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精選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集錦8篇

中秋節2.4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集錦8篇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1

晴朗的夜空像一匹光滑柔美的深藍綢緞,柔和似絮,輕勻如絹的浮雲,簇擁着雪白髮光的圓盤。清輝把圓圍映成一輪彩色光圈,由淺至深,若隱若現。雖然不像晚霞那麼絢爛濃豔,但正因此而更顯樸素淡雅。這便是中秋的圓月,家鄉的圓月。

在家鄉,八月十五,多麼美好的節日!那天可以放下做不完的功課,和家人團圓,坐在家中吃着美味的月餅,與朋友聊天,在那一天的早上,我隨爸爸媽媽上街去買月餅,街上到處喜氣洋洋,小孩們個個笑容滿面,商販們把好吃的月餅堆了一排又一排,一層又一層。我們走着走着,不一會就買了許多每位月餅,到了奶奶家。奶奶、大伯正在把飯菜端上餐桌,兩個妹妹正歡天喜地的手舞足蹈,哥哥則安靜的坐在一邊看書,爺爺見我們回來了,笑着說:“會來得正好,來來來,大家過來坐下,開飯了!”

吃飯的時候,大人們頻頻舉杯,互祝節日快樂,我看着,急了,喊着:“哥哥,我們四個小的也不能落後呀!”說着,我就舉杯與哥哥碰杯,祝他“學業有成,身體健康”,他也祝我“萬事如意,事事順心”。晚上我們大家坐在院子裏,賞月吃月餅……聽媽媽說,在很久以前的八月十五,有一位叫嫦娥的女子,因爲吃了仙藥身子立刻飛離地面,轉化成仙,她因思丈夫,——后羿而飛到離地面最近的地方——月亮,此後就有了中秋節這個節日,多美好的傳說呀!多麼有意義的節日呀!我不禁想到中秋十五,多少遊子借皎皎圓月遙寄思念,他們爲了祖國的建設事業而奮鬥在祖國的各個角落,連八月十五都不能與家人團聚,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這就是中秋,這就是家鄉的中秋!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2

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亮,星星們害羞地躲了起來,只有幾顆勇敢的大星星調皮地眨着眼睛。月亮上的嫦娥姐姐看着我,好像在說:"小弟弟,你們多幸福呀,我可孤單啦。歡迎你能來月宮做客,我做南瓜餅給你吃……"

嫦娥姐姐是那樣孤單,可是我家鄉的人們都在歡天喜地地慶祝中秋節呢。

奶奶搬出了一張小圓桌,桌子上擺的東西都是我愛吃的。你看,有紅彤彤的大蘋果,黃澄澄的香蕉,紫得發亮的葡萄,圓圓的月餅……

我最愛吃月餅了,剛要伸手去拿,爺爺笑眯眯地對我說:"別急,等敬完了月亮再吃。"爲什麼要敬月亮呢?姑姑告訴我這是爲了祝福家家戶戶都能團團圓圓,爸爸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小表妹在一旁開心地跳起了拉丁舞。

月亮越升越高,鞭炮聲響個不停,夜空中的煙花是那麼燦爛美麗,像小朋友的笑臉一樣。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着中秋聯歡晚會,一邊吃着美味的月餅。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大蛇頭鄉溫家溝村,全村不足400人,但卻有着不同的過節習俗。快過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着打月餅,買水果。

一到中秋節的夜晚,每家每戶都把月餅、水果放在一個大盤子裏,拿到院子裏去,放在一個小桌子上,對着月亮,爸爸還要給月亮磕頭。還讓我磕頭,我問他爲什麼,他說:“這是在獻月神,這些東西都是給月宮中的嫦娥姐姐吃的,嫦娥姐姐吃完後就會讓月亮又圓又大,就會五穀豐登,年年好收成。”獻完後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東西拿回家裏去吃。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放一個炮,象徵吉祥。這就是我們家鄉饒有趣味的中秋佳節,過中秋節真好!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4

我度過了許許多多的節: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春節……

中秋節在8月15日,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 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 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爲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 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爲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 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爲紀念太師聞仲的 “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 拿胡餅指着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羣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 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 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爲月餅。市肆至以果爲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 《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我最愛中秋節了!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5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一天晚上,一家人團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

去年中秋節晚上我們一家人在院子裏吃月餅,月餅太好吃了,我吃了好多,都快要撐死了。這時奶奶抱着我叫我看月亮,奶奶還給我講了一個傳說:月亮裏有一棵桂花樹,有一個叫吳剛的人在鋸這棵樹。他不停地鋸呀鋸呀,可是永遠也鋸不斷。你知道爲什麼嗎?奶奶告訴我,因爲那棵樹鋸開的地方它自己會長好。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月亮看,月亮裏好像真的有人在鋸樹,我覺得自己看呆了。

過中秋節時,家家戶戶團圓在一起。可是解放軍叔叔爲了保衛國家,不能跟家人團圓。”每逢佳節倍思親“,解放軍叔叔在這一天也特別想念家人吧!我們能過上幸福的日子,真的要謝謝解放軍叔叔。

願所有人都能過個快樂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6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每當我聽到這句詩,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鄉的中秋節。我愛家鄉的中秋節,更愛中秋節一家人圍座一起喝茶賞月其樂融融的溫馨景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夜幕降臨,家鄉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郊外的風景區雲洞巖賞月。今年的月亮十分圓,像一個大大的月餅懸掛在高高的夜空,望着那皎潔的月亮人們不禁遐想聯篇:嫦娥和玉兔真的在月亮上翩翩起舞嗎?吳剛釀的酒真的那麼香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說到月亮,說到中秋,你是不是馬上就想起了美味可口的月餅呢?家鄉的月餅琳琅滿目。口味衆多,有:巧克力餡的。有芝麻餡的……讓人一看就垂涎三尺。月到中秋分外圓。到了晚上,我們全家都團聚在一起賞月。

“瞧!月亮出來了!”我們聽到弟弟的呼喊聲擡頭一看,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普照在美麗的大地上,一個個月餅在月光下顯得那麼美味,它把我們幾個小朋友吸引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弟弟乘我們不注意偷偷地咬了“狀元”餅一口,開心地說:“狀元餅好好吃呀!”他那憨態可掬的樣子把我們全家都逗樂了。開始博餅了,妹妹首先博到“一條龍”,弟弟搖搖手中的骰子,閉着眼睛喃喃低語:““狀元”,“狀元”!”沒想到卻博了一個“二舉”,失望極了。輪到爺爺了,只見他手掌合攏,隨意擲下骰子,哇!

居然是“狀元”呢!月餅陸陸續續的沒了,有趣的中秋博餅慢慢地接近尾聲,美好的中秋節轉眼間就要結束了,望着故鄉的明月,我戀戀不捨地說:“玉兔姐姐,明年再見!”小朋友,你們說我家鄉的中秋節是不是很有趣呢?歡迎你們到我家鄉來親自體驗!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中秋節留在我心中的美好記憶一點都不亞於春節。

最使我們小孩非常快樂的事情是每當中秋那一輪圓月升起,在我家鄉那條小小街道兩旁就會擺出屬於我們小孩的兩條夜市,每個小孩都是一色的坐着小矮凳,前面擺着一個高凳,高凳上則擺着一種我們稱作月的食品。

賣月了!

賣月了

叫賣聲此起彼伏,大人們則從小街的東頭走到西頭,挨家欣賞各家小孩賣的月.

月是用法面做的,大小像月亮那麼大,一般爲三層,上下兩層是用發麪杆成的麪餅,因爲是發麪比我們平常吃得餅要厚一些,他的精華在兩層面餅中間,靠外一圈一定是紅棗,紅棗的中間各家用的原料就各不相同了,講究的用果脯、冰糖、青紅絲等等,不講究的放山芋、芋頭等,也有的就用同樣的麪餅填充。

真正講究的是最上層了,那真是各家家長麪食手藝的大比賽,那上面可用面做出來的玩意那天晚上都能看到,有的捏上花草,有的捏上動物,壽桃、月兔、嫦峨,用顏色點染上,真是美不勝收。

記得有一年奶奶給我做的上面捏了個小兔子,用高粱米按上兩個紅眼睛,惹得好多人圍着看,我心裏別提多美。

月第二天就蒸蒸割開全家分享了,在那大部分時間吃粗糧的時代,能吃上月也使孩子們興奮的事。

在我心中永遠記得一輪圓月下家鄉那中秋夜,那條熱鬧的、溫馨的小街。

家鄉的中秋節的作文 篇8

月圓之日,圍繞在家鄉的戲臺下欣賞那精彩的高甲戲,這已成了家鄉中秋節的習俗。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懷着淡淡的鄉愁,我和父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那裏的空氣像被過濾了一般清新,我貪婪地呼吸着;隔壁的老爺爺仍在拉着鋸子,那曾令我厭惡的刺耳鋸木摩擦聲,現在聽起來竟有些像樂曲;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那戲臺竟還如同以前一樣,充滿了神聖和莊嚴。

晚飯過後,鑼鼓聲轟鳴,震天動地,威震四方。伴隨着轟鳴聲的是高甲戲的開始。往常,家裏的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趕去搶好座位,可現如今已沒幾個人願意去看。無奈之下,只好我和堂弟陪爺爺奶奶去看戲。

一路上說說笑笑,不到五分鐘就到了戲臺,而此時臺下已是人山人海,淳樸的鄉親們如同羣蟻排衙般坐着。我們便找了個位置坐下,開始欣賞《山伯英臺》。

大幕打開,站在戲臺上的是一位風度翩翩長相英俊的“公子”,他手揣一本書,正準備去杭州讀書,我從他的眼睛裏看到了對知識的追求與渴望。

其中最精彩的是梁山伯去提親的那段。山伯聽到英臺已經定了婚,他全身如墜冰窖,險些跌倒在地。他一手捂着胸口,一手伸向天空。他懊悔自己爲什麼來晚了一步,他的眼神充滿了迷茫,然後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這一個個細節,演員都演繹得淋漓盡致,加上一旁演奏二胡的樂師所拉出的傷感的樂曲,臺下許多人眼眶紅了起來……

大幕落下,臺下許多人爲之感動,演員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在牽動着我的心,這大概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這就是我家鄉的中秋節,是在傳統文化中度過的中秋節,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