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5篇

清明節1.28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寫景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5篇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1

去年清明節,我收到了一份讓我倍感意外的禮物:兩名女生下課時跑上講臺,送給我兩朵紙質的小白花,祝我節日快樂。那一瞬間,我本能地感到尷尬和不悅,這是在咒老師嗎?多不吉利!

冷靜下來之後,我陷入了思考,孩子們還小,她們以爲過節就該送禮物,卻並不清楚清明節的含義。作爲語文教師,我有責任對學生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今年清明節,我變被動爲主動,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送學生一份特殊的清明禮物。

首先,我上網查找資料,瞭解清明節的由來,知曉清明節的風俗。我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製作成圖文並茂的ppt。當清明節專題學習的ppt文稿呈現在班班通大屏幕上時,學生們眼前一亮: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常見的風俗習慣有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原來清明節是這樣的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風俗習慣呀!學生們眼裏閃出驚喜和興奮。

專題學習只是第一步,我爲學生們設計的豐富多彩的週末活動也正緊鑼密鼓地展開。連續兩週的週末,學生們和家長一道外出郊遊踏青、植樹、放風箏,並撰寫活動日記。在我的建議下,三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家長們紛紛帶着孩子給逝去的親人們上墳。

學生郊遊踏青,我也沒閒着。在週末,我探訪了茶花園,遊歷了空山洞,閒走了文峯公園,攀爬了水庫大壩&&我要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提高辨識能力,以便更好地捕捉學生活動日記中的真善美,迅速發現學生習作的缺憾和不足。

爲了讓孩子們對清明節有更直觀的認識,我開始着手準備兩個活動烈士公園掃墓和公園踏青遊玩。爲了讓活動開展得更有意義,我還專門制定了活動方案,擬定了掃墓議程、挑選了掃墓學生代表,推出了小主持人,準備了鮮花。

烈士公園祭掃活動在清明節前一天如期舉行。學生穿着整齊的校服,舉着鮮紅的隊旗,拿着自備的小白花,來到烈士公園。在紀念碑前,孩子們默哀、宣誓、敬獻小白花,神情是那樣莊嚴、靜穆、認真。我舉起照相機,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祭掃結束,我便帶着學生去公園踏青遊玩。到公園後,孩子們像快樂的小鳥飛散開來。他們在沙坑裏跳躍,在石象上攀爬,在飛機下簇擁,在神祕洞穿梭,在淺水溝裏嬉戲,爭相在老師鏡頭前擺拍,忙得我不亦樂乎。

清明小長假第一天,不少學生迫不及待地將祭掃踏青活動的習作以郵件的方式發給了我。我再次徜徉在孩子們的歡樂和喜悅中,徐行在孩子們的成長和教育中。清明小長假三天,我一刻也沒閒着,選習作、忙修改、作點評、編目錄、制封面、洗相片、電子排版、紙質打印。一切都在忙碌而有序地進行。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2

清明原本就是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向被流傳到這天。

我爸爸老家就是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齊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麼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爲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愛吃的各種菜餚,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着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就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豔……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就是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後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期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後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這就是有來歷的:春秋時,然而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後悔。他明白介子推就是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爲只要燒山就能夠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祭掃完畢後,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夥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就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就是自我用篾片和報紙自我做風箏,然而此刻都就是在街上買了,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就是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裏的呢?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爲避諱,也因爲禁忌,還因爲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抔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爲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跟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抔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跟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併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予每個姓氏的族羣意識或家譜情緣。而這種認祖歸宗的親情意識跟情緣,在清明時節便得到最極致的張揚與宣泄。

清明節,它是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屬於懷想先輩恩德與功績的節日。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溼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着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親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別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也別太在意了那些不應該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間的愉悅,也珍惜生命對於塵世的依戀。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沉思在逝去親人的墳塋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清淚,淡淡地跟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跟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真正成爲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4

初次邂逅竹林,就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就是有道理的,因爲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着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脫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着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就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然而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着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着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就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就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着,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就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着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然而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然而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就是年幼吧,也或許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就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就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就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然而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就是的,至少在我心裏就是這樣的。

清明節的寫景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到了清明時節,又到了紛紛細雨,又到了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爲避諱,也因爲禁忌,還因爲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抔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爲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抔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和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併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予每個姓氏的族羣意識或家譜情緣。而這種認祖歸宗的親情意識和情緣,在清明時節便得到最極致的張揚與宣泄。

清明節,它是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屬於懷想先輩恩德與功績的節日。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溼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着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親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別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也別太在意了那些不應該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間的愉悅,也珍惜生命對於塵世的依戀。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沉思在逝去親人的墳塋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清淚,淡淡地和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真正成爲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標籤:清明節 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