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寫元宵節的作文9篇【精選】

元宵節1.31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元宵節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寫元宵節的作文9篇【精選】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1

元宵節是我非常喜歡的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看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放煙花,甚至舞獅子,踩高蹺,特別的熱鬧。晚上,我急急忙忙的吃過晚飯,我便相約好朋友張陽一起去賞月看煙花。

這是我在聊城度過的第一個元宵節,所以感覺特別的'新鮮。以前,我都是在老家過元宵節,與城市可真不一樣。正月十五晚上,老家只能看見煙花,可大街上人很少,所以感覺並不熱鬧。可這裏不一樣,東昌路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到處擠得水泄不通。傍晚華燈初上,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燈,紅的,紫的,白的。。。。。。五顏六色,光彩奪目。在東昌路口,還“種了”許多的假樹,它們晶瑩剔透,散發出迷人的光彩,與月光,燈光交相輝映,煞是迷人。

正看得起興,只聽“咣”得一聲,原來有人放煙花了,只見它從桶裏“嗖”得飛出,真是一飛沖天啊!這速度簡直比火箭還要快,擡眼望去,天空中已綻放出了美麗的煙花,哇!真是漂亮,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繽紛,奼紫嫣紅,整座城市變成了“不夜城”。這時,馬路上游玩的人越聚越多,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綻放的煙花映紅了整個天空,人們都陶醉在了節日的氣氛中。

我真沒想到,原來聊城的元宵節那麼熱鬧,那麼漂亮!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2

每年春節,我們全家人會圍在一起包湯圓,吃湯圓。據說這樣表示着下一年團團圓圓,吉祥美滿。這也是南方人的風俗。

元宵節的早晨,我早早得起了牀。叫媽媽陪我包湯圓。媽媽說:“那你先去幫我拿湯圓粉。”我滿口答應了,便去拿湯圓粉。只見媽媽把湯圓粉倒進盆子裏,加了一點水,便開始揉起來。過了一會兒,湯圓粉揉好了。我和媽媽便開工,一起來包湯圓了。看這媽媽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湯圓,我也不甘落後,開始包起來。我先用手拿着湯圓開始揉起來,揉好湯圓以後,我就把湯圓餡放入湯圓內,便把湯圓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兒,我用勺子把湯圓撈起來,沒想到我包的湯圓漏了一個大洞。媽媽看見了,哈哈大笑起來。這時,我的臉火辣辣的,心裏挺不是滋味,像打翻了的`醋罈子一樣,這一回包湯圓我叫媽媽教我包。媽媽在教我的時候,我聽得很認真。媽媽一邊教我還一邊說:“包完的時候要檢查一下週圍有沒有漏洞,如果有漏洞,把漏洞補好再放到鍋裏。”媽媽說完以後,該我包了。

我這回包得可認真了!我先把湯圓揉得軟軟得。然後看了一下週圍有沒有漏洞,果然,我發現了一個漏洞,我連忙把漏洞補好。補好以後,我就把湯圓放入鍋內。

就這樣,我包好一個又一個湯圓,包好了一個又一個吉祥美滿,媽媽也表揚我包得好。

我們全家人圍着一張大圓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是吃得最起勁的,因爲我又學會了一個力所能及的家務。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我最喜歡吃黑芝麻湯圓了,今天我媽媽要教我包湯圓。包湯圓要先用溫水和麪,加水的時候要一點兒一點兒地加,這樣才能將面和的'非常軟和。

和好面後,媽媽把黑芝麻餡放在了碗裏,然後就開始教我包湯圓了。媽媽的手上粘了一點水,捏起一小塊面,在手心裏搓圓,然後用手指將麪糰皮裏放一點豆沙餡兒之後,趕緊捏上口放在手心裏搓圓。這樣一個可愛的黑芝麻湯圓就包好了。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4

元宵之夜比除夕夜還熱鬧。你看!關燈的人你爭我擠,人山人海,真是“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我和爸爸和媽媽隨人流匯入了會場—新寧廣場。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繁多,如此出奇的燈。瞧!北京天壇做的如此逼真,和真的一模一樣;好幾隻身穿漂亮衣服的兔子興高彩烈地拿着胡蘿蔔跳來跳去;“和諧”兩個大字在提示人們在新的一年裏要一團和氣;發財樹在祝福人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年年有餘;一個個大大的“福”字前面有一個長壽老人和幾個快樂兒童,被那麼多“福”字包圍的他們好像在告訴我們要天天開心,就會把心裏的煩惱都排除;一道道金光燦燦的拱門向後延伸很像星光大道,在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夢想就會實現……

瞧!那幾條鯉魚歡快地蹦來蹦去,製作的人把它做的活靈活現。爸爸對我說:“這魚蹦出了水面,一定是有喜事,過年了,魚一定也是開心了,它纔會鯉魚跳龍門。”

咦?這裏的人怎麼這麼多,我費勁地從人羣中擠了進去,原來這個燈是“小孩舞龍舞獅”。小孩們興高采烈地舞着比他們個頭大一倍的龍和胖乎乎的大獅子,好不快樂啊!旁邊有幾個人在放炮,離小孩們那麼近,我真爲他們擔心啊!

還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燈,我們往回走的時候還有人在源源不斷的從四面八方向廣場彙集。這次看花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真是不虛此行。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5

元宵節那一天剛好是週末,爸爸老媽休息在家,上午我們一起去超市買元宵,超市裏人很多,大家都在挑選各種自己喜歡吃的元宵,我愛吃黑芝麻的,爸爸老媽愛吃花生味的,我們各買了一袋,回到家了,我急忙讓老媽先煮了點吃上解解饞,老媽煮的'元宵太好吃了。這是家裏的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奶奶打來說她煮的元宵怎麼成一鍋糊糊了,很難吃,老媽告訴奶奶,現在的元宵都是速凍的,水燒開了,煮3-5分鐘,元宵漂上來就能吃了,奶奶高興的說原來是這樣啊!

晚上,我們吃完飯一起去政府廣場看煙花,那裏人很多,車也很多,我們也找了個地方把車放好。煙花已經開始放了,煙花有大有小,還有圓的,還有像大樹一樣的,還有像笑臉一樣的,都很漂亮,我真是太開心了。我正看的高興,怎麼突然不放了,老媽說,寶寶煙花放完了,我們回去吧!

這就是我度過的元宵節,是很快樂的一天。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6

“哇!這些燈籠做得好漂亮、好精緻哦!我好佩服!”今天,我們的傑作都已經出爐了,我們正在這花燈裏暢遊呢!

五彩的花燈被高高地掛在了半空中,閃着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我們的學校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哈哈!我們的手機可真不錯,有的做的是羊形的`;有的做的是龍形的;還有的做的是飛機形的……多姿多彩,看來我們爲了做這個燈籠都花了一番心思呢!當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呆住了,整個人就像一個木頭人似的,呆在那兒好長時間都沒有勸呢!

原來,有一個同學把自己的燈籠做成摩天輪的樣子,在裏面還放了一些精緻的小燈籠。我被這盞燈籠給迷惑了,情不自禁地伸出雙手摸了摸,哦!原來這盞燈籠是用呼啦圈做的,他在呼啦圈的上面套了一些毛毛蟲,在裏面用紙板寫了“摩天輪”三個字,再在裏面裝飾了一些小燈籠,這樣的話,一個大型“摩天輪”就“出爐”了。

看着這位同學做的漂亮燈籠,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自己做的燈籠,兩個燈籠一對比,就出現了一些差距。我做的燈籠上面的布有些皺,這樣一來,我的燈籠就顯得比較舊,他的燈籠上面因爲裝了毛毛蟲的,所以往半空中一看,就學得銀光閃閃的,非常引人注目。不過,我相信,只要能學到人家做燈籠的方法,我以後一定會做出比他這個燈籠還要好看的!

啊!這些凝聚着我們崇真樓小朋友智慧的燈籠,你們可真美啊!我喜歡今年的賞燈會!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7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猜燈謎就是其中的一種。

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去。小區的.花壇邊,人羣早已聚在一塊兒,熙熙攘攘的。我高興極了,因爲我這位猜謎高手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放過鞭炮,燈謎會正式開始了,人羣早已把花壇圍得水泄不通。我擡頭看見一張謎條,上面寫着“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豎心旁,那不就是個悟字嗎?”我趕緊撕下謎條,擠進兌獎處對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道“攔路虎”難住了,我只好請來老爸媽媽幫忙。老爸一讀題“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結論,一定有個“皮”字。媽媽卻說“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說一定有“口”字旁。我們一致決定是“嘆”,去對了一下答案,錯了,真掃興!

“替爺爺站崗打上水滸人物”,這是誰呢?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怎麼也想不出。還是求助書本吧,我趕緊跑上樓找出《水滸傳》,在書中我查到了,這是病蔚遲孫立。看來,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啊!

經過一個晚上的腦力勞動“苦戰”,我們一家三口捧回了八件“戰利品”。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8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吃元宵,觀燈,看煙花……

晚上,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將軍廣場和濱河公園觀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戶戶掛滿了燈籠。將廣場上,左權將軍被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廣場上,有:財神爺,人說山西好風光,文藝戲曲,轉燈,形象逼真的財神爺燈下,還有人跪燒香呢。等雖然不多,但很吸引人。

濱河公園內,燈火輝煌,把公園裏的樹裝扮成燈的世界,我覺得最好的燈有:二十四孝,介紹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孝,遼陽八景介紹了左權的'旅遊景點,五臺山大雄寶殿,大成殿……他們各個都有自己獨自的特點,路上掛燈,燈上有燈謎和優美的詩句。

元宵節夜晚的燈,比平時的燈格外亮。

寫元宵節的作文 篇9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