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推薦】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六篇

元宵節1.2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風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元宵節的風俗作文六篇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爲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爲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爲壯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就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爲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裏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就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就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爲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

迎紫姑

紫姑就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說着貼心話,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衆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2

“正月十五鬧花燈,燈兒多得數不清……”我背誦着自己寫的詩,踏着皎潔的月光,連蹦帶跳地跟爺爺奶奶來到五一廣場觀燈。我站在入口前向裏面望,只見上邊花燈多得數不清,真好像天空中的繁星啊!

我們來到了裏面。五彩的花燈掛在了空中,閃着耀眼的'光芒。呵!路邊的彩燈還真不少,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宮燈等。這裏的燈個個詩情畫意、玲瓏精緻,真是巧奪天工啊!美麗的花燈給這裏增加了秀麗的色彩。五一廣場被裝點得火樹銀花、璀璨奪目。綻放的五彩禮花騰空而起,你追我趕。好美的夜空,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繽紛的綵球,似一朵朵潔白的雪花,好像一顆顆絢爛的流星。禮花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將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

圓月高掛在天空,夜已經很深了,五一廣場里人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五一廣場,可那別出心裁的彩燈和那一張張笑臉卻仍浮現在眼前……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3

在我們這裏過元宵節的時候,有蒸刺蝟的習俗,據說刺蝟可以給家裏馱來糧食和金銀。每到元宵節前兩天,每家每戶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的小刺蝟。

今年過元宵節的時候,媽媽又在做刺蝟,只見媽媽首先拿起一塊麪團,在案板上使勁地揉,揉成碗狀,裏面放上豆餡兒或煮好的紅棗,在把面揉成一個半圓形光滑的麪糰,把一邊捏尖,接着橫切約二釐米深的一刀,拿一顆泡好的黑豆粒橫放在切口裏,就是咬着豆粒的“刺蝟”的嘴巴。接着,把“刺蝟”橫託在左手上,“刺蝟”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貼着“刺蝟”的`背,輕輕剪約一釐米長的小刺兒,並向上稍微一提,刺兒就翹了起來。“刺蝟”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兒,每行刺的數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順序照空兒排列。最後在“刺蝟”的臉上嵌入兩粒紅小豆或綠豆,當作“刺蝟”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後面。一隻肥肥胖胖、憨態可掬的刺蝟便躍然手上。我看呆了,高興得跳了起來,說:“媽媽,你真厲害,太像了,簡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隻。”媽媽說:“好啊!你做吧。”於是我就拿起來一塊麪學着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麪糰在我手裏不聽話,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蝟的形狀。我生氣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說:“這麼難做,我不想做了。”媽媽幫我拾起麪糰,說:“什麼事都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啊!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做下去會成功的。”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裏也不聽使喚,我做得滿頭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終於做成了一隻小刺蝟。儘管我做得很難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別開心。而媽媽還直誇我哪,“你做的小刺蝟的刺特別細,像真的小刺蝟。所以說,不管你做什麼事,只要你認真去做,堅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功。雖然你是第一次做,相信自己的實力。”

通過這次做小刺蝟,讓我懂得了只要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4

在我們這裏過元宵節的時候,有蒸刺蝟的習俗,據說刺蝟可以給家裏馱來糧食和金銀。每到元宵節前兩天,每家每戶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的小刺蝟。

今年過元宵節的時候,老媽又在做刺蝟,只見老媽首先拿起一塊麪團,在案板上使勁地揉,揉成碗狀,裏面放上豆餡兒或煮好的紅棗,在把面揉成一個半圓形光滑的麪糰,把一邊捏尖,接着橫切約二釐米深的一刀,拿一顆泡好的黑豆粒橫放在切口裏,就是咬着豆粒的“刺蝟”的嘴巴。

接着,把“刺蝟”橫託在左手上,“刺蝟”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貼着“刺蝟”的背,輕輕剪約一釐米長的小刺兒,並向上稍微一提,刺兒就翹了起來。“刺蝟”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兒,每行刺的'數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順序照空兒排列。最後在“刺蝟”的臉上嵌入兩粒紅小豆或綠豆,當作“刺蝟”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後面。一隻肥肥胖胖、憨態可掬的刺蝟便躍然手上。我看呆了,高興得跳了起來,說:“老媽,你真厲害,太像了,簡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隻。”老媽說:“好啊!你做吧。”於是我就拿起來一塊麪學着老媽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麪糰在我手裏不聽話,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蝟的形狀。我生氣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說:“這麼難做,我不想做了。”老媽幫我拾起麪糰,說:“什麼事都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啊!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做下去會成功的。”

聽了老媽的話,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裏也不聽使喚,我做得滿頭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終於做成了一隻小刺蝟。儘管我做得很難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別開心。而老媽還直誇我哪,“你做的小刺蝟的刺特別細,像真的小刺蝟。所以說,不管你做什麼事,只要你認真去做,堅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功。雖然你是第一次做,相信自己的實力。”

通過這次做小刺蝟,讓我懂得了只要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5

元宵節來啦!在我國得傳統節日中,它是春節活動得一個高潮,過啦元宵節,這年纔算真正過完啦。在古代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或“燈節”,到現在已有二千年得歷史啦。民間有逛燈會、社火表演、喝酒、猜謎、放煙花等活動,俗稱正月十五鬧元宵。所以呢,元宵節是一個“眼睛”得節日,但同時也是一個“嘴巴”得節日。

我們這兒不是什麼古城,沒有什麼廟會,也沒有燈會,我們有得就是縣政府組織得每年一次得放煙花活動。放煙花得地點就定在縣政府門前。大約七點左右。

我們趕去看煙花時已經有一些得晚啦,花炮已經開始燃放。那裏人山人海,熱鬧極啦!我們先是看到無數個孔明燈升上天空,我連忙許願。還沒來得及閉上眼睛,只聽一聲巨響,煙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啦美麗得火花,同時掉下來一個個“降落傘”,五顏六色得,美麗極啦。有得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樣綻放開來,射出紅得光,黃得光,綠得光,紫得光,把人看得都入迷啦。天空中得煙花越來越多,形態各異。有得像撐開得傘,有得像含苞欲放得花朵,還有得像數十條金色得銀蛇,扭動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麗,迷人得畫面。

我們被罩在五彩斑斕得煙花下面,有一種仙女飛天得感覺;又象是若大得空間,只有我自己在遨遊神州。

欣賞煙花之餘,“吃”也是必不可少得。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得習俗,取其平安吉利,閤家團圓之意。賞完煙花,我們也要回家吃湯圓啦!

元宵節的風俗作文 篇6

一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放煙花、猜燈謎......還有啊,就是要吃湯圓。

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一月十五雪打燈",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沒有下雪,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門,到廣場看放煙花,賞燈,猜燈謎。

煙花還是像往年一樣好看,今年是在淄博體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剛黑下來,這裏已經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邊的道路都封閉了。七點半,焰火晚會正式開始了,隨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鳴響,夜空變成了一塊美麗的畫布,各色禮花騰空而起,競相綻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騰的駿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人間勝景。我們忍不住歡呼起來,真是太美了!

回來的路上,老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怎麼過元宵節,那時候的節目可多呢,一般從一月十四持續到一月十六,每天上午聽到鑼鼓聲一響,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馬路兩旁,等着扮玩的隊伍,那喧天的鑼鼓聲,整齊的高蹺隊伍,讓人精神振奮的舞龍舞獅,最傳統的打鐵花......是他們兒時最愛看的節目。

老媽說她小時候最怕的是扮玩隊伍裏騎小毛驢的',那些人化妝的像小老太太一樣,歪戴着帽子,嘴裏叼着菸袋,嘴角還點着一顆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後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歡一樣往人羣裏亂竄,一不小心就來到你面前,嚇得大人孩子們直往後退,大呼小叫的,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數的歡笑聲,哈哈!

我也想看那樣的節目,爸爸幫我問了好多地方,這些傳統的節目大都被彩車彩燈代替了,太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