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節廣播稿2篇

中秋節2.67W

如果你是廣播站的主持人,肯定會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提前準備好廣播稿,沒有準備廣播稿就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廣播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廣播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節廣播稿2篇

中秋節廣播稿 篇1

甲: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綻放最美的笑容,讓經典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在這金秋的腳步越來越近的時候,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

乙:我是....。

甲:...,我來考考你,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

乙: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甲:對,今年的9月27日就是農曆的八月十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乙:...,這個節日爲什麼叫中秋節呢?

甲:是這樣的。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作中秋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在今天的廣播裏,我們來欣賞一首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 乙:...,我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篇!要說和中秋有關的千古流傳的詞作那一定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寫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對吧?

甲:你真聰明,的確是這一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真美,請同學們一起和我讀一讀吧!

甲:這詞作於蘇軾41歲那年的中秋節,當時蘇軾與他的弟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心中很是想念。這首詞正是表現這種兄弟之間的手足相念之情。

這首詞的意思是: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着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我想乘着風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裏象在人間!

轉過硃紅樓閣,月光低灑在綺窗前,照到牀上人惆悵無眠。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爲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願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這明媚的月色。“嬋娟”在這裏指的就是“月亮”

這首詞流傳很廣也很久,千古名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這首詞寫得真美呀,請同學們再和我朗讀一下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同學們,你們喜歡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嗎?別忘了在中秋節的晚上朗誦這首詞給你的親人聽呀!今天的廣播到這裏就結束了,讓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

中秋節廣播稿 篇2

甲:建設菁菁校園,展示真我風采。

乙:激情多彩、亮麗、智慧人生,共建和諧、人文、書香校園!

甲: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金色年華》廣播站現在開始廣播!

甲:再過一個星期就是中秋節了,那可是個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日子呀!

乙:恩,不錯,聽着都能感到快樂,那咱們今天的《生活知識庫》就跟同學們聊聊中秋節的知識吧。

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乙: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爲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甲:談到中秋節,自然離不開月餅,下面我們再來聊聊中秋節的月餅。

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拜月的儀式。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都在演繹着農業時代人們對月亮的崇拜。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那時還有賣兔兒爺的,現在早被米老鼠和櫻桃小丸子取代了。

乙:傳說到了唐代,月餅還不叫月餅,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舶來品而叫做胡餅,是楊貴妃中秋吃餅賞月時,一時心血來潮說就把它叫做月餅吧,便討好一般把月餅的冠名權歸於了楊貴妃。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其實,我國最早出現月餅的文字記載,是出於蘇東坡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也就是說從宋代時起,月餅才漸漸大行其市,並且多了團圓的含義,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到了清代,有竹枝詞寫道:“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到了民國,有北平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節,家家戶戶把月餅切,香蠟紙馬兔兒爺,猜拳行令同賞月。”可以想見,在歲月的更迭變遷中,月餅曾怎樣的輝煌與深入人心。

甲:於是,水到渠成一般,傳到我們這一代,中秋節理所當然要吃月餅。我們小輩不但要吃出月餅的香甜,還要品出父母和長輩的關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快快樂樂的長大!

乙:今天的《身邊小百靈》是年級班的,她給我們帶來的歌曲是《xxx》

甲:金色年華,建設菁菁校園,展示真我風采!

乙:金色年華,激揚多彩、亮麗、智慧人生,共建和諧、人文、書香校園!

甲: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本期播音到此結束,感謝大家收聽。

合:下次節目再見!

標籤:廣播稿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