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精華】中秋團圓的作文

中秋節1.26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秋團圓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中秋團圓的作文

中秋團圓的作文 篇1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並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爲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爲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秋團圓的作文 篇2

轉眼又到中秋,在這喜慶團聚的節日裏,讓我再次想起了故鄉。雖然少時就隨父奔波遠離了老家,可童年在家鄉僅有的幾個中秋夜,時常縈繞在我心中,久久不能離去。

童年對中秋的急切渴望,緣於整日咕咕作響的飢腸,記得那年的中秋,父母親拖着我們幾個嗷嗷叫喚的兄妹,回到了家鄉的老院裏,親戚們送來了自家做的月餅,自家樹上的梨果。中秋夜剛剛啓幕,我就站在院子裏,看着清新誘人的月餅和梨,已聽不進長輩們講迷人的傳說,捨不得移目天空中醉人的明月,企盼着祭拜活動快快結束……月餅的濃香早已使我饞涎欲滴,只是出於對月亮神的敬畏,但還是忍不住捏捏水果、摸摸月餅,只想及早品嚐月餅那獨特的香甜。那種心境至今回味起來還是讓我百味雜陳。如今,水果、月餅已是百姓家中尋常之物,不甚稀罕,可人們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慣永遠不會丟掉。因爲這是華夏子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團結、友愛、和諧的期盼,更是中華美德、中華文明的傳承。

我喜歡孕育生機的嚴冬,喜歡充滿活力的陽春,也喜歡激情火熱的盛夏,但故鄉那幾個豐盛的中秋夜,還是讓我最喜歡碩果累累的金秋,最難忘中秋節的望月。故鄉的中秋節,的確是牽我魂纏我魄,那種情、那種景充實了我的生活,如盛滿了酒的酒杯,凝成了一種永恆,任我淺吟低唱,任它浪涌海嘯,一生總不能忘懷。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追憶那過往的美好,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如此,便可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有關中秋節團圓的故事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如今,雖不能親眼看一下故鄉的月亮,但中秋節的濃厚氛圍籠罩了我生命的全部,拉近了我與故鄉親人難捨難分的情意。

中秋團圓的作文 篇3

年年中秋夜,今朝別樣圓。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中秋節又快到了。每當中秋節快要來臨的時候,必定是中國人舉家望月,團圓相聚的時刻。在這一天,我們無論是身在室宇家內,還是身處異國他鄉,都會祭神祖、賞明月、食月餅、飲桂酒。祈求上天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安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堂堂一代大文豪蘇軾在九百多年以前,面對與自己最愛的弟弟蘇轍在中秋之夜分處兩地不得相見,不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這樣感嘆的背後,又何止是東坡先生一人的肺腑之言,它更是代表了全天下所有中國人對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團圓的理想與期盼。

團圓,其實是一種福。

中國人賦予了“團圓”這二字非常神聖的內涵和寓意。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團圓並不僅僅是全家人在一起團聚那麼簡單。中國古代社會是封建禮法嚴格的家族式社會,等級制森嚴。如果以一個封建大家族長輩的視角來看的話,那麼只有族人俱在、子孫滿堂、忠孝守禮、和睦有愛等條件存在的時候,纔可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團圓”。

中國古人是如此的看重“團圓”,以至於到了現代社會,“團圓”已經漸漸的變成了一種文化的`符號與象徵。在中國這樣一個“以和爲貴”的國度裏,“團圓”代表了中國人幾千年以來對於幸福的不懈奮鬥與追求。中國人講究“飲水思源,葉落歸根”,它強調了人在向前奮鬥的過程中或者人老了以後,不要忘了回到家鄉去和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它的精神號召力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能吸引海外的華人僑胞不顧天之遙、路之迢也要回到家鄉認祖歸根的情結。縱使從未相識,然同樣是黃皮膚、黑頭髮的華夏同胞,只要相遇在一起,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盡訴團圓之情。

中秋團圓的作文 篇4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農曆八月十五日爲中秋節,俗稱“八月半”。這一天,在外親屬都要回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這是一年中僅次於過年的重要“節刻”。節前,鹽城民間都有比較充分的準備。通常人家除從食品店選購各種餡心的`月餅外,還購買雞、鵝、鴨等家禽宰殺,同時還買些藕、梨、菱等。此日,早上多吃圓子或餅,中午吃雄雞或雄鴨,晚上吃月餅、糯米餅(西區俗稱“粘燒餅”)或藕餅。

舊時,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由小兒取果物於盤,置方桌子室外,點燃香燭,燃放鞭炮,家人相聚拜月。貧困人家吃普通米餅,富裕人家大擺宴席,吃團圓酒。現時,城鄉“敬月”之俗已不多見,民間其它習俗尚存。一些機關和羣衆團體經常於此節舉行港澳臺、僑胞的茶話會、聯歡會,工商企業舉辦金秋供貨會、洽談會,知識分子,特別是文化藝術界的名人雅士亦常借賞月之機,聚會、吟詩、寫字作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