,古石刻2塊,舊石板共長2138米。“豢靈護應”古廟、“中議世第”官廳、“秀啓南豐”宅第等三處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棟古建外牆上的石質花窗,雕花紋飾圖案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屋內柱礎,每棟各不相同,同一棟之間不同柱礎的雕刻造型和圖案又各有特色。大門上方的石雕和磚雕更是巧奪天工、美侖美奐,有的綜合圓雕、鏤雕、浮雕、透雕等各種雕刻藝術爲一體,給人以鬼斧神工之感,屋內屏風、窗戶、雀替、樑架上的木質雕刻也是各顯神通,將“馬上封(蜂)候(猴)、一路(鷺)青天、一瓶(品)富貴、一束清廉(蓮)”表現得淋離盡致,做到了“凡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村內明清建築以二層式“官廳”建築最爲精緻,四堂直進、九道天井。內有住房、接客廳、繡花樓、花園、魚塘,門楣上分別用行、楷、隸、草書等4種字體鐫刻的“大夫第”、“奉進世第”、“三省居”、“清藹軒”等字樣,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目前該建築內部已經倒塌,僅村外部門楣。村西曾氏大祠,爲四堂直進建築,面積達800平方米,第二堂中間兩排8根木柱的圍徑達2米,其石磉圍徑則達3米、厚0.7米,每個重約四五百斤。下堂天井中兩棵相向而生、300年樹齡的桂花樹枝繁葉茂,上端已合二爲一。東源曾家村建築類型多樣,廟宇、橋樑、官廳、宗祠、宅第、門樓、民宅齊全,時間跨度大,數量多,保存完好,在江西地區少見,對研究古代建築思想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曾家古村建築的空間組合手法、裝飾藝術、砌體結構等方面的工藝質量整體較高,尤其是石作、磚作方面做工非常細緻,其精湛的工藝水平在南方衆多原生態村莊中也是較爲罕見的。古村上下堂形式的民居建築形態在贛中撫河流域較爲常見,是本地區典型的民居類型,民居建築中很多有古人題匾,書法多出自名家之手,書法精美,從文詞到書體都顯示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展現了東源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