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節去女方家

中秋節1.29W

中秋節去女方家

婆家or孃家 去誰家過中秋?這不是個問題

一對24歲的小夫妻爲去誰家過中秋鬧得不可開交,一句“各過各的”,鬧到要離婚的地步,這是今年中秋節前發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的真實事情。事實上,在江西,人們把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一年三節”,當作是一年內最重要的節日。其中,強調家庭倫理與人際關係是中秋節主要內容,天上月圓,地上人圓,所以中秋節又名“團圓節”。問題在於,對於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妻雙方來說,這個團圓節該到誰家去過呢?

小夫妻爲過中秋險些鬧離婚

有人戲言,對於當下一個已婚男人來說,最難過的不是情人節,而是春節、中秋之類的節日。這不是玩笑,8月29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一對24歲的小夫妻爲去誰家過中秋鬧得不可開交,一句“各過各的”,鬧到要離婚的地步。其中丈夫王先生轉達了自己家人的意思,“過了門就是我們家的人了,理所應當在我們家過節。”“你怎麼不讓着我?爸媽就我一個女兒,他們兩個人過節多孤單啊!”妻子許女士說。小夫妻因此鬧得不可開交。“不行的話,咱們就各人過各人的!”許女士氣呼呼地說。兩人最後還是在司法所調解人員的努力下,和好如初。

記者瞭解到,類似問題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這種選擇難題多發生在子女和父母分居兩地、子女在異地工作等情況。這個羣體中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就一個孩子,一旦過節,孩子們都想着回家看父母,難免有矛盾。有專家分析,這和女性觀念的轉變也有關,過去女子嫁出後多會留在婆家過節,如今這一傳統已被打破。

婆家or孃家 獨生子女夫妻去誰家過節?

“每年過節,爲了去誰家的問題,我和丈夫總鬧得不可開交!”結婚3年的南昌市民徐麗掰着指頭算:“不回家過節,我父母一直埋怨,說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如果帶着丈夫回孃家,公公婆婆又不給好臉色了。”徐麗和她的丈夫都是獨生子女,都不忍讓自己的父母孤獨。現在,去誰家過中秋又讓她和丈夫劍拔弩張。“提到這個話題就翻臉,他只顧他父母,那我父母呢?!他爸媽想孫子,我爸媽也想啊!”她說,如果都不讓步的話,今年婆家孃家都不去,兩人就呆在自己家。

就此話題,記者蒐集了不少網友的觀點和感受。

@怒放百合:我就不明白了,怎麼就非得在婆家過節,本來過節是一件很喜慶的事,但是因爲和婆婆在一起很尷尬,也很不自在,我現在都不願意過節了。

@躺着看星星: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身不由己,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兩半,分別去看看兩邊的老人。

@生如夏花:一想到今年中秋要回婆婆家,我心裏就犯怵,實在不適應那邊的氛圍。

@專注幸福:兩邊都是爸媽,去哪邊過節哪有這麼大分別?

@豁達:籌錢買個大點的房子,節前把雙方父母都接過來。一下搞定。

傳統習俗重視去女方家送節

去婆家還是孃家過中秋,之所以如此爭執不下,原因在於,與家人團圓,是中秋內在的一個要義。

中秋節,在我國明清時期已經是一個重大社會活動日,屬於三大節之一。中秋節俗的主要意義在於慶祝豐收、強化家庭倫理,以及提倡人際交往。其中,強調家庭倫理與人際關係是中秋節主要內容,天上月圓,地上人圓,所以中秋節又名“團圓節”。

而對於江西人來說,中秋節的意義非常重要。江西人向來把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三節”作爲一年內最重要的節日。定好親事未結婚的送禮,已婚女婿送丈母孃、舅舅等,一年三節絕對不能缺。

實際上,在江西的傳統習俗裏,中秋節去女方家送節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例如在南昌,過去的中秋節當天,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一定要回到孃家。這其中,除了是與家人團聚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送一雙千層底鞋給父母。因爲,在中秋節過後,馬上就要到重陽節,女兒希望老人能夠在重陽節外出登高,同時也是祈願老人身體健康。

“去誰家過節”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項

有專家分析,爲去誰家過節而爭執,這是人口特殊結構下,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理論上講,在現有的社會條件下,“去誰家過節”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項,最優的方式是雙方父母在一起過節,或到小兩口所在城市,或到雙方父母任意一方的城市,權當旅遊;次優的選擇是兩個家庭輪流過節,然後在平時假日裏,小夫妻一起去看另一方的父母。

不過,之於現實,還有諸多的觀念需要摒棄,比如必須到男方家過節等。父母要改變,小夫妻更要避諱,畢竟雙方的父母都是父母,理應得到同樣的對待,盼望子女一起過節的願望都該得到同樣的尊重。特別需要確立的是,有時放棄與退讓,同樣是一種愛,雙方父母多體諒親家,無疑會讓小夫妻的選擇壓力更小,而如果條件允許,邀請親家一起過節,則更是上上之舉。

標籤:女方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