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元宵節放假時間安排

元宵節5.68K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受到大家的關注。下面我們來看看元宵節放假時間安排,歡迎閱讀借鑑。

元宵節放假時間安排

元宵節放假時間安排

2018年元宵節時間在3月2號,星期五

元宵節不是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所以不放假。

元宵節,又稱元夕、上元節、元夜、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爲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正月十五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元宵節習俗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

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吃元宵(即湯圓,因於元宵節吃食,故名)

元宵節期間,民間有吃元宵的.傳統習俗。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麪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纔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爲浮圓子或是湯圓等。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爲元宵了。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爲湯圓,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裏面包餡的則稱爲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也象徵了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迎紫姑,或稱拜東施娘(湖北省稱迎紫姑,廈門稱祭娘娘)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 龍舟蠶桑,並佔衆事。相傳東施與我國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是鄰居,西施貌美,東施貌醜,但都做得一手好針線。不幸,她在二十歲那年元宵夜因掉了一隻繡花鞋到廁所裏,在撿鞋時不幸溺斃,死後成爲廁神。從此以後,想學好針線活的少女,便在元宵夜準備祭品(甜?、糖果)與繡花鞋到廁所祭祀,祈求學好女紅。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鑽燈腳(有相親與求子兩種說法)

古時嫁娶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前男女少有見面的機會,因此利用元宵夜相互見面,少女跟隨着母親到寺廟燒香,男方則由父母或媒人安排前往寺廟禮佛,男女在燈下互相偷看對方,這是古代的一種相親方式;另一則爲已婚但沒有男孩的婦女求子,凡是想在今年生男孩的婦女,故意在燈籠下走來走去,祈求神佛保佑生個男孩。所謂鑽燈腳,生男孩,大概因“燈”與“丁”發音相近之故。

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

婦女們相信在上元夜到外面去照月光會受孕;少女則相信:照井水,面較美;男士則相信:元宵夜睡得越晚自己會越長壽,而孩子晚睡可以爲自己的父母增福添壽。

放天燈

元宵節放天燈也是一大民間習俗。天燈又稱孔明燈,爲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原用來傳遞訊號,後來漸漸演變成向上天祈福的民俗活動。放天燈的習俗,據傳是由福建惠安的移民傳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項活動也的別具歷史意義。天燈施放的原理與熱氣球相似,施放時點燃燈腳下的油料,待熱氣充滿紙袋後,天燈即冉冉上升。傳說天燈能將願望上達天神,所以施放者均以毛筆在白紙燈上書寫姓名、地址和祈求的心願,並燃放鞭炮助長天燈升高的氣勢。

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早期的龍燈長約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裏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擡着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元宵夜晚,各地獅陣也都一起出動舞獅,俗稱“弄獅”,並有精湛的國術表演,其目的在驅邪祈福求平安,並有賀年賀節的喜慶之意。

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爲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爲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爲“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貴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爲燈虎(也叫文虎)。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纔開始稱爲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宋後纔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讓人猜春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爲射燈謎。自此以後,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燈謎亦有各種不同的格式,製作燈謎者除了必須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須通曉天文地理,這樣纔會吸引無數愛好者圍觀,只是近年來謎語的製作,已經缺乏古趣了。

走百病

也叫遊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爲這樣能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