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通用)元宵節吃元宵作文4篇

元宵節2.8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吃元宵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元宵節吃元宵作文4篇

元宵節吃元宵作文 篇1

元宵節到了,熱情大方的豬媽媽決定搞一個“湯圓大會”。邀請許多小動物去參加,有小螞蟻,響尾蛇,小寶寶。

豬媽媽一併哼着歌,一邊一絲不苟的煮着湯圓。不一會一碗熱騰騰,想碰碰的湯圓端了上來,小冬菇聞到這香濃的.問道饞得直流口水,小螞蟻爭先恐後地衝了上去,只聽“啊!”的一聲腿陷進了湯圓裏裏,小螞蟻們一邊呻吟着一邊用乞求的目光看着豬媽媽,豬媽媽又焦急又可笨地走了過去,小心翼翼地用放大鏡把小螞蟻們一個個挑出來,生怕弄傷它們。

響尾蛇也湊了過來,湯圓的問道太香了,禁不住誘惑一口吞了四個,撐得直喘不上氣兒,頓時,毛條身材變成一串糖葫蘆。響尾蛇像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一樣躺在牀上“哎呦”的叫個不停,這時,善良的豬媽媽跑了過來,緊緊地抱着響尾蛇一個一個地把湯圓擠了出來,響尾蛇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豬寶寶不緊不慢地走了過來,用勺舀起一隻湯圓,輕輕地咬了一口,“真香”他又細細地嚼“真甜!”他對豬媽媽說:“湯圓的問道好極了!”小讀物們看着寶寶吃得這樣認真,也湊了上來吃湯圓,小動物們吃了後連連稱讚。豬媽媽也露出了美麗的笑容。

元宵節吃元宵作文 篇2

我的家並不大,不漂亮也不熱鬧。平時媽媽在服裝廠上班,整天加班到深夜纔回家,爸爸在外地工作,難得回家,很多時候都是留我一個人在家。一年一度的春節,使這個往日裏冷清的家變得格外的熱鬧。

今天是元宵節,過完這一天,20xx年的春節纔算是真正的結束了。我放學回到家,媽媽正在燒餛飩。都說元宵節要吃湯圓,怎麼吃起餛飩來了?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正在這時,爸爸也耍起了脾氣,說:我不要吃餛飩,我要吃湯圓。媽媽可不會像哄我一樣哄爸爸。她瞅了爸爸一眼,沒好氣地說:你呀,又不是小孩子,有啥就吃啥。你不吃我們可要吃的。爸媽每次交鋒,最後投降的一般都是爸爸,這次也不例外。你瞧他那吃餛飩的樣子就知道了。他一邊吃還一邊賣弄起了他之乎者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人不學,父之過;學不嚴,師之惰哈哈,連我都聽得出他吃得無奈啊。

我呢,只看着他們笑,因爲全家人在家的機會實在不多,這對我來說是一件興奮的事。媽媽不知又從什麼地方拿出了一包湯圓,這讓我和爸爸喜出望外。媽嗎一邊煮一邊說:這湯圓可真貴,10個小小的'湯圓就要4塊多!還不如吃餛飩來得實惠。噢!我似乎明白了我們家元宵節吃餛飩的道理。

一會兒,湯圓就在鍋裏活蹦亂跳起來,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讓我們品嚐它的美味。媽媽做了老孃舅,分給我和爸爸每人5個。我和爸爸端着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便開始吃了起來。我吃了兩個,說吃不下了;爸爸吃了三個,也突然說不好吃,都把碗遞給了媽媽。媽媽依然沒給我們什麼好話:你們父子倆倒好,吃麼要吃,真吃又那麼浪費。算了算了,都我來吃好了,真是的!我和爸爸卻捂着嘴嘿嘿地溜出了廚房

元宵節吃元宵作文 篇3

一大早,媽媽就開始準備做湯圓的材料了。把黑芝麻炒幹,散發出濃濃的芝麻香,讓我和弟弟垂誕三尺,媽媽笑着說:“香吧?兩個小饞貓,這還可是第一步呢。”在炒好的芝麻里加上少許的花生碎和適量的白糖,拌勻,接着蓋上保鮮膜,湯圓餡料就做好了。

餡料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湯圓麪皮了。把適量的溫水倒入準備好的糯米粉,並且用手不停地攪拌,揉成一個軟硬適中,沒有顆粒的.白麪團,麪皮就成功了一半。把揉好的麪糰靜置30分鐘,然後分成一個個的小球,放在手中,捏成酒盅狀,放上餡料,把麪皮邊緣向上折起,捏緊,再次捏成球狀,一個湯圓就做好了。

之後把冷水煮沸,把湯圓一個一個沿着鍋邊放,防止湯圓黏連,等湯圓浮上來後,再煮幾分鐘,最後出鍋。湯圓瀝水,放入準備好的紅糖姜水,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湯圓就做好了。

希望這一年裏,我們能像湯圓一樣闔家團圓。

元宵節吃元宵作文 篇4

在元宵節我的家鄉幾乎家家都做湯圓。寧波湯圓是出了名的。每逢有人問起我家鄉有名的傳統小吃是什麼,我會自豪地說:“湯圓。”

湯圓是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形。煮好的湯圓圓溜溜的,在清水裏翻滾,沉浮,猶如一個個小精靈在追逐嬉戲,宛如一個個喝飽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剛洗過澡的嬰兒,又圓又胖,又白又滑,那撲鼻的香味,饞得人直流口水。細看煮熟的湯圓,晶瑩透明,稍帶褐色,裹在裏面的烏黑的芝麻流了出來,讓人恨不得立刻想咬一口。

寧波湯圓的特點是軟、糯、甜、香,我在成都吃的湯圓沒有寧波湯圓糯,一到元宵節,奶奶煮了一大鍋湯圓,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在一陣陣熱氣中,大家有說不完的`溫暖和甜蜜。小孩子一咬湯圓,香噴噴的黑芝麻就從嘴裏流了出來,弄得滿嘴都是黑芝麻。瞧着他那“虎樣”,全家人都開心地笑了起來。

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周必大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竈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這浮圓子即指湯圓,詩人借這首詩流露出他盼望全國人民一起團聚,“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湯圓象徵着闔家幸福,一家人團團圓圓,我愛家鄉的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