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旦

元旦節的故事(通用8篇)

元旦5.43K

元旦節的故事1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節的故事(通用8篇)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爲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元旦節的故事2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

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在我國漢語中是一個合成詞,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爲“元旦”,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裏,“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元旦節的來歷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爲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爲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爲“元”,七年級爲“旦”。

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爲元旦,如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爲元旦,但商代以12月七年級爲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七年級爲元旦,秦代以10月七年級爲元旦。

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爲“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爲元旦。

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爲元旦。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爲元旦,因爲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在中國,元旦這一名稱,都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爲元,七年級爲旦。據《史記》載: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周代以十一月七年級爲元旦;秦以十月七年級爲元旦。

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七年級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爲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爲春節。

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爲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爲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爲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爲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爲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爲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元旦是誰先提出的

據說,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提出的,規定了一年從元旦這天開始。但是,顓頊提出了元旦概念,並沒有確定“元旦”這一名詞。開始爲“元”,天明即“旦”,元旦應該是古代文人雜合了“正旦”、“元正”等詞彙要素,慢慢叫出來的。

“元旦”固定組合,在南北朝時已出現。南朝梁蕭子云《介雅》詩中有“元旦”一詞。雅,系當時的“國樂”,逢重大節慶、祭祀活動時才演奏,《介雅》爲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爲三曲五言,樂名取自《詩經·大雅·既醉》中的“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給天子祝壽便要唱《介雅》。蕭子云所寫《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詞,他在其中一曲裏創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趨拜齊袞玉,鍾石變簫韶。日升等皇運,洪基邈且遙。”

到宋元以後,“元旦”已不再是生詞,當時的志書、筆記中漸多。如宋陸游父子參訂的《嘉泰會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以奠”;宋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進一步稱,“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

“元旦”一詞真正熱起來,應始於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長達20xx餘年的封建時代,也結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紀年的歷史,進入了西曆(陽曆)與中歷(陰曆)並存的“二元”曆法新時期,以西曆公元爲標準紀年,將1912年1月1日,確定爲民國元年的元旦。

元旦節的故事3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正月七年級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爲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爲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爲“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稱爲“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爲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爲“春節”,陽曆1月1日定爲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爲“元旦”,俗稱“陽曆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曆“元旦”爲1949年所定,隨着20xx年的到來,它只有“67歲”。

元旦節的故事4

元旦節這天,小動物們都相互贈送、相互收到了很多的禮物。

它們高高興興的.走在樹林裏,商量着今天晚上要開一個元旦派對的事情。

走着走着,突然它們聽到了一陣陣痛苦的呻吟聲,它們循着聲音找去,發現原來是兔子奶奶。

它們忙問:奶奶,您怎麼啦?

兔子奶奶說:唉!我的房子實在是太破啦!這一起風,我就冷的要命啊!

小動物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然後小熊悄悄對大家說:兔子奶奶好可憐,我們也來送它一個元旦禮物好不好?

大家都說好。

於是它們你伐樹,我釘釘,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一座漂亮、溫暖的小木屋就造好了!

它們把小木屋送給了兔子奶奶,兔子奶奶感動的掉下了眼淚。

元旦節的故事5

古代元旦的習俗是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卜歲,遊樂賞燈。

中國古代歷代皇朝都會在元旦那天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也是比較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重記載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着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現在的習俗,就是各種團體會組織各種文藝活動,學校組織迎元旦迎新年晚會,公司一般會拉個歡度元旦橫幅,好點的單位會發點福利,開個元旦晚會,聚個餐或者是社會團體組織元旦聚餐,劇院聚會等節目。

不同在中國,的地區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國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亂燉爲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裏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近年來大多數人會因爲元旦的假日去旅遊、聚會等節目。

部分地區農村會放炮竹,殺雞,拜祭神靈。此外,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

水餃在我國是慶祝節日的一種方式,因其外形與古代的元寶相似,具有吉祥財富的美好含義,在比較重要的節日一把都會吃水餃。家人團聚圍坐一堂,吃着熱氣騰騰的水餃,雖然一切都很簡單,但是節日的氛圍便能就此展現。其實這也是與家人團聚的一種方式,藉着節日的機會多與家人朋友多一些時間相處。

團體活動是指晚會等相關活動,大家紛紛上臺展現自己的`才藝,不僅能在衆人中表現自己的優點,還能增添節日的喜慶,如果是單身那麼還能增加結識異性的機會。歡聲笑語、載歌載舞,這便是元旦了。

元旦節的故事6

元旦節的故事以及習俗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爲“元旦”,這是爲什麼呢?

本來在漢語裏,“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路,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極新的一年。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村,都張燈結綵,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不少單元懸起“慶賀元旦”的巨幅口號,歡慶新年。但這從一起頭就並不是固定的。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爲1年。然則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工資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類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爲“元”,七年級爲“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動,但原則上仍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爲元旦,如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爲元旦,但商代以12月七年級爲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七年級爲元旦,秦代以10月七年級爲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從頭制訂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七年級爲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意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爲“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爲元旦。

如今,世界上大多半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爲元旦,因爲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因爲當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崇奉、習慣習慣、季候天氣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紛歧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節的故事7

(一) 悟空相助

“丁丁,快起來,要遲到了!”

一陣急促的喊聲把丁丁從睡夢中硬生生拽起來。丁丁揉揉矇矓的睡眼,一看鬧鐘,天哪,六點四十了!他如同被人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反射似的從牀上彈了下來。

唉,忘了設鬧鐘了。明天是元旦節,假期作了調整:今天是星期六,但要照常上課。可他卻忘了設這要命的鬧鐘!父母的手機都是設了鬧鐘的,但雙休日可沒設。

“今天又要罰站一天”,丁丁咕噥着,抱怨父母沒有早點叫他起牀。學校七點查到,今天是無論如何也趕不到了。

“抱怨也沒用啊,現在關鍵是想辦法補救”,爸爸有些歉意,但話卻說得很有哲理。

丁丁換上跑鞋,飛跑出門。突然有個聲音在他耳邊響起:“幹嘛跑得這麼急呀?”

丁丁以爲是幻覺,繼續跑。那聲音又在耳邊響起:“幹嘛跑得這麼急呀?”這一次,丁丁可是聽得清清楚楚。他一回頭,在熹微的晨光中,看見身後跟着一個滿臉長毛的怪物!

“啊,有鬼呀!”丁丁嚇得撒腿就跑。

“喂,連我都不認識了?”那怪物如影隨行,一隻毛茸茸的手還搭上了丁丁肩頭。

“有鬼呀!”丁丁叫聲裏帶着哭腔。

“喂,我是孫悟空啊,你不認識我嗎?”

丁丁停下腳步,回頭一看,果然是孫悟空。只是比電視上看到的難看些。他立刻由驚變喜,破涕爲笑。

丁丁告訴孫悟空,他要遲到了,會罰站一天的。孫悟空笑道:“不用擔心,看我的。”

孫悟空念個咒語,帶着丁丁騰空而起,“嗖”地一下,就到了教室門口。

教室裏同學並不多,顯然不少同學也忘設鬧鐘了。丁丁請孫悟空把那些正在趕路的同學都帶到學校來。

孫悟空道:“這好辦。”說着拔了一把毫毛,放到嘴裏嚼碎,叫聲“變”,立刻從他嘴裏蹦出千百個小孫悟空。小孫悟空一沾地,就長成與大孫悟空一般大小了。千百個孫悟空“嗖嗖嗖”飛出去,接着又“嗖嗖嗖”飛回來,一時間,此起彼落,好不壯觀。丁丁只看得眼花繚亂,心花怒放,大呼過癮。

孫悟空大喝一聲:“變”,小孫悟空剎那間全無蹤影,都化作毫毛回到了孫悟空身上。

學校裏一瞬間擠滿了學生。他們本來就沒有睡醒,這會兒更是渾渾噩噩,完全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麼到的學校,不過,反正沒遲到,皆大歡喜。

(二)大變活人

第二節課後,全校師生到大禮堂舉行元旦文藝匯演。丁丁平時除了和同學開個玩笑,小小地捉弄一下別人之外,沒有什麼特長,也就沒有登臺表演的份。儘管同學們表演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他卻一點兒也提不起精神。

中午,丁丁找孫悟空商量,想表演大變活人的魔術。孫悟空拍拍胸脯,說:“好主意,包在我身上了。”

丁丁拽上班長去找主持人。那個女主持人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連說不行;男主持人和丁丁有些交情,不過他不相信丁丁真能表演大變活人。班長給丁丁使個眼色,丁丁會意,用手一指,叫聲“走”,男主持人一下子不見了蹤影。女主持人驚奇地張大了嘴巴,連聲問:“人呢?喂,人呢?”

丁丁叫聲“回來”,男主持人又回到了原地,一臉迷茫。女主持人痛快地說:“好好準備去吧,下午你第一個上。”

表演重新開始。當主持人說丁丁將要表演大變活人的魔術時,班主任楊老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丁丁要表演大變活人?他們說丁丁要表演大變活人?”連問了身邊的幾個同學,都搖頭說不知道。

丁丁學習成績雖不怎麼好,但楊老師可沒少鼓勵他。他覺得應該讓楊老師開心開心。於是,他向楊老師招招手,請她到舞臺上來。

楊老師慢慢擠過來。丁丁大聲道:“楊老師,我們都知道你會飛,快飛過來吧。”

楊老師想:丁丁不是沒睡醒吧,怎麼淨說些胡話……正想着,身體就輕飄飄地飛起來了。她嚇得大叫,接着就“嘿嘿嘿”地笑起來,笑聲中透着驚恐,然後就"哈哈哈“地笑起來,那完全是興奮了。

丁丁索性叫楊老師開心開個夠,大聲說道:“楊老師,您繞着場子飛三個圈再上來吧。”楊老師果然就繞着圈子飛起來。只見她秀髮如雲,衣衫飄飄,恰似仙子下凡,又似少女臨風飄舉,即將羽化而登仙。丁丁看得呆了。

大家哪裏見過這樣的奇觀,笑的笑,喊的喊,禮堂裏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楊老師輕盈地落到舞臺上,興奮得滿臉飛紅。丁丁請楊老師鑽進一個木箱子,蓋上蓋,說:“楊老師,給同學們打個招呼吧。”楊老師從洞裏伸出手來,搖了搖,還做了個“OK”的手勢。

丁丁用布把箱子遮住,請兩個同學推着箱子轉了兩圈,喝聲“走”。接着,丁丁揭開布,舉起一把電鋸,在衆人的驚呼聲中,“哧啦”一下,將箱子鋸爲兩半。掰開箱子一看,裏面空空如也。頓時,禮堂裏響起熱烈的掌聲。

丁丁對着臺下喊道:“楊老師,請你再給同學們打個招呼吧。”只見楊老師站在本班同學當中,踮着腳尖,笑盈盈地舉着雙手,不停地做着“OK”的手勢。

這真是太神奇了,立刻,掌聲和喝彩聲交織成一片。

早有幾個男生跑上舞臺,樂呵呵地請丁丁變他一變。丁丁如法炮製,掌聲一陣緊似一陣。不斷有人喊着“再來一個”“再來一個”,好像這個魔術永遠也看不厭。

(三)超級精彩

丁丁把全班同學都請上舞臺。同學們傻眼了:五十個人一塊兒變,這魔術太瘋狂了!

同學們一個個鑽進箱子。說也奇怪,那箱子最多也就能裝兩個人,可現在二十個同學進去了,同學們還在一個接一個地往裏鑽。掌聲響起來了,經久不絕。

同學們都鑽進去了,丁丁請四個男生推箱子。那四個男生推得面紅耳赤,箱子卻紋絲不動。丁丁笑着說:“傻小子,也不動動腦子,五十個人裝在裏面呢,怎麼推得動?”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丁丁手一揮,喝聲“走”。然後對着四個男生說:“再來試一試,使勁推,別偷懶!”

四個男生呵呵笑着,使勁一推——“譁”,箱子被推出老遠,四個傻小子“叭叭叭叭”撲倒在地。又是一陣鬨堂大笑。那四個傻小子爬起來,不但沒哭鼻子,反而笑得滿臉開花。

丁丁將箱子往空中拋了幾拋,打開箱子,大家看到的只是滿滿一箱子空氣。

丁丁用布把箱子遮上,喝聲“回來”,便又叫男生們去推,卻哪裏推得動?丁丁笑道:“班長,呆在裏面多沒意思,快出來吧。”

只見有人一個筋斗從箱子中翻出來,接着又是一連串的空心筋斗,翻得人眼花繚亂。末了,只聽“嗨”的一聲,那人穩穩落在舞臺中央,正是班長。他雙手抱拳,向臺下團團作了個四方揖,學着江湖人士的口吻,朗聲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弟兄二人流落至此,舉目無親,只好賣藝爲生,還望各位好朋友多多相助……”

臺下笑倒一片,有人笑得直叫:“哎喲,肚子都笑疼了!”

同學一個接一個出來,有的歪歪斜斜打着醉拳,有的大搖大擺踱着方步,有的唱着歌兒,有的打着呵欠,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最後,只見丁丁揪着一個胖子走了出來,嘴裏還說:“還不給大爺出來,看我不打你屁股。”大家看得傻了眼:“咦,怎麼會有兩個丁丁?”

丁丁也吃了一驚,但馬上就明白這是孫悟空搞的惡作劇。他靈機一動,說:“這是孫悟空變的,大家快跟我念緊箍咒,他就會現出原形走掉的。”

大家哈哈大笑,雖然不信,卻都嘻嘻哈哈跟着丁丁裝模作樣念起來。這一手恰好對了孫悟空的脾氣,他現出原形,叫聲:“俺老孫去也,”身形如陀螺般旋轉起來,越轉越快,漸漸幻成一團光影,最後化作千萬道五彩的霞光,沖天而起,倏忽不見。

大家覺得丁丁這一手玩得實在太酷了,太炫了,禁不住使勁地鼓掌、使勁地喝彩,掌聲和叫好聲一陣蓋過一陣。楊老師也禁不住連聲讚歎:“太精彩了,太不可思議了!”

(四)車禍驚魂

元旦節,天還沒亮,丁丁已經醒了。昨天,他與孫悟空約好,今天,要去登一登萬里長城,觀一觀鳥巢夜景。

好容易捱到天亮,丁丁火急火燎地與父母打了個招呼,就出門了。他要請孫悟空去市裏最有名的“聚仙樓”吃早點。過斑馬線時,他看到一位盲人伯伯摸到斑馬線外去了,連忙把他拉了回來,扶着他過斑馬線。

禍從天降!一輛越野車風馳電掣開過來,發出懾人心魄的轟鳴聲。“危險”!丁丁一把推開盲人伯伯。

越野車挾着雷霆萬鈞之勢,朝丁丁撞來。丁丁嚇得兩眼一閉……

轟鳴聲戛然而止,丁丁並沒有被撞。睜開眼來,只見那輛越野車就懸在頭上。丁丁知道是孫悟空及時趕到,救了自己一命。

街道上一下子彙集了成千上萬看熱鬧的`人,他們驚奇地望着這不可思議的一幕,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更有人打賭說這輛越野車一定是用上了什麼高科技。那盲人伯伯不知這剎那間的變故,聲嘶力竭地叫喊着:“小朋友,你沒事吧?”

丁丁安慰道:“我沒事,伯伯。”隨後從人羣裏找到變成了大帥哥的孫悟空,說道:“司機肯定是喝醉了,說不定是個富二代。”

孫悟空問:“富二代是什麼東西?”

丁丁笑道:“不是東西,是人。就是他父母特別有錢的那種人。”

丁丁要孫悟空把他帶到車裏,果然聞到刺鼻的酒氣。開車的是個年輕人,這會兒已醉得人事不省。

孫悟空揪着他的耳朵,嘿嘿笑道:“想俺老孫當年赴蟠桃宴,也沒醉成你這副德行呀。”說着,啪啪給了他兩個耳光,那兩邊臉立時腫了起來。

丁丁憤憤地說:“要不是你,我早給他撞了!太不像話了,得給他吃點苦頭。喂,把他的車子定在空中,別讓它落地,等他醒來急死他,好不好?”

孫悟空問:“定多久?”

“定它三天三夜。”

孫悟空哈哈大笑道:“好,就這麼辦!”

吃過早點,丁丁仍然驚魂未定。他請求孫悟空和他一起維持交通。孫悟空搖頭嘆息道:“想當年,多少妖魔鬼怪學法不學德,禍亂人間,不知弄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如今,人間車滿爲患,學車不先學德,俺老孫也管不過來呀。”

丁丁好說歹說,孫悟空才勉強答應。他握着丁丁的手,說聲“起”,兩人立刻腳踏五彩祥雲,升上雲霄,只見雲海茫茫,再也看不見一點人間煙火。

孫悟空用手往丁丁眼睛上一抹,人間萬象,盡收眼底。丁丁知道自己也是火眼金睛了。

孫悟空突然大喝一聲“起”,丁丁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輛轎車懸在一對母子頭上。那母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裏,猶自驚恐萬狀。丁丁知道這對母子算是撿回了性命。

當下丁丁收斂心神,全神貫注地關注着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路口。突然,丁丁看到兩列火車呼嘯着迎面撞去,不由嚇得大叫:“哎喲,不得了啊,危險!”孫悟空用手一指,大叫一聲:“定!”兩列火車頓時迸出耀眼的火花,沖天而起,在堪堪相撞的一剎那停了下來。車上旅客被顛得七葷八素,驚叫連連。

丁丁只看得心驚肉跳,全身冷汗直冒。他長吁一口氣,看孫悟空時,只見他額上汗水岑岑,雙手捧頭,直喘粗氣。要把兩列全速行進的火車在一瞬間停下來,真是談何容易,就算孫悟空法力無邊,這會兒也累得筋疲力竭了。

眼看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死亡線上被他們救回來,丁丁真有說不出的高興。但違反交通規則的人實在太多了,儘管兩人一刻也不曾閒着,卻仍有不少車禍他們來不及化解。葬身車輪下的,有年幼的寶寶,有慈祥的老人,有美麗的少女,有恩愛的夫妻,甚至於有一家人被飛馳而來的大貨車撞得飛了起來。丁丁難過得淚流滿面。

一天下來,兩人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但丁丁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五)天宮有約

夜深了,車流漸稀,孫悟空說:“下去吧,我們去登長城。”

兩人登上八達嶺長城。在朦朧的星光下,只見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遠去,正如一條灰黑的巨龍。“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登上了長城,丁丁卻一點也提不起興致來。

兩人又來到鳥巢。鳥巢燈火輝煌,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巍峨壯觀。那喜慶的中國紅紅透了半邊天,真是光輝燦爛,美不勝收。丁丁終於開顏一笑,輕輕地說:“真美呀。孫悟空,謝謝你。”

離別的時候到了,丁丁黯然神傷,無精打采地問道:“孫悟空,以後我還能見到你嗎?”

孫悟空嘻嘻笑道:“能啊。你們的宇宙飛船已經上了天,將來你坐上宇宙飛船飛往月亮,飛向太空,我就會去看你的呀。”

丁丁兩眼放光,高興地說:“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學習,今後當一名宇航員,和你在天宮相會。”

“一言爲定!”兩人擊掌相約。

元旦節的故事8

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爲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纔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的由來。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啓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標籤:元旦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