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有關中秋的故事(集合15篇)

中秋節2.66W

有關中秋的故事1

遮月亮的人

有關中秋的故事(集合15篇)

提莫隆終於獲得了遮月亮的證書。

遮月亮這門職業很不尋常,需要他每天晚上將一塊寬大的布蓋在月亮上,遮住月亮的一部分光輝。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爲這樣遮出來的月牙兒能讓夜空變得更美,還能讓人感受到時間流逝的節奏。可是沒想到,小提莫隆居然把能讓他輕得像空氣一樣的藥丸弄丟了!這下子,還有什麼辦法能登上月亮,去接替即將退休的`老扎莫隆呢?整整一夜,提莫隆都在夥伴們的幫助下,想方設法地到月亮上去……

有關中秋的故事2

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朱元璋起義

民間小傳說,元末,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消息傳來,朱元璋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

有關中秋的故事3

今天是10月4日,中國人民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也是中國人的團圓佳節。

早上起牀,見爸爸情緒低落,不象以往那麼開心。我知道每逢節假日,爸爸因爲工作性質特殊,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出門在外,今天一定也是這個原因。特別是今年,在這個“雙節”來臨的長假,爸爸一天都沒能在家陪我們,而且在今天這個全家團聚的日子,爸爸下午又要出車,心裏不免有些失落。

爸爸見我起了牀,提議陪我和媽媽去附近的'中商平價轉轉,說是晚上不能陪我們一起賞月,那就中午好好和我們吃頓飯。於是爸爸買了好多菜,做了一大桌子,都是我喜歡吃的,有饞嘴牛蛙、香辣蝦、清蒸螃蟹、糖蠟帶魚......

爸爸走了以後,媽媽問我想什麼了,說實話,長這麼大,原來爸爸每次上班、下班,走就走了,回就回了,反正有吃有穿,從沒想那麼多。可今年,突然有些傷感,也許是自己真的長大了,該做點什麼了,看到爸爸因走得急而沒來得及刷的碗筷,第一次主動做了回家務。媽媽看了欣慰地對我說:“兒子真是長大了,你爸爸要是知道你今天的表現,不知該有多高興呢!”

晚上,我和媽媽在陽臺上邊吃月餅邊看月亮,看着天上圓圓的月亮,我問媽媽:“爸爸現在到哪兒了呀?”。媽媽告訴我說:“你爸爸呀,現在正忙着把好些人送回家和親人團聚呢!可能快到目的地了吧”。

今年的中秋節,月亮圓圓地掛在天上,和以往沒什麼兩樣,可對於我來說,是個難忘的中秋節。

有關中秋的故事4

《西遊記》以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遭遇見聞爲主線,對世俗人倫的悲歡離合也有精彩刻畫。書中雖未具體描寫師徒四人如何過中秋節,卻在第二十八回《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中,借唐僧的眼睛,目睹了一段月圓人難圓的中秋心酸事。

故事發生在“三打白骨精”之後,孫悟空被師父誤會而被趕走。餘下師徒三人行至碗子山波月洞,在此佔山爲王的黃袍怪將唐僧捉去。黃袍怪的壓寨夫人是寶象國的三公主百花羞,她好心救唐僧出洞,並託唐僧送一封家書給闊別十三年的父母。信中,這位薄命的公主痛陳自己被妖怪霸佔爲妻的經歷:“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著各宮排宴,賞玩月華,共樂清霄盛會。正歡娛之間,不覺一陣香風,閃出個金睛藍面青發魔王,將女擒住,駕祥光,直帶至半野山中無人處。”

中秋之夜華宴開,養尊處優的公主本正在宮中賞月遊玩,卻被一陣妖風裹挾擄走,從此與父母音信兩隔,被迫在荒山中與醜陋的`妖王相伴,併爲之生兒育女。中秋之於百花羞,儼然變成了世上最痛苦的節日,妖洞十三年中,每至月圓良辰,這位閉月羞花的佳人所體驗到的滋味唯有思念雙親、自憐身世的酸楚。

值得一提的是,黃袍怪的老巢偏偏名叫“波月洞”,在百花羞看來,顯然不會有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浪漫感受,反而時時喚起她月圓之夜起風波的恐怖回憶。幸虧偶遇唐僧,才讓她燃起脫離魔窟重返家邦的希望。

大戰黃袍怪的故事是《西遊記》在三打白骨精後的一個小高潮,足足佔了四回情節,其中包含唐僧寶象國送信、黃袍怪變戲法害唐僧、白龍馬化人救主、八戒花果山尋悟空等多個段落,峯迴路轉,曲折有致。但這段故事中,最爲高妙深刻的構思,還是黃袍怪與百花羞的這段啼笑因緣。

原來,黃袍怪是天界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轉世,而百花羞的前身是披香殿中侍香的玉女,因彼此愛慕思凡,雙雙下界投胎,於紅塵中結百年之好。令人唏噓的是,投生爲寶象國公主的玉女竟不再認得前世情郎,黃袍怪仍心念舊盟,便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乘風而來將她擄走,以期再續前緣。如此看來,寶象國中秋夜的災難,其實是百花羞的命中劫數。

最後,藉由師徒四人和天界諸仙之力,黃袍怪還原爲奎木狼,跟隨玉帝位歸天庭。而百花羞始終沒了悟這段前情,仍以人間公主身份回到父母身邊,不明瞭那個被她埋怨了十三年的霸道魔王,曾是她心頭皎若雲間月的才貌仙郎。

有關中秋的故事5

兔爺的傳說

一年,北京城裏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裏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爲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爲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麼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爲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着鎧甲的,也有身着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爲“兔兒爺”、“兔奶奶”。

有關中秋的故事6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此刻《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有關中秋的故事7

14只老鼠賞月

在這個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十個孩子組成大家庭中,十四隻老鼠團結合作,其樂融融。它們年齡、個性、能力都不同。爲了生活他們團結合作,發揮特長、互相照顧,齊心協力克服種種困難,過着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

有關中秋的故事8

月亮十五個門

天上有個月亮,月亮裏住着一個姑娘。還有一個天狗給她看門。月亮有十五個門。每個月七年級,月亮姑娘把門打開一個,門一打開,就露出一個小月牙兒。八年級再打開一個,月牙兒又大一點,一直到十五,圓圓的月亮就全露出來了。從十六開始,月亮姑娘又一天關上一個門,到三十,月亮門全關上了,也就看不見月亮了。就是這樣,一天一天,一個月一個月,年年這樣。

不知道是哪一年,來了一個叫亞西的男人。這個亞西是個窺視癖,愛好悄沒聲地跑到月亮門外偷着看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氣急了,把所有的.門“啪、啪、啪”全關上了。一下子,天昏地暗,白天黑夜不分。這可糟了,天下的人們以爲月亮被天狗吃了,說這是“月食”,就拿出鐵桶、銅盆,“噹噹噹”、“噹噹噹”地敲起來,亞西聽見有動靜,嚇跑了。月亮姑娘就又把關上的門打開,給天下的人照亮。

有關中秋的故事9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之一,對於中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每逢中秋,家人要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天上月圓,人間也要團圓。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來歷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爲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衆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衆人走後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有關中秋的故事10

月餅的傳說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備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麪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有關中秋的故事11

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髮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爲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有關中秋的故事12

月亮先生

住在天上的月亮先生看到地球上的人們快樂多彩的生活,非常羨慕,終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抓着彗星的尾巴來到了地球,於是,開始了一次曲折的.冒險……跟隨繪本大師湯米?溫格爾一起,在故事中學習知識,在故事中學會接納別人。

有關中秋的故事13

月亮,你好嗎

月亮安靜地高高掛在天邊,一個小人兒划着小船慢慢地輕輕地靠近,他大聲地喊:“月亮,你好嗎?”吵醒了月亮,他與月亮一起開懷大笑,笑得翻了好幾個筋斗,掛着月亮的線突然斷了,月亮“撲通”一聲掉進了海里,濺起了好高的`水花,男孩擔心地問:“你會游泳嗎?”感謝天,月亮輕易地浮出水面還吐出了好多小魚,男孩擦乾溼答答的月亮,帶他回家。月亮像羽毛一樣輕盈,他們好不容易擠進男孩的家門。他們大聲地彈琴唱歌,快樂地跳舞,盡情地享用巧克力布丁……最後月亮舒服地躺在男孩的小牀上睡着了,男孩又一個人划着小船,慢慢地靠近掛在海邊的太陽,他說:“太陽,你好嗎?”……

有關中秋的故事14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轉眼間,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佳節,我回到了姥姥姥爺家,和他們一起過中秋節。下面,就讓我來講講中秋節的故事吧!

中秋傳說之一——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爲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有關中秋的故事15

月亮之歌

小刺蝟夢想着能成爲一名歌唱家,可是他的聲音實在是太難聽了,連已經進入夢鄉的月亮也被他吵醒了,他還被小松鼠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於是他下定決心去向喜鵲請教唱歌的'技巧,經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練習,終於他可以爲大家進行表演了。

標籤: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