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集合7篇

清明節3.97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集合7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氣。作爲節氣,清明時期正是我國大部地區,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生機勃勃故稱之爲清明。首先,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種的大好季節。“清明”二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三統曆》曰:“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春天真正來到了。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飄飄,和風拂拂,這時的風和雨,都是人們喜歡的,所謂“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農村對清明雨尤爲重視,古諺語有“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把清明雨看得如此重要,可見農民對於春雨的冀盼是多麼殷切。

其次,清明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清明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跟常識哩!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着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爲了祭奠逝去的親人跟故人,也是對親人跟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清明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習俗跟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清明節的習俗跟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在《鐵罐施食青玄濟煉》經文中有一句話寫道:“新墳舊墓壘壘骨,家家祭掃各紛然。可憐節婦江邊哭,目睹光陰化紙錢。”清明時分祭奠先祖,是一項流傳至今的民間風俗。古人多以焚燒香火紙錢來憑弔哀思,同時又給亡去的親人送去陰曹地府的花費所需的意圖。另一個相關的節日“寒衣節”,也有給亡者送去過冬衣物的祭拜方式。然而在一些宗教的信仰體系中,有生者爲人、亡者爲鬼,鬼在地獄中被閻羅王判定陽間功過後,在經過獎懲有別遂又輪迴轉世。若如此,我們再清明祭拜掃墓時,是否九泉之下的先人早已經輪迴超生?若以託生,此時所燒紙錢又是送給了誰呢?

亡者已去,生人爲什麼要燒紙錢?

紙錢,又或者是焚燒黃表紙,代表的是陰曹之內所通用的一種貨幣,在很多地區至今還流行燒紙疊金元寶的.習俗。洪喜慶的《杜詩辯證》 上說:“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剪紙爲紙, 以代束帛, 至唐盛行其事”。這裏說的齊東昏侯,是指南朝齊第六位皇帝。這一燒紙錢的習俗約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其時人們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一般將此稱爲撒紙、燒紙等。

生人唯恐亡者先人在地獄沒有錢花,所以每到特定時節都會用火焚的方式把錢“寄”給亡者,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不要受苦受難。又有一些生前作惡、死後受刑的魂衆,此時就需要更多的金銀來買通施刑的小鬼,好在十八層地獄裏面少受一些苦難。又或者是希望買通相關鬼吏,求得早日託生成人。

也就是說,生人說燒的紙錢其實附加了更多的人世間的社會屬性。因此百姓口中的送錢送衣,其實在無形中附加了賄賂之情。更有現代一些不良商家印刷出來十億、百億的天地銀行或冥府銀行的鈔票,實則賺死者錢、賣活人情,實在不值得提倡。

紙錢到底燒給誰?

道教是一個重生的宗教,天道自然,修道之人認爲生死事乃自然運化。清明祭拜多是表達哀思,並無賄賂或寄送金銀之情,這一點要和民間的習俗區分開。至於現代宗教中也引入了燒冥幣的行爲,則多是各種文化融合的結果。既然燒錢燒衣是生人情感的寄託,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依舊在燒紙錢? 凡世之人,想要感格神明,必要心假香傳,以香菸爲信,才能上達九天、下抵黃泉。經雲:“非草木臭穢之彝倫,迎青華慈仁而降格”,“一炷真香烈火焚,金童玉女下瑤聞。此香願達青華府,奏請太乙救苦尊”,用這種方式來請救苦天尊下降從而起到拔度亡魂的效果。

道教在做法的時候,是以水火濟煉的方式把亡魂請九幽之下請出來,通過高功法師運神變身、默咒作諱的方式把法食賑濟給幽魂衆,之後再對其進行三皈九戒的勸導,從而引領已亡者回心醒悟,再生之時割斷惡根,

最初爲亡者燒紙錢時,多是以草木香和黃表紙爲原材料,並無具體的金銀以及錢幣的形象。焚燒黃表紙和染香請神有相似的功效,粗糙的黃紙在燃燒後生成的青煙隨風繚繞,紙灰較輕也更容易呈上升之態,所以也更易帶走人們相思的情緒。至今,民間部分地區還有上墳燒紙的習俗,而並不是當天更爲流行且功利的燒紙錢。

你如何知曉亡人過得好不好?

燒紙錢這一行爲代表着對亡者的哀思,實則表達了生者對亡者的想念以及希望對方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更好。在生者和亡者之間是無法直接聯繫的,所以焚燒的紙錢其實也並不能直接送到孤魂手中。那麼究竟如何做,才知道對方此時的境遇如何呢?

首先一點,人鬼不相通,想要爲亡者做功德,必須要請道長借用自身功力濟度亡魂。這個過程非常複雜,遠不是燒幾張紙錢就能解決問題的。

其次,雖有傳言說亡者會入夢來,所以很多人都在會如清明、祭日等特定節日於夜夢中見到亡者。有些人爲此惶惶不可終日,其實無此必要,此時多是因爲思念太甚。清明節本就是一個帶有春遊性質的祭掃節日,踏春出行更是古人適當紓解哀思的方式。詩人杜牧非常著名一首詩《清明》寫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爲思念找到一個合適的消解方式,生人過好當下的生活,這纔是對死者的尊重,同時也更是亡者的心願。

爲什麼現代依舊保存着祭掃的習俗?

隨着時代的進步,以及對陵園等環境的安全要求等級提高,逐漸有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用敬獻鮮花的方式來代替傳統焚燒紙錢的行爲。儘管方式有所改變,但清明掃墓的習俗依舊代代相傳。

清明節的緣起和爲追溯介子推而設立的寒食節密切相關,最初因爲受到寒食節的影響,人們製作的紙錢並不是用來焚燒的,而是掛在墓地旁邊的樹枝上,或者用土塊壓在墳頭上。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這樣一來,凡是有人祭掃的墳墓前都會有紙幡飄動。凡沒有紙幡的墳頭,則說明此姓人家已經斷了後代。中國人講究香火綿遠、子孫昌盛,從最初的禁火到後來盛行的燒紙錢,再到現如今的文明祭掃,雖然形式幾經改變,但每逢清明子孫後代回家祭祀先祖的風俗一直沒有變,中國民族的這一敬天法祖傳統也因此而會代代相傳下去。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我最親愛的爺爺去年清明節前走了。今年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帶着對爺爺的哀思回到了興化老家。

我的老家在清明節仍保持着各種傳統的祭祀習俗:死者的親人要穿白衣,白鞋,進行大型祭祖活動;禁火,吃冷食,到祖墓前去懷念親人,燒冥紙,在靈堂前長拜;還有就是家家都會帶上食物,供奉在墓上,慰藉亡靈。 那天我穿着白衣白鞋,跪在爺爺的墳前哭泣,思念着視我爲掌上明珠的爺爺。爺爺活着的時候,對我的要求百依百順,我要什麼給什麼,爲了我爺爺願意做一切事情。我們一家難得回趟老家,爺爺總是把他的大房間讓出來給我們住,自己睡在破牀上。每天一大早就起牀買菜,想着法兒給我們做各種好吃的。這麼好的爺爺,還沒讓我有能力孝敬他就被可怕的癌症奪取了生命!我很傷心,爺爺再也回不來了?!

爺爺,榮真想您!夏天,您家裏沒有冰箱,您從地裏抱回一個大西瓜,您就把它放在清涼的井水裏,給我們做“冰鎮西瓜”。您走了,我再也嘗不到那包在西瓜裏的愛了。現在,我只能望着那個墳墓淚如雨下,在思念的寒風中,我獻上那束白花寄託我的哀思。我不停的把紙錢放在冥缸裏不斷地燒着,燒着……,就讓這份思念傳到九泉之下吧,安慰我爺爺孤寂的靈魂。

夜黑了,仰望天空中高掛的繁星,我彷彿看到在那顆最閃亮的星星中的爺爺的微笑。爺爺,您知道我們來看您了?

清明節的作文 篇5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瞭,我遠在異鄉的伯父回來了。因爲工作繁忙,他已經有幾年沒有回來過,今年是爺爺去世十週年,他特地告了假回鄉來給爺爺掃墓。正趕上學校放假,我便陪同伯父一起去爺爺的墓地。

伯父是個大學教授,他高高瘦瘦的,戴着眼鏡,溫文爾雅,很有學識的樣子。我提着東西跟在伯父身邊,聽他講述他小時候和爺爺之間的故事。他深情的講述把我又帶回到爺爺身邊。到了爺爺的墳前,他把準備好的鮮花放在爺爺墳前。伯父在墳前幾度落淚,我們大家也都沉浸在悲傷中。

回家的路上,我們慢慢從悲傷的氛圍中解脫出來。伯父給我講了很多關於清明的知識。他說:“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個悲傷的日子,又是個歡樂的日子。

“清明時節萬物復甦,進入耕種時節。在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幾天的寒食節裏的祭奠內容收納進來,人們開始祭奠先祖。同時,清明還把農曆三月的春嬉等習俗收納進來,發展了郊遊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爲一個綜合性節日。”

“大伯,後天纔是清明,我們天前兩天上墳唉,爲什麼不在清明作文這一天呢?”我忽然想起這個問題,問道。

“祭奠先人是清明節的主題之一,掃墓則是人們緬懷先人的重要形式。不過,清明節掃墓本來就不該在清明當天進行。掃墓的時間,最好是在節前10天或節後10天農曆的單日進行。中國文化以奇數爲陽,偶數爲陰,單日掃墓寄託了親人的吉祥祝願。而清明當天,則是僧人掃墓的時間,僧人在這一天表達自己不能爲祖先傳宗接代的歉意。”還有這一說,我可是聞所未聞。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其實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伯父接着說:“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最原始的祭掃辦法是‘掛壓灑’。就如話劇《茶館》最後一幕那樣,把紙錢向空中揚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磚頭壓住一張紙錢,表示後繼有人。現在較好的辦法是買一束鮮花祭奠先人,祭拜過後將花瓣撒在墓前。”

伯父滔滔不絕的講述,讓我受益匪淺。我不知道一個節日還有這麼精深的知識,以前只知道清明節掃墓,我們可以放假罷了。今天我體驗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明節,我不禁對祖國的文化產生了崇敬之情,。祖國還有那麼多高深的傳統文化,我們真應該繼承和發揚呀!

清明節的作文 篇6

今天是清明節,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

我們吹完午飯,我們就上山了,路上,對面的小山上長滿了野花,好像一個捧着鮮花的妙齡少女。微風拂面,野花就仰起頭,向我們點頭,向我們微笑。

到了山頂,我們就到了太姥姥的墳前,我問爸爸,爲什麼不帶紙錢呢?爸爸說:“現在國家規定,要文明祭祖,祭祖時不能燒火,燒火一不留心就把森林給燒了”。

這個清明節讓我記憶猶新,讓我明白要文明祭組!

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清明,又叫掃墓。中國自古以來,絕大部分地區人死後都是土葬,做有墳墓,正如《紅樓夢》所言:“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後人常在墳墓上鍾樹木,已進行保護,蔭及子孫,同時做爲紀念的標記。今年,又是國家新增法定假日中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第一個清明節。

我和爺爺,爸爸去掃墓,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洗,墳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樹木凋零。因此,到了春日清明,我們前去看望,帶上食物供奉,並整修墳墓,清除雜草掃墓。壘一些新土,使墓地從換春光。

宋代詩人晏殊在《春景》詩中曰:“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農曆三月的清明節,爲親人掃墓祭祀,是中華民族充滿人情味的一種民族習俗,是對已故親人表達哀思與懷念之情的傳統方式。其間蘊含着濃郁的親情,深沉的寄託,虔敬的孝心,自是此俗綿延千年而爲廣大民衆所認同的主要原因。

我猛然看到墓地上一個大姐姐悲痛,傷心欲絕的在一座新墳痛苦,“媽媽,您怎麼走了,丟下女兒不管了,爸爸老早前病故,我要上學啊,上學誰給我做飯,誰給我輔導作業呢!都是女兒不好,您在世時和您頂嘴,學習不用功!傷透了媽媽的心,”“她邊哭邊傷心,泣不成聲”“媽媽我好想你,給你燒紙錢,不要丟了我不管,我會時時來看您的,從現在起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不辜負您的一片苦心。”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水順着臉頰往下淌。聽爺爺瞭解她媽媽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

清明掃墓,卻有不和諧的地方。在清明前後,有些人上墳時,祭祀燃品從紙錢,冥幣到真正的人民幣從紙製的摩托車,電視機,空調到紙製的小車,別墅,在不斷的“升級”。甚至有的還有紙製的警衛和小姐,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可以說是祭祀燃品,在於時代同時進步,社會上有什麼,祭祀燃品就有什麼。

唐代詩人王建在他的《寒衣行》詩中曰:“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哪得到黃泉?”寒食節,即清明節的前三天,意思是,在寒食節這三天,在人間已經禁止生火做飯,所吃的都是冷食品.

掃墓爲死去的親人焚燒大量烏七八糟的祭品,有礙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風尚,而且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甚至引起火災,在我國因清明節上燒祭品所引起的火災,幾乎年年都有發生。

清代詩人郭鹿在他的《積雨》詩中曰:“湖上小桃三白樹,一齊彈淚過清明。”意思是說,就連湖上的小桃樹,都在紛紛爲清明落淚,更何況是對已故的親人呢!利用清明節,尋根問祖,感恩懷親,本是人之常情,但我們應當文明掃墓。毛主席當年會韶山,拜祭父母之墓時說道:教我者黨,生我者父母也!“將感恩之情溢於言表,但他獻給雙親的僅僅是一束松枝而已。做爲我們在清明節去祭祀已故親人的掃墓者,大家應從毛主席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點啓迪,儘量遠離那些祭祀陋習。

在親人墓前植樹,用一束鮮花寄哀思,緬懷親人對自己的賦育之恩,教育後代要繼承先人的優良家風……要達到“祭我相思千點淚”的致哀追思。

標籤:清明節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