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博士和碩士的區別

博士,碩士可以從學習、分析、研究方法等幾個方面研究有哪些不同。

博士和碩士的區別
博士和碩士的區別

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生的區別是專業水平差別,不是素質差別。兩類畢業生在爲人的素質上沒有差別,其區別是研究技能。碩士生教育培養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養的是學術技能。碩士生畢業後的工作主要是從事事務性的工作,做學術研究的很少。因此,碩士生要注重學習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級交待下來的任何一項事務性工作,都需要進行調查,瞭解基本情況,判斷問題的性質,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找到實施的方案和路徑。這些解決問題的程序和學術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獻回顧、找到有意義的問題、提出假設、進行實證、做出結論。無論是研究具體的事務性問題還是研究學術性問題,都需要廣義上的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由於碩士比業生和博士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性質不同,前者是事務性的,後者是學術性的,因此你們對於學術的態度不能一樣。博士生要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即發現錯誤的能力,因爲發現現有知識的缺陷,才能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碩士生如果有了這種批判精神,那你最好選擇畢業後讀博。否則,你到了工作單位,總是發現領導的決策有缺陷,你會不甘心情願地執行領導決定,你工作就做不好。因此,碩士的學習主要是學研究技能,學會如何將研究技能應用於自己的工作,培養“能幹、出活”的精神。我以爲,能做到這一點,碩士教育就達到了目標。

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時間不一樣。碩士生教育只有兩年,有些國家只有一年,而博士生教育原則上4年,但不同專業時間不一樣,很多專業都長於4年。教育時間的長短不一樣也會帶來性質上的差別。碩士教育能提高人的研究技能,但不會改變人的思想觀念,而博士教育則具有異化作用,使受教育者將學習視爲改善生活的方法轉變爲生活的目的,即讀書學習不再是爲了改善物質生活,而活着的目的就是爲了讀書學習。生活手段變成了生活目的。這就是爲什麼博士畢業生主體上終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我以爲,博士教育就是生產教授或研究員的工作。

博士教育重要的一點是尋求真理、發現規律、探索人類尚不知道的知識。要發現新知識,不僅需要研究能力,還需要學術激情和學術奉獻精神。很多學術研究所發現的知識都沒有實際用處,不能轉化成爲物質財富。從經濟學的理性角度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屬於非理性的,因爲從事這種研究的人得不到實質性的經濟收益。然而,人類的科學進步就是建立在發現了很多人們認爲沒用的知識的基礎上的。發現新知識是有樂趣的事,於是很多博士選擇在低工資的大學就業而不選擇高工資的企業。家長們常說的,“這孩子讀傻了”,就是這個異化過程。社會上常說的“笨得像個博士,傻得像個教授”,就是異化的結果。當你領到博士學位證書時還沒被異化,你可能是個含金量不高的博士。80年代曾說“窮得像個教授”,如今這個說法沒了,教授們不那麼窮了,同時“甘於清貧”的教授精神也消失了。這可能與我國博士教育異化作用不明顯直接相關。

延伸閱讀

博士和碩士的正確定位

碩士

只是一種職業過渡培訓

碩士研究生的'定位是什麼?

從各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來看,碩士應該是爲進入某個職業領域作進一步的培訓,理論上再加深一點,實踐上加大訓練,1~2年就可以畢業,畢業形式多樣,要麼修滿一定的學分,要麼參與一個項目,提交項目報告,最後一種類型纔是撰寫碩士論文。

反觀我們,入口渠道很多,學術型,專業型,工程碩士,但最後出口均是一篇碩士論文,而且要有創新,要通過查重軟件。有一點邏輯推理的人就知道,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期望會是很糟糕的,好比往3個管子導入汽油、酒精和水,卻希望通過我們的高等教育魔法產生比汽油燃燒值還高的高品質燃料。中國人總喜歡做夢,寫起計劃來都能把自己弄的很high,但是操作起來總是草草收場,開起會來頭頭是道,但實際執行起來骯髒不堪。總想通過3年的專業培訓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初步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很多學校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往往成了補本科階段缺乏動手能力的欠賬,補完之後又希望他能做部分博士生的工作,讓碩士參加863,973,國家基金,讓碩士做建模,仿真,灌水論文,而忽視了學生的職業規劃,因此當導師和學生的目標不能一致時,擰巴就產生了。爲何不能讓碩士畢業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呢,既然教育部想到了1,爲何不直接想到99呢?

碩士研究生只是一種職業過渡培訓,碩士生不要抱怨高昂學費,因爲是爲自己充電。老師也不要覺得學生沒有給自己產生成果而覺得吃虧,因爲你的工資和名譽都與你帶的學生數量和質量有關。如果學生犧牲職業規劃爲導師做科研,老師是需要進行物質補償的。如果學生能夠將職業規劃與老師的項目部分重疊,做到了既給老師幹了活,又提高了動手能力,還掙到了生活費,又贏得了老師的喜歡,最後在老師的推薦下,又找到了好工作,那就是皆大歡喜了。

博士

是一種職業

我國由於儒家文化的影響,過度地把博士神聖化,認爲博士就是博學之士,領域專家,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拿到博士帽之後就會黃金屋,顏如玉隨之而來,等於給博士生畫了一個大大的餡餅。因此招一個博士生進門,似乎就給了博士生一張定期支票,自學生進入師門那一刻,就已經欠下導師的了。於是導師也讓博士生改作業,寫proposal,做實驗,做項目,寫論文,報賬,安排學術接待甚至幫助審稿等,但是學生得到的報酬很少甚至沒有報酬。

拮据的經濟生活使得早日畢業成了博士生唯一的求學動力,爲了早日達到畢業標準,不得不急切發表論文,需要認真學習的課程、靜下心讀的文獻,靜下心做的實驗都顧不上了,這樣就很難保證博士研究成果的質量。於是導師開始抱怨學生浮躁,導師的idea學生不care,學生專挑好做的,好發表的東西寫論文,老師的項目卻被擱在那兒,師生之間的目標越來越不重疊,積累的問題會越來越大,甚至不歡而散。

爲何不把博士生當作一種職業呢?如果給博士生支付中等水平的工資,足夠他們衣食住行醫,讓他們把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他們創造的價值將遠遠超過付給他們工資,而且更多有創造力的國際學生也會被吸引來。如果有些博士生不適合做研究,導師可以將其fire掉,重招新人,這樣大家互不相欠。

至於沒有項目的導師,就要提前跟學生說清楚或籤協議,導師自己有兩把刷子可以讓博士生值得交換青春,讓學生從導師那裏學到的東西足以抵消付給他的工資。

標籤:碩士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