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合集11篇

清明節1.71W

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作爲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記敘文,記敘文是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爲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我們該怎麼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合集11篇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1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興寧市,這裏的清明節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而且還要寒食,清明節有這種活動是因爲爲了紀念古時候一個叫介子推的人。這個節日中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得瓜”“植林造木,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接近寒食節,而寒食節是民間禁火寒食的日子,漸漸的兩個節日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節也成爲清明的別稱。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牡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四月五日,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天剛矇矇亮就下起了小雨,給清明節蒙上了一種悲傷的色彩,因爲今天是紀念革命先烈和逝去親人的日子吧!

吃了早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一路上,看見人們手裏拿着大包小包的冥幣、黃紙、元寶,還有各種各樣的貢品,人們臉上沒有一絲笑容。

到了烈士陵園,我看見人山人海,小孩不知憂愁,樂此不疲地拿着零錢在小攤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老人拿着椅子,坐在路邊看熱鬧,大人們匆匆忙忙的走進去。遠處傳來一陣陣哭聲,那是上墳的人到墳墓上燒紙,給逝去的人們送“錢”呢。還有一些人手裏拿着鮮花,獻給烈士陵園裏的革命先烈們。

天依然下着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的爲活着的人們祝福,也願去世的人安息。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3

清明節到了,我和幾個好朋友約好一起去家鄉的後山掃墓。

今天,天氣晴朗。我們早早地來到了後山上,聽爺爺說這裏曾經發生過戰爭,有許多紅軍戰士在這裏犧牲了,埋在了這裏。我們採了一些美麗的杜鵑花,來到了墓前。我們先把墓旁邊的雜草拔乾淨,然後,我們再把採來的杜鵑花放在墓前,最後,我們立正站好向這些紅軍戰士敬禮。接着,我們按照一模一樣的方式祭掃了這裏的每一座墓。

回到家以後,我心裏想,烈士們爲了祖國和人民,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我們的國土。我也要好好學習,等將來長大了,當一名解放軍,守衛祖國的邊疆,守衛國土。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4

清明節前夕,奶奶打電話來對我說打算在清明節的時候做些艾餃,並要我和爸媽到時回去吃。我愉快地答應了,終於等到了4月5日,爸爸帶着我和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到了老家!

一進家門,阿杰哥哥就嚷着要去田間採艾草。於是我們拎着竹籃跑遍整個田野,在草叢中仔細尋找着艾草。當我發現它時,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並大聲嚷着爸媽一起過來摘。沒多久,籃子已被裝得滿滿的,這時媽媽就對我們下命令似的喊:“夠了,夠了,我們該回去開工啦!”

回到家裏,我看到奶奶早已將做艾餃的餡放在餐桌上,甜的,鹹的.都有。甜的是由豆沙、白糖等攪拌在一起的,鹹的是鹹菜、竹筍、肉絲等調和而成。接下來可要忙壞奶奶了:她先將我們剛採回來的艾草上的葉子放在清水中洗乾淨;然後放在鍋中煮熟,拿出來後擠幹水與麪粉混合在一起揉啊揉,不一會兒就被揉成了一長條青綠色的麪糰,最後分捏出來一個又一個的小糰子。一旁的我看着很好奇,要求奶奶教我學做艾餃。不過沒等我做幾個,就有了另類的想法,我把艾餃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好像大餅、有的好像湯糰、還有的好像小鳥……真是可愛極了!奶奶還一個勁地誇我很能幹,又有創意!

艾餃雖然做好了但還不能馬上吃,就差最後上鍋蒸了。聞着鍋中散發出來的一陣陣清香,我差點流下了口水,爸爸笑着說我真是一隻小饞貓。終於等到開了鍋,吃着自己親手做的艾餃,感覺很美味,還一口氣吃了好幾只呢!

清明節雖然過去了,但我會永遠記住這個難忘又快樂的日子。等到明年清明節時,我還是會漫山遍野去找艾草,還是會和家人聚在一起做艾餃、蒸艾餃、吃艾餃。呵呵,爲什麼呢?因爲這個風俗將不會改變……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5

今天是4月5日——清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家家都要上墳。

今年的清明一如往年,我隨同姥爺驅車回老家給老爺爺上墳掃墓。踏在家鄉的小島上,我們穿梭在家鄉朦朧的山野裏。我的前面,隱約出現了一座起伏的大山,老爺爺的墓地就在大山下。

姥爺和我來到墓前,我看到姥爺在墓前拔去一片亂草,培上幾把新土,擺下幾杯水酒,點上幾支香菸,寄託自己對親人的哀思。

我在一旁靜靜的看着,默默的想,一個人的生命是脆弱而短暫的,但又是堅韌的,無數個生命緊緊相連,一個生命逝去了,新的生命還將持續,而活着的人,總會爲逝去的生命而充滿懷念。

上完墳,掃完墓,返程的路上讓我思緒萬千:幸福的生活真好,我一定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清明詩句我很小就會背了,清明節是悼念已逝世親人的節日。

今年的清明節,我們全家回老家萬寧掃墓,這天早上爸爸媽媽攜帶紙錢、紅蠟燭、鞭炮等祭拜的物品,扛着鋤頭,糞箕、鏟和刀來到墓地。

我們先祭拜曾祖父,爸爸媽媽在曾祖父的墓碑前點上蠟燭,接着拿着刀清理周邊的小樹枝,我們幾個小孩把墳墓上的雜草拔掉,我們也學大人拿着鋤頭去挖土,這裏沙土可鬆弛,因爲我老家住在海邊,所以我們幾個小孩挖得特別輕鬆,不用幾分鐘的時間我們就挖了好幾糞箕土,然後把土倒在墳墓上。後來,我找不到鋤頭,我用我的雙手捧起沙土撒在墳墓上,我們有的挖土,有的撒土,有的描紅墓碑。掃完墓爸爸就在墓碑前燒紙錢,放鞭炮,我們還請求曾祖父保佑我們平安呢!

下一個地點,我們來到了外公的墳前,祭拜外公的時候我很積極,因爲我特別懷念我的外公,我用我的雙手捧起沙土撒在墳墓上,不一會功夫,我們把墳墓清理完,描紅完墓碑上的字後,我對着外公的墳墓說:“外公,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學習進步,開心快樂。”說完我跪了下去,對着外公的墳墓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給外公磕拜之後,就在外公的墓碑前面燒紙錢。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和爸爸媽媽走出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以添新土、燃香點蠟燭、燒紙錢的方式來表達對已逝世的親人的深深懷念。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7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年清明節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我們當地把掃墓稱爲“上墳”。早上,吃完早餐後,大人們就爲了準備祭品而忙碌開了,奶奶忙着準備祭祀用的酒飯、香燭、紙錢、墳頭紙、果品等,爸爸和伯伯忙着殺雞,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清明節祭祀一定要用公雞。婦女們忙着做艾粑粑。

艾是我們這裏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用它的嫩葉和糯米打成漿,瀝乾水後用手捏成球狀,放在芭蕉葉或者柚子葉上蒸熟,蒸熟後的艾粑粑成了墨綠色,滑嫩爽口,非常好吃,它可是必須的祭品。

奶奶把祭品一一裝到籮筐裏,我們就出發了。

一路上,大人會告戒孩子們祭拜祖先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比如要等祖先“吃”完(就是祭祀結束)後再吃東西,不要在祖先的墳上亂踩,不要說一些對祖先不敬的話等。大人們的態度都很虔誠,也許對於他們來說,清明掃墓是一件很嚴肅、很神聖的事吧。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8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着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着。

不知道爲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裏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爲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着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裏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裏,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爲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夠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清明。

在一個天氣陰朗的陰天,我聽到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而且還有許多戶人家,在做清明果。他們把一種綠色草類的東西放進一個很大的石碗裏,用一個木頭做的摧子咚咚咚的敲,一人敲,一人把麪粉,水,放進去搓。一人敲一人搓,配合的很默契,再把它放進廚房,一個一個的搓。圓,壓扁,把豆腐、肉、筍、豆……。放進去包起來,放進鍋裏煮。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掃墓,拿上蠟燭、香、燈籠等一同去。家中夫妻只有一人離世,就一邊掛白一邊掛紅。而且,爸爸他們拿着蠟燭說些什麼。

回家時奶奶已經準備好拜太公的準備,要拿三柱香和燈籠在門口說些什麼,然後就在旁邊拜了,桌上有很多好酒好菜,我們有個規定倒酒時不能碰到凳子,孩子不能吃拜過太公的食物,還要燒東西,要是會滿天都是紙,說眀太公很高興,會保佑我們的子子孫孫平安無事。在這天我們大家都要早早的睡覺,不能很晚回家。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啊!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10

每到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就要去我的老家--雁山那邊去祭祖。

我的老家有二十多個姓“鄧”的人,一到祭祖的前一天,他們就買了好多的“天地靈通錢”。只有我們一家毫無準備,一到那裏就開始要很多的“錢”去燒去祭祖,以後我們應該自己帶“錢”去祭祖。

我們祭祖都要將整座山走一大圈,再沿着田地的軟泥走大約兩公里,然後祭五六個祖宗,當然,這些祖宗得的“錢”總是最多的,由於“百元大鈔”在前面用完了,只好用“百萬元大鈔”的鈔票了,所以,後面祭的祖宗要比前面的幸福。

我非常喜歡過清明節,由於我第一次去祭祖時,叔叔告訴我說:“這座山的這個岩石下面有一個金礦!”所以我一直想買一把電鋸將石頭鋸開,拿一大袋金子回家,那時,我到商店裏買東西,不夠錢就去那兒走一趟,弄一點錢回來,買什麼我都不用擔心了,真爽。

每當我到雁山那兒準備祭祖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家鄉的記敘文11

4月5日是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拜祭祖先的日子。

我們一家四口一大早就起了牀,我們帶上供品前往茶園山公墓,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鮮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到了目的地,一下車,我們看到那裏羣山環繞,樹木茂盛,風景優靜。

我們來到祖先的墳前,首先,我們獻上手中的鮮花,然後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接着,我們向祖先拜祭、叩頭,這時侯讓我想起小時侯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想到她慈祥的臉,親切的笑容,還有她做的香甜可口的飯菜,現在我再也看不到我親愛的奶奶,我非常想念她。雖然她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去看她們的。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

這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