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合集4篇

清明節8.44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清明節的作文合集4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卻沒有下雨,天氣還格外的好,春光明媚,陽光普照.

人們都忙着去上墳,咱們就去玩了.首先咱們去把張夢洋接過來,然後一起到草莓園裏摘草莓.吃好午飯咱們就去杭州樂園玩了.

到了杭州樂園,咱們第一站是幽靈古堡,裏面有木乃伊,骷髏頭,還有鬼怪的叫聲"嗚嗚嗚....嗚嗚嗚.....''真讓人恐怖.我看到出口就嗖嗖兩下飛奔了出來,要把我給嚇死了.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呢.

然後咱們去玩急速大風車,開始了,大風車呼呼地轉,呼呼呼呼...我心臟病都快嚇出來了呢!

咱們又去玩了 勇敢者轉盤,聲音是,跟鬼屋的聲音不一樣的,我媽嚇死了,然後越轉越快,我媽快暈了.

咱們還玩了很多很多....

今天真好玩!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人們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並沒有並沒有下雨,老天好像一點也不悲傷。不過,火辣辣的太陽並阻擋不人們對親人的思念。

清明節,我和媽媽去放風箏發現街道兩旁又有春的足跡。看野菊花探出頭露出笑臉,小樹發出嫩嫩的枝芽。人們也脫去厚厚的冬裝,小鳥也從南方飛回來,嘰嘰喳喳的落在樹枝上。在不知不覺中,天色暗下來,路旁燒紙的人們也多,他們在是給天堂的親人送一些錢財、衣物。可人們這樣燒紙,不但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我認爲,人們可以採取文明的行爲來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

人們大多數認爲這天是個沉痛的日子,可我不覺得,因爲這天我可以放風箏,放飛心情。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天的天氣格外的晴朗,很早我就和爸爸媽媽還有家裏的長輩一起到上山去掃墓。

一路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春天明朗絢麗,生機盎然的景象,不禁讓我想起了“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沿着山路往上走……很快就來到了墓地,轉眼間爺爺把祭拜的食物都擺放好了,隨後我拿着花插在墳上,表示對祖先的懷念。然後我看見媽媽在燒紙錢、上香,我也去幫忙了,擡頭看見爸爸在給墳墓添新土、除草……不一會兒掃墓就結束了。

看着山路兩邊美麗的風景,我們愉快地回家了。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是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中寫道:“春分後十五日,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

“春分過後是清明”,這是小時候在農村從大人們口中聽到的一句話。現在看來,這句話更像是一個哲理。只有陽光直射黃經之時,方可日夜等長,陰陽平衡,清心明智,纔有清明。

“清明”這個節日的設立,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心境。中華文化講究已“和”爲貴,求同存異,固有“雜而不亂,方可大同。”漢字是博大精深的,其每一個構成都有其特殊的韻意。“青”在古文中曾引申爲山的意思,因此,山水相依爲“清”,日月相擁爲“明”。水因山而靈動,山因水而穩重,月因日而增輝,日因月而不烈。這一切,便在一種“大同”的境界中得以實現。因此,清明不僅僅是一種節日的符號,更是道出了中華文化的內涵。道出了中華民族的人格——山一樣的敦穩,水一樣的靈動,如日般的剛烈,似月般的柔和。

這便是中國古人所信奉和追崇的天地精神。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精華思想內容。“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由欲也,以觀其所徼”,是說要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古人們對於“有”“無”的領悟相當深刻,對生與死的參悟也極爲透徹。“天同覆,地同載。齊生死”便是由此而來。

或許,對於中國人來說,從來就沒有所謂的“生”或“死”,有的是對生命的頓悟,有的是對曾經真誠而沉重的懷念。而這種無我的意境和懷念便來自於人格,來自於覺悟,來自於“大同”,來自於“清明”。而要參透“清明”,則要待到“晝夜等長,陰陽相協,萬物復甦”之時方可生死並參。

而只有當人們生死並參,才能真正的認識到凌外於生死之間的真我,一種對人生境界的追求。生而清,死而明,讓靈魂光輝永駐,“贏得生前身後名”。

古人於清明之時,獨愛尋山水之處郊遊尋步,所尋求的不僅僅是歡歌笑語,更是與山水精神的一種融合。現代人對於清明掃墓之後的郊遊,理解爲放鬆身心,野外踏青,這未免過於膚淺。真正郊遊的意義,在《莊子》中已經道明。莊子認爲,人沒有必要太執着於生,倘若人生是一次遠行,那麼死就如同“歸”。因此,出遊的途中,我們感到放鬆感到愜意,美景之處,流連忘返,那是因爲我們在路上,在“生”的路上,而出遊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感受那個“歸”。莊子說過,上天給予我形體,是讓我承受,賦予我生命,是讓我承受世間百味,賦予我衰老,是讓我安逸,賦予我死亡,是讓我安逸。視生若死,視死若生;視有若無,視無若有。便可生死並參。這便是莊子的智慧與祥和,是莊子所理解的“道”。

孔子說的更爲透徹“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道,便是清明。它在滿山遍野的青青綠草中,在水邊的依依楊柳中,舊墓新墳,山川海濱。無處不在。只有領悟這個“道”,我們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理解了“清明”。

中國的節日,無不包含對“道”的感悟,比如“重陽節”讓我們悟到要珍惜生命,珍惜年華。“清明”讓我們悟到山水之高廉,天地之正大。不同於西方一些節日韻意的直接,中國的節日則顯得更爲深奧,委婉。它是要你通過一系列的方式去感受其沉厚的蘊含。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與祭有關。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除夕是冬祭。而在這祭中,既有哀愁,也有祥樂。例如清明,人們往往會去給已故的親人上墳弔唁。追思以往。之後,是親朋好友相約踏青,去感受春的氣息。哀以樂感,樂以哀感。幸福高興之時,不忘追思。這便是中國人的內心和品格。

清明的主旨是鑑死知生,在我看來,清明的祭祖不僅僅是香火和紙錢,因爲建功立業,有所作爲,光宗耀祖纔是最好的祭奠。

清明,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品格。一種生死有無,大同精神的延續。

標籤:清明節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