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作文(合集3篇)

中秋節2.3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作文(合集3篇)

中秋作文 篇1

八月十五月兒圓,家人聚餐話團圓。今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我們全體小記者家人們和留守兒童一起過團圓節。

一大早,我就穿着整潔的校服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激動地來到了藝體館。八點鐘,活動準時開始了。樂樂老師向我們講述了月餅的來源,中秋節的來歷。說實話,我只知道中秋節大家要一起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但爲什麼要過節還真不清楚。聽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朱元璋起義的故事後,我才明白這些美麗的傳說、悠久的歷史。我們確實要弘揚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過好我們中華自己的節日,守好我們民族的根。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樂樂老師還進行了相關的.提問,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真佩服他們的知識是那麼豐富,我以後還要多讀書,使自己的知識更廣。

爲了慶祝節日,關愛我們的留守兒童和小記者們,學校還我們準備了很多香梨。爲了弘揚互相謙讓的優良傳統,老師又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四五班的耿佳豪爲我們重溫的。果然,大家去拿梨的時候既不擁擠又懂得謙讓,都是挑最小的拿,這個鏡頭是那麼美麗,永遠地刻在我的腦海。

手工製作燈籠開始啦!爸爸在早晨已經和我製作了一隻精美的花燈。但我的技術如何還不清楚。我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步驟,先拿一張黃色長方形紙卡紙捲成圓筒做燈芯,再拿一張同樣大小的紅色卡紙,在長的兩邊折出一釐米的摺痕,用美工刀分別割出一釐米寬做燈籠的外罩,再製作一個提繩,完美手工!最後黃老師還給我拍了照,留下了難忘的鏡頭。

最後,大家共享美味的月餅啦!我和耿嘉豪一起,把大大的圓圓的月餅分成好多小份,拿給了老師和留守兒童。看着他們品嚐月餅的開心笑容,我想起了老家的堂哥和堂妹。小爸和小媽也長年不在家,他們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雖然他們很愛哥哥和小妹,但哥哥和妹妹不會的題沒人講,不能和父母見面,更不能在她們面前撒嬌,每當看到我投入媽媽的懷抱,他們就不說話了,眼裏充滿了羨慕。我真希望,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能和孩子在一起,即使錢少一些也會很幸福!

今天中午既瞭解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又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活動,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中秋節!

中秋作文 篇2

在我的潛意識中,中秋節是一個最令人多夢多情的節日。自古至今,人們在中秋節似乎多愁善感,以至於借月生情,見月落淚。原因之一,據說是因爲受到地球磁場的作用,要不怎麼一到碧空如洗,月圓如玉的夜晚,人們在把酒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自己的親人,那是渴盼天上月兒圓圓,凡間人也團圓。此時此刻,真是各人有各人的心情,各人有各人的夢境。因此可以說,多少人有夢,就會有多少人望月。

伴隨着夜晚到來,當明月駕着清風苒苒升起,此時此刻,夏日的熱浪已經褪去,深秋的風塵尚未颳起,戶外的空氣也是格外的清新和潔淨,農家正是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的庭院裏,月光如舞臺聚光燈一般夢幻地從天井射在地上的青石板上,照見孩子們三五成羣,在月光下追逐,捉迷藏,躲旮旯,有的'則在月光下聽老爺爺講嫦娥與后羿、吳剛和玉兔的故事。父母們則在桌上擺滿新收成的果實,如花生、梨子、蘋果、紅薯等,親人們圍坐一團,濃濃的親情,怡人的心情,手裏拿着圓圓的月餅來賞圓圓的月,清澈的月、清澈的天,清澈的情感,在天上人間和諧地合而爲一,就該是賞月的最佳境界了。辛勞一年的人們,總想在不圓滿的生活奔波和缺憾的情感世界中,渴盼着一份圓滿的生活、無憾的情感和真誠的祝福,纔會將這個中秋團圓的節日做的如此隆重。

望着月亮,千百年來,中國的騷人墨客不知留下了多少見月落淚,望月生情的詩句。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把月亮寫得如老朋友般和藹可親;遠在異鄉的遊子,想起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借景抒情,會把思鄉的淚水全都掬捧其中;兩地相隔的朋友和戀侶,念起張九齡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其雄渾闊大的意境中,將思念的悠悠深情拋灑;憂國憂民的人文雅士,吟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晴天”,更是將滿腔熱血,寄予在青天明月之上,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飽含了多少人生哲理與詩人壯美的人生境界,成爲中秋月夜的千古絕唱。

古代的人們之所以能吟誦出這些留芳百世的詩詞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當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遠在異鄉的遊子把對親人的思念和滿腔抱負就全寄託在這青天明月了。不象新現代的中秋,人們有了電話、電視和互聯網,有了汽車、火車和飛機,分離與團聚就不再那麼刻骨銘心了,自然也就無須借明月寄情思了。所以,如今的中秋節,除了商家們一陣熱鬧忙乎以外,一般人似乎不是那麼隆重了。

我始終覺得,古今人們過節的方式雖然各有不同,但是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美好感情,人們盼望團圓、遊子思歸的心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無論經歷多少的風霜,世界怎樣的變化,心中的“家”一定是每個人心頭最溫馨的地方,濃濃的親情和美好的祝福也一定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 幾回中秋見月圓,今又中秋盼團圓。

中秋作文 篇3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在家鄉,弄不清是哪裏哪年哪代傳下來的有中秋節吃糉子的風俗。

小時候,如盼着過年一樣盼着過中秋節,原因是想融入明亮而熱鬧的夜晚和吃那可口的糉子。

每到中秋節前兩天,家家戶戶都在水缸上架根鐵棒什麼的,然後把糯米稻草放到上面燒,燒後的灰則順勢掉落到水缸裏,等到灰滿水缸,讓它泡兩天。直到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淘米 洗棕葉動手包糉子。糉子的包法真是夠講究的了,它要求”包得穩、扎得緊、角分明“。看那足有15釐米寬大長長的棕葉,必須是新鮮的,摘回來後只能用清水漂洗,淘洗糯米必須是用泡過稻草灰後濾 乾淨而黑亮黑亮的水,否則包出的糉子顏色不黃不中看,吃起來味道也是淡淡的。糉子的四個角哪怕有一個角不分明都要受到一番奚落而返工。糉子的個兒也夠大的,在我們家鄉,一斤糯米充其量只能 包出兩到三個糉子。有些特色糉子裏面還會摻些不同的肉類、花生米、板栗等什麼的,其味吃起來怎麼形容好都不過分。

小時候也曾試着學包過糉子,儘管大人們耐心地教,但因爲勁小,包出來的糉子都要大人返工,到稍大一些了,卻要離開家修自己的學業去了,所以包糉子的技藝一直沒有學到手。每年過中秋節,我們 小孩都只能圍着大人叫快點包好。但再快,一家人說說笑笑嘻嘻鬧鬧忙東忙西的也要三、四個小時後才能包好,而糉子真正出鍋,卻要到中秋節的早晨四點以後。因爲要貪第一個吃糉子,許多小孩都幾 乎養成了不吃到糉子不睡覺的`習慣。大人也理解這種奢望,但又怕小孩乾等着急,於是就都把小孩哄出去玩家家。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嘿!風景這邊獨好,大人找小孩的尖叫聲,小孩的應答聲此起彼伏 ,宛如田間裏的青蛙奏着歡快的樂曲。

其實,糉子的吃法一樣地也有講究。剛出鍋的糉子儘管香噴可口,但不宜多吃。記得剛上學那一會兒過中秋節,我吵着一口氣吃了四個剛出鍋的熱糉子,經驗老到的父親再怎麼勸我也沒勸得住。結果連 續兩天沒有吃東西,胃裏還咕嚕咕嚕地鬧了幾天,從此再也不敢貪吃了。

童年的中秋節,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而快樂的夜晚。時過境遷,多少往事都已處在朦朧之中幾乎淡忘,唯有那香噴噴的糉子,還時常浮在眼前。

標籤:中秋 中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