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選】清明節日記模板5篇

清明節1.53W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日記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清明節日記模板5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由於清明節要連放三天假的原因,所以這個週末就不休息了,也就是說今天依舊要去上學。

今天上的是週一的課。第一節是數學,老師前半節課讓我們做昨天沒做完的考試卷子,後半節課讓我們看並讀《河北教育》上所寫的知識點。

第二節課是語文,是一節很沒有意思的課。我總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今天還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原本應在第二節課後就做的眼保健操不知是什麼原因沒有音樂了,結果拖了5分鐘。然後應該吹五分鐘的口琴,但由於時間後錯,應該直接下課,但老師又讓我們吹了一邊口琴,我們都很不高興。

接下來是音樂課,老師從一級開始讓我們一首一首吹,之後就讓我們在教室裏玩,我十分高興!

第四節是英語課,老師又講了一些課文。由於是第四節課,所以我們班一大羣女生都心不在焉,有的畫畫,有的看書。唉,真搞不懂她們……

中午,舅舅和舅媽來了。我們一起吃了一頓餃子。餃子是韭菜肉餡的,很好吃,很香,有好多油水。

下午科學課還是原先那樣。隊會課,我們六年級進行了一次疏散演習,意思是說一個歹徒裝作學生家長混進了學校,然後進入了某間教室。有一個學生報了案,所以老師們就來疏散我們。

這就是今天的經過。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介之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介子推像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節氣清明與清明節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爲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爲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衆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侯特點上爲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的第一天假期天氣不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臨潼,臨潼那裏有山有水還有漂亮的風景。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我就醒來了。醒來以後我就叫我的爸爸和媽媽,我們穿好了衣服就去收拾行李,然後媽媽就去廚房做飯了吃了飯,就上車了開呀開到了臨潼。臨潼是我的老家,所以我對這裏很熟悉,我們又開到了玩兒的地方玩了很長時間,時間可過得真快呀又到了晚上睡覺了,指頭傳來小鳥的叫聲,我直到第二天開始啦!

清明節日記 篇4

有一首詩是這樣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每在清明節那一天,我們都會聽到杜牧寫這首詩《清明》。

每到清明節這天,我們都會用行動表示對逝去親人懷念。

中午吃完飯後,我們全家來到了大媽與太太媽墓前開始粘花與紙錢,粘完之後,我們個個滿頭大汗,汗流浹背,整件衣服差不多是從水裏撈起來。這時,媽媽遞過一枝香,讓我去拜拜。啊!真夠累了,掃一下墓,身體都髒了,接着,我一會兒去放鞭炮,一會兒去燒紙錢,一會兒粘花與紙錢,一會兒吃東西,大人們都說我是快速人,一會兒在這裏幹活,一會兒又跑到了那裏幹活。

時間過得也真快,我們也要回家了,我想:下次一定要多幹活。

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到我會我們老家祭拜祖先。

我們老家在舞陽農村,走在路上,綠油油的麥田就像大海一樣廣闊。麥田裏有許多墳頭,爸爸說每個墳裏都埋葬着逝去人們。來到我家的老墳地,這有一片墳頭,爺爺指着一行五個說:“這個最近的是我的爸爸媽媽,挨着的是我的爺爺奶奶,在過去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啦!越往後,離我們的年代就越久。”我們燃放鞭炮,在每個墳前都燒了紙錢,奶奶還放了一些供品,對祖先說了一些追憶的話。

最後爺爺又帶我來到一個很大的墳前,這還立了一個很高的墓碑。爺爺告訴我這是我們於家的祖先,早在幾百年前的明朝,他來到這裏後,我們於家就開始繁衍生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