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八篇

清明節7.16K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大家知道哪些關於清明節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八篇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1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淮南子》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爲清明。”關於“清明”兩字的來歷,《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作爲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承繼着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和活動,催發着無數詩人騷客的詩情雅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清明掃墓祀祖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扶老攜幼來到墓地,將酒食果品供祭親人墓前,然後焚化紙錢進行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寫的正是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追悼亡靈的悽慘情景。寫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數高翥《清明》一詩最爲著名,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蘇軾的《江城子》詞是清明悼亡詞中的傑作,“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情感真摯,催人淚下,一代豪放派詞人竟能寫出如此纏綿婉約的詞句,可見其對亡妻的思念之深。而在清明這一天,對於那些羈留異鄉的人們,則只能在漂泊的地方感應清明的氣息和呼喚,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遙遙祭告,正如權德輿所云:“自嘆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新火,點作孤燈照洞房。”陸游也有“猶及清明可到家”的哀婉詩句,道出了千萬遊子清明盼歸與親人團聚的心聲,流露出淡淡的無奈和惆悵。

清明又名“踏青節”,最宜外出郊遊。清明踏青的習俗,據考證起於唐,盛於宋,時人謂之“遊春”。唐、宋均是詩詞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詩聖”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流傳。張先有“芳草拾翠莫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的佳句,描繪郊野踏青遊人往來不絕,婦女乘春遊之際採擷花草,時已黃昏仍流連忘返的景象。“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歐陽修的這首《踏青》動靜結合,勾畫出人們遊春的動人場面。而宋代詩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此詩形象地描繪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人們傾城遊春的生動場景。清末著名辛亥女傑、“鑑湖女俠”秋瑾女士17歲左右在長沙居住時,也曾作有關於“踏青”的詩詞數首,其中一首寫道:“西郊也爲踏青來,攜手花間笑語才。昨日卿經賈傅宅,今朝儂上定王臺。”

古代的清明節,在民間還進行盪鞦韆、放風箏、踢球、射柳等體育活動。唐代詩人韋莊在《麟州寒食》三首中寫道:“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雨絲煙柳欲清明,金屋人間暖鳳笙。永晝迢迢無一事,隔牆聞築氣球聲。”“雕陰寒食足遊人,金鳳羅衣溼麝薰。腸斷入城芳草路,淡紅香白一羣羣。”詩中寫了“盪鞦韆”“蹴鞠”(踢球)等活動,把清明前後人們遊樂的情形寫得有聲有色。此外,鄭谷的“村落清明近,鞦韆稚女誇”,杜甫的“十年蹴鞠將雛運,萬里鞦韆習俗同”,李清照的“蕩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黃峪的“未到清明先焚火,還依桑下系鞦韆”等,都是唐宋時盪鞦韆風行民間的最好明證。唐代詩人高駢的“夜靜絃音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形象地描寫了清明風箏競放的情景。而清代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更是描繪早春放風箏圖景的傳世佳作。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袖在身邊,作爲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3

許多年來,我一直以爲清明總是溼漉漉的。這一點,連我那不識字的父親都能背出一首詩來佐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然而,就在23年前的那個清明節,父親永遠地閉上了雙眼。那時,楊柳吐綠,油菜飄香,濃濃的水汽在天空中醞釀。

父親原是市裏工人,後來家鄉創辦農機廠,動員他回來支持公社的集體企業,父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父親是鑄造工,乾的活兒既髒又累;人誠實,肯賣力氣,上下口碑都好,他也因此積勞成疾,染上了肺結核。這種病過去叫癆病,也稱富貴病,在魯迅的小說中還是不治之症。病人一般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還要好菜好飯地調養。可那時我和妹妹還小,不能幹活兒,母親一個人也掙不了多少工分,家裏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什麼營養品可言?父親無法勝任鑄造工繁重的體力勞動,只好回家務農。農閒時就挑着擔子走村串戶,用自學的手藝給農民補膠靴、配鑰匙、焊臉盆等,掙點小錢貼補家用。父親在家裏有一套專用的碗筷毛巾,從不和我們混用;有別人家請客他也是從來不去的,怕把病傳染給別人。好幾次,父親從醫院複查回來高興地告訴我們,醫生說他的病全好了。可由於生活貧困和農活兒過重,他的病又一次次復發,以至過早地撒手人寰。有時我癡癡地想:要是父親能活到今天,該多好啊!現在已經有許多能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了。

父親不識字,嚐盡了睜眼瞎的苦頭,因此他總是希望我能好好讀書。那年我升入國中,爲了給我籌集6元錢的報名費,父親一連好幾天都挑着擔子出去,到晚上回來時總掏出一把角票和分票,可直到開學前一天才湊到5。39元。父親內疚地對我說:“明天我再出去一天就行了。”第二天晚上回來時,父親高興地說:“夠了夠了。”說着把一堆零票放在我的面前,如同完成了一項神聖的使命。可就在他轉身去倒開水時,我突然發現他的腿一瘸一拐的。父親輕描淡寫地說:“狗咬的,沒事的。”當我撩開父親被狗撕碎的褲腳,看到紅紅的傷口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不念書了,我替生產隊看牛、拾糞掙工分。”父親狠狠地打了我一個耳光,罵道:“沒出息的東西,不好好讀書老子打死你!”這是父親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我。那年清明節的晚上,父親再次發病,鮮血從口鼻中直往外涌,口不能言,卻突然伸出手來將站在他身邊驚慌失措的我往後猛一推,推得我踉踉蹌蹌地跌坐在地上。我知道父親是怕把病傳染給我。因爲奶奶說過,生病的人臨死前會把病傳給離他最近的那個人。我被父親這臨終一推深深地震撼着感動着,這一推也使我一下清醒起來,真正開始了勤奮讀書。儘管此後曾吃盡了苦頭:餓昏迷過幾次,凍得手腳生了凍瘡化了膿等,我都咬着牙挺了過來。如今我已是一名鄉村中學教師,過着小時候嚮往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幸福生活,而且我還正用自己的電腦寫着紀念父親的文字,並且用E—mail發送出去。如果父親九泉有知,一定會含笑的。

“天氣晴朗,萬物滋生”,偶然看到書上是這樣解釋“清明”節氣含義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清明並不總是溼漉漉的,溼漉漉的只是我們自己的心情。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節是24節氣之一,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願意做,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5

劉先生來蟠龍村不到一年,就對四周的大山爛熟於心了,連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黑森林他也能進出自如。村人經常看到他揹着藥簍,拿着藥鋤,朝出暮歸。採來的草藥有的免費給村民治病,有的拿到城裏換些錢來維持生計。

這天,小野找到劉先生,說聽人說他對黑森林很熟悉,想讓他帶他們進去找到那口銅礦井。劉先生當即拒絕。小野是板田師團的特別行動大隊的隊長,這個特別大隊執行的都是特別任務,一百多號人都是從師團數萬人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都是精英。小野能出任隊長,顯然不是浪得虛名。這樣的人從來都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

第二天一早,小野又來找劉先生,這次他早有準備,拿劉先生妻子、孩子以及全村人的性命來威脅他。劉先生憤怒地指着小野說不出話來。這正是小野想看到的結果。他知道,只有這樣,劉先生纔有屈服的可能。

接着,劉先生不再看小野,而是擡頭看天空。天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遠方天際處,大片大片紅色的雲朵彷彿火焚燒着一般,不停地翻騰舒捲。一羣羣各種各樣的鳥從山那邊飛過來,奇怪的是,它們都不鳴不叫,只是無聲無息地飛着。劉先生看了好一會,終於開口對小野說:“好吧,你贏了。”

小野的隊伍是早晨出發的。那天早晨,太陽還沒有出來,天氣就格外地熱了起來。待太陽從東邊的山岡躍出,天氣就更熱了,彷彿置身在炎熱的夏天裏。

劉先生一襲青衣,揹着藥簍,手執長嘴藥鋤推開門走了出來。他並沒有看站在院子的小野,而是又自顧自欣賞天上變幻萬千的美麗雲彩了。天上再也沒有鳥兒飛過了,那昨天還流連在天際的紅色雲朵此刻已無端地碎成了無數塊。

小野用手擦着額頭上的汗說,劉先生,我們可以出發了吧?劉先生點點頭,然後回過頭朝屋裏大聲說:“放心吧,這麼好的天氣,我一定可以成功的。”說完,他就邁步向院子外面走去。他走得很堅決,目光一直看着前方,跨出了第一步後再也沒有回頭。小野冷笑一聲,緊緊地跟在他的後面。他想,小不忍則亂大謀。待找到那口銅礦井,再找劉先生算總賬也不遲。

雪是快到傍晚時分才下起來的。一開始是颳風,風很大,頃刻之間就吹走了滿天紅色的雲朵,厚厚的陰雲眨眼就佈滿了天空;接着,天氣一下子就冷了起來,似乎從夏天一下子走進了三九寒冬。還沒有等人反應過來,鵝毛般的大雪就鋪天蓋地下了起來……

到了第十天,山上的積雪多少化了一些,村裏人壯着膽子進山找人,費盡了周折足足用了三天時間纔在黑森林的附近找到劉先生。

他已經成了冰雕,但他並不是凍死的。在他身邊,有七個鬼子被長嘴藥鋤一鋤斃命。他也身中十彈五刀,最致命的一刀是小野的那柄東洋刀,那刀穿胸而過。他中刀之際全力鎖喉一掌,與小野同歸於盡。那場大雪,讓上山的一百多人沒有一個能活着走出大山。除了劉先生殺死的那八個鬼子,剩下的鬼子不是凍死就是摔死……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6

多年以後,清明那天,將軍來到山村。

他要祭奠滿子。

兩個兵將滿子送回來。回來時,滿子早已死去。他的身體甚至已經變臭,然而他的臉,卻被兩個兵清洗得乾乾淨淨。陪同滿子一起回來的還有一點兒錢,不多,卻足以令滿子的父親和滿子的女人,挺過那段最難捱的日子。

兵只待了一會兒,便匆匆趕回戰場。戰場需要士兵,儘管等待他們的,可能也是死亡。

滿子是戰死的,兵這樣說。他們趴在戰壕裏,一顆手榴彈近在咫尺地炸開。滿子喊一聲“我的娘啊”,就死了。滿子的娘早就死了,滿子當兵以前就死了。她是餓死的。死去以前,她像啃蘿蔔一樣啃掉了自己的五根手指。滿子將娘下葬,頭也沒回,當了兵。當兵會被打死,炸死,薰死,嚇死,可是當兵不會餓死。哪一種死法都比餓死好一千倍一萬倍。滿子認爲世界上最痛苦最恐怖的死法,就是餓死。

可是一段時間以後,有關滿子的死因不斷傳回村子。一種說法是,滿子是自殺而死。大戰在即,滿子讓自己吃飽,然後偷偷躲進一間屋子,拉響了手榴彈。他寧願將自己炸死也不敢面對敵人,他恐懼到了極點。那個夜裏,也許他認爲,就算餓死,也比端着步槍躍出戰壕幸福得多。

另一種說法是,滿子在他參加的第一次投彈訓練中,怎麼也扔不掉手裏的手榴彈。手榴彈冒出白煙,滿子五官猙獰,五指抽筋。他做出至少八次投彈姿勢,他甚至將自己投出去,可是手榴彈仍被他緊緊攥在手裏。手榴彈終於炸開,就像撕開一朵燦爛的煙花,他喊一聲“我的娘啊”,血流如注。

當然還有更多傳聞:他偷了手榴彈去河邊炸魚,一片三角形的彈片準確地切開他的脖子;夢裏的他將手榴彈當成香噴噴的油條,他的嘴角飄着引線,臉上掛着貪婪的笑:他偷了老鄉的核桃,然後用手榴彈猛砸堅硬的核桃殼,手榴彈就響了;他聚精會神地端着滿滿。_碗稀飯,不小心摔了一跤,手榴彈就響了……每一種說法都與吃有關,每一種說法都與手榴彈有關,每一種說法都與戰場和殺敵無關。每一種說法,都能夠準確地命中他被炸爛的身體和完好無損的臉。

戰爭過去多年。現在,將軍來到村子,他要祭奠滿子。

他坐在小小的院落裏,面前坐着滿子的老爹,稍遠處,滿子的女人輕輕撫摸着一條狗。狗已經很老,它活了整整十五年。滿子娘被餓死,狗卻沒有。狗是滿子從街邊揀來的,狗活到三歲以前,從沒有見過真正的糧食。

滿子他,到底怎麼死的?老爹問將軍。

將軍摸出煙,遞一根給老爹。老爹搓搓手,笑着,不去接。

有人說他用手榴彈砸核桃,轟一聲響……有人說他從腰裏往外拔手榴彈,卻只拔出一條引線……他到底怎麼死的?

將軍摸出一沓錢,遞給老爹。老爹搓搓手,終於接下,卻擎着,不敢揣進口袋。

到底怎麼死的?他擎着那沓錢,問將軍。

當然是戰死的。將軍說,夜裏陣地遭到襲擊,一顆手榴彈甩進我們的戰壕……

將軍瞅一眼不遠處滿子的女人。女人漫不經心地撫摸着那條狗,眼睛卻忽然一閃。

將軍起身。我得去看看滿子,他說。

山野蕭瑟。雖是清明,綠意卻並未泛出。墳頭上掙扎出幾蓬灰色的野草,風吹來,草葉嗚嗚地響。細聽,草葉間分明傳出槍炮聲,爆炸聲,呻吟聲,慘叫聲……

將軍跪到墳前,將那些雜草拔得一乾二淨。一根棘刺劃傷他的手指,他將手指舉到眼前,悽然一笑。

將軍站起來。身後,女人扶着老爹。狗趴伏近前,嗚嗚咽咽,淚光閃爍。

能不能,讓我和滿子單獨待一會兒?將軍說。

女人和老爹便轉身離開。他們爲將軍留下一摞黃紙錢,他們已經好多年沒有來過滿子的墳頭了。沒臉來啊,老爹說,他沒有參加過一場戰鬥,他用手榴彈砸核桃……

他是戰死的。將軍說,滿子是好樣的。

將軍點燃黃紙,青煙嫋嫋。將軍再一次深深跪下,衝墳頭連磕三個響頭。

大戰在即,你怕,我也怕。將軍說,我只想把你關一會兒,只想當我放你出來時,你不再怕。可是滿子,我只知道下掉你的槍,我哪知道你還藏了手榴彈啊!

將軍咬緊牙關,一滴眼淚砸進黃土。將軍掏出,對準右手手腕。將軍說,滿子,還你一隻手,兩清了吧。

槍響。山野蕭瑟。山野浩蕩。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7

臨近清明,雨水特別多,羅老太太的淚水也特別多。

因爲她那大有出息的兒子終於開着豪華小車回來了,帶着大把大把的錢回來承包村裏高速公路路基修建,同時給她買了一堆好東西說要好好孝敬她,還要將祖墳修葺得富麗堂皇。

大家都說羅老太太好福氣,生了個能幹兒子,連國家工程都包得下。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曾看見她老羅家祖墳冒過青煙,每次聽到這種話,羅老太太暗淡的眼睛就會充滿閃閃淚光。

羅家祖墳果然趁着一個雨過天晴的日子迅速冒出了青煙,不過是挖掘機和推土機的青煙。機器轟鳴聲中羅老太太的天塌了,人倒了。

“娘啊!”

羅老闆有點慌了,原來老孃天天唸叨推墳山就是要她的命是真的,他開始後悔沒有依着老孃把墳山頭那片亂葬崗也挖出來一起遷葬。不過他問心無愧,自家祖墳已遷葬好了,而且其他墳頭不管遷葬還是推平,他都進行了合理賠償,他已爲此花過了不少錢。

羅老闆覺得作爲勝利村的一員他已做了該做的,漫無盡頭的春雨已經嚴重耽誤了工期,不能按期完工的後果是他最不能承受的。

錢字當道的年代,誰還有精力去做無謂的溝通?一個人心裏裝滿了錢,本就沒有什麼空間去裝其他東西了。

接下來的日子羅老闆仍舊抓緊每一個停雨甚至小雨的日子站在遍地零散骨頭上監工,羅老太太仍舊躺在醫院的重症室輸氧。

雖然細雨綿綿,羅老太太畢竟還是醒了。

羅老闆百忙中親自開着豪華小車把老孃接回村裏時得到了絕大多數鄉親的認同和讚賞,在一片恭維聲中羅老太太渾濁的雙眼中再次浮現閃閃淚光。

三天後,羅老太太死了。她只給兒子留了一句話,給世界流了一顆最深沉的淚。

羅老闆花大錢請了方圓最好的地仙,地仙果然有兩下子,下葬的吉日居然春光明媚,羅老太太風風光光地葬進了新墳山。下葬時羅老闆再次中氣十足地哭了出來:“娘啊!”那一聲哭喊,他手下人都準確地被感動得潸然淚下!

也不知是新墳山的風水有問題,還是羅老太太心有怨念,接下來的日子裏羅老闆諸事不利:自己染上了傷寒不說,工地上也時不時有人出事。羅老闆的黴運最終被一個大雨傾盆的深夜終結,那夜的泥石流掩埋了羅老闆的材料庫。羅老闆又成了一無所有的羅記恩,一無所有的羅記恩在牀上躺了三天。

三天後,羅記恩拖着孤單的腳步看了舊墳山、看了親自下令砍伐光的變形山坡、看了山坡下那片被泥石沖毀掩埋的房子田地,他的腳步最後停在了羅老太太的墳前,緩緩跪在泥濘的墳前,他慢慢地磕下了頭,嘴裏嚼着眼淚念着:“娘啊……娘……我錯了……”

沒人知道羅記恩是什麼時候離開村子的,只是都知道在他離開後咒罵他:動了村裏的龍脈,氣死了自己娘。總之他倒什麼黴都活該!

羅記恩離開沒多久縣裏就派人來處理泥石流災情了,遍地的零散遺骨也被撿起來厚葬。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故事——原來村裏那片亂葬崗祕葬着當年戰死在勝利村的幾名解放軍,掩埋時爲了不被發現就沒留墳堆,其中就有羅老太太的胞兄、男人和親生兒子。羅記恩的親生父親正是當年的烈士之一,羅老太太臨死前纔將這守了半輩子的祕密告訴羅記恩……

  跟清明節有關的故事8

每年清明節期間,我都會想起家鄉已故的親人,一個人默默地流下眼淚。

離開家鄉22年了,在這22個清明節裏,由於種種原因,我只回到家鄉祭祀過一次。但我一直沒有忘記家鄉的親人,每一個親人的音容笑貌,始終在我的夢裏出現。我在省城的每一天,都心繫着家鄉的親人,他們的勞動一定很累,他們的生活一定很苦,他們生了病一定沒有錢去醫院。

1992年的正月,我在父親和母親的墳前磕了幾個頭,就來到了省城謀生,想幹出一番事業回報家鄉,報答家鄉的親人。可惜的是,至今還是兩手空空,無家無妻,孤身一人客居省城,辜負了家鄉親人們的期望。

在這22年裏,家鄉的親人已經離去了十幾個,每當一個親人離去,我都會默默地回憶着他們生前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我來省城的第二年,三嬸就離世了。三嬸生病時,曾經和我大哥說,她想看看我,可又怕我沒時間回來,下次回家就看不見三嬸了。遺憾的是三嬸生病和去世時,家人都沒有告訴我,是我回到家鄉才知道這個事實。

我小時候,媽媽奶水少,我曾經無數次吃過三嬸的奶。三嬸奶水也不是很多,可三嬸十分疼愛我,只要我去吃三嬸的奶,三嬸就會盡量滿足我的小嘴巴。媽說我三嬸心好,三嬸的女兒比我還小一歲,三嬸情願讓女兒餓着,也要讓我肚子吃飽。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在我健壯的身軀裏,曾經流淌過三嬸的奶汁。可三嬸生病了,想看我一眼都未能遂願,爲此,我心裏經常隱隱地疼痛。

我到省城的第四年,大姑媽病逝了。大姑媽和我家是鄰居,我媽和我爸去世後,最關心我的人,就是大姑媽了。我在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就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過着日子。由於父母生病,離世較早,我從小就缺少家庭溫暖,性格也變得內向和孤僻。可我是個志向遠大的孩子,立誓要好好讀書,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爲家人爭氣,爲家鄉爭光。當我廢寢忘食讀書的時候,大姑媽就會經常出現在我面前,端一碗熱騰騰的麪條,或拿兩塊熱乎乎的餅子送到我手中,抑或悄悄地把她家菜園裏的菜,擺到我家的鍋房裏……

突然那一天,老叔發電報說大姑媽病重想看看我。正當我第二天中午準備回家時,又收到老叔的電報,讓我不要回家了,大姑媽病已減輕。那次我沒有回家,要是回到家,還能和大姑媽說幾句話。因爲沒隔多天,我又收到電報:大姑媽已病故。最後一眼看見大姑媽的時候,她已經躺在門板上,我揭開她臉上的火紙,在她冰涼的額頭輕輕地吻了一下。

1998年的初秋,老叔去世了。老叔得的是中風,救治後留下了偏癱和歪嘴的後遺症。我回到家裏,看老叔這個樣子,淚水一次次止不住地流出來。我坐在老叔身旁,緊緊地握着老叔的手,要老叔堅強起來,戰勝疾病,爭取早日重返工作崗位。老叔的目光已經不像從前那樣靈動了,只能看見老叔的目光裏,擠滿了求生的慾望。老叔問我:南京能不能看好這個病?我說:不……不容易。老叔又說:村裏有幾個人也是這個病,有一個人好了。我說:打聽打聽,那個人是怎麼好的,老叔你照着他做,你也會漸漸地好起來。

我回到省城,一直留意中風的相關資料,想把老叔的病治好。老叔幹了幾十年的小組長了,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意讓村民們戳脊梁骨。我沒來省城之前,一次去北京參加筆會,路費是老叔找村委會爭取的,可村裏沒有直接給,是老叔用那點可憐的工資,一個月一個月地爲我抵債。老叔曾經對我說:我們朱家有出息的人,第一個肯定是你,老叔等着你開輛小轎車回家,在我們村裏風光風光。老叔!你的話我記住了,如今我可以開一輛小轎車回家,但老叔已經看不見了。

最讓我想想就流淚的是,老叔去世那幾天,我沒有回家爲老叔披麻戴孝。接到家裏電話說老叔去世了,正碰上我自學考試。我經過一夜考慮,狠狠心抹掉眼淚,不回家見老叔最後一面了。因爲我已經自學多年,就等這兩門課程畢業,如果這次不參加考試還要再等一年。老叔的在天之靈不但沒有怪罪我,還保佑我順利通過了兩門考試。考完試不幾天,我回家跪在老叔墳前哭訴着,燒了一大堆火紙後,給老叔又磕了幾個響頭。

要說家鄉離去的親人還有許多,如,四叔、三姑父、老舅、老舅媽、大姨媽、俠嫂、三表姐……他們都去見祖先了,都去見我的父親母親了,這麼多的親人在那邊,也算是團聚了。

2013年的清明節,我回到家鄉,跟哥哥姐姐一起爲父親的墳墓加了新土,爲父親的墳頭戴上帽子。我跪在父親的墳前,既悲傷又氣惱,爲母親的墳墓被推平了找不到而落淚。我稱呼着每個死去的親人,爲他們點香焚紙,祝他們在那邊安康幸福!

我在父親的墳墓上插了幾枝新柳,讓父親也感受到清明節的氣氛。假如幾枝新柳能和着春天長起來,那一定是父親的力量,在家鄉溫潤的土地上,煥發着青春的光芒。

標籤:八篇 清明節