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感悟作文彙編5篇

清明節2.2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感悟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清明節感悟作文彙編5篇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1

4月6日的早上,天氣不是太好,但我們還是準備去外婆家掃墓。一路上,交通非常擁擠,我坐在車裏很無奈,車子想一條長龍一樣停在那裏不動,還有不少車禍呢,但是車外的景色吸引着我,打開車窗,可以聞到一股清香的氣息,那時在市區所沒有的,路邊的桃花,油菜花,白玉蘭(清明節作文200字)等都爭奇都豔。你還可以在田間看到一股股的黑煙,那是人們爲了紀念已故的親人而化的紙錢。

經過1個多小時到了外婆家,我們拿着紙錢,蠟燭和紅紙袋走向墓地。媽媽她們走在小路上,我騎着自行車走在前面。到了墓地,我看見大人們邊燒着紙錢,邊合着手許着心願,可孩子們個個象小鳥似的歡蹦着。也許等我們長大了也要這樣嚴肅吧。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清明時節時的景象,他說的可真不錯,清明時候人們臉上幾乎沒有笑容,只有滿臉的沉重。

傳統節日清明節家家都有個習慣,就是去墓地看望已逝的親人,帶上好吃的,冥幣,帶上家人的思念去看他們,爲的只是心靈上的滿足。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家人們就早早的起牀,準備好一切,去祭奠天國的爺爺,我好久沒見到他了,心裏難免有些激動,於是,我們便出發了,一路上,雨不停的下,周圍寂靜一片,依稀見得遠處有幾家的燈光,大街上空無一人,即使有幾聲鳥鳴,也打不破這長久的寂靜。我知道,人們現在的心情。

一路上的坑坑窪窪,一路上的綿綿細雨,一路上的人們,伴隨着我們進入人山人海的墓區,此時人們不再是歡樂,而是沉重,見到了摯愛的親人,又有誰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又有誰能無動於衷。

整個墓區,哭聲不斷,炮聲不斷……

我隨着大人們走到爺爺的墓穴,看見了那張飽經風霜的臉,雖然是在照片上,但我依然感受到他的苦。看見了久違的爺爺,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望着那張永遠刻在墓碑上的照片,那疼愛我的爺爺,你孤獨嗎,你想我們嗎,即使你永遠也不能和我說話,但我知道你想我們,即使你在陰間有很多朋友,但他們比不上我們呀!爺爺,我想你,我想你,我想要你回來,即使那不可能,即使那樣的要求很不服實際,但是,您的孫女想看您一眼哪,您能記住我嗎?

雨還在下着,哭聲還在繼續,我擦乾眼淚,我不哭,我知道您是不想讓我哭的,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我聽話,做個勇敢的孩子!

雨下個不停,人們的思念也永不停息!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3

清明不是一個法定的節假日,但是在人們的心目中,卻是都想着回家祭祀,給自己的逝去的親人上墳,回到自己的故鄉與家鄉的人相聚。這一天,除一些人的'確必須要堅守崗位之外,很多人都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單位的領導也不例外,考勤是很馬虎的一天,大家都心照不宣。甚至人大也有人提意把清明節定作法定的節日。清明祭祖,是民族的傳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先,在這一天表達對自己祖先的崇敬和懷念,也是人之常情。

早有杜枚的古詩爲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最能表達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了。雨是很能表現人的心情的東西,人在心情複雜的時候很多時候就用雨來表現人的沉靜與哀思。細雨紛紛揚揚,人的思念也綿長。在這個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在這個太平和諧盛世,親人卻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我們而去,很多親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思念,怎麼能不讓祭祀先祖的人們在思念他們的路上魂牽夢縈?無論貧窮或者富有,都會在這一天花上對自己來說力所能及能拿出的錢,給自己先人買上祭品,立上碑文,或獻上鮮花,或燒上紙錢,燃起編炮,給逝去的親人的墳頭添上新土,寄託哀思。

結束了一切祭祀的工作,就到了人們抒發情感,互吐衷腸的時候,於是酒就成了一個少不了的媒體。借問酒家何處有的時代是早就過去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酒,很少見面的同鄉都聚在一起,聊一些往事,掏一些知心話,說一些開心話,酒中滿是思念情,醉裏都是鄉情親情,在一個特別的時候,都有一種特別的心情,自然是一種異樣的感受。從我懂事時的每一年的清明節,都是隨長輩們一起去上祖墳,拜祭祖先。而當我真正理解了清明節的含義時,我就是時常在心中經常懷念先祖們。有時候心裏好難過,想想先祖,心中向先祖的神靈訴說;有時候也會默默的向先祖們立下發奮圖強的誓言。在無意識裏總感覺在我身邊有很多雙關懷的眼睛注視着我,那是一種被關懷的感覺,是孤獨時的寄託,是一種安全的依靠。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週五晨會廣播裏傳出這首詩時,我就想起這個週六就是清明節了。

按中國傳統習俗,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都會把親人交齊或回鄉,買好香燭和鮮花水果,更有扛着乳豬的,紛紛上山祭拜先祖。

更有孝心的是,許多海外僑胞,他們都不遠千里、跨洋過海回到祖國,風塵僕僕地來到我們共同的先祖墳(皇帝陵、炎帝陵)前祭拜。

這個清明節和以往不一樣,我在電視上看到在去年5·12特大地震遇難者——聚源中學遇難學生的墓碑旁,是年紀更小的新建國小的孩子們的墓碑。臨近中午,新建國小二年級一班魏浩宇的父母提着他生前最喜愛的零食、玩具來看自己的孩子。這名年輕的母親蹲在地上,反覆撫摸着墓碑上孩子的照片,淚如雨下。嘴裏還喃喃地念叨着:“兒啊,去年,我們一起去上墳;今天,我卻給你上墳來了。”話語中的思念和苦楚,讓旁人都爲之動容……

想到這裏,眼淚早已在我眼裏打轉。是啊,這是一個肝腸寸斷的清明節!通過這個感人肺腑的清明節,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活着的人,就應該珍惜生命。更要努力學習,將來能夠學到更多的抵禦自然災害的知識和本領,造福國人,造福人類!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5

清明,人們祭奠逝去的親人,清明,人們祭奠爲共和國奉獻了生命與鮮血的先輩們;清明,親人,親友相聚,追思故人,感悟的是人間真情,與生命的美好與生生不息;清明,人們追尋的是生命的歷史足跡。清明,人們走進田野,山林,踏青,登山,用身體擁抱已經到來的春天。清明時節,神州大地,善良的人們,感悟到的是生命的活力,美好與創造世界的力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今吟誦起蘇軾這首飽蘸濃情之筆的不朽詩篇,我的內心被一個永恆的節日所詮釋,是清明節,乃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是億萬人民向英雄逝世的革命者傳達祝福傳達心生的節日。

“清者,從水,青聲,象徵青色的水流;明者,從日,從月,意味着日月當風,普照萬物;因此‘清明’二字即是天清氣朗,萬物生化的時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時節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清明節的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後來,逐漸與掃墓、祭祖等聯繫在一起,唐宋以後又加入了踏青、郊遊等內容。千百年來,人們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裏既懷念先人,又迎接春耕的到來。同時,清明節的儀式和內涵也呈現出不斷演化、不斷整合和不斷豐富的“活體狀態”。因此,清明不只是祭祀,也不能僅剩下掃墓。今天,我們過清明節假日,更多的是要通過掃墓祭祀等形式喚起後人對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體現感恩祖宗、傳承家族榮譽的文化傳統,從而不斷增強凝聚力,同時確保民族的優良文化和共同的記憶,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

爲已故親人掃墓、上山植樹、與朋友外出踏青旅遊、回鄉探望親友、祭掃烈士墓等成大多數人的選擇。清明時節,祭奠先祖是人們的一種寄託,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文化。《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是清明節的本意,可在眼下,一些祭奠物品開始從“轎車”、“別墅”等發展到“私人醫生”、“二奶”、“直升飛機”,有些人動用了120輛車的車隊去鋪張祭祖,與中華民族崇尚儉樸的傳統美德不相符,更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不合拍。這種做法俗不可耐,實不可取,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文明掃墓、祭祖不相符。除了充滿封建迷信色彩外,巨大數量的祭品污染空氣,破壞環境,浪費紙張,與現代社會提倡的“厚養薄葬”格格不入。但是也有好多人選擇了通過網上文明祭祖,也有的用短信的方式來寄託哀思。“年年清明今又近,客居他鄉更思親,祭祖墳前尚缺誰?只是少我孫一人”。這是在外的親人無奈的心聲。“清明時節祭祖墳,不用香燭用鮮花,森林防火人人事,提倡環保好文明”。這是環保者提倡文明祭祖的宣傳。

面對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必然要進步發展。但社會發展不能拋棄傳統,傳統是民族的根,傳統是子孫的精神家園。清明節,總是給人帶來些許感傷,它勾起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也讓我們更多的思考生命,思考人一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